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中国樱桃转录组的SSR分子标记开发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宇  王月  朱友银  邵妁  李永强  郭卫东 《园艺学报》2016,43(8):1566-1576
对中国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休眠芽转录组数据进行了SSR位点搜索和分析,发现了7 197个SSR位点,总的发生频率为15.62%。SSR重复类型以二核苷酸发生频率最高(58.65%),三核苷酸次之(34.72%)。利用8对多态性引物在24份樱桃种质中进行了引物有效性验证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等位基因数最大值为2.92(Pp SSR2),最小值为1.09(Pp SSR8),平均值为1.73;香农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是0.202~1.290,平均值为0.755。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的变化范围分别是0.083~0.917和0.082~0.671;平均值分别为0.391和0.384。香农多样性指数、观察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3个多样性指数最大值均出现在位点Pp SSR2,最小值出现在位点Pp SSR8。基于SSR标记的24份樱桃种质的聚类结果与经典的形态学分类不完全一致,但聚类结果清晰地划分出5个不同组别,说明浙江省的中国樱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两个龙泉地方品种与其他的浙江樱桃种质资源明显不同,它们与山樱和浙闽樱有着更紧密的遗传关系,该地方品种可以作为樱桃新品种选育的优良材料,有利于拓宽现有樱桃栽培品种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神农架地区野生板栗资源遗传背景,选用4对呈现多态性的叶绿体微卫星引物,对湖北省十堰辖区内野生板栗进行了遗传结构和叶绿体单倍型分析。结果表明4个位点在4个居群的53个样本中扩增出10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A)平均为2.5,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1.696,PIC值平均为0.312,各遗传参数值远低于核基因组对群体研究的相应值。4个等位基因从53个样本中共给出5种单倍型,既有共享率超过66%的单倍型,在房县居群中也存在稀有单倍型,其中丹江口和房县板栗天然野生居群,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杂合度分别为0.4062和0.3794,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显示两地是板栗的分布及遗传多样性中心。基于cpSSR数据,对板栗地方品种与天然野生居群间的遗传结构、关系及地方品种的起源进行了初步探讨。AMOVA分析显示,83%的cpSSR变异存在于居群之间,17%来自居群内。研究表明,十堰地区野生板栗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叶绿体单倍型分析更能直观的表现野生板栗的区域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基于叶绿体DNA分析的楸子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4对叶绿体DNA引物扩增49份楸子[Malus prunifolia(Willd.)Borkh.]种质资源的4个叶绿体DNA基因间区trnH-psbA、trnS-trnG spacer + intron、trnT-5′trnL和5′trnL-trnF序列,基于4个叶绿体DNA基因间区的序列变异,从母系遗传的角度评价楸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显示:4个叶绿体DNA基因间区序列经测序、拼接、比对和合并之后的片段长度为3 790 bp,共有173个多态性变异位点,其中包含2个单一突变位点、20个简约信息位点和151个插入/缺失位点。在49份楸子种质中,trnH-psbA、trnS-trnG spacer + intron、trnT-5′trnL和5′trnL-trnF区域的变异位点的数量分别为26个、25个、120个和2个,单倍型数量分别为9个、7个、8个和3个,合并之后的叶绿体DNA片段的单倍型有14个。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最高的区域均为trnH-psbA(Hd = 0.775,Pi = 0.02143),最低的为5′trnL-trnF(Hd = 0.481,Pi = 0.00072)。49份楸子种质4个叶绿体DNA区域合并后的遗传多样性较高(Hd = 0.854,Pi = 0.00949)。Tajima’s D检验中,4个叶绿体DNA区域在P > 0.10水平上均不显著,楸子的4个叶绿体DNA区域在进化上遵循中性进化模型。楸子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部,不同居群间基因交流频繁,多数居群间遗传分化较少,与地理距离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葡萄砧木品种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17对SSR引物对21个葡萄砧木品种、3个欧亚种酿酒葡萄品种进行扩增。【结果】共获得195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为87 bp(VVIV52)~265 bp(Vrzag79),观测杂合度(Ho)为0.46~0.96,期望杂合度(He)为0.57~0.94,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1.10~2.62,多态性百分率为100%,所选引物的遗传多态性高,适宜用作葡萄砧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在单个引物鉴定品种方面,VVMD5效率最高,可鉴定19个品种;VVS3和UDV-058效率最低,仅能鉴别2个品种。选择2对引物组合可以大大提高鉴定效率,选择VVMD5&VVS4等组合可将全部供试种质资源鉴定出来,鉴定效率达100%,体现了SSR标记在品种鉴定上的高效性。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0.74处,欧亚种酿酒葡萄与砧木品种各自聚为一类,且亲缘关系较近的砧木品种聚在一起,聚类结果符合砧木品种选育时的亲缘关系。【结论】利用SSR分子标记能有效地鉴定葡萄砧木品种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湖南省草莓灰霉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分化及变异规律,采用荧光标记技术对湖南省9个地理菌群的180株草莓灰霉病菌基因组DNA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9对SSR引物共检测到56个观察等位基因(Na),平均值为6.22;有效等位基因(Ne)为1.27~4.89,平均值为3.44;不同位点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1~0.80,平均值为0.65;不同位点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37~1.83,平均值为1.34。供试180株样品9个SSR多态性位点上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范围为0.13~0.91,不同位点PIC差异大,这一规律与I和H基本一致。不同SSR位点总的遗传多样性(Ht)为0.21~0.77,平均值为0.65;群内遗传多样性(Hs)为0.19~0.50,平均值为0.40;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0~0.46,平均值为0.37;基因流(Nm)为0.58~4.47,平均值为1.16。不同地理菌群平均观察等位基因(Na)、有效等位基因数目(Ne)分别为2.93和2.07,Shannon’s信息指数(I)平均为0.67,基因多样性指数(H)平均为0.40,平均多态性位点数(NP)、多态位点百分率(P)分别为6.78和75%。依据不同地理菌群之间的遗传距离(0.2797~1.9225),将供试湖南省9个地理菌群分为4大类:第Ⅰ大类主要由长沙、邵阳、岳阳、衡阳、张家界、湘潭种群组成;第Ⅱ大类主要由郴州种群组成;第Ⅲ大类主要由株洲种群组成;第Ⅳ大类由常德种群组成。总之,湖南省各地草莓灰霉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但地理群体间差异小,病菌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部,不同地区间存在病菌的移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地方梨(Pyrus L.)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采用28对SSR引物对119份甘肃省梨地方品种或类型进行鉴定分析。供试28对SSR引物中有7对引物具有较好的多态性,7对引物共扩增出4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8条,平均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63.27%;观察杂合度(H0)介于0.068~0.809,平均为0.59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介于0.365~0.680,平均为0.545;香农指数(I)介于0.713~1.482,平均为1.094;引物NH005b、NH007b及NH008b多态性较好,品种鉴定效率较高。所有材料遗传相似系数分布在0.074~1.000,平均为0.597;聚类分析显示,7对SSR引物可将119份供试梨品种资源在遗传相似性系数1.076处分为7组,主成分分析和UPGMA结果基本一致;群组内各品种资源由于其遗传相似性,更多地被聚在一起,但主成分分析并没有很明显地被分为多个类群或者分成几个主成分。研究结果揭示了甘肃省梨地方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广泛的遗传变异,还对根据形态特征无法确定归属的梨品种据其相互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适当归类,为进一步分类和利用甘肃省梨地方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我国铁岭地区平榛的遗传多样性,指导平榛优良品种选育工作。【方法】采用SSR分子标记的方法,对铁岭市3个平榛主产区共124株平榛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利用12株表型差异大的平榛植株,从5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2对条带清晰、多态性强的引物。12对引物在124株平榛材料中共扩增出75个基因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25个,观测杂合度(Ho)平均值为0.535 6,预期杂合度(He)的平均值为0.615 7。Shannon’s信息指数(I=1.274 2)和Nei’s多样性指数(H=0.613 2)较高,遗传分化系数(Fst=0.061 6)较低,基因流(Nm=7.599 3)较高,居群间遗传距离(GD0.214 5)较小,遗传一致度(GI0.806 9)较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铁岭地区平榛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且在大部分位点均表现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杂合度不足,居群间有较高的基因流。  相似文献   

8.
以27份适宜北方生长的李、杏品种为试材,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运用UPGMA聚类分析法,分析了27份试材的亲缘关系,为寒地李、杏种质资源保存和品种选育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结果表明:筛选的25对SSR多态性引物共扩增等位位点245个,其中多态性位点240个,多态性比率为97.96%。每对引物的等位基因数量为4~13,平均值为9.8。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值为2.740 5,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值为1.052 0,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值为0.595 5,表明试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12处,27份试材可以分为李和杏两大类群。  相似文献   

9.
结合表型和SSR标记对29份中国胡萝卜地方资源、40份橘色栽培品种以及1份土耳其紫色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田间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表明,除叶长、根长、根粗外,春秋两季胡萝卜橘色栽培品种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低于地方资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橘色地方资源和橘色栽培品种表型在秋季较为相似,但在春季差异较大。利用38对SSR引物对胡萝卜品种进行扩增,共扩增出133个多态性位点,其中中国地方资源与橘色栽培品种的平均多态性位点数分别为4.2和2.9个。中国地方资源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值(0.74±0.06)明显高于橘色栽培品种(0.42±0.03)。聚类分析将供试胡萝卜材料分为2组,第I组包括所有橘色栽培品种和橘色地方资源B0241,第Ⅱ组包含其他地方资源和紫色品种L1。  相似文献   

10.
以17个枸杞资源为试材,采用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技术,研究宁夏枸杞系列品种和其它枸杞种/品种及野生类型的遗传多样性和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以15对SSR引物对17份枸杞种质扩增获得109个位点,其中91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例83.4%;17个种质平均多样性指数H为0.1943,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108;10个宁夏枸杞栽培品种的Nei’s多样性指数H为0.0962,Shannon信息指数I为0.1537;7个野生种质的Nei’s多样性指数H为0.2004,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130,说明非栽培枸杞的多样性比栽培品种的多样性更丰富。以其中4对引物构建了17个枸杞种质的DNA指纹图谱。该研究结果为枸杞品种鉴定、遗传图谱构建等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1.
选取5个叶绿体DNA非编码区trnL-trnF-1、trnL-trnF-2、trnS-psbC、accD-psaI、rps16-trnQ和1个基因区域rbcL,对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梨(Pyrus L.)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演化分析。将188份梨资源的测序结果整合得到长度为5 612 bp(包含缺失片段),共检测出13个单倍型、4个单一突变位点、16个简约性信息位点和14个插入/缺失片段(InDels),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178,核苷酸多样性为0.35 × 10-3。accD-psaI区域的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的Hd值最高,为0.7177;rbcL区域的Hd值最低,为0.0317。其中162份梨资源检测出12个单倍型,Hd为0.713,核苷酸多样性为0.29 × 10-3;梨的不同地理群体中湖南省的10个梨地方品种的Hd最高,为0.889;来自贵州省的8个品种的Hd最低,为0。138份砂梨地方品种共检测出8个叶绿体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2、H4和H5在130份砂梨和37份白梨品种中检测到,单倍型H6、H10、H11、H12和H13在8份砂梨地方品种‘青皮钟’、‘甜宵梨’、‘细花红梨’、‘惠阳红梨’、‘麝香梨’、‘塘湖青’、‘红粉’和‘横县浸泡梨’中检测到。Median-joining Network图显示单倍型H6和H11为古老单倍型,H1、H4和H5为较进化的单倍型。根据叶绿体DNA序列变异信息可推测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砂梨和白梨亲缘关系较近,同时来自湖南地区的砂梨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叶绿体DNA分析的辽宁省梨属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32 对叶绿体DNA 通用引物中筛选出8 对引物用于评价辽宁省梨属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其中4 对引物所扩增的叶绿体DNA 片段存在突变位点。合并后的叶绿体基因片段(3 688 bp)含有单一突变位点9 个、简约信息性位点3 个以及插入/缺失(INDEL)2 个。在37 个样品中,trnL-trnF-487 区域、trnL-trnF-413 区域、rbcL 区域和trnS-psbC 区域的单倍型分别为2 个、4 个、2 个和3 个,合并之后的叶绿体基因片段的单倍型为4 个。非编码区trnL-trnF-413 多态性最高,具有最高的单倍型数、最高的单倍型(基因)多样性、最高的核苷酸多样性、最高的单倍型多样性方差和最高的单倍型多样性标准差。辽宁省37 份梨种质的单倍型(基因)多样性(Hd)、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577、0.00055。Tajima’s D检验中除了rbcL 区域的D 值在P < 0.05 水平上显著外,其余区域的D 值未达显著水平,表明自然选择对rbcL 区域的突变位点产生了作用。秋子梨和白梨种质共有单倍型HAP_1、HAP_2 和HAP_3,显示出一定的亲缘关系;西洋梨则单独共享HAP_5。运用中介邻接网络(Median-Joining network,MJ)算法绘制的中介网络图显示HAP_1 与HAP_2、HAP_3 的亲缘关系较远,而HAP_5 则与上述3 个单倍型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3.
利用TP-M13-SSR标记构建苹果栽培品种的分子身份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家果树种质兴城梨、苹果圃保存的314份来自19个国家的苹果栽培品种为试材,利用TP-M13-SSR标记,基于TP-M13-SSR指纹图谱构建苹果种质分子身份证。16对SSR引物在供试种质间共检测出等位基因357个,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22.3个。根据引物扩增等位基因数和Shannon’s指数,从1对引物开始逐步增加引物数量筛选可将供试材料全部区分的引物组合,最终确定6对核心引物可以区分全部供试苹果种质。基于供试苹果种质在6个SSR位点的指纹图谱,将等位基因编码成字符串获得分子身份证,利用条码技术其进一步转化成可被机器快速扫描的条码分子身份证,使每份种质具有可辨的分子身份证,达到利用最少、最特异引物区分最多苹果种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胡菀  罗意  阳亿  张志勇  范邓妹 《园艺学报》2014,41(7):1427-1435
 利用细胞核微卫星(nuclear microsatellite,nSSR)标记对中国4 个省的7 个野生桂花[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群体139 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11 个微卫星位点揭示了 野生桂花等位基因多样性(A)平均为6.039,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3.769,平均预期杂合度(He) 为0.673。所有群体均显著偏离哈温平衡,近交系数FIS 介于0.313 ~ 0.580 之间。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 = 0.143,AMOVA 分析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占总遗传变异的12.69%,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为87.31%。Mantel 检验表明野生桂花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相关性(r =–0.277,P = 0.214)。STRUCTURE 聚类 分析显示,所有个体被划分为3 个理论群体,庐山群体和浏阳群体中谱系较为单纯,而其他群体则存在 一定程度的遗传混杂。瓶颈效应分析显示,除浏阳群体外所有群体经历了种群衰退。  相似文献   

15.
采用等位酶分析技术对16株光皮树优株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4种等位酶系统共检测到11个基因位点,其中9个位点为多态位点。光皮树优株多态位点的百分率P为81.82%,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2.55,基因流Nm平均值为0.470。光皮树优株间的遗传一致度Ⅰ均值为0.756,其变化范围是0.595~0.959;遗传距离D均值为0.287,变化范围是0.065~0.519。遗传参数表明光皮树优株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Summary

Thirty microsatellite loci for further genetic analysis of Citrus species were developed by constructing a microsatellite-enriched library using capture with streptavidin-coated magnetic beads and used to assess genetic diversity in 40 Citrus accessions. In total, 150 alleles were detected, with an average of five alleles per locus. The average gene diversity and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 values were 0.58 and 0.52, and ranged from 0.35 – 0.74 and from 0.32 – 0.70, respectively. Values for the observed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ies ranged from 0.13 – 1.00 and from 0.36 – 0.75, respectively. Fifteen loci deviated from the 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 (P < 0.05). The mean similarity coefficient among accessions was 0.5906. Based on the UPGMA algorithm, two main groups were successfully identified. These new microsatellite markers can be used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genetics of, and phylogenic relationships in Citrus spp.  相似文献   

17.
高天翔  蔡宇良  冯瑛  赵晓军 《园艺学报》2016,43(6):1148-1156
以中国樱桃14个自然居群280个个体为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11对SSR引物共检测到80个等位基因,各引物扩增条带在4 ~ 13条之间。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5431 ~ 0.7151,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9057 ~ 1.4684。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居群内(70.00%),Mantel检验显示总群体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显著相关(r = 0.472,P = 0.011)。因此,中国樱桃在居群水平(PPL = 100%,h = 0.643,I = 1.207)和物种水平(PPL = 100%,h = 0.743,I = 1.591)上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四川野生中国樱桃5 个居群共133 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的 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0 对SSR 引物共检测到78 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7.8 个。 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6112 ~ 0.6689,Shannon’s 信息指数(I)为1.1984 ~ 1.3786。基于分子方 差分析(AMOVA),92.53%的变异来自居群内,7.47%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间。居群间遗传距离(GD < 0.2416)、遗传一致度(GI > 0.7854)、遗传分化指数(Fst = 0.0844)以及较强的基因流(Nm = 2.7125)均 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居群内存在显著近交现象(Fis = 0.3986),且居群在大多数位点上偏离 Hardy-Weinberg 平衡。基于上述结果,分析讨论了居群较高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间较低遗传分化形成的可能 原因,并提出野生中国樱桃的保护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