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碧螺春茶产于苏州太湖之滨的吴中区洞庭东、西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悠久历史享誉海内外。特别是洞庭山的茶园面积有限,地处于太湖水源保护区,必须采取无公害管理技术,防止农业面源污染,提高碧螺春茶的质量和档次,故加强碧螺春茶园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茶世界》2009,(2)
为了进一步提升洞庭碧螺春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树立洞庭碧螺春原产地域优良的产品形象和优异的品质特色,更好地强化吴中区洞庭碧螺春原产地保护,永续保持洞庭碧螺春茶产业的旺盛生命力,促进茶业增效、农民增  相似文献   

3.
<正>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以芽多、嫩香、汤清、味醇"四绝"闻名于世。洞庭碧螺春产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茶吸果香,花融茶味,二者相得益彰,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加之太湖周边气候温和湿润,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孕育了碧螺春的良好品质。洞庭碧螺春茶区位于太湖之滨,空气湿润,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  相似文献   

4.
<正>碧螺春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的洞庭山,所以又称"洞庭碧螺春"。洞庭碧螺春以芽多、嫩香、汤清、味醇"四绝"闻名于世,为清代著名贡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洞庭碧螺春产区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茶吸果香,花融茶味,二者相得益彰,是中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加之太湖周边气候温和湿润,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孕育了碧螺春的良好品质。洞庭碧螺春茶区位于太湖之滨,空气湿润,气候  相似文献   

5.
吴县太湖洞庭山区生产的碧螺春茶,是载誉中外的绿茶。碧螺春茶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据太湖备考记载“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山人朱元正采制其香异常,名吓煞人。宋商邱抚员始进,上题曰‘碧螺春’”。太湖洞庭山区是一个茶果间作的茶区。茶树和枇杷,杨梅,枣子,桔子等十多种果树交错其间。湖、山、田、茶、果、林蔚成一幅天然的美丽蓝图。茶树生长在这优越的自然屏障里,培育着有“花香果味”的碧螺春茶的自然品质。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 ,随着名优茶的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加 ,生产名优茶的经济效益显著上升。发展名优茶离不开良种 ,因此全国各地正在积极发展良种茶园。以致每年繁育无性系良种茶苗供不应求。我省每年繁殖的无性系茶苗大约有 10 0 0~ 15 0 0万株 ,也呈现供不应求的势头。尽管如此 ,我省乃至全国的茶树良种普及率至今仍然很低 ,全国茶园良种普及率2 1%左右 ,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的比例占茶园的 16 %左右 [1]。而我省无性系良种茶园仅占茶园总面积的 10 .98%[2 ] ,远远低于全国水平。为什么我省的良种推广速度慢 ,良种比例上不去呢 ?笔者认为 ,除了机制上…  相似文献   

7.
洞庭碧螺春原产地太湖洞庭东山镇和金庭镇(原西山镇),主要采取茶果间作的形式,茶树+果树的立体种植,茶香、果香、花香相互融合,长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下,形成独特的具有天然果味的茶叶。本文通过对苏州东山镇和金庭镇(原西山镇)的碧螺春种植者基本情况、企业产品基本情况和种植技术等现状进行调查,以期为苏州碧螺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8.
浉河区种茶历史悠久,是中国十大名茶"信阳毛尖"的主产区。近年来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该区茶树良种发展起步晚,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空间大。通过调研,本文分析了浉河区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的基本情况,对实行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笔者个人的建议,以进一步促进浉河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碧螺春”是我国著名的绿茶,原产于江苏太湖洞庭山,因香气高而持久,俗名“吓煞人香”,后康熙皇帝赐名“碧螺春”。现洞庭山有产制“碧螺春”茶园面积3万亩,产量310余t。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高档茶、明前茶的需求日趋增加,而作为老茶区的洞庭山同样存在着品种混杂、采摘期晚等问题,高档茶、明前茶的产量还不到总产量的1/4,老茶园改造势在必行。而当地通过筛选出的早茶品种进行繁育,时间偏长,  相似文献   

10.
<正>淳安是浙江省的重点产茶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园规模庞大,全县采摘茶园17万亩,2016年千岛湖茶总产量4345吨,产值65250万元。进入"十三五"新时期,淳安的茶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在传统茶产业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应该怎样去丰富茶产业结构,延伸茶产业链,提升茶产业效益?笔者认为茶树花的开发利用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现结合淳安县茶产业现状和茶树花的利用,就淳安茶产业发展中茶树花的开发利用作出浅析。  相似文献   

11.
有机茶与茶业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莘野 《茶叶》2000,26(4):188-189
有机茶系指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茶叶.开发有机茶是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将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营养学、卫生学等多学科的原理运用到有机茶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以及相关的教育、科研等环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优质茶叶产供销与管理系统而茶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茶支柱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二者在区域化开发、产业链的结构、产供销、经科教等方面,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表现在:  相似文献   

12.
白云峰 《茶叶》2002,28(2):61-61
最近一、二年一些茶区开发"有机茶、无公害茶、生态茶"炒得很热乎,各地提法不尽相同,有的叫有机茶,有的叫无公害茶,有的叫生态茶,也有叫无公害(有机)茶,无公害(放心)茶,无公害生态茶,绿色食品茶等,"词儿"很多,弄也弄不灵清,可以肯定提倡开发这些产品的部门是清楚的,都有自己特定的要求和定义,但是,茶区基层干部和茶农不一定都很清楚,有茶农反映:到底听谁好?到底要我们开发什么茶,建立什么样的生产基地?有没有销路和效益,这是茶农最关心的问题.现在,这些新名称的成品茶已经陆续上市,反映在茶叶包装上、媒体广告上,可以这样说,这些有机茶,无公害茶,生态茶,绿色食品茶等,目前还没有可以用简单直观的办法去区别与常规茶的"不同"之处,只能凭"标志"的感觉去选购,有的消费者又不放心,怕上当受骗,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3.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2,24(6):36-37
马来西亚系地处亚洲南部的半岛和岛屿国家,面积近33万km2,人口2270多万。  相似文献   

14.
南涧彝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境内有保存完好的国家级无量山自然保护区。茶树大多生长在海拔1700~2200m范围之内,且多数处在天然森林的包围之中。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栽培不但丰富了茶树的遗传多样性,而且也出现了罕见的多种变异。2010年笔者先后在海拔1960~2200米的公郎镇罗伯克茶场、县茶树良种场的地方群体品种、云抗10号和长叶白毫中发现了多种芽叶变异现象。现择几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谢继金  周继法 《茶叶》2000,26(Z1):314-315
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茶叶生产成本居高难下,这将是继农残问题后茶叶出口面临的又一个难题,要从搞好大宗茶机采和提高茶机热效率等方面,尽快降低以采、制成本为主体的茶叶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刘新玲 《中国茶叶》2007,29(1):26-27
“水西翠柏”、“南山寿眉”是江苏溧阳市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制的风格各异的地方名茶,经过20年的努力,目前产量占全市名特茶产量的2/3左右,成为溧阳市名特茶的支柱产品。  相似文献   

17.
曹绪勇  陈砚平 《茶叶》2014,40(3):169-171
宜都市农业(机)技术推广部门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推行茶园生产机械化、标准化建设,助推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超微绿茶粉原料茶加工中的几个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飞虎  李中林  袁林颖  张玲  邓敏 《茶叶》2005,31(4):245-246
超微绿茶粉是一种能快速冲饮并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纯天然粉末茶。它能最大限度的保持茶叶原有的各种营养成分、药理成分和原料的天然本色,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等有机特性,可直接应用于茶饮料加工或直接作为速溶型饮料,也可用于各种茶叶食品或添加于各类食品中,以强化其营养功效,并赋予食品天然鲜绿色泽和特有的茶叶风味。超微绿茶粉的原料茶加工和常规的茶叶加工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韩星海 《茶叶通讯》2006,33(3):45-46
茶叶是一个商品率很高的农产品,因而搞活茶叶流通对于拉动茶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茶叶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卖茶难”的现象。如何解决好这个突出的矛盾,成为广大茶农、茶商和茶叶企业普遍关注的话题。笔者以陕西省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茶叶生产虽也是陕西经济发展的传统产业之一,但总产量和销售量与全国茶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20.
加快发展无公害茶生产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锦宇 《茶叶》2000,26(4):193-195
无公害茶是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低农残茶的统称。加快发展无公害茶生产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巩固和开拓国际市场,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加快发展无公害茶生产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创新一个机制。健全行政支撑、技术服务和生产监督质量认证三大体系,采取环保、规划建立无公害茶生产基地,推广茶树良种,研究和推广茶树丰产栽培、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制订和推广无公害茶生产规程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