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穗颈节间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培矮64S为对照,对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节间的细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隐性长穗颈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节间比对照培矮64S长14.6 cm,其纵列外层薄壁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数分别比培矮64S多1 248个和580个;外层薄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平均长度分别比培矮64S长23.3 µm和38.3 µm,尤其是中部区段  相似文献   

2.
水稻核雄性不育可分为显性核雄性不育和隐性核雄性不育两大类。隐性核雄性不育可分为普通核雄性不育、光敏核雄性不育、温敏核雄性不育和光温互作核雄性不育四类。光敏核雄性不育有长日不育型和短日不育型两种。温敏核雄性不育有高温不育型和低温不育型两种。华南地区以选育不育临界低于24℃的高温不育型温敏核不育系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应以选育不育临界低的长日不育型光敏核不育系为首选育种目标,而北部地区宜选用低温不育型温敏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3.
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双低培eS遗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双低培eS是由双低S通过辐射诱变选育出的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其穗颈伸出长度比双低S增长17 cm。用双低培eS与9311杂交,F1表现为正常半矮秆,但比培矮64S/9311(两优培九)穗颈伸出长度增加2.7 cm,且不包颈。从F2群体中分离出的正常半矮秆与长穗颈高秆比例经χ2测验符合3∶1分离规律,说明该突变的长穗颈性状为一对隐性基  相似文献   

4.
王才林  赵凌  朱镇  张亚东 《作物学报》2007,33(4):566-571
为研究隐性长穗颈水稻“02428h”的长穗颈基因eui在减轻不育系包颈度中的利用价值,以02428h为父本,培矮64S为母本和轮回亲本,经过连续3次回交将02428h的eui基因导入培矮64S,转育成了具有长穗颈基因的“P8hS”。与培矮64S相比,P8hS的株高增加35.6 cm,主要是穗颈节和倒2节间长度增加所致。eui基因的导入不仅可使培矮64S的穗包颈得到彻底改善,而且对培矮64S及其杂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具有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梁满中  王晓辉  吴厚雄  陈良碧 《作物学报》2006,32(10):1537-1541
go543S是低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是长日高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为了研究诱导花粉不育条件相反的隐性不育基因之间的关系,用低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以及由农垦58S衍生的光温敏核不育系7001S、培矮64S、长选3S配制4个杂种F1,结果表明在自然长日高温、短日低温和不同人工光、温处理条件下杂交F1的花粉均为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没有像go543S或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期。分别用go543S、农垦58S作父本与杂种F1回交,回交组合中像父本具有育性转换期的不育株的比例约50%,与杂种F1一样的终生不育株约50%,符合隐性基因回交1∶1的分离比。  相似文献   

6.
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远柱  唐平徕 《种子》2001,(2):12-14
作者通过总结从事水稻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选育实践,就光温敏核性不育基因来源,育性转换监界温度,世代选择方法以及实用型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应具备的几个重要农艺性状选择指标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研究体会。  相似文献   

7.
刘秉华 《作物杂志》1991,7(3):26-28
细胞核雄性不育,即核不育,是由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现象,已经在玉米、棉花、谷子、水稻、小麦、大麦、油菜、番茄、大白菜和洋葱等许多作物上发现或诱导出这种雄性不育类型。在核不育材料中,多数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只有极少数受控于显性基因。在我国,由于显性核不育材料—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和研究工作的深入,推动……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水稻不育系抽穗包颈性状的遗传基础,且为选育不包颈或包颈轻的不育系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W9593S(抽穗包颈轻)与培矮64S(抽穗包颈重)2个光温敏核不育系杂交、回交构建遗传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体系的6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剖析了水稻不育系抽穗包颈性状的遗传模型,并与F2群体QTL定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分离分析,穗粒外露度、包颈长均表现为B-1模型(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包颈度、顶1节间长和剑叶鞘长的最适模型分别为D-4(1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D-1(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和C-0模型(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对F2分离群体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分别与穗粒外露度、包颈长、包颈度、顶1节间长和剑叶鞘长有关的25个QTL,分布于第1、第2、第4、第5、第6、第7和第12染色体上,表型贡献率变幅为2.85%~16.73%。其中位于第12染色体与SSR标记RM3331连锁的QTL以及位于第6染色体分别与SSR标记RM439和RM3765连锁的QTL均同时影响穗粒外露度、包颈长和包颈度3个性状,位于第4染色体分别与SSR标记RM255和RM3687连锁的QTL同时影响顶1节间长和剑叶鞘长2个性状,这5个QTL位点可能是调控不育系抽穗包颈性状的重要位点。QTL定位结果与6世代分离分析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性,又不完全一致,可能与这两种方法依据的遗传群体不同以及数量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9.
eui基因作为"杂交稻种子生产的第四遗传要素",二十多年来,备受国内外遗传育种学者的关注.最近,关于水稻穗颈伸长基因EUI的定位与克隆、功能鉴定及eui基因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概述了长穗颈基因eui的发现、定位与克隆、作用机制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水稻中存在十分丰富的雄性不育多样性。水稻雄性不育,表型上可分为普通型(非转换型)雄性不育和可转换型雄性不育,遗传上可分为核质互作不育、隐性核不育和显性核不育,一个类型又可能有多个来源。本文评述几种水稻雄性不育类型及其利用问题,同时,扼要介绍雄性不育再生复育受到温度显著影响的新发现,提出两用核不育系育种中利用再生复育特性的“三个阶段”策略。  相似文献   

11.
赤霉素处理对大白菜阶段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赤霉素处理未通过春化阶段的大白菜,植株可以抽薹开花;赤霉素处理已通过春化阶段的大白菜,可以促进植株提前抽薹开花。大白菜品种不同,赤霉素处理的效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浓度的GA3、6-BA和IAA浸种24 h,通过比较浸种后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各项指标来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浸种对金荞麦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处理浓度范围内,150 mg/L的GA3浸种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平均鲜重、平均株高、平均根长、叶绿素含量、POD活力分别提高37.7%、39.6%、68.3%、75.6%、17.7%、20.5%、18.7%、68%.而用0.1 mg/L 6-BA和25 mg/L IAA浸种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综合比较表明,150 mg/L的GA3对金荞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作用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用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测算的行驶周期,利用便携车载尾气采集装置(PEMS)系统和GPS装置进行了大量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和驾驶活动数据采集,并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提出了短行程的评价标准,给出了最优短行程自动搜索的2种启发式算法(遗传算法(GA)和离散同步扰动随机逼近(DSPSA)),对建立的行驶周期进行了预测尾气排放总量的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2种启发式算法均能有效地解决行驶周期自动建立问题,GA算法优化得到的行驶周期更有代表性,该行驶周期能以相对较小的误差预测尾气排放总量。建议将GA算法作为开发其他城市的行驶周期的算法工具。  相似文献   

14.
For the prediction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intensity, Incorporate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IGABP)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limitations in the traditional GABP such as time consuming, optimal stop condition of GA pretreatment indeterminacy, independency and complex task of great importance etc. IGABP addresses some improvements in adaptive crossover and mutation probability to promote GA performance. And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BP operator in the evolution of GA operations, the standard GA optimization is from random search to self guiding search and the convergence rate of GA is upgraded, as well as the determination ability of exact solution. With a simulation as a case study, it is found that the minimum error and standard error with IGABP are 0.012 and 0.227,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0.126 and 1.529 by traditional GABP.  相似文献   

15.
DPC处理对棉株侧根组织中激素变化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DPC系统化控改善了侧根组织中内源激素的水平,其中CTKs中的活性组分iP+iPA的含量水平提高,而DHZ+DHZR和Z+ZR的含量水平下降(苗期除外);GAs中GA3含量下降而GA46月17日前高于对照。IAA含量在6月17日前比对照高,ABA则只在苗期(5月18日)和实花期(6月30日至7月8日)高于对照。IAA/CKs,IAA/Z+ZR和IAA/ABA在根系一生中较对照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GA 3、高锰酸钾、双氧水、甲醛、硫酸、多菌灵浸泡一把伞南星种子,探讨不同浓度药剂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不同浓度的GA 3、硫酸、甲醛、过氧化氢、多菌灵、高锰酸钾处理一把伞南星种子,对其发芽特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00倍的多菌灵溶液浸泡2 h,一把伞南星种子的萌发效果最好,此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6.79±2.73)%、(80.40±2.67)%、(9.83±1.21)%,且与对照差异极显著;其次是浓度为5%的甲醛溶液浸泡5 min,种子发芽率为(86.40±1.13)%。使用200 mg·L-1 GA 3溶液浸泡24 h,种子根长、芽长均最大,分别为(29.76±6.04)mm、(89.46±4.18)mm,长势最好。综合考虑各萌发性状,各药剂对一把伞南星种子萌发的促进效果依次为多菌灵>GA 3>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甲醛>硫酸。  相似文献   

17.
晏晖 《种子》1997,(3):22-24
应用试剂硫酸30秒,即可脱去占番茄种子重量4%的种皮刺毛,同时种子活力及幼苗素质得到提高,且种子表面光滑,利于包衣。脱刺毛后的不同浓度GA包衣试验表明:GA0g/L(空白包衣材料)对种子萌发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完全抵消了脱刺毛处理的正效应,0.3g/l浓度包衣条件下,GA的促进作用最强,包衣种子活力和幼苗素质明显高于脱刺毛种子和半脱刺毛种子。  相似文献   

18.
苎麻基因组微卫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苎麻[Boehmeria nivea (L.) Gaud.]栽培品种芦竹青为材料,经MseⅠ酶切并与相应接头连接,然后与生物素标记的探针(CT)15杂交,再用链亲和素包被磁珠(Dynabeads M-280)捕捉杂交产物,以21碱基接头寡核苷酸为引物经PCR扩增获得了双链目的片段,回收300~1 000 bp DNA片段,然后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转化至DH5α中,这样就构建了苎麻富含(GA)n微卫星的部分基因组文库。随机挑取36个克隆,以锚定简单重复序列为引物对其进行PCR筛选。测序分析了22个阳性克隆,每个克隆都含有微卫星DNA,阳性克隆率为61.1%,微卫星种类以与探针互补的(GA/CT)n为主,占83.3%,同时还存在(TG/AC)n和三碱基、六碱基为单元构成的苎麻微卫星,如(GAC)n、(ACG)n、(TCT)n、(TCG)n、(GAA)n、(CCGACG) n、(GAGAAA)n等。最后以18个微卫星位点设计了18对苎麻微卫星特异引物。GA/CT重复单元的长度从7到40范围内变化,平均为19.2,显示了它们将产生良好多态性,为一种强有力的遗传标记。苎麻微卫星DNA标记可广泛应用于苎麻基因型鉴定,基因和QTL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系谱分析等。  相似文献   

19.
赤霉素和钙处理春小麦种子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徐萌  山仑 《种子》1990,(4):25-28
分段研究了GA和Ca~(2+)对种子成苗过程的吸涨、萌发和胚芽伸长3个阶段的影响。在吸涨阶段和萌发阶段,GA具有明显促进种子吸水和加快种子萌发的作用。Ca~(2+)则表现出抑制种子吸水和萌发。GA能够促进胚芽和芽鞘的伸长。Ca~(2+)则明显抑制了胚芽和芽鞘的伸长。GA促进成苗的主要因为它增大了种苗的导水性,从而加快了种苗吸收水分,由此促进了种子萌动、萌发和胚芽伸长。GA与Ca~(2+)混合后,Ca~(2+)抑制了GA对种子吸水、萌发和胚芽生长的促进作用,由此推断,干旱条件下Ca~(2+)对种子成苗的有利作用机理不同于GA。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种子萌发和出土过程常常受到干旱的威胁,因此,加快种子萌发和出土对作物产量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用植物激素、营养元素和其它化学药剂处理种子已有大量报道。有试验证明,一定浓度的GA有促进多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作用。Ca~(2+)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作用也有不少研究。我们的试验也证明,中度干旱条件下,GA和Ca~(2+)分别处理种子,确有促进根芽伸长、加快出苗速度和提高出苗率的作用(2)(3),并且提出用GA和Ca~(2+)混合处理种子,有互补作用。上述研究只是证明了GA和Ca~(2+)处理种子的作用效果对GA和Ca~(2+)的作用机理深入探讨不够,并且缺乏对GA和Ca~(2+)在种子吸涨—出土这一连续成苗过程的分段作用效果的研究。因此,本试验基于原有工作,对GA和Ca~(2+)在整个成苗过程各个阶段的作用效果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Ca/GA对渗透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中蛋白质变化的调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路苹  山仑 《作物学报》1998,24(4):437-446
小麦萌发时,种子胚乳总蛋白含量逐渐下降,其中由于提供萌发所需氮化物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逐渐减少,合成数种启动种子萌发所需酶蛋白等的清蛋白逐渐增加,胚中蛋白质各组分随种子萌发过程垃逐渐增加,渗透胁迫下,萌发种子胚乳清蛋白和胚中蛋白质中组分的增加,以及胚乳中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降解均受抑制,因此,种子萌发与其基因蛋白质密切相关,Ca处理在萌发后期才对种子蛋白质变化起促进作用,GA和Ca+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