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栽植穴面覆盖塑膜 ,可以明显的提高土壤的温度 ,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 ,造林当年 4~ 5月份覆膜处理者 ,5~ 2 0 的土壤温度平均可以提高 3℃ ,以表层的增温幅度最大。 4月下旬至 1 0月份 0~ 2 0 的土壤含水率 ,相对提高 9 4 %~ 1 6 9%。造林第 3年秋季 ,造林保存率比对照高 46 2 % ,幼苗生长量高 2 0 9%。  相似文献   

2.
针对长期以来干旱地区杨树春季造林质量不高问题,进行了春季不同时间造林的试验.结果表明:(1)在干旱地区,随着春季造林时间的后移,其林分的成活率、保存率、萌蘖率、1级木和林木生长量递减,并且树冠结构的各项指标和叶量分布指数及叶面积指数也随之递减,而萌蘖度(P值)和3级木递增;(2)在干旱地区春季造林时间以4月1日~15日为宜;(3)在干旱地区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适宜的土壤含水率应在17%以上;(4)环境因子与萌蘖率、保存率和成活紧密相关的排序依次为气温、地温、甘蒸发量、土壤含水率;萌蘖率与树冠各项指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其排序为叶量分布指数、叶片数、枝条数、树冠长度、冠幅、枝下高、叶面积.  相似文献   

3.
OASIS吸水剂在风沙路基边护坡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试验研究表明,利用绿洲牌(OASIS)吸水剂造林,可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增加根系层土壤含水率,促进植物生长,使苗木成活保存率提高7,生长量增加19.2,土壤含水率提高1.83.  相似文献   

4.
沙地云杉座水覆膜造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4年到2006年,通过3 a对沙地云杉2 a、3 a和4 a生苗木的田间座水覆膜试验,结果表明:座水覆膜可以明显地提高土壤温度,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土壤温度平均提高2℃,土壤含水量平均提高1.87%~2.36%。2 a、3 a和4 a生苗木造林成活率比对照分别提高25%、21.4%和23.8%,苗木高生长量比对照分别提高26%、44%和22%。  相似文献   

5.
曹楗翊  屈升银  孙占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89-13491
[目的]了解毛乌沙漠樟子松浇水覆膜造林技术的成效。[方法]对该区樟子松进行了浇水覆膜、浇水不覆膜、不浇水不覆膜三种技术的处理试验,对比分析三个处理的成活率及生长量,并对樟子松浇水覆膜技术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做了分析。[结果]樟子松的存活率和生长量浇水覆膜时最大,浇水不覆膜次之,不浇水不覆膜时最差;通过浇水覆膜能提高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量的明显增加,直接影响樟子松的存活与生长。[结论]浇水覆膜这一造林措施可以获得良好的效益,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特殊天气(干旱)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方法]在干旱、半干旱的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东马场林场荒山地段,选择阴坡和阳坡各6.7 hm2,于2021年4月中旬完成了造林试验,观测干旱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在造林荒坡地段利用森林多功能近自然营林技术和高质高效便捷鱼鳞坑造林整地技术进行造林。[结果]从阳坡和阴坡栽植的6种树种的成活率来看,均为阴坡(87.66%)高于阳坡(69.90%);降雨量和气温对造林成活率影响极强;无论是阳坡还是阴坡各坡位样地土壤含水率总体均随土层加深而逐渐增加,且下坡土壤含水率相对于上坡较高;当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均值为10.2%时,栽植深度对造林成活率和影响差异较大,栽植深度为20 cm左右时造林成活率效果差,栽植深度高于30 cm,造林成活率效果最好。[结论]降雨量、气温、土壤含水量和栽植深度是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杨树低温浸苗造林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国华  谢守江  张广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220-3221,3228
[目的]进一步提高杨树造林成活率。[方法]对杨苗进行整株浸水、水温贮藏、延长休眠等技术处理,以推迟杨树发芽,及时补栽冬春造林已死亡的植株。[结果]造林成活率达99.9%,高于一般春季造林成活率6个百分点。[结论]杨树造林成活率大大提高,对进一步提高杨树造林数量及质量具有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毛乌素沙地樟子松抗旱造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榆林沙区为试验研究区, 应用抗旱造林配套技术,在不同立地类型上营造樟子松示范林,对其成效进行分析.研究了深栽、容器大苗、GGR粉灌根、覆膜抗旱措施对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的影响,提出毛乌素沙地樟子松造林的关键技术,解决了沙区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薛文辉 《吉林农业》2011,(4):86+90-86,90
地表无土层河滩地,营造杨树速生丰产林,采取不同整地方法造林试验,其效果显著不同,实行大坑整地客土填坑造林地块,造林“两率”(成活率和保存率)最高,林木生长量达到了速生丰产林标准,其他方法整地地块造林“两率”都低,生长量也小,没有达到速生林标准,说明在无土层河滩地上造林,整地方法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改良荒漠化退化草原的效果,以期为扩大该技术的应用领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贮备。[方法]在宁夏盐池荒漠化退化草原中采用常规方法补播丛生禾本科牧草,并对其进行起垄覆黑膜、起垄覆透明膜、起垄不覆膜和不起垄不覆膜平播的4种保育处理,通过分析各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及其对补播苗生长的影响,寻找最优处理方式。[结果]从7月到11月起垄覆黑膜、起垄覆透明膜、起垄不覆膜和平播4个处理的土壤平均含水率分别为9.88%、9.24%、8.75%和8.13%,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补播牧草的成活率分别是96.2%、93.4%、45.6%和28.3%,覆膜相对不覆膜成活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以覆黑膜具有较大优势,其垄顶土壤含水率有"削峰填谷"的缓冲作用,覆黑膜土壤水分含量比平种提高了21.5%,且对于1m以下土壤的水分补充量也是最大的。覆膜虽然增加了费用,但从总体效益分析,利润高于不覆膜。[结论]该研究为起垄覆黑膜技术在荒漠化退化的草原补播改良中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覆盖对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覆盖材料,为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成龄茶园中,设覆盖厚度相同(8 cm)的稻草、玉米秸秆、甘蔗渣处理和不覆盖处理作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等含量和土壤含水量、茶鲜叶产量及茶叶理化成分等指标.[结果]覆盖稻草、玉米秸秆和甘蔗渣处理可提高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覆盖稻草和玉米秸秆处理可提高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的含量;覆盖甘蔗渣处理使0~6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降低,土壤pH值增高.在夏、秋茶期3个覆盖处理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春茶期,3个覆盖处理0~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CK,稻草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最高.覆盖玉米秸秆和稻草处理的鲜叶产量分别比CK增加13.42%和9.47%,覆盖甘蔗渣的产量较CK降低了5.26%.覆盖3种秸秆处理可使茶叶的茶多酚含量增高,氨基酸含量降低.[结论]稻草和玉米秸秆覆盖可促进茶园土壤养分的供应,提高茶树产量.  相似文献   

12.
麦后直播短季棉地膜覆盖效应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传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52-6253
[目的]探索短季棉麦后直播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方法]以中棉所50为试材,通过覆膜与不覆膜对照2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土壤水分、地温、叶面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后,土温显著增。地膜覆盖45 d,5、101、5 cm各土层增加积温分别为123.74、105.75和87.5℃;土壤水分含量也有提高。与对照相比,地膜覆盖后麦后直播的短季棉苗期、蕾期的叶面积增长速度快,现蕾期早4 d,开花期早6 d,吐絮期早8~10 d,株高高3.1 cm,单株叶片多2.2个,果枝增加1.3个,蕾增加2.7个,霜前花率提高11.15%,比对照增产33.2%。[结论]短季棉麦后直播地膜覆盖可以明显增加单株铃数、单铃量、霜前花,显著提高皮棉产量。  相似文献   

13.
朱建宁  彭文栋  张秀红  刘华  高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9063-9066,9083
[目的]探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改良荒漠化退化草原的效果,以期为扩大该技术的应用领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贮备。[方法]在宁夏盐池荒漠化退化草原中采用常规方法补播丛生禾本科牧草,并对其进行起垄覆黑膜、起垄覆透明膜、起垄不覆膜和不起垄不覆膜平播的4种保育处理,通过分析各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变化规律及其对补播苗生长的影响,寻找最优处理方式。[结果]从7月到11月起垄覆黑膜、起垄覆透明膜、起垄不覆膜和平播4个处理的土壤平均含水率分别为9.88%、9.24%、8.75%和8.13%,各处理间差异显著;补播牧草的成活率分别是96.2%、93.4%、45.6%和28.3%,覆膜相对不覆膜成活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以覆黑膜具有较大优势,其垄顶土壤含水率有"削峰填谷"的缓冲作用,覆黑膜土壤水分含量比平种提高了21.5%,且对于1 m以下土壤的水分补充量也是最大的。覆膜虽然增加了费用,但从总体效益分析,利润高于不覆膜。[结论]该研究为起垄覆黑膜技术在荒漠化退化的草原补播改良中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覆盖措施对土壤性质及辣木产量的影响。[方法]于2016—2017年在云南省瑞丽市郊开展不同覆盖措施(黑色地膜覆盖T_1、白色地膜覆盖T_2、稻草覆盖T_3、清耕CK)对土壤性质及辣木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不同覆盖措施的整体保墒作用依次为T_1、T_2、T_3、CK,在旱季地膜覆盖措施表现出优异的保墒作用,在雨季地膜覆盖措施下土壤水分含量低于稻草覆盖和清耕。白色地膜增温效应最显著,20 cm与40 cm处土壤温度均高于其他覆盖措施;黑色地膜增温效果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并且随土层厚度不同增温效应不同。覆盖措施提高土壤中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并且白色地膜覆盖与CK差异显著;覆盖措施促进有机肥分解,有机质被吸收利用较快。不同覆盖措施下辣木鲜叶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T_2、T_1、T_3、CK。[结论]在德宏地区辣木种植中,白色地膜覆盖具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伯清  葛敏敏  潘国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78-16881,16887
[目的]寻求解决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以连续11年种植黄瓜的设施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酒精(0、0.5%、1.0%、1.5%、2.0%、2.5%、3.0%)对其进行喷施处理,然后再分别对各土样进行覆膜和不覆膜2种处理,25d后测定各处理土壤的理化性状。[结果]随着酒精处理浓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呈下降趋势,土壤含水量及孔隙度呈上升趋势;酒精处理对土壤pH值和有效氮、硫酸根含量及EC值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影响不大;酒精+覆膜处理的效果大于未覆膜处理。[结论]一定浓度的酒精处理可改善设施土壤的理化性状,其中酒精+覆膜处理在保持土壤含水量及养分方面所产生的积极效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合理推广广西冬种马铃薯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晚熟马铃薯品种丽薯6号为试验材料,设黑膜覆盖、稻草覆盖和常规种植(对照)3种栽培模式,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的水含量、容重、孔隙度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同时观察测定马铃薯主要农艺性状,并测定马铃薯发棵期的叶片生理指标和成熟期的块茎品质.[结果]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均可提高土壤水含量和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和固相比例,同时可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株高、茎粗和主茎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但黑膜覆盖模式可显著增加马铃薯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质量和大薯质量(P<0.05,下同),降低青头薯质量,从而提高马铃薯的商品薯率和产量,其商品薯率和产量较常规种植模式分别极显著提高11.26%和26.67%(P<0.01).不同栽培模式对叶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及块茎干物质、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黑膜覆盖模式的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块茎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结论]与常规种植模式相比,黑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模式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及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方面效果明显,其中以黑膜覆盖栽培模式的效果较优,适合在广西冬种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覆盖方式对盐碱原土土壤水分和油葵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地膜+秸秆覆盖(PSM)、地膜覆盖(PM)、秸秆覆盖(SM)和无覆盖常规种植(CK)4个处理,探讨不同覆盖条件下油葵种植地土壤水分时空特征及对其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PSM处理在苗期0~30 cm土壤水分显著低于PM、SM和CK处理(P0.05),而在现蕾期,PSM处理在该层的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处理;PSM处理最大株高和叶片数为112.3 cm和27.0片,显著大于PM、CK和SM处理(P0.05),产量比其他3种处理分别提高了35.45%、120.15%、87.80%(P0.05),PSM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SM和CK处理提高了10.80%、32.72%。[结论]在盐碱原土种植油葵采用地膜+秸秆覆盖能提高天然降水的生产潜力,促进节水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盐生植物和秸秆覆盖对滩涂极重度盐土土壤养分和降盐效果的影响,为沿海滩涂土壤降盐改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4年5月在江苏沿海滩涂极重度盐土(盐分10g/kg以上)中开展秸秆和植被覆盖的田间试验,设置对照(CK,裸地)、种植碱蓬(PS)、15t/ha秸秆覆盖(SM-A)和30t/ha秸秆覆盖(SM-2A)4种处理,测定各处理0~100cm(即0~10、10~20、20~40、40~60、60~80和80~100cm)土壤各层的盐分含量、pH、水分含量和表层养分含量.[结果]与CK相比,1年后SM-A和SM-2A处理的滩涂极重度盐土0~100cm土壤盐分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下同),且其0~60、60~80和80~100cm土壤盐分分别降低96.0%、84.9%和55.8%以上;PS处理可显著降低滩涂表层土壤盐分含量,降低土壤盐分51.0%以上,但对20~80cm土壤盐分无明显影响.与CK和PS处理相比,1年后SM-A和SM-2A处理的0~100cm土壤pH和0~60cm土壤水分含量显著提高;与CK相比,桔秆覆盖处理的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但对土壤全氮、碳氮比和容重等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综合考虑降盐和培肥效果,秸秆覆盖处理结合适量有机肥施用可能是将来进行滩涂极重度盐土降盐和培肥改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沼液抗旱剂的重金属安全性及对大豆抗旱性的影响.[方法]以东农52大豆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正常养分环境条件下,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大豆开花期喷施不同稀释倍数的自研制沼液抗旱剂对大豆Tr和RWC的影响.[结果]牛粪为原料实验室发酵沼液重金属含量相对较低,可直接应用于农业;在土壤水分含量为25.4%时(田间持水量的65%),沼液抗旱剂不同稀释倍数处理增加大豆开花期叶片RWC分别为8.54%和8.39%;在土壤水分含量为19.5%(田间持水量的50%)时,与喷施清水对照处理相比,不同施用浓度沼液抗旱剂均能增加大豆RWC,增加幅度最大为17.16%;不同水分条件下,各处理均能降低大豆叶片的蒸腾速率,其中T1和T2效果最佳.[结论]该研究可为探讨沼液抗旱剂在干旱环境下对大豆生长代谢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