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伍荣 《植物医生》2011,24(2):6-7
大麦黄花叶病是大麦的主要病害,为害大,并且在田间不易判断。介绍了大麦黄花叶病的症状、生理特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大麦黄花叶病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和东部沿海大麦的重要病害,造成严重减产。我们以往初步研究认为,我国各地大麦黄花叶病毒对大麦品种的致病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将供试的国内外大麦品种384个,种植于浙江嘉善县、江苏盐城市和上海市大麦黄花叶病抗性鉴定圃,以感病大麦品种早熟3号为阳性对照,无病田健株为阴性对照。在3月份大麦黄花叶病发病季节,每一品种选可疑株或随机采样品10株,每株采已充分展开的心叶1片,用F (ab')2-ELISA方法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与症状表现进行比较,探讨应用血清学方法大量检测大麦品种对黄花叶病抗性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仇志荣 《植物保护》1986,12(2):46-46
大麦黄花叶病(BYMV),发病随种植面积的扩大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轻病田产量损失10—15%;发病重的损失40%左右。目前尚无抗病品种。1983年秋至1985年上半年对大麦黄花叶病的综合防治作了试验,并收到一定效果,方法如下: 1.轮作 采用大麦—水稻-油菜-水稻-绿肥-水稻-小麦-水稻-大麦等多种作物的合理轮作,可明显减少大麦黄花叶病的发生率。因大麦黄花叶病毒只为害大麦而不为害小麦,水稻、绿肥等作物。  相似文献   

5.
大麦黄花叶病综合预防技术*成长庚(江苏省盐城市植保站224002)仇广灿(盐都县测报站)胥爱连(阜宁县测报站)姜春义(大丰市植保站80年代,我市大麦黄花叶病发展加剧,成为大麦高产优质的障碍。近10a来,我们开展了调查研究,明确了病害的成因,摸索出“三...  相似文献   

6.
我国真菌传大小麦病毒病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于1990~1995年调查我国大、小麦各生态区,共计20个省、市、区,116个县、市的大麦黄花叶病、小麦黄花叶病(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和小麦土传花叶病的分布区域。结果表明,3种真菌传病毒病其分布仅限于冬麦区。大麦黄花叶病主要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钱塘江流域和东部沿海。小麦黄花叶病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大渡河、青衣江,黄河中、下游及其支流渭河流域、淮河流域。小麦土传花叶病仅局部冬麦区发生,与小麦黄花叶病混合并发。3种病害的分布范围为北纬28~37°50′东经102~122°40′之间。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小麦黄花叶病病原的部分序列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北省真菌传小麦黄花叶病病毒分离物中抽提病毒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合成病毒外壳蛋白(CP)基因cDNA。对所获得的cDNA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真菌传小麦黄花叶病病毒分离物与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大麦和性花叶病毒(BaMMV)等病毒CP基因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均低于70%,而与报道的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分离物CP基因核苷酸及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超过97%。表明湖北省真菌传小麦黄花叶病病原应为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  相似文献   

8.
大麦黄花叶病抗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9~1983年,在浙江舟山大麦黄花叶病重病田,连续3年重复鉴定了国内外大麦品种资源6026份,抗病材料经过多点10次以上鉴定,筛选出不发病或免疫材料36份,高抗材料24份,可作抗源之用。通过大量品种抗病性鉴定资料的统计分析证明,大麦对黄花叶病的抗性,多棱大麦比二棱大麦强,皮大麦比裸大麦强,六棱皮麦同其他各类棱型比较,抗性最强。已筛选到的抗源材料大部份原产于我国,并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江、浙、鄂、赣四省。国外抗源材料以日本品种中出现的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的建立:铜网捕获病毒后,用其稀释约200倍的同源抗血清修饰处理3~5分钟,羊抗兔IgG-金复合物标记3~5分钟,经磷钨酸负染,电镜下可见病毒粒子周围金颗粒特异性吸附,而背景上非特异性吸附很少。用此技术成功地快速检测和鉴定了病汁液中线状病毒(大麦黄花叶病毒,大麦温和花叶病毒,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芜菁花叶病连和马铃薯Y病毒)、棒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长叶车前草花叶病毒和土传小麦花叶病毒)以及球状病毒(水稻矮缩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和大麦黄矮病毒)。用0.5M PBSpH7.0制备病汁液,可大幅度提高同源抗血清对黄瓜花叶病毒的捕获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早熟三号大麦的推广,我区大麦黄花叶病的发病面积逐年扩大。近年来在扬州、南通、苏州、镇江等地区普遍发生。 1975~1979年的试验与调查,探明该病主要是病根、病土传播的,种籽不传。病田表土层5~19厘米的传病力最高,大麦秋苗期侵染适宜土温9.0~16.1℃,适当推迟播期,轮作换茬,施足基肥,初病期及早追施速效性氮肥,能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五十年代,我们在研究粟红叶病时,曾与禾谷类作物的其他病毒作了比较。根据寄主范围和传染方法等特性,它与大麦黄矮病、甘蔗花叶病较为相近。  相似文献   

12.
 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ed.)能传播多种病毒病,如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病(WsbMV)、小麦梭条斑病(WssMV)和大麦黄花叶病(BYMV)等。这些病曾在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流行为害。  相似文献   

13.
大麦条纹花叶病是由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引起,种子传染。此病后期在叶上表现的条纹症状,与真菌性的大麦条纹病(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 Rabh)相近似,故又称大麦伪条纹病。 大麦条纹花叶病在世界上分布普遍,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以色列、日本、巴基斯坦、苏联、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各国都有发生。该病除为害大麦外,还能侵染小麦、燕麦、黑麦、玉米等70余种禾本科植物及甜菜等双子叶植物。据报道,国外因该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大麦一般为60%,小麦为75%。尤为重要的是,该病主要以种子带毒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七年,我们在新疆塔城地区进行小麦病毒病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属于种子传播的病毒病——麦类条纹花叶病。经过几年来的研究证明,该病与国外不少国家发生的大麦条纹花叶病基本相同,并与美国大麦条纹花叶病典型毒株病毒抗血清有  相似文献   

15.
大麦黄花叶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麦黄花叶病的病状是黄色花叶,有时叶片生短坏死条斑,植株矮缩。寄主仅大麦属(Hordeum spp.)8种。小麦属(Triticum spp.)17种,山羊草属(Aeoilops spp.)11种,黑麦(Secale cereal)和燕麦(Arena sativa)等40种禾本科植物不感染。  相似文献   

16.
 通过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 L.休眠孢子分离接种感病大麦品种,并进行砂培养,获得13个纯化了的禾谷多粘菌分离物,且其中3个带有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用分别带有BaYMV和大麦温和花叶病毒(BMMV)的英国禾谷多粘菌分离物的游动孢子接种13个中国大麦品种,以及用BaMMV摩擦接种36个中外大麦品种,抗性鉴定结果游动孢子接种与摩擦接种一样,均与田间鉴定结果一致,且大麦对BaYMV的抗性与对BaMMV的抗性一致,从而这2种接种方法可用于大麦品种(系)和育种中间体对BaYMV抗性的快速鉴定和筛选。游动孢子或休眠孢子接种方法还可有效地鉴定大麦对禾谷多粘菌的抗性。  相似文献   

17.
 大麦山黄花叶病毒抗性突破株系的出现克服了已有大麦抗性基因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大麦黄花叶病毒原株系和抗性突破株系RNA1中包含NIa蛋白酶基因的1Kb区段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比较两株系的序列差异。表明两者间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为97.2%,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为97.3%。根据存在的这些微小差异,人工合成具有株系特异性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引物,建立PCR检测系统,以期在大田黄花叶病毒株系鉴定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据39个日本大麦品种和48个西欧大麦品种对中国大麦黄花叶病毒(Ba YMV)分离物的抗病性反应得出,抗日本BaYMV的大麦品种,多数也抗中国的BaYMV,少数为感。感日本BaYMV的大麦品种,多数也感中国的BaYMV,仅少数为抗病,说明中、日两国BaYMV分离物的致病性差异较小。抗西欧BaYMV的大麦品种,对中国的BaYMV,多数品种为感,少数品种为抗。感西欧BaYMV的大麦品种,多数也感中国的BaYMV,少数品种抗。说明中国和西欧两地区BaYMV分离物的致病性差异较大。中国BaYMV分离物的致病力和日本的相似,都比西欧的BaYMV分离物要强。作者还讨论了造成BaYMV致病性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9.
大麦山黄花叶病毒抗性突破株系的出现克服了已有大麦抗性基因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大麦黄花叶病毒原株系和抗性突破株系RNA1中包含NIa蛋白酶基因的1Kb区段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比较两株系的序列差异。表明两者间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为97.2%,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为97.3%。根据存在的这些微小差异,人工合成具有株系特异性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引物,建立PCR检测系统,以期在大田黄花叶病毒株系鉴定中应用。  相似文献   

20.
江苏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处中国的南北交界处,小麦上病毒病种类较多。先后发现的有小麦丛矮病(病原为北方禾谷花叶病毒,Northern cereal mosaic virus,NCMV)、小麦梭条花叶病(病原为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kllow mosaic virus, WYMV)、小麦黄矮病(病原为大麦黄矮病毒, 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BYDV)、小麦“绿矮”病 (病原为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 black streaked dwarf virus,RBSDV),其中小麦梭条花叶病曾大面积流行。2005年春天以来,江苏小麦上又发生了多种病毒病,除了以上4种,还出现了2种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