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峡江水利枢纽库区抬田土壤肥力及水分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中的库区抬田研究课题开展库区多元结构抬田土壤肥力及水分变化规律研究。通过四年的水稻种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抬田示范区水稻耕作层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指标大部分比未抬田对照区低,水稻土壤耕作层受到抬田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水稻生长所需土壤养分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采取秸秆还田配合化肥施用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同时,也起到调节土壤中全氮和碱解氮的含量,培肥土壤的作用。其次,抬田区耕作层土壤的干容重较抬田前有所降低,田间持水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土壤结构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2.
针对深泥脚田的泥脚深度30cm以上、田面积水层深浅不一致,以及土壤的硬底层较深、表层土壤流变性大、剪切应力小和运动阻力大等特点,设计研制了一种适应深泥脚田的SNJ2行插秧机,并在田间进行了机插秧试验,对SNJ2行插秧机的秧苗栽插质量(包括漂秧率、漏插率、伤秧率)、插秧效率和产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烟田中耕具有疏松土壤、调节地温、灭除杂草、提高土壤抗旱保墒能力等功能;烟田培土可使土壤疏松、增强透气性能,促使植株增生新根和根系下扎,扩大吸收营养面积,有利于植株吸收水肥,促其植株生长。但由于烟草生长离地长叶(底层烟叶几乎贴地皮生长)的特性,决定了在中耕培土过程中难以保证不  相似文献   

4.
根据凤城市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试验实践,介绍改良后土壤的增产效果及主要参数,探讨影响改良后土壤增产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使凤城市改良酸性土壤使其成为中产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我們时常听見人家说这个地区的田肥沃,那个地区的田貧瘠,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虽然同是一种泥土,可是就性質来說,各个地区的都不相同。土壤不但有肥瘦之分,而且有的土壤根本就不适于种庄  相似文献   

6.
土壤耕层构建技术及其机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国内外土壤耕层构建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了解辽宁省典型耕地的耕层结构特点,对阜新大固本村玉米主产田的土壤耕层进行了调查。针对耕地存在的耕层变浅、有效耕层土壤量减少、土壤容重偏高问题,提出研制全方位耕层复式作业配套机具及土壤合理分层施肥、种植配套机具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集沈阳市旱田、水田和菜田3种利用类型的土壤样品862个,测定分析土壤中的有机质及大、中、微量营养元素含量,评价全市农田土壤肥力水平,为沈阳市农业生产中开发利用土壤资源、科学合理施用肥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缓解引黄灌区泥沙淤积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引泥沙入田值得作更深入的研究。分析了灌水定额对土壤颗粒级配的影响以及在传统灌溉和波涌灌溉2种灌溉处理下,引黄泥沙在田间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浑水灌溉可以提高土壤中沙粒、黏粒含量,降低粉粒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性,并且灌水定额越大,变化越大。波涌灌溉可使入田泥沙运移更加均匀,有利于整体改善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几年来设计制造与改装了一些漚田土壤试验仪器,可用来进行漚、水田土壤的含水量、容重、流限、塑限、粘度、摩擦、剪切与承压试验。现介绍其中几种主要仪器。 一、取土器 由于漚田土壤稀烂,泥脚深度大(人脚踩下深),故取土器(图1)有10个环刀3,每个环刀的高度5厘米,底环有两个销子4。在外筒2下端有两个  相似文献   

10.
从土壤中碳的贮存与排放入手,通过保护性耕作对土壤与大气碳交换的影响,就土壤水蚀、风蚀,降低土壤扰动、植物体还田、避免秸秆焚烧,减少燃油消耗和粮食增产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了保护性耕作对温室气体减排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秸秆覆盖能够增加土壤充水孔隙的数量,同时因覆盖物的遮阴作用,又抑制了土壤水分蒸发,从而使覆盖田土壤含水量比常规耕作田大为增加。为了进一步探讨旱地玉米秸秆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山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从1992年开始,在长治县设置了不同覆盖形式的对比试验示范,对其保墒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现着重将不同覆盖条件下的保墒效果比较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适量进水。水太多,田不易起浆,达不到质量要求,水太少,田不易耙平,还会增加农机具在土壤中的摩擦阻力。因此,一般应掌握在田块旋耙前2~4小时进好水,水深6~8cm。犁耕过的田,浸水深度以垡露尖为宜。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东北地区整地作业中,结块多、土壤残茬严重、犁底层加厚等问题,根据我国现有的东方红-75/802型拖拉机的动力条件,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马铃薯田的驱动式碎土整地联合作业机。该机是根据国外先进的土壤保护耕作法,结合东北地区土壤情况和马铃薯田整地要求设计的一种机具。本文阐述了机器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设计了碎土辊,分析了碎土辊运动过程、碎土辊工作过程中楔形齿所受的阻力及碎土辊作业时所需功率,基于EDEM离散元仿真技术,建立了部件-土壤仿真模型,以土壤破碎率为试验指标,以碎土直齿末端倾角、碎土直齿边长和机组速度为试验因素进行仿真试验,在仿真基础上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碎土整地联合作业机碎土率为98.45%、平均耕深为14.5 cm、机组速度为5.7 m/s、碎土辊消耗功率为19.24 kW,具有良好的作业效果,满足马铃薯田整地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太原市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调查表明:调查区域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差异不大;除晋源区姚村镇田村属于尚清洁级外,其余都属于清洁安全级;但是除Cd、As外,其他各元素在土壤中富集度较高,对该区的污水灌溉应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竖井排水措施下的降盐效果,以及盐渍化枣田土壤盐分的迁移规律,从而完善井排措施治理盐渍化土壤的理论研究。选择新疆第十四师224团三连枣田作为研究区,采用对角线取样法,在距离竖井0、10、30、60、100、150 m处,分别取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的土样。通过测定土壤电导率、p H值及各盐基离子(K~+、Na~+、Ca~(2+)、Mg~(2+)、SO_4~(2-)、CO_3~(2-)、HCO_3~-、Cl~-)含量,并进一步计算土壤钠吸附比(SAR)和盐基离子当量比,分析井排措施对盐渍化枣田土壤盐分的影响。研究可得:在距离竖井60 m处盐分含量最低;此外,距离竖井60 m处土壤钠吸附比明显降低,盐基离子由Na~+、Cl~-型转化为Ca~(2+)、Mg~(2+)和SO_4~(2-)型,土壤盐害明显减轻。由此表明竖井排水降盐效果最佳的范围在60 m左右。  相似文献   

16.
1 技术经济效益分析1.1 改良土壤 秸秆在被埋入土中后,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从而释放养分,在分解过程中同时进行腐殖质化,既改善了土壤的结构,又改善了土壤的吸水、保水、粘结、透气、保温等性能。可使土壤容重下降0.1g/cm3左右,土壤孔隙度提高4%左右。1.2 提高地力 试验表明,农作物秸秆中含有提高土壤肥力所需的丰富养分。在一般情况下,每0.067hm2还田200kg干麦秸,可相当于施用6kg硫酸铵,4kg钙镁磷肥和3.5kg氯化钾;每0.067hm2还田200kg干稻秸,可相当于使用5kg硫酸铵,1.6kg钙镁磷肥和9kg氯化钾。1.3 实现增产 试验表明,低产田实施该项技术,增产幅度可达15%~20%。中高产田实施该项技术增产幅度5%~10%。  相似文献   

17.
为摸清大洼县的耕地质量状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水稻田、蔬菜田及芦苇田土壤样品,进行pH值、有机质、全氮等16项养分指标的测试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氮素严重缺乏,磷素含量中等,钾素含量丰富;中量元素除钙素外基本不缺;微量营养元素除硼和钼缺乏外,其他很丰富;蔬菜田土壤的肥力状况最好,其次是芦苇田土壤,水稻田土壤的肥力状况最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整株还田、粉碎还田及不还田3种方式对土壤水肥及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玉米秸杆直接还田有显著的改土和增产作用;玉米整株深埋还田具有省时、节能、增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小麦是豫中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为河南的夏粮生产做出重要贡献。通过对豫中平原高产田和中产田小麦生产中氮肥用量及土壤氮素丰缺指标的研究,量化出豫中平原小麦生产土壤全氮含量的极低水平、低水平、高水平和极高水平,初步提出豫中平原小麦生产土壤氮素的丰缺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我国亚热带地区为典型的双季稻种植区,水分管理多采用长期淹水和间歇灌溉2种方式,灌溉方式的不同会影响土壤含水率的差异,势必会影响土壤酸碱性的改变。添加生物质炭可改变土壤性质。探明稻田淹水灌溉和间歇灌溉条件下添加生物质炭对双季稻田土壤水分及酸碱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水分管理方式(长期淹水(CF)和间歇灌溉(IF))及生物质炭施用量(0、24 t/hm~2(LB+IF)和48 t/hm~2(HB+IF))对亚热带双季稻田土壤含水率及pH值的影响。【结果】与长期淹水相比,早稻季和晚稻季间歇灌溉的土壤含水率并没有显著降低。生物质炭添加并未显著影响早稻季和晚稻季土壤含水率,但在休闲季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含水率有所降低。研究期间,CF、IF、LB+IF和HB+IF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周年均值分别为47.35%、39.58%、36.81%和39.02%,与长期淹水相比,间歇灌溉降低了全年的土壤含水率,降幅达16.41%,而生物质炭对间歇灌溉稻田土壤含水率影响不大。与长期淹水相比,早稻季和晚稻季间歇灌溉处理的土壤pH值分别显著降低了0.22和0.57个单位,休闲季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之间的土壤pH值差异不显著。由于生物质炭本身呈碱性,添加到土壤后可增加土壤pH值,且随着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与IF处理相比,早稻季和晚稻季生物质炭处理的pH值分别增加了0.23~0.68个单位和0.17~0.60个单位。【结论】水分管理可影响双季稻田土壤含水率和pH值。间歇灌溉降低了亚热带地区双季稻酸性土壤的pH值。生物质炭添加,尤其是高量生物质炭添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间歇灌溉对酸性土壤pH值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