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升温州素面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本研究以3种不同的面粉为材料, 采用统一方法制作成温州素面, 对其色泽、麦香味和口感进行评价, 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用100%温州本地面粉制作的素面麦香味浓、口感爽滑, 最为正宗, 而且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蘑菇中毒的检测问题,从灰花纹鹅膏菌(Amanita fuliginea)中分离鹅膏肽类毒素Amanin,寻找该毒素的活性单体物质。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谱、质谱等分离检测技术,以及毒素对绿豆种子萌发、小白鼠毒理试验及LD50等毒理分析方法。对保留时间为43.207 min的成分进行了纯化,纯度达到95%以上。紫外光谱测得其最大吸收波长为285.79 nm,质谱分析得到其分子量为903.390 0 Da,经初步鉴定为Amanin毒素,其对小白鼠的肝脏毒害明显,LD50为565μg/kg。可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Amanin毒素是可行的,分离得到的毒素具有很好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综合性自然史博物馆为例,简要描述其数量及类别、区域分布以及快速发展等现状,并对其设计理念、传播功能、标本征集、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豆梨原产我国,为梨属较为原始类型,其综合利用价值较高,集嫁接繁殖砧木、材用、药用和园林绿化于一身,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豆梨曾在我国广泛分布,由于其适应性强、抗火疫病,美国将其引入作为西洋梨的嫁接砧木,并开发其观赏价值,使其获得大量种植;但我国豆梨资源的利用仍局限于嫁接砧木,野生资源也不断衰减,故对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迫在眉睫。对豆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包括豆梨分类地位、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繁殖方式、利用价值等诸多方面,并对美国开展豆梨引种和品种选育的情况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胶进口国,也是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国。近年来,由于天然橡胶市场低迷,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为及时、全面、准确把握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动态,充分发挥信息分析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以天然橡胶市场为研究对象,对其供需情况进行分析与判断,总结其市场价格特点及影响因素,对后市天然橡胶价格走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农村、新农业的不断发展,本文通过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进行分析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为实际案例,阐述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的重要性和过程性,并结合其发展现状介绍其成果,为我国新农村、新农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花生红衣的研究与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红衣为豆科植物花生的种皮,对其研究和应用可提高花生的综合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介绍了花生红衣的营养成分、功能性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并对其开发应用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8.
以怀柔区红肖梨这一乡土果品为研究材料,在怀柔区对其进行优良单株筛选,找到了1株经济性状优良的红肖梨优树。对其主要性状(形态特征、生长结果习性、果实经济性状、物候期、修剪反应、适应性及抗逆性)进行了论述,对比分析了其产量及效益。所选优树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可在怀柔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在树木栽培及生长过程中,有些情况下需要对树木进行移植,以满足实际需求及树木生长要求,促使其更好生长。在大树移植过程中,为保证其成活率及后期更好生长,需要对相关技术及方法进行合理应用,以避免移植过程中出现死亡及后期生长不良等情况。本文介绍了大树断根处理、移栽前修剪、起苗与装运、挖种植穴及定植等技术,以期为树木更好生长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耐碱微生物的耐碱机制,自CCBAU根瘤菌菌库中筛选得到一株耐受pH11.5的根瘤菌,编号为CCBAU81024。通过对其生理生化特征的测定、16SrDNA序列分析、DNAG Cmol%测定以及DNA-DNA杂交,鉴定其为Sinorhizobiummeliloti。为进一步的研究根瘤菌的耐碱机制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1.
药用植物苍术(Atractylodes)为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东亚,在中国的许多地区栽培,收获其根状茎干燥后作药用。苍术的繁殖方式有种子繁殖、分株繁殖、根茎繁殖。分类依据的形态特征主要是叶、花的不同,但其形态差别有限。报道的所有苍术属植物的染色体数均为2n=24,除罗田亚种外均包含2对随体染色体,且随体很小;在染色体类型(中部着丝粒、亚中部着丝粒、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及数目上有差异。在罗田苍术的染色体上检测到1对染色体带有5S r DNA位点,另外2对染色体带有45S r DNA位点,其中1对为随体染色体,故1对染色体上的45S r DNA位点没有表达而形成随体。在核型对称性方面,罗田苍术为原始的2A型,而其他苍术与白术的均为2B型。罗田苍术在染色体上的分化为其亚种的分类地位提供了细胞学证据。DNA序列及分子标记揭示了不同苍术类型间一定的遗传变异,为其分类及演化提供了分子证据。罗田苍术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2n=24)正常配对形成12个二价体,后期I均等分离,在两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没有落后染色体及形成微核,最后产生较高比例的可育花粉,为其较高结实率及种子的高成活率提供了细胞学解释。其正常的减数分裂也保证了进行有性与无性繁殖苍术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当归作为主要的中药材之一,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中药药材,其具有的功能有很多,如补血、抗癌、提高免疫功能等。当归主要在我国甘肃、云南、四川等地进行种植,由于其在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下才可以进行栽培,因此称其为道地药材,为了使当地的农户更好地种植当归,本文就对道地当归的栽培气候生态与土壤环境区划进行了分析,以使农户对其更好的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步入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并已逐步形成省、地、县、乡、村多层次共同推进的格局。为解决其项目功能单一、形式雷同、景观单调等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以苏州阳澄湖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莲花岛风景区为例,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特点、特色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其成效和不足;并以实证案例总结了对江南水网地区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为系统评价呋虫胺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研究其对蜜蜂、家蚕、斑马鱼、蚯蚓和鹌鹑等5种环境生物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呋虫胺对蜜蜂48 h的LD50为0.156 μg·蜂-1,对家蚕96 h的LC50为1.26 mg·L-1,对斑马鱼96 h的LC50为1.55 mg·L-1,对蚯蚓14 d的LC50为3.40 mg·kg-1,其毒性等级分别为高毒、高毒、高毒和中毒。呋虫胺对鹌鹑7 d的LD50为大于323 mg·kg-1,评估其毒性为低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朱明  董如根  杨占婷 《农技服务》2012,29(1):96+102
为了摸清十堰市的气象干旱特征,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参考。在分析其干旱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地理分布的基础上,对其干旱防御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耐碱微生物的耐碱机制,自CCBAU根瘤菌菌库中筛选得到一株耐受pH11.5的根瘤菌,编号为CCBAU81024。通过对其生理生化特征的测定、16SrDNA序列分析、DNAG Cmol%测定以及DNA-DNA杂交,鉴定其为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为进一步研究根瘤菌的耐碱机制提供了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17.
发展现代农业是宝山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为进一步推进宝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其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阐述了其发展任务,并依此提出了相关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小麦品种衡9966与其亲本良星99和良星66及近缘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高、根长和鲜重等萌发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干旱胁迫处理对各品种种子萌发与生长的抑制作用均不显著,随着PEG浓度的增加(15%~20%),抑制作用显著增强,但对4个品种抑制程度不同。采用平均隶属函数法对PEG-6000胁迫的各指标进行综合比较评价,得出结论:衡9966与其亲本品种良星99为较抗旱品种;另一亲本品种良星66为弱抗旱品种;其近缘品种济麦22为强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平板筛选的方法从油菜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产脂肪酶菌株C1,通过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Burkholderia cepacia。研究其酶学性质,得出该菌脂肪酶的最适温度为65℃,最适pH为8.0,具有优良的耐温性和pH稳定性;对正己烷、乙醇耐性较好,对乙腈和乙酸耐性较差;K+、Mg2+对其酶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Ca2+、Cu2+对其酶活性有严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芹菜病毒病毒原的侵染寄主、症状特点及其发展、抗性指标、传播方式、粒体形态与大小等的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危害芹菜的病毒为芹菜花叶病毒(Ce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这两种病毒的典型鉴别寄主为胡萝卜(Daucuscarotavar.sativa)和千日红(Gomphrenaglobosa);对所得CeMV的测定发现,其致死温度为50~60℃,稀释限点为10-3~10-4,体外保毒期3~4d;电镜观察显示,其形态为线状粒体,属马铃薯y病毒组,长650~850nm,宽15~18nm;其传播方式为汁液摩擦传毒和蚜虫引起的非持久性传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