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采用营养杯试验和圃地播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大扁杏重茬育苗病害症状、发病时期、发病率和防治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扁杏重茬育苗病害为立枯型病害,症状表现顺序为:叶片萎蔫→叶片变黄干枯→根系枯死→整株直立死亡.6月初开始发病,单株病株从发病到死亡持续的时间为7~10d,6月中旬为发病的集中期,此期累计发病率达76%.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处理,苗期进行喷药处理,感病株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针对干旱荒漠区针叶树育苗中立枯病发病率高的情况,结合几年的育苗实践,根据针叶树苗木的生理特点和本地区的立地条件,从土壤、种子、播种、苗期水分管理、药剂防治等几方面入手,总结出了干旱荒漠区针叶树立枯病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蒙自桤木播种育苗生产实践进行总结,提出了蒙自桤木播种育苗技术,包括苗圃地选择、圃地准备、播种育苗、苗期管理、苗木出圃等5个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4.
台湾桤木播种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台湾桤木进行连续5年的播种育苗试验研究,提出了台湾桤木播种育苗关键技术,包括苗圃地选择、圃地准备、种子处理、播种育苗、苗期管理、苗木出圃等6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苏化911防治杉松苗立枯病防治杉松苗立枯病的方法很多,由于地区、树种及病原菌的不同,各种方法的防治效果会有显著差异。广西河池地区林科所在选好圃地、种子和掌握好播种时间的前提下,经常研究筛选既能抑制病害又能促进苗木生长的药剂。在土壤消毒中,采用苏化91...  相似文献   

6.
刘奇 《山西林业》2023,(S2):34-35
油松为常绿乔木,树干通直,树冠优美,是山西省常见的荒山造林、园林绿化树种之一。从圃地选择与整地、土壤消毒、苗期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油松容器育苗、山地苗木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7.
谭雪梅 《中国林业》2012,(12):43-43
一、裸根苗的培育育苗准备。在选好的苗圃地进行圃地清理,清除杂草、灌木和石砾,然后施基肥。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混以磷肥。选用当年采集的饱满、无病虫害优良种子,进行浸种、消毒和催芽待播种。播种及育苗管理。根据河北省塞罕坝的小气候特点和独特的立地条件,播种时间一般选在5月下旬。育苗地安排专人负责,播种期到出苗期特别要注意鸟害和牲畜危害。二、容器苗的培育育苗地点的选择和整地。根据造林计划,选取造林山地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几年来对黑果枸杞主要繁育途径的研究,总结出黑果枸杞播种育苗主要技术措施要点,包括圃地选择、播种环境、苗床制作、种子准备、播种、苗期管理、苗木出圃等。播种出苗率达到85.4%,合格苗出苗率达到78.3%。  相似文献   

9.
雪松幼苗立枯病也称雪松摔倒病,是我省主要危害雪松幼苗的一种病害。对雪松立枯病的防治方法是:一、以育苗技术措施为主圃地选择宜选新垦山地或前作是陈类苗木的田地播种,因其士中病菌少。若无新垦山地,则选熟上或梯土育苗。若前作是茄科类等感病植物.则不宜作苗床。困地地下水位不宜过高,排水性能较好,尤宜砂白质土壤。播种前准备选好圃地后,深耕土壤,结合整地,每亩撒施生石灰30-60公斤,再结合施用经过腐熟的农家肥料,暴晒几天,整成高畦。最后用福尔马林或高锰酸钾溶液喷淋土壤消毒。播种挑选择播种宜早,以2月下旬或3月上旬…  相似文献   

10.
《湖南林业》2002,(2):22-22
1.种子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这是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加快种子发芽,防止种子腐烂的关键技术措施。①浸种消毒:将种子用0.03%的高锰酸钾温水浸种24小时。②种子催芽:将砂子用0.3%的高锰酸钾水淋湿,再按3∶1的砂、种比例混合贮藏,1个月后播种,可提高发芽率5~7%。2.苗圃地的选择。密播育苗和容器育苗,选择立地条件好、交通方便、靠近水源和苗圃地、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山湾坡地或不渍水、不板结的稻田。3.圃地的整理与播种。①实生原苗培育苗床的整理:根据播种量的大小来做床,一般102平方米为1个大棚,…  相似文献   

11.
苗圃预防试验结果表明,粉锈宁可有效地防治花椒苗期根腐病,经处理后的苗圃发病率为对照的1/17。不同立地类型移栽试验显示,新垦山地及农耕地中的砂土,砂壤土较适宜花椒生长,不易感染根腐病,成年椒园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以粉锈宁灌根方式较好,并与施药剂的次数有关,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病害流行条件与花椒栽培布局结构关系,初步探索出预防和治疗根腐病害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红叶树种子进行去皮、清水浸泡和农药喷雾等处理后砂藏,能有效杀死种子害虫,出苗率显著提高且出苗整齐;此外,通过常规和全光弥雾扦插试验,表明红叶树的硬枝和嫩枝插穗的出苗率较高,但生根率普遍较低;通过不同基质移植芽苗培育容器苗,结果表明以圃地土80% ~ 90%,腐熟厩肥10% ~ 20%,加2%过磷酸钙的基质成活率较高、生长正常.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文冠果育苗的主导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就播种期、种子等级、覆土厚度、基质类型、营养杯规格等因子对文冠果育苗的影响情况分别进行了大田育苗和容器育苗试验,并通过指标测定和数理统计分析优选出了影响文冠果育苗的主导因子及其处理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文冠果育苗的主导因子分别是播种期、种子等级、覆土厚度、基质类型、营养杯规格;5月中旬播种、种子等级为Ⅰ级、覆土厚度为5 cm、基质为牛羊粪+本地土、营养杯规格越大的苗木其长势越好;土壤理化性质对文冠果育苗也有一定的影响,土层厚度与苗高、地径间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土壤养分是苗木生长所需养分的重要来源,适于其苗木生长的土壤p H值在6.5~8.0之间。  相似文献   

14.
千年桐播种密度、播种时间与苗木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千年桐大田播种育苗试验,分析不同播种密度、不同播种时间、浸种处理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千年桐实生苗培育以4月15日播种、播种密度36株.m-2、温水浸种处理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苗圃地土壤肥力评定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年生湿地松、马褂木苗木出圃前,根据苗木不同生长状况,随机选定10块样地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经统计学处理,了解土壤肥力与苗木生长的相关性,探讨圃地土壤肥力特征和影响苗木生长的主要土壤属性,初步探讨如何对土壤肥力水平进行等级评定。由于该地土壤类型为水稻土,故对水稻土育苗提出一些见解。其研究结果将对培育壮苗,提高苗圃土壤管理水平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三倍体毛白杨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气候和品种区划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三倍体毛白杨的发展战略及其关键技术。结果表明:(1)利用两滩立地优势,营造三倍体混系丰产林。(2)体制上以区划定基地、定品种。集中育苗,统一管理,统一调拨。以审场为导向,形成产业化体系。(3)育苗上以多圃系列育苗为主,掌握其精髓,灵活运用,实现快速优质高效育苗。(4)造林技术上,就地育就地造,起、运、泡、栽一条龙作业。保证苗木质量、修枝、泡苗24h、大穴深栽、踩实浇透,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之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沙棘种子育苗雌雄株比例较低,扦插育苗成活率不高的问题,开展了4种插穗处理方法和2种育苗方式试验,结果表明:将插穗上剪口用接蜡速蘸全封处理,扦插时提前用GGR6号浸泡插穗基部12h后,搭建拱棚进行育苗效果最好,使插穗萌芽、展叶时间比大田育苗分别早9d和10d;苗木成活率达到86.7%,高生长量达到76.4cm,地径生长量达到0.65cm,比大田育苗分别高13.4%、20.9cm和0.14cm。该育苗技术不仅可显著提高育苗成活率,而且有利于培育良种壮苗。  相似文献   

18.
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对杜松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混砂催芽方法和温、冷水交替浸种催芽法,采用热水浸种、变温催芽方法处理的种子,播种后出苗时间短,苗齐,其1年生幼苗高生长、地径以及壮苗数量都较高。在育苗上,热水浸种、变温催芽方法要好于其它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微量元素对油松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东 《林业研究》2002,13(4):285-288
于年间在哈尔滨园林研究所苗圃,用不同的微量元素和不同浓度浸泡种子和喷洒苗木进行了微量元素对油松苗木生长刺激作用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用1%和02%浓度的Mn浸泡的种子发芽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1%浓度Mn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提高了9%~19%,0.2%浓度Mn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提高了12%-14%。用硼处理的种子的发芽率最低。对用微量元素施表肥(叶部喷洒)而言,Mn和Mo微量元素效果较好,且低浓度处理效果更好。用低浓度Mn和Mo喷洒的苗木的高度和叶绿素含量均比未处理的苗木高。与种子浸泡法相比,叶部喷洒的效果更好。表7参7。  相似文献   

20.
Diplodia pinea causes shoot blight and collar rot diseases of pines in forest tree nurseries and sporulates on colonized seedling needles and stems. In late summer 2005, pycnidia of D. pinea were observed on shoots that had been excised by top pruning red pine seedlings earlier that summer during the third season of growth. This observation prompted surveys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and abundance of D. pinea conidia on excised shoots. At each of two nurseries, excised shoot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eedling canopy and adjacent alleyway soil in two subplots in each of five beds (plots). Excised shoots from both nurseries bore pycnidia with conidia of D. pinea. A water washing and filtr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quantify D. pinea conidia extracted from these shoots. Excised shoots collected from the seedling canopy yielded more D. pinea conidia than shoots collected from adjacent alleyway soil. Collection and removal of excised shoots resulting from top pruning of pine nursery seedling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means of reducing inoculum in areas where D. pinea is pres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