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报道从多花黑麦单(Lolium multiflorum Lam.)原生质体培养获得愈伤组织并再生白化苗的试验结果。利用多花黑麦草幼穗在MS 3mg/L2.4-D的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在MS 2mg/L2.4-D的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产生悬浮细胞系。从悬浮细胞制备原生质体,用看护培养,琼脂糖固体平板培养和液体浅层培养均获得了再生细胞团。这些细胞团在MS 1mg/L2.4-D 60g/L蔗糖的培养基上形成愈伤组织和胚状体,并在分化培养基上再生出白化苗。试验还对有关培养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水稻幼穗获得花药愈伤组织。花药愈伤组织开始在颖花内形成,增殖而撑开稃片,脱颖而出,浮游于培养基中成为悬浮细胞。根据大小区分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将小的愈伤组织转移到再分化培养基上培养,分化出许多绿点及二株绿苗。通常  相似文献   

3.
以象草品系N51幼穗为外植体,研究培养基不同浓度NaC l对幼穗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象草幼穗不同组织培养阶段对NaC l的敏感程度不同,象草颗粒状愈伤组织继代培养NaC l胁迫筛选的临界浓度为20g/L,而分化培养NaC l胁迫筛选的临界浓度为18 g/L、致死浓度为20 g/L,分化培养阶段比继代培养阶段对NaC l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4.
高粱茎尖和幼穗细胞悬浮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有效可靠的细胞悬浮培养方法对进一步开展原生质体培养和转基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茎尖和幼穗作为外植体,采用愈伤振荡培养法、匀浆收集培养法和直接培养法三种方法进行了细胞悬浮系建立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与茎尖相比,幼穗是更适宜开展高粱细胞悬浮培养的理性外植体。采用三种培养方法均可建立幼穗细胞悬浮系,其中幼穗愈伤振荡培养法最为稳定可靠,幼穗匀浆收集培养法和直接培养法的稳定性稍差,但获得的细胞悬浮系生长状态较好,有利于进一步开展增殖继代培养。结果还表明,茎尖愈伤振荡培养法也是一种稳定可靠的细胞悬浮系制备方法,但茎尖匀浆收集培养法稳定性稍差,而直接培养法效果最差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5.
疣粒野生稻原生质体再生小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特有的疣粒野生稻成熟胚和幼穗作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挑选致密颗粒状愈伤组织建立胚性细胞悬浮系并分离原生质体 ,将原生质体固体包埋后添加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调节培养体系渗透压诱导产生胚状体 ,成功得到疣粒野生稻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对提高原生质体再生频率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1.液体培养基与半固体半液体培养基在诱导愈组上优于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半液体培养基诱导愈组的能力与液体培养基相似,但从半固体半液体培养基中把愈组转移到分化培养基的操作工作则容易得多。2.由固体培养所得的愈组与由液体培养所得的、来自液体表面或沉入液体中的愈组,如早期转移,在分化幼苗的能力上没有明显区别。3.液体漂浮培养时,因培养基及杂交组合的不同,所得的愈组数目亦有明显差异,为获得较高的愈组诱导率,亦应选择不同杂交组合及采用不同培养基为宜。  相似文献   

7.
早熟陆地棉体细胞培养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新疆早熟陆地棉品种(系)下胚轴为外植体接种在改良的MS培养基上,分别添加不同的外源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及其分化.若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只能分化产生少量的胚状体,分化时间也长.若将在固体培养基上诱导产生的淡黄色或灰白色且松散的愈伤组织转接到液体培养基上悬浮培养,培养2周左右后,再转接到固体培养基上,即可产生大量的胚状体和胚性细胞团.在不加激素的培养基上,胚状体萌发并健壮生长,从中已获得2个品种(系)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8.
以雅安扁穗牛鞭草的幼穗为外植体,研究了2,4-D浓度和不同取材部位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及继代培养时不同浓度的2,4-D对愈伤组织增殖、分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幼穗下部为外植体接种在MS+2,4-D 7.0 mg/L培养基中,颗粒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高达100.00%;MS+2,4-D 1.0 mg/L是幼穗愈伤组织较为适宜的继代增殖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颗粒状胚性愈伤组织的出愈率为89.44%,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和生根率都可达100%,平均绿芽点数和生根数等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用三种类型的小麦幼穗为材料,在幼穗的发育时期,去分化和分化培养基等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对它们在离体培养下的反应进行了比较,发现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苗的分化率以及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中的行为,都因不同类型的小麦幼穗而产生显著差异,而且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苗的分化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我们认为,材料的基因型选择,可能是建立小麦的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物系统的一个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苏丹草幼穗离体培养植株的再生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苏丹草幼穗为外植体材料,研究幼穗发育期以及配比的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发生、生长状态及其绿苗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度为1.5~5.0 cm的幼穗,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添加3.0 mg/L 2,4-D和0.2 mg/L KT,诱导频率达80%~90%,继代培养基中仍添加3.0 mg/L 2,4-D 0.2 mg/L KT,愈伤组织增殖速度快,且保持植株再生的能力;在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中添加2.00 mg/L 6-BA 0.01 mg/L NAA或添加2.00 mg/LCPPU 0.01 mg/L NAA,经继代培养3~5代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保持在50%以上;在继代培养中选择外表呈白色、干燥、紧密、颗粒状的愈伤组织,是提高其再生植株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将玉米自交系“330”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在附加2mg/L2,4—D的MSB培养基上继代、筛选,产生了三种类型的愈伤组织。用结构疏松,生长迅速的Ⅱ型胚性愈伤组织分离原生质体,在KPR或N_6ap培养基中以1×10~5/ml密度进行液体浅层培养,植板率为5.6%—7.4%。采用分步分化法得到了正常的绿苗,并经过壮根,炼苗后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适宜小麦幼胚培养的培养基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优良基因型,为小麦转化、遗传等提供依据.[方法]以7个春小麦品种(系)的幼胚为材料,取开花后12~16 d的幼胚进行培养,20 d后统计幼胚一步成苗数和愈伤组织绿苗分化数.[结果]小麦幼胚在C17、MS和YP三种培养基上都能诱导一次成苗,其中YP培养基一次成苗率最高(75;),其次是MS(33.13;),最低的是C17(23.34;),YP培养基一次成苗的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两种培养基,不同基因型间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差异明显.[结论]筛选出适宜小麦幼胚培养一次成苗的YP培养基和一次成苗和愈伤组织分化绿苗率都较高的材料新春9号,此材料可作为幼胚培养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优良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晋谷21号幼穗组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晋谷21号幼穗从诱导愈伤组织到分化成苗需要两步完成,再生率达60%-80%。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A1和A8较好,分化培养基B1与B2较好。A1上的愈伤组织在B2上的分化率比B1高15%,A3上的愈伤组织在B1上的分化率比B2约高20%。长根培养基用C2优于C1,C2上的苗移栽成活率比C1高10%-20%。愈伤组织随着继代次数增加,分化再生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4.
在改良MS培养基上从5个大豆品种成熟种子来源的幼苗未展开叶片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利用2个月月龄的这些愈伤组织在摇床上建立了细胞悬浮培养系,细胞悬浮培养系每1至2周转培1次,并用于原生质体分离,转培后3到5天的细胞经酶解后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纯化后的原生质体用3种方法进行培养,即液体培养法、琼脂包埋法和琼脂底层法,在琼脂底层法中,培养皿底层先浇上无甘露醇的琼脂培养基,而原生质体则悬浮在2到4毫升含0.45 mol甘露醇的培养基中,3种方法以琼脂底层法最佳,原生质体在培养后2到3天内能见到第1次细胞分裂,在适当的条件下1周内高达80%的原生质体发生分裂,置板频率一般在40%到60%之间,5个供试品种中4个的原生质体愈伤组织在固体和液体培养中出现体细胞胚胎发生,在液体培养条件下得到了大量子叶和胚根发育良好的体细胞胚,但由于这些胚未进一步萌发,故未能得到完整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5.
以临优145的幼胚为外植体诱导植株再生,并进行农杆菌转化研究.以冬小麦品种临优145的幼胚为外植体,消毒后用解剖刀挑取幼胚,盾片朝上接种于MS+2,4-D 2 mg/L+肌醇100 mg/L+MES 400 mg/L+CH 100 mg/L+40 g/L麦芽糖+8 g/L琼脂的培养基中诱导愈伤组织,每2周继代一次,将诱导出的淡黄色、颗粒状Ⅱ型胚性愈伤组织接种于分化培养基(MS+ZT 1 mg/L+IAA 1mg/L+MES 400 mg/L+CH 100 mg/L+麦芽糖40 g/L+gelrite 2.6 g/L,pH 5.8)上培养2-3周,然后转接到再生培养基(1/10 MS+NAA 0.5mg/L+KT0.5 mg/L+蔗糖30 g/L+gelrite 2.6 g/L,pH 5.8)中进行再生成苗.接种1229块幼胚,得到987块愈伤组织,Hyg抗性愈伤组织123块,抗性再生植株34株.在建立了再生体系的基础上,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GUS基因导入幼胚愈伤组织,抗性植株的PCR检测呈阳性.X-gluc染色表明,少部分愈伤组织出现肉眼可见的蓝色晕斑,说明GUS基因已经在小麦幼胚愈伤组织中表达.  相似文献   

16.
The plants of hybrid wheatgrass (A. Cristatum ×A. Desertorum cv. Hycrest-Mengnong) were directly induced from embryogenic callus regenerated from immature inflorescence. Immature inflorescence was cultured on improved MS medium containing 2.0-3.0 mg L-1 2,4-D to regenerate callus. The calli were then transferred to hormone-free MS medium for differentiation and 1/2 MS medium for roo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callus initiation frequency was 83.4% and plant regeneration frequency was 59.6%. Phosphinothricin acetyltransferase (bar) gene was transformed into the hybrid wheatgrass by particle bombardment. Resistant callus was obtained using selecting agent, herbicide glufosinate of 0.5 mg L-1, and some transgenic plants were recovered in vitro. The transgenic plants were identified by PCR and Southern blot analysis and these plants developed normally in the glufosinate medium, whereas the nontransgenic plants did not.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bar cDNA integrated into the genomic DNA of the transgenic plants. The transgenic frequencies of bar gene were 1.1%.  相似文献   

17.
以包心菜子叶和叶片原生质体为材料。经不同液体培养基(Bp1,Bp2,B1)浅层培养,再生细胞高频分裂并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扩增后转移到分化培养基上诱导植株分化,从这两种原生质体中获得了再生植株。在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原生质体及细胞团的褐化程度与培养基中的有机成分的多少有关。原生质体的分化频率与培养基中植物激素种类关系甚大。在植株分化时,谷氨酰胺和腺嘌呤对植株分化有很大促进作用。另外,原生质体的来源及原生质体培养基对原生质体植株分化能力均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柳枝稷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柳枝稷的不同组培条件,优化其诱导和分化培养基。[方法]以柳枝稷幼穗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获得组培苗,建立相应的植株再生系统。[结果]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5.00mg/L2,4-D+0.15mg/L6.BA+3.00%蔗糖+0.75%琼脂;继代与增殖培养基为MS+4.00mg/L2,4-D+3.00%蔗糖+0.75%琼脂;分化培养基为MS+0.2mg/L KT+3.00%蔗糖+0.75%琼脂;生根培养基为1/2MS+0.80%蔗糖+0.70%琼脂。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阶段培养温度为24℃,在分化和生根培养阶段培养温度为28℃。幼穗外植体的出愈率达95%,愈伤组织增殖率在800%-1000%以上,分化率达80%以上,生根率在98%以上。经炼苗后,获得的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5%以上。[结论]采用优化激素搭配的培养基可得到高效的诱导率、分化率和生根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