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梨瘿蚊梨瘿蚊俗称梨芽蛆。属双翅目,瘿蚊科。近年来是四川梨区普遍发生的害虫,以幼虫为害梨芽。芽叶被害后3天开始出现黄色斑点,接着叶面呈现凹凸不平,到后来叶正面两边缘向里纵卷呈筒,并提早落叶。2003年笔者在四川各梨区调查,都发现有此虫发生为害。一般春梢叶受害率都在  相似文献   

2.
一、发生情况今年成都地区梨树上普遍发生一种我省以前从未发生过的害虫——梨瘿蚊。据我们的现场调查及各地的情况报告,成都地区的梨园大都不同程度发生梨瘿蚊,被害株率一般在50%-80%,重者达100%。此虫主要为害梨树嫩梢嫩叶,被害叶纵卷呈双筒状,春梢被害率亦达80%左右。幼树受害最重,在被害卷叶内均能剥出瘿蚊幼虫(蛆),  相似文献   

3.
钟聪慧 《农村科技》2005,(12):20-21
枣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也称卷叶蛆、枣叶蛆、枣蛆、枣芽蛆等。  相似文献   

4.
于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调查杭州地区梨瘿蚊种群发生动态,并分析其种群消长特性,以及与气候等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梨瘿蚊1年发生3代,各虫态的发生无明显间断,世代重叠严重。重点分析了梨瘿蚊各虫态的种群消长动态及成虫日活动规律,以及与气候、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相关性,为该虫的测报技术和综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梨瘿蚊是梨树主要潜叶害虫。通过2004年5~6月的调查,得出梨瘿蚊幼虫在梨树间和梨树内的空间分布都属于聚集分布。同时,计算了梨瘿蚊幼虫二阶抽样的理论抽样数,进行了梨瘿蚊幼虫二阶抽样的序贯分析。  相似文献   

6.
梨瘿蚊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胡长效  贺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5):953-954,956
梨瘿蚊是为害梨树芽叶的害虫 ,在江苏徐州地区每年发生 4代 ,以老熟幼虫越冬。笔者介绍了梨瘿蚊在徐州地区的年生活史和各虫期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测定了各虫态在恒温条件下的历期 ,计算出了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7.
介绍梨园顽固害虫梨瘿蚊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为减轻梨瘿蚊的的危害程度、提高梨树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梨园顽固害虫梨瘿蚊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以为减轻梨瘿蚊的的危害程度、提高梨树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梨瘿蚊的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危害症状及其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针对其特点,指出应采用地面、树冠、人工和天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
梨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序贯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梨园梨瘿蚊幼虫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方程和Taylor幂法则模型测定方法分析了梨瘿蚊幼虫在梨树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并研究了梨瘿蚊幼虫在梨树上的序贯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梨瘿蚊幼虫在梨树内空间分布属聚集分布,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平均拥挤度m*与平均密度m的回归方程为m*=1.953 68+1.432 29m(R=0.697 8**),相关性极显著。以Iwao的序贯抽样为基础,结合Kuno的序贯抽样提出复序贯抽样技术,防治指标上限T0'(n)=3n+1.96 12.75n,下限T0"(n)=3n-1.96 12.75n,截止线T(n)=1.953 68+1d02-0.432 29/n(t=1.96,d=0.2),最大样本数为n=46。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垦区枣瘿蚊发生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瘿蚊又名枣芽蛆,属双翅目瘿蚊科,也称卷叶蛆、枣叶蛆、枣蛆、枣芽蛆等。 一、形态特征 1.成虫成虫虫体似蚊,橙红或灰褐色。雌虫体长1.4~2.0毫米,头、胸灰黄色,胸背隆起,黑褐色。复眼黑色,触角灰黑色。雌虫腹部大,共8节;雄虫略小,体长1.0~1.3毫米,灰黄色,触角发达,长过体半,腹部细长。  相似文献   

12.
梨花瘿蚊又称花蕾蛆,属双翅目瘿蚊科。近几年我国各梨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其是沿江、江南以及其他多雨高湿的梨产区发生尤为严重。我地自2005年春首次发现梨花瘿蚊危害以来,其发生危害这几年有逐年加剧的趋势,个别园片危害猖獗,特别是高龄梨园以及低洼地梨园,发生较严重。据调查:2006年单花平均危害率为31.4%,高龄梨园及低洼地梨园危害率达74.8%,2007年单花平均危害率为54.6%,高龄梨园及低洼地梨园严重的危害率高达93.3%,有的竟出现整树、整园不能结果的现象,已成为梨园的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3.
梨卷叶瘿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浙江省很多地方危害梨树的梨卷叶瘿蚊大发生。幼虫取食叶汁液形成虫瘿。本文报道了此虫卵、幼虫、蛹、成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梨卷叶瘿蚊在浙江临安la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表土层中越冬。卵产在未展开或刚展开的叶芽上。由于幼虫的取食导致叶的两个边缘沿中脉向内卷褶,使1片叶子形成两个虫瘿。每个虫瘿里有20~50条幼虫。由于幼虫的危害,使梨刚抽出的叶芽嫩枝枯死。用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用25%菊乐合酯、50%甲胺磷1000倍液喷杀初龄幼虫,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梨瘿蚊的危害特点及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梨瘿蚊(Contarinia pyrivora Riley)的危害特点及药剂防治效果,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陕西杨凌选择3个代表性果园,将田间调查和药效试验相结合,研究梨瘿蚊危害程度与梨园管理水平和梨树品种的关系,以及5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结果】梨园管理水平高,梨树受害程度轻;管理水平低,则梨树受害程度重。在调查的4个梨树品种中,"明月沙梨"受害最重,其次是"幸水沙梨","雪花梨"受害明显较轻,"康德梨"则未发现受害;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40%毒死蜱EC、20%三唑磷EC、10%吡虫啉WP和0.2%阿维菌素EC树上喷雾对梨瘿蚊幼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第1天的防效分别为93.32%,95.61%,97.17%和95.39%,但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防效略有下降。【结论】梨瘿蚊危害程度与梨园管理水平和梨树品种具有密切关系,药剂防治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树在管理中,主要害虫有花蕾蛆、梨茎蜂、网蝽、木虱、蚜虫、瘿蚊等,病害有锈病、黑星病、黑斑病、裂果、日灼病等.  相似文献   

16.
枣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又名卷叶蛆、枣叶蛆。该虫各枣区均有分布,主要为害枣树嫩芽及幼叶,被害嫩叶呈红色至紫红色,卷成肿皱筒状,质硬发脆,最后干枯脱落。对枣苗、幼树危害严重,是枣树主要虫害之一。  相似文献   

17.
梨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近几年发生和危害呈加重趋势。1.危害症状 以幼虫危害嫩叶为主。初期危害症状与梨二叉蚜危害相似。嫩叶叶尖或叶缘先受害。嫩叶受害后,叶面向内侧卷曲,然后叶的一边或两缘纵卷呈筒状。被害叶逐渐退绿,质地硬脆,最后变黑脱落。严重时还可引起秃梢。现我省所有栽培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害,但以金水1号梨受害最重。受害梨树的春梢、  相似文献   

18.
一、害虫种类 危害平菇的主要害虫有菇瘿蚊、菇蝇、小菇蚊等。菇瘿蚊又名菇蚋、小红虫,其幼虫体长1.5毫米左右,全年都可发生危害,严重危害期在5~10月。菇蝇成虫为黑色的小苍蝇,幼虫是白色的蛆。小菇蚊幼虫为白色。被这些害虫危害的平菇产量下降,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19.
微小花蝽对梨瘿蚊的室内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各虫态微小花蝽(Orius minutes L.)对梨瘿蚊(Dasumeira pyri Bouch)幼虫的控害潜能,室内研究了微小花蝽1~5龄若虫及雌成虫捕食梨瘿蚊3~4龄幼虫的功能反应、寻找效应、种内干扰及竞争作用。结果表明,微小花蝽1~5龄若虫及雌成虫对梨瘿蚊3~4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和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寻找效应(S)随猎物密度(N)的增加而降低,呈负线性相关关系,微小花蝽1~5龄若虫及雌成虫的最佳寻找密度(b)分别为8.916 4、11.944 5、20.935 7、23.316 0、29.846 1、25.898 4头。随自身密度(P)的增加,微小花蝽1~5龄若虫及雌成虫对梨瘿蚊幼虫捕食作用率逐渐减小,干扰和竞争均增大,干扰系数(m)分别为0.584 1、0.642 5、0.590 8、0.549 7、0.577 2、0.612 7,分摊竞争强度(I)与自身密度的常用对数(lgP)呈正线性相关关系。说明微小花蝽对梨瘿蚊幼虫具有良好的控害潜能。  相似文献   

20.
<正>枣瘿蚊,属双翅目,瘿蚊科,又名枣叶蛆、卷叶蛆、枣蛆。以幼虫为害嫩梢上的细嫩叶片,叶片受害后红肿,从叶片两侧向叶正面纵卷成筒状,并变为紫红色,逐渐变黑枯萎脱落,是枣树上发生严重的主要害虫之一。据调查研究,该害虫在我区一年发生4-5代,为害后造成枣树长势削弱,枣产量及品质均受到较大的影响。近几年,由于受气候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红枣面积的逐年增大,该害虫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发生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