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河蟹工厂化育苗中人工半咸水的净化与循环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室外大循环的水交换形式,将生物净化和物理、化学处理相结合对河蟹育废水进行净化与循环利用,可提高育苗用水利用率2—3倍。节约配水原料50%以上,同时把生物净化与单胞藻,轮虫的培养结合在一起,既达到了净化育苗废水的目的,又为蟹苗提供了大量的生物饵料.蟹苗成活率较对照池提高2.5%.  相似文献   

2.
冷水性鱼类工厂化养殖中臭氧催化氧化降解氨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低温下臭氧催化氧化降解养殖水体氨氮的有效途径,并对降解过程中产生的反应副产物进行分析。利用臭氧发生器和催化反应设备,把加入5mg/L NaBr的养殖水体与臭氧充分混合,在Br^-的催化作用下,使臭氧与氨氮产生氧化反应,产生氮气,达到去除氨氮的目的。实验在一个9.2m^3水体、养殖密度为10kg/m^3的封闭循环式冷水鱼养殖系统中,以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为实验动物,在192h的换水周期内,每24小时采水样1次,检测养殖水体中的pH、溶解氧、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悬浮物等水质指标,确定低温下臭氧催化氧化降解养殖水体氨氮的能力和使用方法。研究表明,在Br^-的催化作用下臭氧可有效氧化降解养殖水体的氨氮,降解效率可达50.11%,比臭氧直接氧化法高24.31%;降解过程中硝酸盐、亚硝酸盐都有一定积累,但在臭氧的作用下亚硝酸能转化为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在192h降至0.089mg/L,硝酸盐为主要副产物;pH值逐渐下降,192h降至5.55,养殖过程中可用NaOH-NaHCO3缓冲液进行适当调节。臭氧催化氧化降解氨氮是一种有效的水处理方式,对于冷水性鱼类工厂化养殖的循环水体处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具体养殖规模下的养鳖废水排放水质情况,设计在可控环境条件下多年生黑麦草生物净化系统,结果表明:试验周期23天后,两类养鳖废水CODcr分别由181.89mg/L、228.77mg/L降到10.74mg/L和13.55mg/L;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9.69%、62.14%;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58.58%和64.94%;悬浮物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0.3%和88.0%;以达到养鳖水体净化回用为标准设计,按养鳖20只/m^2计算,20天1个换水周期,达到净化回用所需鳖草比为1只:0.3m^2草地。  相似文献   

4.
快速测定海藻中碘含量样品前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带及海藻中含有大量的碘,其中碘的测定,目前主要以溴水氧化法为主,样品前处理是制约测定效率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海带为研究对象,对测定中样品前处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简化了操作步骤,缩短检测时间3h以上,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经试验验证,测定精密度(RSD)小于2%,与经典方法比较,相对偏差≤1.5%。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适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曾广兴 《齐鲁渔业》2004,21(1):36-38
高强度是当前市场对琼胶质量的一种要求。凝花菜(Gelidiella aceyosa)经碱改性处理后凝胶强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原来的800g/cm^2提高到l650g/cm^2,并提出了提高凝花菜胶强度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浓度2.5%,时间3小时,温度75—80℃。讨论了碱处理对凝花菜产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综合生物塘处理养殖废水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8~9月进行综合生物塘处理养殖废水试验。综合生物塘面积34m^2,水深76cm,种植眼子菜、灯心草、金鱼藻等5种水生植物,放养无齿蚌、圆田螺和细鳞斜领鲴。试验分生物措施处理(试验Ⅰ)、生物措施加微生物净水剂处理(试验Ⅱ)两部分。经过15d的试验,试验工的电导率、NH3-N、NO3-N、COD、总硬度、总磷分别下降了31.9%、70.5%、47.2%、53.0%、33.2%、47.4%;试验Ⅱ的相同指标分别下降了34.5%、47.0%、82.8%、86.7%、30.9%、45.5%。  相似文献   

7.
整套处理组合包括沉淀、脱硝、臭氧化处理、滴滤池处理和化学絮凝。通过沉淀去除超过70%的固体,处理的最后阶段,由于臭氧(处理)和化学絮凝共同作用,高达99%的TSS被去除。在各试验条件中,通过沉淀所去除的COD没有显著差异,但它与臭氧剂量呈正相关,占总COD去除的19.8-40.7%,其中,60.4~66.5%的COD随泡沫去除,余下的被矿化了。在每升水82.5mg臭氧的剂量下,臭氧反应率达83.7%。  相似文献   

8.
通过本技术研发的糊状光合细菌产品是采用紫色非硫光合细菌中的球型红假单胞菌为菌种,经平板分离选育后,进行液体种子培养。一般当菌体pH达到9.00,OD值(680nm)1.6—2.0时,进行移种。接种量在15%以上,进行光合细菌增殖培养。培养周期一般5天,OD值在1.5—1.6左右即可收获。将液体光合细菌菌液种加0.5%左右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9.
3种工业废水对牙鲆胚胎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3种工业废水及其混合物(等体积混合)对牙鲆胚胎的毒性效应。印染废水的主要有毒物为苯胺(20mg/L)和苯酚(24mg/L),电镀废水主要有毒物为锌(1970mg/L)、铜(9mg/L)和铅(7.5mg/L);农药废水及混合物主要有毒物为久效磷和亚磷酸盐。实验表明,这4种类型废水对牙鲆胚胎发育孵化有显著影响的最低体积分数分别为0.5%、0.15%、0.25%和0.25%;对牙Gf胚胎起始半数致死浓度(95%可信限,体积分数)分别为3.38%(2.29%—3.87%)、0.81%(0.71%—0.92%)、1.57%(1.37%—1.82%)和1.48%(1.24%—1,76%)。以牙鲆胚胎起始半数致死浓度(体积分数)为指标,这几种工业废水的毒性顺序为电镀废水>农药废水>印染废水。  相似文献   

10.
1986年统计全省有工业污染源单位25956个。每年排放工业废水总量为20.3亿吨,经处理的为53127万吨,仅占总废水量的26.2%。废水中主要含Hg、As、Cd、挥发性酚、悬浮物等有毒物质。据统计每年排入江河的废水中,含石油类2230.5吨,COD568641.68吨,挥发性酚483.71吨。其中排入洞庭湖的废水中毒物种类以BOD5、COD、挥发性酚、  相似文献   

11.
冰点调节剂对军曹鱼冰点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几种冰点调节剂对于军曹鱼(Rachycentroncanadum)冰点的影响。选取氯化钙(CaCl2)、氯化钠(NaCl)和维生素C(Vc)3种冰点调节剂,利用单因素比较法得出使用4%CaCl2浸泡处理60min可使军曹鱼冰点降至-1.21oC;用2%NaCl浸泡处理军曹鱼90min可使军曹鱼冰点由-1.01cC降至-1.36℃;使用0.5%V,溶液浸泡处理30min可使其冰点降至-1.30℃。因此选取NaCl和Vc 2种较好的冰点调节剂进行复配,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两者结合使用的最佳配比。结果显示,使用3%NaCl和0.3%V。共同处理军曹鱼60min为最佳,可使其冰点降至-1.62℃,下降了60.4%。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絮凝法回收鱼糜漂洗水中水溶性蛋白质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壳聚糖作为絮凝剂进行鱼糜漂洗水中水溶性蛋白质的回收试验。分别通过体系的pH、回收温度和壳聚糖絮凝剂加入量的单因素试验及这3个因素的正交试验,研究其对蛋白质回收率、透光率和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得出壳聚糖絮凝法回收40mL已知蛋白质质量浓度(9.0mg·mL-^1)的鱼糜漂洗水中水溶性蛋白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体系pH8.0,回收温度35℃,1%壳聚糖添加量为1.5mL。该工艺获得的蛋白质回收率为73.17%,透光率87.50%,COD去除率47.20%。  相似文献   

13.
几种工业废水对牙鲆仔稚鱼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都是常见的、易进入近岸海域的工业废水。本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这3种工业废水及其混合物对牙鲆仔稚鱼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印染废水、电镀废水、农药废水及其混合物对牙鲆初孵仔鱼48hLC50(95%置信区间)和96h LC50(95%置信区间)分别为2.28%(1.39%-3.74%)、0.21%(0.18%-0.27%)、0.47%(0.37%-0.60%)及0.42%(0.07%-2.54%)和0.58%(0.15%-0.76%)、0.10%(0.04%-0.25%)、0.23%(0.18%-0.29%)及0.17%(0.12%-0.23%);对牙鲆后期仔稚鱼48h LC50(95%置信区间)和96h LC50(95%置信区间)分别为2.95%(1.65%-5.29%)、0.22%(0.15%-0.31%)、0.71%(0.50%-1.01%)及0.77%(0.50%-1.19%)和0.69%(0.51%-0.93%)、0.14%(0.10%-0.20%)、0.38%(0.23%-0.61%及0.24%(0.16%-0.35%)。以对牙鲆仔稚鱼半致死浓度为指标,这几种工业废水的毒性顺序为电镀废水>农药废水>印染废水,初孵仔鱼较后期仔稚鱼对这些废水更为敏感。这些废水以等体积混合时,对初孵仔鱼和后期稚鱼的联合毒性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循环水培植高羊茅技术净化甲鱼养殖废水。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富营养水体中的氨氮、总氮、总磷、CODcr等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30d后,净化率分别达到99.7%、96.6%、94.7%、88.7%。废水培养的高羊茅株高,鲜重增长正常。  相似文献   

15.
亚洲养殖虾产量占世界虾产量的92%,但养殖期间常发生白斑病。为及时发现和预防,应采取以下措施:1.放养前,检查虾苗有否白斑病;2.虾苗放养前先在100×10~(-6)福尔马林水溶液中浸浴,充氧30min后再放入池塘;3.虾生长期间常用次氯酸钙处理;4.池边发现白斑虾,立即用25~30×10~(-6)的福尔马林处理,以防大面积感染;5.使用福尔马林处理时应开增氧机;6.福尔马林处理后水体pH下降,应连续两晚上投施生石灰,将pH提高至正常水平;7.连续使用福尔马林处理,两次应间隔5~7天;8.及时清除病虾和死虾,保持水体清新。养殖对虾白斑…  相似文献   

16.
日本千叶县水产联合体利用粮食酿酒以后的下脚料酒糟渣,加入1.5%-2.0%的鲜(干)酵母发酵后培养,再经过脱水、干燥、磨粉、制粒,生产出一种发酵高蛋白颗粒鱼饲料。与传统的直接将酒糟用作饲料原料相比,使用这种饲料,氨基酸的可利用率从8,8%提高到19,5%-22.5%,能量从原来的每千克10.504mJ提高到17.786mJ,  相似文献   

17.
王福利 《福建水产》2013,(5):381-385
为减轻藻类对水厂常规处理工艺的影响,选用纳米催化电气浮工艺对某湖泊型水库原水进行去除藻类试验.结果表明:纳米催化电气浮工艺是一种广谱杀藻技术,以蓝藻为优势藻的原水经纳米催化电气浮最佳工艺处理后,藻密度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9.1%.利用正交试验考察了电流密度、停留时间、电极间距对纳米催化电气浮工艺除藻效率的影响,其影响顺序为电流密度>停留时间>电极间距;综合经济因素考虑,最佳工艺条件是:电流密度为5 mA/cm2、停留时间为6 min、电极间距为10mm.  相似文献   

18.
白甲的人工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2006年对白甲进行人工繁殖研究,共获苗106.5万尾,正常受精率高于82%,孵化率高于78%。混合使用DOM、LRH-A2、HCG三种催产剂能较好地达到催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阴干加紫外线处理海水催产的方法,进行九孔鲍室内人工育苗研究,使用雌亲鲍1343粒,平均规格5.7cm,雄亲鲍117粒,平均规格5.8cm,共获得受精卵9500万粒,受精率91.5%,以塑料薄膜作为附着基质,共附着匍匐幼体607万粒。经过64~73d的附着期间的管理,剥离0.21~1.0cm稚鲍347万粒,成活率达57.2%,又经过98~102d的培育,获得规格1.0~2.5cm的鲍苗121.5万粒,平均成活率达35.0%。  相似文献   

20.
通过探究混凝法处理页岩气钻井废水处理效果,可为水净化处理实际应用提供科技支撑。以川西地区某平台聚合物泥浆页岩气钻井废水为研究对象,比选了4种不同混凝剂,确定投加混凝剂硫酸铝[Al2(SO4)3]和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对钻井液废水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通过计算化学需氧量(CODCr)的去除率、色度变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研究了Al2(SO4)3和PAM复合混凝钻井液废水的特性与污染物去除原理。结果表明,硫酸铝混凝法处理页岩气钻井废水的最佳混凝条件为Al2(SO4)3投加量1.0 g/L,PAM投加量50 mg/L,pH值8左右,搅拌时间为3 min,此时钻井液废水CODCr、色度和UV254去除率分别可达到为81.92%、99.4%和81.02%。紫外-可见光谱显示,混凝能明显降低钻井废水的有机物浓度;三维荧光光谱表明,混凝能去除钻井废水中结构较为稳定的羧甲基纤维素(CMC),极大程度地降低钻井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量。处理后废水中的各项污染指标均有较大降幅,且经混凝处理后钻井液废水的分子结构趋于简单,为后续的进一步处理减轻了负荷。需要进一步探究去除过程中烃类物质的荧光吸收峰在一段时间内增强的原因,以及混凝法与其他净水方法协同处理废水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