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为研究内容,通过对抚州市传统村落的深入走访以及游客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消费者对抚州市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的满意程度。结果表明:受访游客总体上对抚州市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活化较为满意,但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统文化表演、景区收费、住宿条件及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鉴于此,提出了要重视文化发展、慎重规划发展、线上线下宣传齐发力以及充分挖掘传统村落的研究价值等发展构思,以期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丹阳市柳茹村为例,从村庄文脉、传统格局、民俗文化等层面对柳茹村的现状问题和村庄特色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分析认为,加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解决村企联合问题是传统村落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现实要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的日渐深入,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这一主题在社会各界均得到了大力重视,相关文献研究成果也更加丰富。为了更好地推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以及文化传承,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以玉树地区实际情况为例,研究玉树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情况。玉树虽然在传统村落保护以及文化传承上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共享生态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做好旅游业的适度开发以及发展、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修改维护、强化古民居建筑空间保护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的民居建筑研究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黄毛坪村为案例,通过分析其传统民居建筑的特征与变迁,探讨了文化内涵、民俗习惯及建筑地域特色等方面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冲击,从而提出了从旅游结合发展、政府介入引导、苗族博物馆建设、建造技术传承、文化主体意识提升等方面的保护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传统村落的复兴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乡村旅游成为振兴传统村落、实现活化保护的重要途经。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传统村落旅游者的基本特点,分析其旅游偏好与需求,提出在传统村落旅游发展中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发展特色民宿,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加强宣传,从而打造知名的传统村落旅游品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当前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已上升到国家政策高度,促进区域传统村落协同发展、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模式由个体化、散点化向区域化、网络化转变,对于避免传统村落发展动力不足与同质化旅游开发等现实问题、实现区域传统村落资源整合意义重大。综合运用多指标综合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及最小阻力模型,对绩溪县传统村落网络化发展格局、驱动机制及引导策略进行探索。研究表明:(1)绩溪县传统村落整体联系薄弱,集群效应明显,尚未形成完整的网络体系,且村落个体网络中心度与发展水平并不匹配,两极化特征显著;(2)传统村落网络化发展受村落资源环境、经济发展、道路交通及政策规划等多维要素共同作用;(3)为实现绩溪县传统村落网络化协同发展,提出培育县域传统村落重要节点、构建传统村落网络化保护廊道、完善区域传统村落协同发展设施支撑体系及健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管理机制的发展引导策略。构建区域传统村落网络化保护发展格局可为实现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提供思路借鉴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当下,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传承与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湖州荻港村落文化积淀深厚,从早期的渔猎文化发展到农耕文化及所带来的名人文化在村落中仍清晰可辨。该文选取荻港村这一案例村,通过探析其传统村落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传承的现状,分析其当前面临的困境,并尝试从协调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恢复文化生态3个方面提出在城镇化进程中传承和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思路,以期为其他地区的传统村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文化力量的支撑,而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乡村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传统村落是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可忽视的资源与文化力量,保护传统村落更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之一。该文以广西恭城为切入点,对恭城5个传统村落进行走访调研,着重研究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从合理规划、提高民众保护意识、产业融合等角度提出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保护的核心是文化保护,文化是传统村落的历史性存在,更是传统村落的灵魂。然而在全国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反映出对传统村落的漠视、破坏等现象,是对传统村落存在意义和价值的否认,使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现实中找到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路径是破解"千村一面"美丽乡村的瓶颈也是传统村落自身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0.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村民进行日常生产及生活等行为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村落内乡土记忆得以延续的重要载体,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城乡规划学、地理学及社会学等不同学科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内涵及价值、类型及特征、功能及其转换、空间转型及机制、活化与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多视角研究,初步形成了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研究思路与框架,丰富了传统村落研究体系,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从既有研究成果看,集成构建研究理论框架、完善研究内容体系、加强保护利用方式与模式研究等是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未来研究亟待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1.
徽州传统村落现状发展模式可分为自然资源型、企业带动型、旅游产业型、文化带动型、混合产业型等。应遵循原真性、整体性、动态性、时序性等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提出综合的建设发展路径。通过确定保护发展原则、保护遗产资源、挖掘传统文化、活化利用空间、完善产业结构、编制聚集区规划、各个保护主体良性互动等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徽州传统村落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孙铭璐  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5):179-183
明月湾是苏州市首批公布保护的古村落,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由于保护意识淡薄,明月湾古村一度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笔者介绍了历史文化名村的相关概念及其保护对象,纵观明月湾古村的保护与开发现状,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对明月湾古村近年来的保护与开发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明月湾古村存在保护与开发体系不完善,村民保护意识不足,部分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欠佳,并且古村开发过度、文化特色缺失等问题。笔者据此提出相关建议,强调完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体系,实施多层次、分类保护,加强宣传教育,规范管理并进行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改善古村落的人居环境这一部分.我国幅员辽阔,村落相较于城镇占据了更大的比重,古村落的人居环境研究更是我国人居环境研究的重要领域,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古村落的结构分析、生态资源整合等.该文结合婺源县思口镇西冲村的实际案例,在其现状的基础上去研究其人居环境将如何改善,为古村落人居环境发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针对村落的现代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的矛盾进行分析,综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发展历程.从文化生态视角探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武陵山片区是我国未来十年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重庆武陵山片区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其今后的发展对策,是改变武陵山片区贫穷面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建议:①加强申报传统名优特产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②尽快建立各种国家地理标志特产的国家质量标准;③鼓励使用各种地理标志专用标志;④加强传统特产的传统技艺类、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⑤实施传统特产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文化遗产的多重保护;⑥发展与繁荣传统特产相关的文化产业;⑦加强地理标志特产的农村扶贫开发。完成这7个方面的改进工作,重庆武陵山片区的面貌将换新颜。  相似文献   

16.
刘超  胡宝贵 《农学学报》2018,8(8):94-100
国内古村落的发展面临着缺乏保护与过度开发的双面矛盾,如何在古村落规划保护与旅游发展中达到协调,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对此,研究提出在遗产活化理论指导下的古村落旅游规划思路,基于遗产活化理论,以北京市昌平区长峪城村古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长峪城村旅游资源的分析、主题的定位、区域的布局和项目的规划设计等,对长峪城的古村落旅游进行合理开发,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合理确定长峪城古村落旅游的“一条旅游线路、两个重要节点、三大功能分区、四个主题观光园”即“一线、二点、三区、四园”的发展布局。在古村落旅游规划中引入遗产活化理论是必然趋势,可以实现古村落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保护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已经满足不了村民的需求,加上保护意识、文化传承意识不强,许多村民将年久失修的传统建筑拆旧建新.同时,大量原住民进城务工,使文化得不到传承,传统村落的数量正在逐年迅速下降.如何妥善处理原住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之间的矛盾是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一大难点.笔者对乐安县东坑村进行实地调研,以原住民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为视角,寻求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既有景观功能、服务功能,又是乡村地域文化的载体,挖掘其规律与特征,对当前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和村容风貌的提升有重要作用。【方法】在解读公共空间的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与功能变化,以及传统公共空间的布局特点,归纳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对当前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结果、结论】得出当前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不仅要遵循因地制宜、生态环保、以人为本、合理布局的原则,也要继承与运用传统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将公共空间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采取一定的文化传承措施。希望通过对研究结果的运用,可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发扬与继承地方传统文化,并对以后的美丽乡村建设有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湖北武陵山区地理标志产品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湖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了该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今后的发展对策,并建议:申报"芭蕉侗族恩施玉露茶叶文化系统"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试点;完善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实施传统特产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与文化遗产的多重保护;领街申报绿茶技艺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传统特产的传统技艺类、传统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与繁荣传统特产相关的文化产业;加强药材传统炮制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