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筛选适合丘陵红壤旱地花生田使用的高效、安全性除草剂。[方法]通过小区试验比较了96%金都尔乳油、90%乙草胺乳油和50%乙草胺乳油3种芽前除草剂对花生田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前期喷施芽前除草剂金都尔和乙草胺,后期喷施相同剂量的芽后除草剂5%精喹禾灵(900 ml/hm2)和48%灭草松(3 000 ml/hm2)混和液,3种处理相比清水对照处理对花生田杂草防效显著。[结论]从田间杂草防除效果及对花生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等综合因素来看,使用96%金都尔乳油900 ml/hm2处理对杂草防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探索除草剂对小豆田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防效以及对小豆产量的影响,可为小豆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以小豆品种唐红0809-1为试材,以不除草和人工除草为对照,研究了2类5种除草剂对小豆田杂草的防效,以及对小豆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均对小豆出苗产生一定程度的药害,表现为出苗晚且不整齐、叶片卷曲等,其中,75%噻吩磺隆WG+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土壤处理苗期药害较轻,叶片卷曲症状随着小豆的生长而逐渐得到缓解;3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小豆苗期生长产生的影响不同,其中,15%精稳杀得EC处理未观察到对小豆产生药害,15%乙羧氟草醚EC+15%精稳杀得EC处理药害较轻。除草剂对小豆产量影响最大;对不同农艺性状的影响程度差别较大,其中,对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和株高影响较大,对其他性状影响不明显。综合分析不同除草剂的防效、药害和小豆产量情况,认为小豆田理想的除草措施是用15%乙羧氟草醚EC+15%精稳杀得EC在小豆出苗后进行茎叶喷施,该处理下,小豆药害较轻,施药5 d后药害症状基本缓解,生长恢复正常;可兼防除两类杂草,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为85.8%、鲜重防效为90.3%,对阔叶类杂草的株防效为90.8%、鲜重防效为92.6%;小豆产量最高,达到了1 291.8 kg/hm~2,较人工除草对照增产32.9%。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除草剂复配对高粱田杂草防控效果和对高粱幼苗的损伤程度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5种除草剂处理在海南地区进行了杂草防效及对高粱幼苗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莠去津、二氯喹啉酸、氯吡嘧磺隆复配(H1+H2+H3)和莠去津、二氯喹啉酸、氯吡嘧磺隆、二甲四氯(H1+H2+H3+H4)复配可综合防除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科杂草,株数防效可达87%以上,干物重总防效均可达88%以上。同时这2种除草剂处理对幼苗损伤相对较小,伤苗率均低于10%,减少幼苗叶绿素和干物重的下降幅度,缓解杂草对高粱产量的影响。[结论]此2种除草剂处理可有效解决海南地区高粱田杂草为害问题,而莠去津、二氯喹啉酸、氯吡嘧磺隆复配(H1+H2+H3)节药减污,可作为海南高粱田杂草防除的重要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几种除草剂对红小豆田间杂草的防除效果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3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和3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单用及混合使用对红小豆田杂草的除草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种不同除草剂组合中,除T1(40%氧氟乙草胺乳油播后苗前喷雾)和T4(40%氧氟乙草胺乳油播后苗前喷雾,12.5%拿捕净乳油苗后喷雾)组合的药害严重外,其他组合的药害程度均较轻,对产量影响不大。通过综合分析除草剂组合对小豆田的整体防效、株高、药害和红小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认为,T6除草剂组合(33%二甲戊灵乳油播后苗前喷雾、25%氟磺胺草醚水剂+10%精喹禾灵乳油苗后喷雾)对小豆田杂草的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到83.8%;其产量达到2 534 kg/hm~2,比对照增产331.7%,且增产效果显著,T6是红小豆田理想的除草剂组合。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对小豆田安全且防效好的除草剂,选用13种不同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除草剂组合,对小豆的安全性和杂草的防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种除草剂组合处理对小豆均有不同程度的药害,并且均能不同程度地防治小豆田间杂草。处理7(10.8%高效氟吡甲禾草灵(盖草能)0.05 mL·m~(-2)+25%氟磺胺草醚0.15mL·m~(-2))和处理15(38%莠去津0.37 mL·m~(-2)+25%氟磺胺草醚0.15 mL·m~(-2);72%异丙甲草胺0.20mL·m~(-2)),药害症状不明显。处理1(38%莠去津0.37mL·m~(-2)+25%氟磺胺草醚0.15mL·m~(-2))、处理2(10%吡嘧磺隆0.04g·m~(-2)+25%氟磺胺草醚0.15mL·m~(-2))、处理4(38%莠去津0.37mL·m~(-2)+10%吡嘧磺隆0.04g·m~(-2))、处理5(48%氟乐灵0.22mL·m~(-2)+32%苄嘧磺隆0.04g·m~(-2))对小豆有轻微药害,后期可恢复。处理4和处理7不同除草剂组合对小豆田杂草的防治效果最好。综合对小豆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和对小豆产量的影响来看,处理7除草剂组合最佳,小豆田杂草防治效果最好,达到81.4%,还能最大幅度地增加小豆产量,可达210.6%。  相似文献   

6.
几种除草剂在红花直播田的除草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探讨既对红花生长无明显影响又能有效防除红花田杂草的化学除草剂。[方法]2007年用43%豆亿EC等4种除草剂对红花进行了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对各类杂草除草效果和红花的安全性调查。[结果]43%豆亿EC和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对红花田杂草的防除效果最好,株防效分别为93.0%和85.9%;鲜重防效分别为90.8%和80.6%。[结论]43%豆亿EC和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可以应用于红花田除草。  相似文献   

7.
王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937-5938
[目的]筛选高效、低毒、无药害的烟田除草剂。[方法]进行不同除草剂防除烟田杂草的对比试验。[结果]施药后3、7、15 d,各药剂均未对烟苗产生明显药害。施药后20 d,72%大田净乳油1 500 g/hm2和25%宝成干悬浮剂75 g/hm2对杂草株数的防除效果分别为77.19%和78.28%,优于70%都尔乳油1 350 g/hm2处理,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药后40 d,3种药剂处理对杂草株数防效均较好,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种药剂对杂草鲜重防效存在较大差异,其中,72%大田净乳油1 500 g/hm2处理的防效最高(达86.86%),25%宝成干悬浮剂75 g/hm2处理防效最低(仅为34.72%,显著低于其他药剂处理)。[结论]72%大田净乳油安全性好、防效高、持效期长,可进一步示范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比较10种除草剂组合对绿豆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绿豆表型的影响,从中选出对绿豆田间杂草防治效果较好的组合,为辽宁地区绿豆田间杂草防治提供安全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结果表明,10种不同除草剂组合均能防治绿豆田间杂草,尽管对绿豆植株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药害,但药害程度均很轻,并没有明显影响绿豆的产量。通过分析不同除草剂组合对绿豆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及对绿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认为4号(氟磺胺草醚、高效氟吡甲禾灵苗后喷雾)、5号(拿捕净、氟磺胺草醚苗后喷雾)、9号(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苗后喷雾)组合较优,其对绿豆田杂草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92.3%、95.5%、93.5%;同时对绿豆产量的提高作用也最大,产量分别达1 084.5、1 068.3、1 060.5 kg/hm2,显著高于无除草剂对照。  相似文献   

9.
旱稻田杂草的发生及除草剂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旱稻田杂草的发生是影响旱稻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明确旱稻田杂草发生规律和筛选合适的旱稻田除草剂,调查了旱稻田杂草的发生情况,并进行了5种常用除草剂达93.3%的防治剂量及复配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旱稻田杂草种类多、数量大,播后20 d是杂草萌发高峰期。3 000~3 150 mL/hm2旱稻除草剂1号和3 750 mL/hmm2农思它对旱稻田杂草的防除效果达93.39%。2种除草剂之间相互复配的效果都不好。多种除草剂复配可采用旱稻除草剂1号+丁草胺+农思它、旱稻除草剂1号+丁草胺+二甲四氯、旱稻除草剂1号+农思它+果尔,此3种方案防效较好,防效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适宜防治薏仁田杂草且对薏仁安全的除草剂。[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5种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剂、4种苗后茎叶除草剂对薏仁田杂草防除效果和薏仁生长的安全性。[结果]播后苗前封闭防治杂草使用40%丁草胺·噁草酮乳油,使用剂量为2 000 m L/hm~2;苗后茎叶处理使用2.5%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使用剂量为4 000 m L/hm~2。采用这2种药剂防治薏仁杂草效果明显且能保证薏仁安全生长。[结论]该试验结果为薏仁田杂草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玉米与绿豆或红小豆间作对玉米、绿豆、红小豆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济南及周边地区玉米、绿豆、红小豆的最优种植模式。[方法]设置玉米间作绿豆、玉米间作红小豆、玉米单作、绿豆单作、红小豆单作共8个处理,分别以玉米单作、绿豆单作和红小豆单作为对照,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经济效益。[结果]玉米6.75万株/hm~2+绿豆5.55万株/hm~2为最优处理,收获玉米产量为6 567.0 kg/hm~2,收获绿豆产量为583.5 kg/hm~2,经济效益为18 384.0元/hm~2,比绿豆单作增效12.3%,比玉米单作增效26.9%。通过缩小株距,将玉米密度固定在6.75万株/hm~2能使玉米产量水平降低不显著。绿豆在间作条件下较绿豆单作产量降低59.1%;红小豆在间作条件下,玉米和红小豆产量均显著降低,经济效益低于玉米单作或红小豆单作。[结论]在该试验条件下,济南及周边地区最适宜的间作方式为2行玉米6.75万株/hm~2+2行绿豆5.5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2.
阔叶杂草的危害是显著降低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种子产量的主要因子之一,有必要研制对高羊茅种子生产安全和高效的除草剂复配制剂。根据2014-2015年的田间试验结果配制了6种芽前与芽后除草剂的混合制剂。于2015-2016年在上海闵行地区高羊茅种子生产田,以不除草、手工除草、7个单体药剂和1个常用药剂组合共10个处理为对照,对包含6个药剂组合在内的共计16个处理进行了田间试验,鉴定和比较了其治除杂草的功效和对高羊茅种子生产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组合4药剂处理的高羊茅籽粒产量最高(604kg/hm~2),显著高于不除草对照(456kg/hm~2)的32%,比手工除草对照(499kg/hm~2)高出21%。其对杂草的治除效果处于中等水平,具有相对株数防效为83%~90%,杀草谱为6种,杂草伤害率为85%。与组合4功效相当值得推广应用的药剂还有组合5和苯磺隆。组合4、组合5和苯磺隆的推广应用将有利于降低高羊茅种子生产的田间杂草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幼苗期淹水胁迫及喷施烯效唑( S3307)对小豆( Vigna angularis)根系生理代谢和产量的影响,以龙小豆4号和天津红为材料,盆栽条件下,苗期预喷施S3307,然后进行连续淹水5 d处理,测定淹水后小豆根系活性氧物质的积累、膜脂过氧化程度、抗氧化酶活性及小豆产量。结果表明,幼苗期淹水胁迫引起小豆根系H2O2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显著提高;淹水胁迫3~5 d导致龙小豆4号单盆产量显著降低4.77%~8.40%,天津红单盆产量显著降低5.59%~9.91%。喷施S3307具有抵御淹水胁迫的作用,能有效增加小豆根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H2O2和MDA含量,显著提高SOD、POD和CAT活性并降低SOD/CAT比值。喷施S3307使淹水4 d的龙小豆4号产量显著提高2.85%,使天津红产量显著提高5.29%。综上,淹水胁迫下,不同品种小豆根系在活性氧物质积累、膜质过氧化、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等方面的生理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喷施S3307能够有效缓解淹水胁迫对小豆生理和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小豆苗期抵御淹水胁迫的生理机制及提高淹水胁迫下小豆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19%烟嘧磺隆·辛酰溴苯腈悬浮剂对玉米田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玉米的安全性,并确定其最佳使用剂量。[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设4次重复,对施药区进行安全性调查和防效调查,并采用DPS软件对防效调查结果进行Duncan氏新复极差法统计检验。[结果]19%烟嘧磺隆·辛酰溴苯腈悬浮剂4种剂量(228~570g/hm2)及25%辛酰溴苯腈乳油450g/hm2处理对玉米生长及抽穗无不良影响。施用19%烟嘧磺隆·辛酰溴苯腈悬浮剂228~285g/hm2能有效地防除玉米田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药后10d,对稗草、马唐、铁苋菜、苘麻、异型莎草等杂草的株防效为74.6%~87.6%,药后30d,株防效为91.2%~97.4%,鲜重防效91.3%~98.8%。[结论]19%烟嘧磺隆·辛酰溴苯腈悬浮剂防除玉米田杂草安全有效,最佳施药时间为3 ̄5叶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适合广西种植的小豆新品系,为广西发展小豆生产提供优良品种。【方法】以小豆大粒品种京农6号为对照(CK),对13个小豆新品系进行两年引种试验,综合评价各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抗性等。【结果】13个参试品系均表现早中熟,生育天数78.0~83.5 d;株高28.58~46.98 cm,主茎节数11.5~14.1节,主茎分枝1.0~2.0个,单株荚数20.5~31.2个,荚长7.3~9.8 cm,单荚粒数6.1~7.7粒,百粒重12.96~18.19 g。各参试品系两年干籽粒平均产量为1348.60~1992.79 kg/ha,有6个品系干籽粒产量高于CK,其中冀红0007-5、冀红0004-10和品红05203比CK增产10.00%以上;有7个品系干籽粒平均产量低于CK,其中保200424、唐红2009-73、苏小豆12-1、龙28-324和唐红0809-1较CK减产超过10.00%。所有品系均为直立株型,不裂荚;豆粒除保红200624为黄色外,其余均为红色;粒形除龙27-096为长圆柱形外,其余均为短圆柱形;两年试验中各品系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抗倒伏性及抗花叶病毒病性。【结论】小豆新品系冀红0007-5、冀红0004-10、冀红0001-15和同红2号产量较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且抗性较好,适合在广西南宁及周边生态环境相似的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安全有效的红小豆大田除草剂,对红小豆品种小丰2号田间进行播后苗前除草试验。结果表明:除草效果最好的处理为75%噻吩磺隆WG 30g·hm-2+72%异丙甲草胺EC 1 800mL·hm-2,使用药剂后的20和40d的株防效最高,分别为94.0%和87.5%;其红小豆产量为2 024.6kg·hm-2,与其它处理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适宜在红小豆田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红小豆高产栽培数学模型,为改进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红小豆产量(Y)与播种期(X1)、种植密度(X2)、N(X3)、P2O5(X4)和K20(X5)之间的数学模型,模拟寻优。【结果】采用4月下旬播种、密度11.66万~12.34万株/ha、纯N43.92~50.37kg/ha、P20557.353~62.998kg/ha、K2028.335~31.665kg/ha的综合栽培措施,可使红小豆获得高于1255.09kg/ha的产量。【结论】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基于播期、种植密度及N、P、K施用量5个因子的红小豆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具有可行性。在重庆万州生态条件下,红小豆生产上还需增施P肥。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野生小豆是栽培小豆的祖先种,比较分析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的农艺性状,以了解小豆在驯化过程中性状的变异,为小豆农艺性状驯化选择变异的分子解析提供精准的表型数据。【方法】连续2年调查56份野生小豆、64份半野生小豆、196份地方品种、85份育成品种,共401份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比较分析野生小豆和栽培小豆的相关性状及其变异。【结果】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品种的演化过程中,植株由匍匐蔓生变成直立,株高降低,始花期缩短,百粒重和最大叶面显著增加。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株高降低了37.5cm;始花期缩短了37.93d、百粒重增加了8.03g、最大叶面积增加了27cm2。遗传参数分析表明始花天数的遗传力从野生小豆到栽培小豆提高了0.58,百粒重的遗传力增加了0.24。人工选择促使始花期和百粒重的遗传稳定性增加。相关分析显示增加叶面积、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是提高单株产量的有效途径。【结论】在小豆驯化过程中,农艺性状变异明显且具有方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