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收集于3个产地的金佛山方竹种子进行净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及发芽率等指标的测定,通过18.0SPSS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以发芽率、生活力及千粒重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净度、含水量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并结合实际生产,将其种子分为3个等级:发芽率大于83.00%,生活力大于85.00%,千粒重大于280g的种子被列为一级种;发芽率为72.00%~83.00%,生活力为80.00%~85.00%,千粒重为240~280g的种子被列为二级种;发芽率小于72.00%,生活力小于80.00%,千粒重小于240g的种子被列为三级种。以上合格种子的标准与《金佛山方竹栽培技术规程》中制定的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葵花芽苗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凌云 《种子》2007,26(7):81-82
以葵花芽苗为材料,测定其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种类及含量、矿质元素、维生素,并与其它7种常见蔬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葵花芽苗的粗蛋白、粗脂肪、膳食纤维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种类,分别为33.2%、15.4%、和16.2%;碳水化合物含量最低,为1.07 g/100 g。葵花芽苗的氨基酸种类为16种,总氨基酸含量达26 344 mg/100 g,明显高于其它常见蔬菜。葵花芽苗含丰富的矿质元素,镁、钙、锌、铁、猛、铜均居所列蔬菜之首,分别为:5 092 mg/kg、4 000 mg/kg、93.4 mg/kg、61.5 mg/kg、40.8 mg/kg和33.7 mg/kg。脂溶性的VE、VA含量较高为1.9 mg/100 g、0.6 mg/100 g;水溶性的VC含量较低,为9.1 mg/100 g;未测出V。  相似文献   

3.
采用凯氏定氮法、酸碱滴定法、索氏抽提法、蒽酮比色法等方法,对野生植物王瓜果实、种子和根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王瓜种子的脂肪含量达29.93 g/100 g,蛋白含量达31.75 g/100 g;王瓜果实的蛋白含量达40.21 g/100 g;王瓜根的黄酮含量达156.58 mg/100 g,多酚含量达113.035 mg/100 g,说明王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通过显著性分析发现,王瓜各部位营养成分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野生王瓜有望成为新型物质生产原料,可促进功能食品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分析测定了2个品种薄壳山核桃雄花序的形态及营养成分。结果显示,薄壳山核桃雄花序蛋白质含量达12.08%~17.90%,纤维素含量丰富,脂肪含量低,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且比例接近FAO/WHO1973修正的理想蛋白质中所含必需氨基酸模式,富含Ca、Mg、Fe、Zn、Se等多种矿质元素。富含多酚及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多糖含量达(1.001~1.68)g/100 g,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因此,薄壳山核桃雄花序是一种很好的健康保健食品,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玉米生产品种种子带菌和镰孢菌毒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DA平板培养法、冷冻滤纸法对24份玉米生产品种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并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种子中3种镰孢菌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种子主要携带镰孢菌(Fusarium),平均带菌率为32.9%,最低为2.8%,最高达到93.3%;其次为曲霉菌(Aspergillus)3.7%,青霉菌(Penicillium)2.4%,黑孢霉(Nigrospora)2.1%.种子带菌程度与制种地域无关,主要受到品种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种子中镰孢菌产生3种毒素水平与种子中镰孢菌的带菌率无对应关系,可能与单粒种子携带的镰孢菌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赤皮青冈种子质量与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缩短种子发芽时间,提高种子发芽率,研究其内果皮、种皮、硫脲以及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赤皮青冈种子为材料,测定种子的质量指标,掌握该种子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1)赤皮青冈种子呈现卵状圆柱形,坚果,内果皮光滑,颜色为褐色或亮棕色。整个种子无胚乳结构,去掉种皮后是一个团状胚的结构。种子长(1.82±0.35) cm,种子宽(1.35±0.08) cm,种脐宽(0.76±0.36) cm,壳斗宽(1.61±0.18) cm,壳斗内径(1.60±0.09) cm,壳斗高(0.698±0.102) cm,百粒重为(150.1±40.95) g,鲜种子含水率在40%左右,未经贮藏种子发芽率为44.2%,发芽时间达68天。(2)同时,去掉内果皮和种皮,种子萌发所需时间最短,发芽率达66.5%;4%硫脲液浸泡处理,种子的露白和萌发时间也较短,发芽率为56.5%;200 mg/kg、600 mg/kg浓度的GA3 2组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分别为34.0%、45.8%,说明600 mg/kg的浓度处理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7.
长柱红山茶(Camellia longistyla)种子颇具油用价值.以黔东南雷公山区和黔北赤水河谷采集的野生种子为材料,分别测试分析其种子形态特征、内含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以探讨环境对种子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柱红山茶种子属大粒种子,千粒重达30383.2 g,脂肪含量达428.6%;不同产地的种子形态达到显著差异、种子千粒重呈极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脂肪含量不显著差异.2)产于雷公山区和赤水河谷的种子中皆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6种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TAA)含量分别为193.7,330.1 mg/g,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分别为80.1,132.9mg/g,其中组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57.9mg/g和10.14mg/g),亮氨酸次之(分别为20.7mg/g和34.1mg/g),色氨酸最低(分别为01.8mg/g和00.3mg/g);不同产地种子氨基酸含量中除胱氨酸、缬氨酸含量差异显著外,其余11种氨基酸、总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差异.3)2个产地的种子营养评价皆达到WHO/FAO的理想蛋白质标准,可作为贵州特有的油用山茶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夏季设施栽培云南楤木嫩芽营养成分变化规律,对其同一年份不同月份和不同年份同一时期的矿质元素、氨基酸和糖酸等含量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设施内采摘的云南楤木嫩芽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氨基酸含量6月最高(17.46%),糖、酸和维生素C含量在7月最高,总糖、总酸为1.59%,维生素C为9.00 mg/100 g,矿质元素含量9月最高(8024.32 mg/kg)。通过对4个不同月份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9月云南楤木嫩芽中的营养成分含量较高、营养均衡。通过对不同年份同一时期的营养成分分析,2014年9月的营养价值相对较高,营养相对均衡,氨基酸的SRC值为95.36,糖、酸含量为1.02%,维生素C为4.7 mg/100 g。而矿质元素含量在2018年9月最高,为7670.32 mg/kg。  相似文献   

9.
为调查和分析市售西式培根产品的品质和安全状况,检测了市售10种西式培根品牌产品的营养成分、pH、氯化物和亚硝酸盐,以及8种生物胺和9种N-亚硝胺含量。结果表明:市售10种西式培根品牌产品之间的蛋白质(13.1~19.8 g/100 g)、脂肪(12.7~39.8 g/100 g)、总糖(2.12~17.92 g/100 g)、能量(927.99~1747.15 kJ/100 g)等营养成分差异较大。另外,10种西式培根产品中氯化物含量较低(0.6%~1.25%),pH适中(5.68~6.08),亚硝酸盐含量整体符合国标要求(<30 mg/kg),1例样品(43.23 mg/kg)超标除外。10种培根产品均未检出亚精胺,同时检测出组胺和精胺,但毒性最强的组胺含量(42.03~91.18 mg/kg)均未超过欧盟标准(100 mg/kg),对食品安全有隐患的酪胺、腐胺和尸胺在某些产品中有检出。所调查的培根产品中均检出含量不同的9种N-亚硝胺,其中N-二甲基亚硝胺(N-nitrosodimethylamine,NDMA)的超标率达60%,所以,本次调查的这几种市售西式培根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不容乐观,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以寻求有效的技术控制措施来提高西式培根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对小琴丝竹种子成分和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小琴丝竹种子成分含量分别为可溶性蛋白40.694 mg/g、可溶性糖14.670 mmol/g、游离脯氨酸0.292 mg/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64.522 U、过氧化物酶(POD)51.389 U/(g.min)、过氧化氢酶(CAT)19.947 mg/g、丙二醛(MDA)0.064μmol/g;(2)小琴丝竹的果实为颖果。带稃片种子细狭长圆形,长1.5~2.2 cm,直径2.0~3.0 mm,紫灰色;去稃片种子为细长椭圆形,长0.9~1.3 cm,直径1.6~2.8 mm,棕褐色;(3)小琴丝竹种子的净度为90.07%、千粒重46.000 g、含水量达16.7%;(4)种子发芽率试验表明:随着播种时间的推移或NaCl溶液处理浓度的提高,种子发芽率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1.
高质量枣树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主要针对枣树组织中多糖严重干扰基因组DNA提取质量的问题,本研究比较了常规CTAB法、TE3D法和改良CTAB法3种方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常规CTAB法提取DNA难以去除植物组织中的多糖类杂质;TE3D法提取DNA多糖杂质少,但产率低、易降解、褐化严重;而改良CTAB法提取DNA量大(1000ng/μl左右),产率高,可达120μg DNA/g新鲜组织,无明显降解,杂质少,A260/A280比值1.80左右,通过基因组DNA-AFLP指纹图谱分析,完全满足实验要求。并进一步对改良CTAB法的关键步骤作出具体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枣与酸枣的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枣与酸枣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两者的亲缘关系,采用7对SSR引物,对16份枣品种(系)和17份酸枣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6份枣样品共扩增出56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798~10.000,平均为6.953,Shannon's信息指数(I)为1.984,期望杂合度(He)为0.837;17份酸枣样品扩增后共检测出73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有效数目(Ne)为3.273~11.840,平均为7.398,Shannon's信息指数(I)为2.105,期望杂合度(He)为0.843;枣和酸枣的遗传多样性都很丰富,酸枣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枣;Gen Al Ex分析得出,枣和酸枣居群种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55,居群种间基因流(Nm)平均值为4.295,说明居群间基因交流比较频繁。NTSYSpc聚类分析表明,SSR分子标记可以将枣和酸枣划分为枣类、酸枣类和过渡类3个类群。  相似文献   

13.
谢君魔芋染色体数目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农业大学魔芋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01)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聊城市自然降水的亏缺状况,探索聊城区域内干旱规律。利用聊城地区8个气象站1970—2010年逐月降水资料,采用Z指数方法计算各站旱涝指标,在此基础上确定旱涝等级,从时间和空间2个方面对聊城地区40多年干旱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际变化中,旱涝交替发生,易发生连续性气象干旱,总体干旱多于涝,旱涝3年和7年周期显著。空间分布中,特旱东北地区高于西南地区,大旱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偏旱西部高于东部,总的干旱西北部地区最高。  相似文献   

15.
甘草内生菌Z4菌株对灰霉病菌的作用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霞  马绥斌  李佳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8):291-294
为探究甘草内生菌Z4 菌株的发酵上清液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机制,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及抑制孢子萌发法,结合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Z4 菌株发酵上清液处理前后灰霉病菌菌丝形态结构的变化情况。采用盆栽试验测试活性物质在活体黄瓜内的传导性。通过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光镜观察发现,Z4 菌株的发酵上清液使番茄灰霉病菌菌丝扭曲变形、表面皱缩、部分菌丝断裂;细胞壁溶解破裂,细胞内液泡出现空腔;孢子萌发率低及芽管生长缓慢。盆栽黄瓜灌根和涂叶处理前后,黄瓜的病指分别由82.3 降至28.05 以及83.11 降至30.60,防治效果分别为63.12%和60.28%。表明Z4 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灰霉病菌菌丝细胞的细胞壁具有破坏作用,且活性物质在活体黄瓜内有一定传导性。  相似文献   

16.
17.
彩色马蹄莲块茎冷藏解除休眠机理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彩色马蹄莲‘火烈鸟’(Zantedeschia hybrida ‘Flamigo’)块茎为材料,经6℃冷藏4周、8周、12周、16周后进行盆栽试验,通过研究不同冷藏时间对植株生长和养分代谢水平的影响,探讨彩色马蹄莲块茎冷藏解除休眠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6℃条件下冷藏时间越长,植株生长越快,至开花时间越短;栽培50天时,经4周冷藏的块茎中淀粉含量最高,经12周冷藏的块茎中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彩色马蹄莲块茎6℃冷藏12周后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和α-淀粉酶活性均开始明显下降,表明此时块茎已充分解除休眠。  相似文献   

18.
1997~1999年在大田条件下用ELISA方法研究了具有不同分蘖特性的小麦品种分蘖发生与分蘖节内源吲哚乙酸(IAA)及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玉米素核苷(ZR)和玉米素(Z)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分蘖特性的小麦品种在分蘖发生过程中其IAA和ZR+Z的动态变化明显不同;不同品种的分蘖特性与IAA/(ZR+Z)比值有密切的相关关系;春性小麦分蘖初期较高的IAA/(ZR+Z)比值利于小麦分蘖发生,冬性小麦分蘖初期较低的IAA/(ZR+Z)经值利于小麦分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朱立  周艳  李峰  孙超  储蓉 《种子》2012,31(9):93-94
研究不同赤霉素处理对彩色马蹄莲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影响。测定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彩色马蹄莲种球后,产生的各项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为彩色马蹄莲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峰  储蓉  周艳  朱立 《种子》2018,(1):68-71
通过对彩色马蹄莲新品种引进主要技术环节以及影响生长的光照、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的研究,解决了彩色马蹄莲的环境控制及资源利用技术,为彩色马蹄莲在贵州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