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安徽农业科学》2020,(4):57-58
为了解辽河水体中藻类群落特征和水质状况,于2019年6月调查分析了位于辽中县的老达房林业队的辽河水体中的浮游藻类种类构成、优势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并测定了水体的理化指标。共记录到浮游藻类37种,其中绿藻门18种,硅藻门9种,蓝藻门4种,隐藻门、裸藻门各2种,甲藻门和金藻门各1种。各藻类丰度为1×10~4~216×10~4个/L,其中丰度较高的藻类包括蓝藻门的伪鱼腥藻、硅藻门的小环藻和针杆藻,它们的优势度也较高。通过藻类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判断该段水体呈轻-中污染状态,而按理化指标判断该段水体的水质为V类,导致水质差的主要因素是COD指标偏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鄱阳湖区水体的质量状况。[方法]于2014年对鄱阳湖区域的浮游藻类组成进行季节性调查。根据湖区浮游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利用指示生物法和藻类多样性指数法(Margalef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结果]从鄱阳湖的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藻类共5个门36个属62个种。鄱阳湖浮游藻类群落组成中,绿藻门和蓝藻门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占据优势,其次为硅藻门。根据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来看,鄱阳湖水体已经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结论]调查结果为鄱阳湖的水体质量评价及后期的生态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北方城市景观河道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北方城市半封闭景观水体浮游藻类的群落组成,以津河为例,于2009年9月对其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初步分析了浮游藻类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及浮游藻类与津河理化参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共计调查浮游藻类81种,39属,绿藻种类最多,其次是硅藻和裸藻;优势种主要是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sima)、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 Her.)、伪编织鳞孔藻(Lepocinclis pseudotexta)、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 Ehr.)、素隐藻(Chilomonas paramaecium);津河的浮游藻类组成、分布特点与津河的水质变化基本吻合,揭示了津河正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的事实。  相似文献   

4.
抚河干流浮游藻类群落调查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抚河干流8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情况及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的水平较高,常规污染指标呈现上游较小、下游增大的特点,污染最重的是高坪点.抚河干流浮游藻类共计39属73种,种类较多的为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分别鉴定出30种、13种和19种.优势种主要有栅藻、针杆藻、颤藻等,均为寡污带和β-中污指示种.Margalef指数与ShannonWiener指数计算结果表明抚河中下游水质总体处于中度污染状态,与藻类优势种指示结论相符.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昭通市望海公园的水体情况,2019年5月—2020年5月对该公园的浮游藻类组成进行调查,并根据浮游藻类的种类及数量,利用污染指示藻类评价法、理化指标评价法、复合藻商指数法对其水体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从望海公园水体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藻类7门81属231种。其中,绿藻门135种和硅藻门46种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占据优势,其次为裸藻门25种。3种评定方法的结果显示,望海公园的水质呈现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辽宁省抚顺市平山水库退役后河道水体中藻类群落特征和水质状况,分别于2018年3、5、7和10月调查分析了该河流浮游藻类的种类构成、优势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并测定了水体的一些理化指标。结果共记录到浮游植物藻类7门79种(属),其中以硅藻门种类最多(34%),其次是蓝藻门(32%),再次是绿藻门(18%)。3月河流中藻类有60种,是各季节中出现种类最多的。不同季节藻类丰度为1.6×10~4~2.2×10~6个/L。不同季节河流中的优势种存在明显变化,3月最占优势的是硅藻门的羽纹藻(0.108),5月最占优势的是多甲藻(0.194),7月最占优势的是微囊藻(0.334),10月则以裸藻属最占优势(0.220)。全年浮游藻类丰富度指数(D)在0.962~1.36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2.063~2.971。按生物多样性指标评价,河流水体处于中-重污染水平。按照理化指标测定结果,夏秋季水质为劣V类,早春则为IV类水。污染超标的主要是总氮(TN),这与水库退役后裸露库底的农耕施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梁叶  陈椽  晏妮  徐兴华  付维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079-6082,6136
[目的]研究贵阳市花溪河流域水环境的现状以及藻类植物多样性组成。[方法]以3次常规监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于2010年9月~2011年3月间对花溪河流域5个监测段面的藻类多样性和花溪河流域的水质现状进行了跟踪观测。[结果]共鉴定出浮游藻类282种,附着藻类286种,均以硅藻种类最多,其次是蓝藻和绿藻,甲藻和隐藻种类最少。各监测段面的H、d和J平均值分别为3.71~4.13、6.37~11.03、0.85~0.90,水体无污染;藻类植物平均细胞密度最大值出现在2011年3月花溪大坝段面的土壤上,达到了14.974×106cells/L;流域TN、TP含量超标,COD变化明显,pH值变化不明显,水体偏碱性。[结论]花溪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较复杂,水质属于清洁型。  相似文献   

8.
生态基对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虾塘和鱼虾混养塘在铺设生态基前后浮游植物的变化,对养殖池塘的水化学指标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磷酸盐及浮游植物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绿藻门(Chlor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蓝藻门(Cyanophyta)、裸藻门(Euglenophyta)、隐藻门(Cryptohyta)分别占浮游藻类种类总数的37. 04%、18. 52%、33. 33%、7. 41%、3. 70%;且生态基的铺设对养殖池塘的水质影响不显著,但影响了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发现生态基的铺设可以改善养殖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人工湿地-池塘复合养殖系统中浮游藻类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养了斑点叉尾鮰苗种和少量白鲢的人工湿地-池塘复合养殖系统研究各养殖塘浮游藻类的生态特征,并通过对不同密度养殖塘的比较探讨人工湿地对鱼塘中浮游藻类生态结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塘中共鉴定出浮游藻类7门63属142种,其中绿藻门34属60种,硅藻和蓝藻分别有10属34种、10属30种,裸、隐、甲、金藻门种类较少,共9属18种.各养殖塘优势种类主要为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衣藻(Chlamydomonas sp.)、二角盘星藻(Pediastrum duplex)、小环藻(Cyclotell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等.随着斑点叉尾鮰鱼苗养殖密度的增加,浮游藻类数量、生物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各塘内浮游藻类种类多样性差异不显著.人工湿地与养殖池塘的联合对养殖水体的浮游藻类有较好的调控作用,整个实验期间各塘内浮游藻类种类、数量、生物量无显著变化,即使在养殖密度最高的四号塘也没发生蓝藻水华,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0.
大茶湖浮游藻类调查与水质初步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武汉市大茶湖的水质状况,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对该湖区的浮游藻类组成进行周年调查.从大茶湖的定性、定量样品中共鉴定出浮游藻类7门60属89种.根据浮游藻类的种类及数量,利用指示生物法和藻类多样性指数法(Margalef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对其水质进行了初步评价.大茶湖浮游藻类群落组成中,绿藻门和蓝藻门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占据优势,次之为硅藻门.污染指示藻类中,指示富营养型(α-ms)和中-富营养型(β-α-ms)的藻类占据优势,分别占污染指示藻类总数的48.72%和23.08%.藻类的Margalef和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45~2.19和1.64~2.95.水质评价结果显示:大茶湖水体处于中度污染(α-中污或β-中污)范围内,营养化状态为富营养型(α-ms或β-α-ms),丽藻类污染指示类群显示其营养状态以富营养型中的α-ms型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估算贵州省六盘水市温室气体排放量,分析其2005—2014年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参照《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与《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推荐方法,对2005—2014年六盘水市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估算。[结果]2005—2014年六盘水市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89 495.78万t,其中,能源部门排放量为75 083.60万t,占总排放量83.90%,是六盘水市温室气体最大的排放贡献源;其次为森林碳汇(20 859.40万t),占总排放量的23.31%;农业生产排放量最小,仅占0.43%。2005—2014年六盘水市人均和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呈持续增加,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年均增长18.1%,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年均增长17.1%,万元GDP温室气体排放量年均降低9.6%。[结论]2005—2014年六盘水市温室气体人均排放量较大,需采取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钰  王仁恩  黄勃  杨文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10160-10162
[目的]研究麒麟菜养殖区海域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与多样性。[方法]于2011年1~12月对麒麟菜养殖区海尾镇海域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分析麒麟菜养殖海区浮游桡足类种类组成与多样性,并对其与季节及麒麟菜养殖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此次调查期间共出现了浮游桡足类56种,其中有13种是全年出现的,以夏、秋季较多,春、冬较少;四季共出现优势桡足类9种,出现的生态类型有近岸低盐型、广温广盐型、高温广盐型,其中以近岸低盐类型占主导。麒麟菜丰富区域浮游桡足类种类多样性高于麒麟菜不丰富区域。[结论]麒麟菜养殖和季节变化对浮游桡足类多样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海蜇-缢蛏-牙鲆-对虾"和"刺参-对虾"两种混养模式海水池塘生态系统特征,于2013年4月—2014年3月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了辽宁省两种混养模式的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粒径特征。结果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48种,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6.50×10~5 ind./L、0.90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24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81.57 ind./L、0.51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8、1.49;"刺参-对虾"混养池塘共检出浮游植物57种,也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种类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99×10~5 ind./L、0.41 mg/L,共检出浮游动物33种,主要为原生动物和桡足类,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73.19 ind./L、0.13 mg/L,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0、0.93;两种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粒径为2.50~69.62μm,浮游动物粒径为11.09~560.41μm。研究表明,"海蜇-缢蛏-牙鲆-对虾"混养池塘的浮游生物种类相对较少,但其密度和生物量较大。  相似文献   

14.
林启存  徐玉裕  许宝青  蔡丽娟  刘凯  沈理  戴瑜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26-13528,13542
[目的]了解贴沙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方法]2009年,按月对贴沙河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结果]全年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82种,以硅藻门、绿藻门种类为主,分别占41.46%、35.37%;浮游植物密度变化为0.40×104~2.33×106ind./L,以2月最低,7月最高,年均值为7.80×105ind./L;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超过2。[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贴沙河生态研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为水源区水质生物监测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在中国北方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海水高位养殖池塘中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水质特征,采用高位池养殖的常规方法进行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高位池的平均水温为23.45℃、p H为8.16、盐度为23.1,叶绿素含量在养殖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以硅藻、裸藻和绿藻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39.58%、20.83%和18.75%,甲藻、蓝藻和隐藻只占少数;浮游植物密度平均为111×10~6cells/L,生物量平均为22.39 mg/L,密度和生物量均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势,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46,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13;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浮游动物密度平均为27.04ind./L,生物量平均为0.629 mg/L,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68,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52;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盐度、PO_4~(3-)-P、总氮、总磷、NO_2~--N、NO_3~--N,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盐度、PO_4~(3-)-P、p H、总氮、NO_2~--N和NH_4~+-N。研究表明,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中后期水质已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浮游生物群落不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为开展城市土壤环境质量的生物学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改良的Tullgren分离法对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市市区人工林、灌木林、草地3种生境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要素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获得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共5 775只,隶属4门11纲29种类群,其中甲螨亚目(44.73%)和中气门亚目(20.42%)为优势类群,占总个体数量的65.14%。垫刃目(7.79%)、弹尾目(7.06%)、前气门亚目(7.06%)、蛭态目(2.55%)、膜翅目(1.25%)、原尾目(1.04%)、无气门亚目(1.14%)7类为常见类群,占总个体数量的27.89%,优势类群和常见类群共占总个体数的93.03%,并组成该市区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主体。另外,双翅目幼虫、鞘翅目幼虫、鳞翅目幼虫、蜘蛛目、等翅目等20类为稀有类群,占总个体数的6.97%。不同生境下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个体数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个体数水平分布表现为人工林草地灌木林,类群数依次为灌木林人工林草地。在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即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结论]不同生境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指标之间存在差异,这与植被类型、人为干扰程度、土壤环境因素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贵阳市小关湖浮游藻类调查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12月,对小关湖(黔灵二湖)浮游藻类的种类、数量进行了3次取样调查。结果表明,6月份的浮游藻类有57种,隶属于5个门,其中绿藻门占36.84%,蓝藻门占36.84%。10月份的浮游藻类共有49种,隶属于5门,其中绿藻门占40.8%,蓝藻门32.65%;12月的浮游藻类共有46种,隶属于4个门,其中绿藻门占50%,蓝藻门占15.22%。根据浮游植物优势种的分布和数量,结合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黔灵二湖的水质情况,表明该湖的营养状况属于贫营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