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试验园栽培,研究模拟不同强度UV-B辐射对不同树龄(1、3、5年生)杜仲苗叶片的光合特性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揭示UV-B辐射对杜仲苗胁迫效应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紫外辐射(1.40~2.81 kJ·m~(-2)·d~(-1))强度的增强,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呈下降趋势,1、3年生杜仲叶片中叶绿素质量分数均下降,5年生杜仲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升高;抗氧化酶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P0.05),而1、3年生杜仲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丙二醛浓度及黄酮、总酚、单宁的质量分数均显著增加(P0.05)。综合光合和生理隶属函数均值分析表明,5年生杜仲的抗UV-B辐射的能力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大田中增补UV-B胁迫条件下1年生三七植株光合色素、酚类(包括总酚、总黄酮和花色苷)和总皂苷的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1年生三七植株在大田中每天被UV-B辐射1 min,在UV-B灯下的植株被作为圆心,实现叶片的环状取样;叶片光合色素、酚类和总皂苷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随着取样半径的增加,增补UV-B的强度显著下降,叶片叶绿素(Chl)a、b、Chl(a+b)、类胡萝卜素(Car)和总光合色素(Chl+Car)极显著增加,Chl a/b总酚含量(TPC)极显著下降,但Chl(a+b)/Car变化不显著。总黄酮、总花色苷和总皂苷含量均因UV-B强度的增加而增加。UV-B强度与Chl a/b呈正相关,与Chl a、Chl b、Chl(a+b)、Car和(Chl+Car)含量呈负相关;TPC、总黄酮含量(TFC)、总花色苷含量(TAC)和总皂苷含量(TSC)两两间呈正相关,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UV-B强度与TFC呈显著正相关、与Chl(a+b)/Car呈显著负相关、与TPC、TAC和TSC间呈不显著正相关。[结论]合适剂量的增补UV-B可能是提高三七TSC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UV-B辐射对葡萄叶片光合色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UV-B辐射对葡萄叶片光合色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以期为研究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试验在室外条件下,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材料,通过增加不同强度的UV-B辐射,测量葡萄叶片光合色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低辐射(T1)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平均值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2%、4%、3%;高辐射(T2)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1%、9%、10%、7%,其中,叶绿素a差异达显著水平。类黄酮的含量也随着UV-B辐射天数延长而显著增加,T1、T2平均值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3%、9%。[结论]葡萄对UV-B辐射增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UV-B辐射可能不会对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5年生盆栽南方红豆杉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UV-B辐射增强条件下,喷施外源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对南方红豆杉幼苗针叶光合色素质量分数、自由基质量分数、次生代谢物质质量分数等生理指标和生理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0.1 mmol·L-1SNP显著增加针叶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总叶绿素质量分数,提高次生代谢产物质量分数,降低针叶内H2O2质量分数(p0.05);UV-B处理显著降低针叶光合色素质量分数及叶绿素a/b,提高紫杉醇质量分数,增加针叶内H2O2质量分数(11.1%,p0.05)和羟基自由基(·OH)水平(100%,p0.05);与UV-B相比,UV-B+SNP显著降低了针叶H2O2质量分数和·OH水平(p0.05)。UV-B+SNP处理下南方红豆杉针叶类黄酮的质量分数((35.40±0.05)mg·g-1)及单宁的质量分数((30.90±0.31)mg·g-1)明显高于其他处理(p0.05)。研究证实NO作为信号分子可以诱导南方红豆杉提高光合色素质量分数、降低自由基水平、促进次生代谢产物合成积累。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京尼平苷对萝卜光合反应及生物量的影响,采用0、10、25、50、100 mg/L的京尼平苷水溶液喷施萝卜幼苗,并测定处理后萝卜叶片光合速率,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茎叶及块根的鲜干质量、含水率,结果显示:京尼平苷能有效促进萝卜叶片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提高,促进地上部茎叶和地下块根生物量的增加,且对块根中光合产物的积累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从而达到促进萝卜收获产量的增加。同时也发现,低质量浓度(25 mg/L)对萝卜生长的促进作用显著,高质量浓度(100 mg/L)京尼平苷的促进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药用植物杜仲为材料,在3个种植密度D1(3000株/hm2)、D2(6000株/hm2)、D3(9000株/hm2)水平下测定了杜仲的生长指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探讨密度对杜仲生长及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杜仲株高显著下降,单株叶片数量、叶面积、叶厚、干物质积累量和含水量均在D2处理组(6000株/hm2)达到最高;气体交换参数随密度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种植密度对杜仲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无显著影响(P>0.05),而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Ⅱ)和电子传递速率ETR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显著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显著上升,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下降,说明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呈显著负相关;叶片叶绿素含量在D2处理组达到最高水平;次生代谢产物在D2和D3处理组含量最高(P<0.05).因此,杜仲种植密度对不同的生长光合生理指标影响不同,在6000株/hm2种植条件下,杜仲叶片保持良好的受光面积,水分和养分吸收充分,光合色素含量最高,干物质积累量最多.  相似文献   

7.
随着臭氧层变薄,到达地表的紫外辐射不断增多,对地表生物产生一系列的影响,研究UV-B辐射对紫花苜蓿光合及膜脂过氧化特性的影响,有助于阐明紫花苜蓿生理习性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以紫花苜蓿(金皇后)为试验材料,设正常光照(CK)、UV-B辐射增强均5%(T1)和UV-B辐射增强约10%(T2)3个处理,研究UVB辐射增强对紫花苜蓿整个生育期光合特性及膜脂过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a/b值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均表现为先升后降,而胞间CO2浓度(Ci)为先降后升;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的趋势;地上生物量在每个时期与对照相比都下降;每个指标在盛花期差异基本达到显著水平(P0.05)。此外,与CK相比,T2处理的变化趋势比T1处理明显,说明UV-B辐射对紫花苜蓿的光合作用和膜脂特性有一定的伤害作用,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增加,伤害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土壤不同程度干旱处理对两个葡萄品种叶片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的影响.[方法]以吐鲁番主栽葡萄品种火焰无核和无核白扦插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模拟干旱处理法.[结果]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减少,两个葡萄品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其中火焰无核的上升幅度比无核白较大;火焰无核T1、T2、T3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显著小于对照(CK),无核白T1和T2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比CK差异不显著,T3处理显著低于CK.两个葡萄品种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均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减少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火焰无核的叶绿素a/叶绿素b值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无核白T3处理的叶绿素a/叶绿素b值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值为4.935 ±0.310;火焰无核T1处理和无核白T2处理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最高,值分别为(27.293±2.021) mg/cm2、(17.090±2.127) mg/cm2.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减少,两个葡萄品种光化学量子效率(F m/Fv)、PSⅡ实际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缓慢下降,而其电子传递速率(ETR)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T2处理的ETR均最大,火焰无核和无核白T2处理的ETR分别为2.486±0.088、0.794±0.050.[结论]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减少,火焰无核扦插苗的旱害程度逐渐增大,而无核白在T1处理下基本上没受到早害,T2和T3处理时受到一定程度的旱害.  相似文献   

9.
紫外线-B辐射增强对葡萄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葡萄UV-B辐射的适应机制研究及抗紫外线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室外自然光的基础上,用0μW/cm2(CK)、10.8μW/cm2(T1)、25.6μW/cm2(T2)3种强度紫外线-B(UV-B,280~320 nm)辐射处理葡萄植株30 d,研究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在整个辐射处理期间,T1处理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体高于CK,T2处理叶片的SOD活性较CK有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T1和T2处理葡萄叶片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不断降低的变化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UV-B辐射处理组(T1和T2)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在辐射初期(6~12 d)均低于CK,且差异不显著,但在辐射第30天显著高于CK。T1处理与CK抗坏血酸(ASA)含量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在辐射初期(6~9d),T2处理ASA含量低于CK,随着辐射量的累积,其ASA含量逐渐升高,24 d后呈下降趋势。随着辐射时间的延长,叶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增加,且始终为T2>T1>CK。UV-B辐射处理30 d后,CAT、POD活性升高,Car、MDA含量增加,ASA含量降低,而SOD活性变化不大。【结论】UV-B辐射增强对葡萄叶片的抗氧化系统产生了影响,这可能是在UV-B辐射下活性氧的积累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气臭氧层变薄,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辐射强度增加进而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以粳稻沈农265为材料,研究盆栽水稻灌浆期剑叶光合特性和抗氧化能力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试验设自然光照(CK)、UV-B辐射增强5%(T1)和10%(T2)共3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相比,UV-B辐射增强使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ETR值均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增加,T2处理对剑叶细胞膜伤害较重,3个测定时期MAD分别较CK增加了34.90%、23.00%和19.54%;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及抗氧化物质As A和GSH含量除在抽穗后7d增加外,其余均表现为降低。水稻剑叶净光合速率对UV-B辐射胁迫的敏感性高于PSⅡ反应中心,尤其是在灌浆中期,T1和T2处理下Pn分别较CK下降了13.07%和28.54%。结果说明UV-B辐射胁迫可能主要通过加速叶片膜脂过氧化而抑制灌浆期水稻剑叶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Ce对UV-B辐射胁迫下鼓粒期大豆光合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大豆东农47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研究稀土元素Ce(Ⅲ)对UV-B辐射胁迫下鼓粒期大豆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0mg·L-1CeCl3能有效减缓紫外辐射胁迫所导致的叶绿素a与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趋势;在Ce(Ⅲ)处理前20d三项指标的变化规律均为CeCKCe+TT;Ce(Ⅲ)的介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UV-B辐射对光合色素的损伤。但Ce(Ⅲ)处理20d后,Ce和Ce+T曲线分别接近CK和T曲线,说明此时Ce基本已失去保护作用。研究为进一步探讨稀土元素防护紫外辐射(UV-B)农作物的损伤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UV-B辐射和施氮对满江红(Azolla)生长、矿质营养和抗氧化生理的影响,以元阳梯田稻田满江红为材料,室内模拟UV-B辐射(0 kJ·m-2与5.0 kJ·m-2)和施N处理(无氮和0.06 g·L-1氮),研究其对满江红生长、矿质营养和抗氧化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 (0 kJ·m-2、无氮)相比,UV-B+N(5.0 kJ·m-2、0.06 g·L-1氮)、UV-B辐射(5.0 kJ·m-2、无氮)处理均显著降低满江红光合色素含量,抑制其生长,导致生物量显著下降。UV-B辐射与施N单独或复合处理均显著增加满江红的N含量与累积量,降低植株Mg、Ca的含量。UV-B辐射与施N单独或复合处理均显著增加满江红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降低类黄酮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此外,UV-B辐射导致满江红抗坏血酸(AsA)含量下降、总酚含量增加,UV-B辐射与N处理显著增强满江红的总抗氧化能力。相关性分析发现,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含量与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双因素分析表明,UV-B辐射显著增加了满江红氮、总酚、MDA含量,提高SOD、GR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 N处理显著增加AsA、MDA含量及SOD、GR活性; UV-B+N处理对满江红的生长系数、生物量、磷、钙、镁、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AsA、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及POD、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综上,UV-B辐射增强会抑制满江红生长,导致满江红N含量与累积量增加,施氮不能缓解UV-B辐射对满江红生长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3.
以原阳杜仲良种繁育圃的‘红叶’杜仲(E.ulmoides‘Hongye’)、‘密叶’杜仲(E.ulmoides‘Miye’)、‘小叶’杜仲(E.ulmoides‘Xiaoye’)3个良种的2年生嫁接苗为实验材料,对叶片进行显微观测,并测定了叶片色差值、植物色素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叶片pH值,分析3个杜仲品种叶片的生理生化差异。结果表明:显微镜下观测到‘红叶’杜仲的正面含有大量的红色细胞,其他品种均未观测到红色细胞;‘红叶’杜仲的亮度(L值)为28.17、变红度(a~*值)为0.96、变黄度(b~*值)为2.69,计算得到颜色指数为5.54,达到深红级别;‘红叶’杜仲品种叶绿素a质量分数(w_a)为1.100 9 mg·g~(-1)、叶绿素b质量分数(w_b)为0.454 5 mg·g~(-1)、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w_(car))为0.445 5 mg·g~(-1)、总叶绿素质量分数(w_t)为1.555 4 mg·g~(-1)、花色苷质量分数(w_A)为0.304 2 mg·g~(-1);葡萄糖质量分数为2.94 mg·g~(-1)、果糖质量分数1.20 mg·g~(-1)、蔗糖质量分数为2.12 mg·g~(-1);pH值为5.90。方差分析表明:‘红叶’杜仲叶片色差值、色素质量分数,与其他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但pH值、可溶性糖质量分数,3个品种间无差异。叶色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色素种类及含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增强UV-B辐射对芒果成年树光合作用、产量和常规品质的影响,为制定芒果抗增强UV-B辐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台农一号芒果成年树为试验材料,设6个增强UV-B辐射(采用UV-B紫外灯进行照射)处理(20、40、80、120、160和200 W),以自然光照射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处理成熟叶片的光合指标、果实产量和常规品质.[结果]增强UV-B辐射处理芒果成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总体上均随增强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且表现增强UV-B辐射积累效应和剂量效应.160和200 W处理芒果的株产低于CK,其余增强UV-B辐射处理的株产与CK相当;可溶性糖含量、果实糖酸比和维生素C(Vc)含量总体上随增强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且除第2造果的200 W处理外其他处理果实的糖酸比、80 W以上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及120 W以上处理的Vc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5,下同);可滴定酸含量总体上随增强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80 W以上处理显著高于CK.[结论]芒果成年树受增强UV-B辐射后其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Vc含量降低,且具有增强UV-B辐射积累效应和剂量效应,引起果实减产和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15.
以3个杜仲无性系为材料,分别进行高温处理10 d,观察杜仲脯氨酸和丙二醛的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使杜仲幼苗叶片中的脯氨酸质量分数提高;杜仲幼苗在高温胁迫下,丙二醛的质量分数呈增加趋势,但不同无性系之间有较大差异,对照处理的丙二醛的质量分数远低于高温胁迫;不同无性系在不同温度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差异较大,对照处理的3个无性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大于高温处理;高温胁迫下,3个无性系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下降趋势;高温胁迫使杜仲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下降;不同温度处理使杜仲幼苗胞间CO2的摩尔分数产生不同程度的增大;高温条件下各无性系的蒸腾速率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地对杜仲种质资源雄花进行评价和利用,对193份不同种质杜仲雄花14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变异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表明:杜仲雄花数量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14个性状变异系数均在12%以上,京尼平苷含量(112.00%)变异系数最大,其次为紫云英苷含量(89.56%)、京尼平苷酸含量(88.60%),氨基酸含量(12.52%)变异系数最小。经K-S检验,花高、雄蕊长度、雄蕊数、桃叶珊瑚苷含量、绿原酸含量、异槲皮苷含量、总黄酮含量、氨基酸含量等8个数量性状Sig值大于0.05,均符合正态分布;花径、鲜质量、干质量均呈偏态分布,去除拖尾部分,也近似看作正态分布;京尼平苷酸含量、京尼平苷含量、紫云英苷含量均不符合正态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统一用(X-1.281 8S)、(X-0.524 6S)、(X+0.524 6S)、(X+1.281 8S)4个点分为5级,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按实际分布情况分级,使1~5级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   相似文献   

17.
铈对UV-B胁迫下大豆幼苗光合原初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培法研究了Ce(Ⅲ)对紫外辐射(UV-B,280~320nm)胁迫下大豆幼苗光合原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0mg·L-1CeCl3能有效减缓紫外辐射(T1/3.34kJ·m-2和T2/11.76kJ·m-2)胁迫所导致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减少、光能转换效率(Fv/Fm)及传递能力(Fv/F0)降低,且对低剂量胁迫的调控效果优于高剂量,即以上指标Ce+T1T1,Ce+T2T2,Ce+T1Ce+T2。从光合原初反应的能量分配看,Ce(Ⅲ)能促使大豆叶片吸收光能的总量增加,加快内囊体膜上光电的转换和电子的传递,降低UV-B辐射伤害而导致的过剩激发能积累,从而消除过剩激发能诱发的膜脂过氧化对光合器官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6种落叶阔叶树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使用Li 6 4 0 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 ,对北京地区玉兰、银杏、杜仲、华东椴、马褂木和五角枫 6个落叶阔叶树种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测定 .结果表明 :自然状态下 ,6个树种的光合曲线都呈双峰型 ,发生明显的“午休”现象 .强光、高温和低湿是引起“午休”的主要环境因子 .6个树种的气孔导度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 ,也呈双峰型 ,但叶片胞间CO2 浓度因树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玉兰、华东椴、银杏和五角枫的胞间CO2 浓度在午间呈现谷值状态 ,而杜仲和马褂木出现了小的峰值 .因此 ,玉兰、银杏、华东椴和五角枫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是受气孔限制 ,而杜仲和马褂木属非气孔限制 .升高CO2 浓度使 6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增大 ,光饱和点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提高了叶片对光能的利用效率 ,从光合作用对CO2 浓度瞬间升高的应急反应来看 ,未来CO2 浓度加倍有利于这几个树种的光合作用 .  相似文献   

19.
以神农香菊无性系‘S1401’、‘S1407’为研究材料,研究了UV-B处理对神农香菊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质量分数、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Ru BPC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V-B处理时间的增加,神农香菊的净光合速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神农香菊叶片内的叶绿素a、叶绿素b质量分数显著下降,对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的影响较小,且规律性不强;在UV-B胁迫条件下,神农香菊Ru BPCase羧化酶的活性降低,且随着辐射时间延长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