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生物质能的主要利用方向就是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秸秆是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最主要原料之一,但是目前在秸秆成型燃料燃烧的过程中存在的结渣现象严重影响了燃料与设备的燃烧效率,妨碍了生物质燃料的普及。文章以麦秆为实验材料进行散烧特性试验,以探索此种生物质燃料的结渣特性。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燃煤烤房烘烤烟叶长期以来存在的环境污染严重、劳动用工量多、自动化程度低、烘烤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应用生物质燃料智能烘烤系统烘烤烟叶,与常规燃煤烘烤烟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生物质燃料智能烘烤系统实现了自动上料供给、精准控制温度、自动清理炉渣、烟尘排放达标,大幅度降低了烟农劳动强度,提高了烟叶烘烤质量。每烤次烟可节省用工1.5个,干球温度控制在±0.2℃以内,湿球温度控制在±0.1℃以内,准确执行了烘烤工艺,明显提高了烘烤质量,平均每炕烟烘烤成本可减少16.36元。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在福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具有种类多、数量大、质量优、分布广的特点;目前,秸秆资源主要用作燃料、肥料、饲料、生产原料等,但存在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的特点。今后,其开发利用必须做到: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②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③扶持龙头企业,实现秸秆利用产业化、规模化等。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蔬菜农药残留,缓解农作物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制作生物质炭,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裂解温度(300℃和600℃)和不同施用量(4 t/hm2、12 t/hm2、24 t/hm2)的生物质炭对高效氯氰菊酯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对土壤中高效氯氰菊酯残留吸附效果比较明显,且吸附作用随施用量增大、裂解温度升高而增强;生物质炭对青菜中高效氯氰菊酯吸附作用不明显,但随着裂解温度升高,施用量增加,表现出一定的吸附能力;青菜种植过程中,选择施用600℃下裂解的生物质炭,施用量为24 t/hm2,对降低土壤和青菜中的农药残留效果最大,且最终残留量远低于农药最大残留量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菊芋发酵生产生物乙醇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是迄今还没有被研究用于生产生物质固体燃料的报道。比较了菊芋、玉米和大豆秸秆加工成的生物质固体燃料的化学组成以及燃烧特性,结果表明:菊芋秸秆加工的生物质固体燃料的燃点和灰分均低于玉米秸秆和大豆秸秆所生产的生物质固体燃料,但其放热量要高于后两者,挥发分高于常规固体燃料加工原料玉米秸秆。菊芋秸秆加工的生物质固体燃料燃烧所释放的酸性气体量极低,燃烧性能明显优于玉米、大豆秸秆等加工的大众固体燃料,因此它是一种有前景、可替代化石能源的新型固体燃料。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燃料燃烧机理及影响其燃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燃料是一种资源储量大、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研究其燃烧机理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主要以秸秆燃料为例对生物质燃料的燃烧机理进行详细介绍;分别从炉膛温度、空气量、生物质燃料颗粒尺寸、反应时间、水分含量、灰分含量以及气固混合比等方面对影响生物质燃料燃烧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对生物质燃料燃烧设备的设计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烤烟秸秆压块代煤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实现烤烟秸秆循环利用和寻找烟叶烘烤替代燃料,将烟叶采收后的秸秆晒干并粉碎,利用秸秆成型机压块制成烘烤燃料,进行了替代煤炭烘烤烟叶试验。结果表明:烤烟秸秆压块作燃料烘烤工艺曲线与煤炭基本吻合,可满足烟叶烘烤要求,烤后原烟等级质量与煤炭相当,秸秆压块消耗量与煤炭之比为1.64∶1,可降低烘烤燃料成本约189元/hm2。因此,烤烟秸秆压块替代煤炭烘烤烟叶是可行的,对减少环境污染和促进烟叶循环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四、能源利用待完善秸秆发电、秸秆生产固体成型燃料、秸秆气化还处于试点、示范阶段。全省已建、在建、改建生物质电场22家,生存下来的是直燃和混燃电场。正在运行的直燃电场包括以燃烧棉秆为主的国能射阳生物质电场,以燃料黄色秸秆为主的国信楚州生物质电场、以燃料稻壳为主的宿迁生物质电场。混燃是指将秸秆等生物质燃料混入煤炭等化石燃料中,运行较好的混燃电场是汀苏宝应生物质电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辽宁省生物质燃料锅炉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明确了辽宁省生物质锅炉主要类型:农用炊事采暖烧炕炉、生物质成型燃料热风炉、生物质成型燃料热水锅炉、农作物秸秆打捆直燃锅炉。不同燃料锅炉供暖成本分析表明:生物质燃料锅炉具有低成本、安全性和环保优势。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是1个生物质资源蕴含丰富的省区.本文主要对自治区内秸秆生物质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汇总;简单介绍了区内利用能源作物秸秆生产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生物质燃料乙醇和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生物质热电联产、供热、发电情况的现状和前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垃圾秸秆的处理与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垃圾秸秆焚烧炉具有能源回收、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开发和应用垃圾秸秆焚烧炉是解决垃圾秸秆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垃圾秸秆焚烧炉的应用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滞后、环境污染物处理复杂、投资周期长等问题,提出了促进技术创新、强化环境管理和减排、加强政府支持与政策引导等发展建议,为促进垃圾秸秆资源化利用,降低生态环境污染,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热解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技术。将污泥与秸秆混合共热解是生物质资源利用的重要方法,两者混合热解制备生物炭不仅能同时处理2种数量庞大的农业废弃物,还能有效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污泥与秸秆共热解制备生物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共热解产物污泥-秸秆炭对土壤的改良作用和吸附炭的利用,以及热解温度、混合比例、停留时间、升温速率、催化剂添加等热解工艺对污泥-秸秆炭的影响,并对污泥与秸秆共热解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秸秆是生物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储量十分丰富,但大多数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被随意丢弃或直接焚烧的现象较为常见,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象。因此,对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已迫在眉睫。在秸秆的众多利用方式中,厌氧消化产沼气是现阶段对其资源化利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围绕秸秆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可行性、影响因素、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规模化秸秆沼气工程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豆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物之一,长期未得到合理利用,大部分被焚烧掉,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大豆秸秆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已经开发了许多利用大豆秸秆的技术,可以应用在较多领域,能够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综述大豆秸秆的营养价值、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对策,为提高大豆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进步,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生物质能源作为同时解决能源与环境2个问题的新方式备受关注。农作物秸秆是生物质能源的原材料之一。本文对东营市的农作物秸秆总体情况进行研究,以长安集团宝力生物质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详细阐述了生态文明理念下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模式,并针对东营市秸秆能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详细建议,以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秸秆资源丰富,但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秸秆作为农作物的副产物,其利用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介绍了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形式,且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农业秸秆纤维原料的转化利用将为能源开发和发酵工业原料开辟新的来源。加大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力度,可寻找出一条彻底解决农作物秸秆浪费和综合利用率低的有效途径。利用植物纤维素发酵制氢和生物质合成油研究技术的开展,属于国内首创,可实现资源持续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将为我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加大秸秆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对于农业节能增效、农民增收和防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焦作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秸秆综合利用建议,为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每年产生农业生物质资源量约为213.8万 t ,将其充分利用,有助于缓解能源压力和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了北京市农业生物质种类及资源量,重点分析了其主要利用方式,并从原料收集、利用技术、经济收益以及相关政策4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研究发现,北京市农业生物质利用潜力大,但利用不充分,需要建立完善的循环回收利用的管理体系,以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
木质纤维素类农业废弃物生物转化资源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质纤维素类农业废弃物生物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对减少环境污染、缓解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简述了国内外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着重对木质纤维素类农业废弃物生产燃料乙醇、厌氧发酵产甲烷(CH4)和产氢(H2)领域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利用对策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该文估算了黑龙江省2011年的主要农作物秸秆量,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及限制农作物秸秆循环利用的原因,提出了促进农户秸秆还田的对策,即玉米连作秸秆还田技术、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水稻秸秆还田技术三套机械化秸秆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