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陈秋荣  郭飞麒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8):131-132,134
[目的]研究配方打叶不同掺配模式的均质性。[方法]选取关键工艺点的掺配方法,组成不同的掺配模式,通过正交试验,用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各掺配方法对配方打叶均质性的影响。[结果]烟碱、总糖和氯3种常规化学成分分析均质性,1次掺配分别可达84.37%、95.18%和93.93%,2次掺配分别可达98.17%、96.90%和95.22%,3次掺配后达96.91%、97.99%和95.17%。[结论]2次掺配效果优于1次掺配,润前贮柜和打后贮柜的1次掺配优于铺叶的1次人工掺配,3次掺配的总糖效果最佳,与2次掺配相比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调控因素对打叶复烤成品片烟均匀性的影响,利用在线近红外光谱仪检测烟叶的烟碱含量、光谱特征值和颜色值,并在打叶复烤投料混配环节按照“烟碱”“烟碱+颜色”“光谱”“光谱+颜色”“颜色”5种调控因素进行混配投料,并通过变异系数、t检验、相关分析探讨不同调控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颜色”因素能够明显提升成品片烟颜色值和氯含量的均匀性,“烟碱+颜色”因素组合会降低烟碱和总糖含量的均匀性,“光谱+颜色”因素组合在提升颜色值均匀性的同时还能使烟碱、总糖、氯含量的均匀性控制在较高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烟碱含量与总氮、钾、氯含量的CV值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总糖含量和氯含量CV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打叶复烤烟叶质量的稳定性,测定了黄金叶品牌打叶复烤专线各工序(真空回潮、铺叶解把、一润、二润、梗叶分离、配叶储叶、复烤)前后烟叶的烟碱、总糖含量,以明确各工序对烟叶糖碱比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打叶复烤后,烟叶中烟碱含量降低9.50%,变异系数由10.95%降低至2.75%,总糖含量降低9.43%,变异系数由7.42%降低至2.80%,打叶复烤前后烟碱、总糖含量差异均极显著(P0.01);②配叶储叶工序对烟叶烟碱、糖碱比稳定性贡献最大,梗叶分离工序对烟叶总糖含量的稳定性贡献最大;③打叶复烤后,烟叶糖碱比变异系数由16.87%降低至4.15%,真空回潮工序对烟叶糖碱比的降低影响较大,配叶储叶工序对烟叶糖碱比的升高影响较大,且真空回潮和配叶储叶工序前后差异均极显著。  相似文献   

4.
烟叶质量的均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烟草业界的关注。为了对烟叶质量均质化程度进行科学计量,笔者利用变异系数和倒S型函数模型,提出了均质性指数的概念(Homogeneousness,H)。利用MATLAB的深度学习软件建立模型,比较了逐步回归、支持向量机、高斯过程回归3种算法的预测精度。以云南某地烟叶化学成分为例,计算了空间和时间维度的H值。结果表明,3种算法中,高斯过程回归所建立的模型最好,其均方根误差0.18,决定系数为0.9999,在CV值0.5%~80.0%范围内,相对误差最高的仅为3.3%,绝大部分情况下低于0.3%。在空间维度上,烟叶化学成分H值在自治州、县、烟站尺度分别为73.3、71.8和89.5。一般情况下,空间范围越广,H值越小、均质性越差。在时间维度上,云南某乡镇烟叶在2015年~2019年间H值分别为:烟碱89.2、总糖92.7、还原糖88.8、总氮91.5、钾90.3、氮碱比92.2、两糖比93.0、钾氯比61.0,化学成分总的H值为85.2。该模型在国内外属于首创,简单、鲁棒、实用性强、能够很好地用来度量烟叶的均质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揭晓  邓祥  赵阿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1968-1969,2023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栽培土壤及海拔条件下的烤烟化学特性。[方法]分析不同品种(K326、云烟87和G80)、栽培土壤(水稻田和旱地)和海拔(0~300、300~800和>800 m)对烤烟烟叶的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钾、氯含量以及两糖差、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的影响,并对烟叶化学特性与海拔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的3个品种烤烟化学特性存在一定差异,且K326和云烟87化学品质比G80好;水稻田和旱地2种植烟土壤种植的烤烟烟叶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水稻田烟叶总氮、钾和氯含量显著高于旱地;不同海拔种植的烤烟烟叶总糖、还原糖、烟碱、钾和氯含量有显著差异,总糖、还原糖含量以及氮碱比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烟碱和氯含量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为制定湖南烟草种植区划、调整栽培技术以及卷烟工业选择原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苕子绿肥翻压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采用苕子绿肥与无机肥配施的方法,连续2年研究不同生物量的苕子绿肥翻压对烤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苕子绿肥翻压能显著提高烤烟的产量,其产量随绿肥翻压量的增加而增加。2006年处理④烤烟产量比处理③增加了2.8%,比对照增加了10.7%。2007年处理④的产量比对照增加了22.74%。各处理初烤后,各部位烟叶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随苕子绿肥翻压量的增加而增加。烟叶中总氮、烟碱的含量与翻压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苕子绿肥翻压模式均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烤烟的产量和质量,从内在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来说,翻压量控制在15000kg/hm2左右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烤烟复烤片烟在最佳醇化状态下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全国9个烟叶产区达到最佳醇化状态的60份复烤片烟作为试验材料,对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及烟气成分进行简单相关性分析。[结果]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施木克值、糖碱比等与感官质量相关性显著,K、Cl等与各感官质量指标相关性不显著,浓度与各化学成分相关性不显著,烟气中CO与K、Cl相关性显著,烟气烟碱与各化学成分相关性显著。[结论]该研究可为卷烟加工企业更加合理的储存和使用烟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KLD2-3滚筒烘丝机烘丝加工过程中烟草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方法]通过KLD2-3滚筒烘丝机不同控制模式对烘丝后某牌号二类烤烟型叶组配方的烟丝常规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烟碱、氯、钾和常规烟气进行对比分析,应用丙酮萃取、气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挥发性、半挥发性烟气香味物质进行研究。[结果]顺流模式3种控制方式烘后烟丝的总糖和还原糖测定值均高于逆流模式,逆流模式一段式烟碱含量高于其他控制方式,不同控制方式下烟丝氯、钾、常规烟气、烟气中性香味成分总量比较接近,顺流模式前高后低控制方式下烟丝酸性和碱性香味成分总量高于其他控制方式。[结论]研究可为烤烟制丝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分析不同施肥模式下异地栽培大宁晒烟的产量及品质的特点,为大宁晒烟异地规模化栽培和规范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设置7种不同施肥模式,研究异地种植大宁晒烟烟叶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氮碱比、糖碱比及钾、烟碱、水溶性总糖、还原糖、蛋白质含量等的变化特征.[结果]按照原产地习惯施肥量异地低坡地种植大宁晒烟的产量和钾、烟碱、还原糖含量及氮碱比、糖碱比的品质成分与原产地种植相当;在原产地习惯施肥量的基础上,增加20%的肥料施用量,烟叶产量增加13.1%,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而品质成分无明显变化;相反,减少20%~40%肥料用量,烟叶产量显著减少,烟叶烟碱、糖份、蛋白质含量均有所降低.增施30%钾肥虽然对烟叶产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显著增加烟叶钾、还原糖含量和糖碱比;增施50%氮虽显著增加烟叶产量但同时显著增加烟叶的烟碱、蛋白含量,导致烟叶还原糖含量及氮碱比、糖碱比降低.[结论]异地种植大宁晒烟时,应在原产地习惯施肥量的基础上适度增施20%肥料用量或增施30%钾肥有利于提高异地种植大宁晒烟烟叶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十堰烤烟化学成分的稳定性和年度变化趋势。[方法]对十堰2010—2016年烤烟3个部位(B2F,C3F,X2F)烟叶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和方差分析。[结果]十堰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均存在不同程度变异。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6.43%,较不稳定;总糖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1.15%,比较稳定。十堰烟叶的烟碱、总氮、氯年度间差异均不显著,总糖和钾年度间的差异显著。烟叶的烟碱、总氮、钾部位间差异不显著,总糖和氯部位间差异显著。十堰烤烟总氮、烟碱、钾含量相对适宜,氯含量相对偏低,总糖含量相对较高。[结论]进一步协调烟叶糖碱比、钾氯比是十堰烟区下一步提升烟叶内在品质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烟叶模块烟碱变异系数与烟叶模块数量、烟叶模块部位、烟叶模块等级个数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贵州中烟加工烟叶模块烟碱变异系数与烟叶模块数量、烟叶模块部位、烟叶模块等级个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数理统计。[结果]烟叶模块烟碱变异系数与烟叶模块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烟叶模块烟碱变异系数与烟叶模块部位和烟叶模块等级个数相关性不明显;数量级在2.5×10~5kg以下的烟叶模块平均烟碱变异系数较小,数量级在7.5×10~5~1.5×10~6kg的烟叶模块平均烟碱变异系数较大;从变化趋势看,烟叶模块数量级越大,平均烟碱变异系数也越大;上部上等烟叶平均烟碱变异系数最小,中部中等烟叶平均烟碱变异系数最大;烟叶模块平均烟碱变异系数从高到低依次是中部中等烟叶、下低等烟叶、上部中等烟叶、下部中等烟叶、中部上等烟叶、上部上等烟叶。[结论]该研究可为片烟均值化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富  成志军  张胜  杨会丽  荆永锋  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265-22266,22288
[目的]研究烤烟烟叶烟碱与烟气烟碱含量的相关性。[方法]对同一地区生产的11个品种不同等级烤烟烟叶的烟碱含量和烟气烟碱含量进行检测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烤烟烟叶的烟碱含量和烟气烟碱含量均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烟叶烟碱进入烟气中的比例为4.06%~8.64%,呈现出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的规律;南江3号的烟叶烟碱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但烟叶烟碱进入烟气烟碱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品种;K326品种各部位之间烟碱的转化率较为稳定。[结论]烤烟烟叶烟碱含量与烟气烟碱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烟叶烟碱进入烟气烟碱的比例受品种和部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士军  李东亮  戴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835-10837
[目的]建立醇化烟叶化学成分的预测模型,用于预测醇化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的变化情况,以便指导配方打叶的小配方模块设计。[方法]利用灰色理论建立了烤烟醇化过程糖碱比GM(1,1)灰色模型、糖碱比新陈代谢GM(1,1)灰色模型、氮碱比GM(1,1)灰色模型、氮碱比指数平滑GM(1,1)灰色修正模型和氮碱比对数GM(1,1)灰色修正模型。[结果]糖碱比灰色模型精度较高,2种模型精度分别达到了98.37%、99.73%;氮碱比灰色模型通过指数平滑和对数修正后,模型精度分别达到了93.56%、88.52%。[结论]建立的各种糖碱比、氮碱比模型都有意义,而且可用作中、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升细支卷烟品质。[方法]运用方差分析,从加工过程稳定性、混合均匀度、物理指标稳定性、主流烟气以及感官评价5个方面,对比薄片丝掺配和片掺配2种模式下的细支卷烟样品。[结果]薄片丝掺配加工过程稳定性较优;薄片丝掺配混合均匀度高于薄片片掺配;薄片丝掺配较薄片片掺配样品,端部落丝量小、吸阻和密度有更高稳定性;薄片丝掺配降低烟碱和CO的作用较薄片片掺配有显著提高,且焦油、烟碱、CO等各项烟气指标更稳定;薄片丝掺配样品的香气、杂气、刺激性、余味指标较优,总体质量优于薄片片掺配样品。[结论]对于提高细支卷烟的品质稳定性,薄片离线加工后丝掺配方式比传统薄片叶掺配模式更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指导昆明烟区的烤烟烘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昆明宜良烟区主栽品种K326的优质烟叶,在温湿度全自控小型电烤箱条件下,利用2种烘烤方法进行烘烤,并对烟叶的烟碱、总氮和蛋白质含量进行全程追踪。[结果]烘烤结束后,下部叶烟叶的烟碱、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与烤前相比分别下降9.9%、13.3%和13.6%;但是,烤后的中部叶和上部叶烟碱含量表现为增加趋势,其增加幅度分别达到54.7%和26.2%,中部和上部叶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不大。而在烘烤过程中,下部和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在烘烤约48 h达到最大值,而中部叶出现最大值的时间推迟约48 h;下部烟叶的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在烘烤约48 h达到最大值,部位从下至上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依次推迟,上部叶可推迟约48 h。同时,2种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的3种含氮化合物的影响较明显,以下部叶表现尤为突出,但对其烘烤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影响不大。[结论]烤后下部叶3种含氮化合物的变化趋势与以往研究结论基本一致,但中部、上部叶的烟碱含量刚好相反,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气氛调控养护对片烟醇化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仓库气氛调控剂对贵州省特定温湿度条件下片烟醇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度黔西南地区的B2X、B2C、B3B和黔南地区B2X、C3F、B2B 6个等级的片烟,进行气调养护贮存2年,以常规密封贮存为对照进行比较;再将醇化2年后的片烟按前处理继续贮存1年,进行延展性试验,通过测定样品的内在理化指标和感官质量评价来分析其影响程度。[结果]6个等级片烟经密封降氧贮存后,片烟颜色转深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抑制;烟叶评吸综合得分与对照相比基本一致,随时间增加综合得分均有所上升;理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密封降氧处理对烟叶的影响与正常贮存效果基本相同,总糖、还原糖和总植物碱含量均有所下降,糖碱比更趋向于最适。[结论]气调剂的使用对片烟的醇化进程抑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静态微波真空干燥技术制备烟草内源性固体香料。[方法]对烟草提取物进行静态微波真空干燥,通过对其挥发性成分的分析,以及与不同方法干燥后所得的样品进行比较。[结果]经微波真空干燥后的样品,其成分大部分与干燥前的样品一致,产品品质稳定;对样品进行3种干燥处理,静态微波真空干燥对于烟草重要香味物质的保留更为完整,烟碱含量最低,为56.7%,β-大马酮含量为0.68%,比喷雾干燥(0.25%)和冷冻干燥(0.17%)均有较大提高,分别提升了1.72倍和3.00倍,是较优的干燥方法;三角评吸结果显示,静态微波真空干燥后的样品与原提取物无差异。[结论]该技术运用于烟用香料,不仅不会改变烟草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还能延长产品存储时间,为开发高纯度烟用香精香料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农家肥与化肥配合使用对烤烟产值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农家肥与化肥配合使用对烤烟的品质和产值的影响。[方法]在湖北襄樊保康县大田试验中,设6个处理:100%无机肥(T1)、加%农家肥+80%无机肥(T2)、40%农家肥+60%无机肥(T3)、60%农家肥+40%无机肥(T4)、80%农家肥+20%无机肥(T5)、100%农家肥(T6),研究不同配比的化肥和农家肥对烤烟产值和品质的影响。[结果]6个处理中,以T3处理效果最好,烤烟中的烟碱含量、全氮含量、烟叶中钾含量均达到当地条件下的最优值,分别为1.96%、1.38%和2.39%,烟叶的上中等烟叶比率90.55%,均价11.38元/kg,均达到当地最优。[结论]在当地土壤状况条件下,施用40%农家肥+60%无机肥,不仅可以提高烟叶中的钾氯比,使烟叶更趋于优质优产,而且还可以提高烟叶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涂布率下再造烟叶的裂解产物.[方法]采用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CC/MS)联用技术,在模拟卷烟燃烧的状态下,对涂布率为29.05%、33.64%、37.19%、41.69%、45.26%、48.54%的再造烟叶进行了热裂解研究,并对裂解产物的定性和半定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不同涂布率再造烟叶热裂解产物种类是一致的,主要裂解产物均为烟碱、羟基丙酮、乙酸、羟基乙醛、糠醛等;不同涂布率下同一裂解产物的相对百分含量具有一定差异,其中差异较为明显的有烟碱、羟基丙酮、乙酸、羟基乙醛等.[结论]该研究可为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涂布率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卷烟抽吸过程中外加香料的逐口转移规律。[方法]按照国家标准对烟丝加香的卷烟进行逐口烟气分析,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前处理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卷烟前7口主流烟气总粒相物中的12种外加醛酮类香料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结果]随着抽吸口数的增加,空白卷烟的烟碱、焦油和一氧化碳的逐口变化趋势和总粒相物相似,均呈逐口增加趋势;加香卷烟的逐口转移率总体呈增加趋势,部分香料增加到最大值后缓慢降低。[结论]该研究为醛酮类外加香料在卷烟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