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水稻是东宁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保持东宁县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引进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保障种子资源储备,确保水稻品种及时有效更新,促进东宁县水稻生产稳步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2.
东宁县稻水象甲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属危险性害虫,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在东宁县一年发生1代,对水稻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文章描述稻水象甲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发展壮大天门市稻米产业链,对稻米重点企业进行了调研.2020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约7.33万hm2,产量达60万t;全市推广"双水双绿"等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稻米加工企业达27家,水稻生产新型经营主体836家,稻米企业品牌18个,稻米品牌126个.作者指出了天门稻米产业链中存在的品牌多而杂、没能形成特色和规模、缺乏营销平...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安全、优质、高效已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内容.加大水稻无公害化种植,提高无公害水稻病虫防治水平能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无公害水稻病虫防治,一方面要做到减少病虫对水稻的危害,另一方面又要减少农药用量,严格控制使用毒性高、残效期长的农药品种,保证稻米安全卫生和优质.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稻田杂草对除草剂的抗性现状及防治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是主要的禾谷类作物,稻米是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的主粮,差不多占其食物的三分之二。我国水稻生产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阔,种植区从北到南跨越了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五个气候带,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播种面积居世界第二,总产量居世界第一。稻米在食生产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稻的稳产、增产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生物农药(BT)苏得利在水稻无害化治理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稻米的要求由温饱型转变成了营养型、生态型.生产无公害稻米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绿色优质稻米已被广大消费者看好.2003-2004年,天柱县在水稻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中应用了生物农药(BT)苏得利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该项技术的应用,减少了农药施用次数和用量,提高了防效,降低了农药残留,保护利用了天敌.生产出的稻米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各项指标均合符优质稻米的要求,均为质量安全产品.  相似文献   

7.
代明江  冯胜 《植物医生》2011,24(2):37-39
宁南县水稻种植面积达2667hm2,水稻稻曲病常年发病面积2000hm2,病穗率1%~25%,病粒率达1%~8%,最高达35%,每年因稻曲病损失水稻达100万kg,对水稻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稻曲病造成稻米品质下降,影响稻米的食口性和商品性。宁南县过去大面积推广使用井冈霉素防治稻曲病,由于长期单一使用,病害产生了抗性,防治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8.
针对江苏水稻病虫害灾变规律变化发展的新特点,以及农药减量控害难度加大、稻米品质质量要求提高等社会需求,结合农药残留风险关键控制点和农药施用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分析,提出了水稻病虫害"前防、中控、后保"的全程简约化防控新策略.构建了以"种苗处理和穗期病虫绿色用药"为核心、以"生态调控"为配套的水稻不同生长时期防控技术体系和基...  相似文献   

9.
水稻螟虫是危害水稻丰产丰收的重要害虫之一,化学防治一直是各稻区防治水稻螟虫的重要手段。本文概述了目前国内水稻螟虫防治药剂的登记现状和存在问题,同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旨在为水稻螟虫绿色防控提供思路,促进我国水稻产量的显著提高以及稻米品质的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江口县稻曲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水稻稻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在当地俗称火焰苞。随着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和氮肥施用量的加大,稻曲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水稻被稻曲病为害后,不仅影响水稻产量、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而且严重影响稻米品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稻米》是由农业部主管,中国水稻研究所主办,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协办的全国性水稻科学技术期刊,兼具学术性、技术性、知识性、信息性等特点。2014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首批学术类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统计,《中国稻米》2015年的影响因子为0.633。适合我国水稻产区各  相似文献   

12.
正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和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通过近5年合作,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将水稻高产与优质控制基因"组装",选育出"高产又好吃"的水稻新品种"科辐粳9号"。品种、环境、气候和栽培技术是影响稻米口感的关键因素。中科院遗传所研究团队解析巴基斯坦和美国水稻良种关键基因发现,GW8和GW7基因对于提升稻米品质、外观、产量有重要作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发表了该成果。他们还与中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水稻品种(组合)的不断更新及水稻孕穗抽穗期天气情况的变化,稻曲病已由水稻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造成大面积水稻减产,稻米品质下降。为了寻求对该病的有效防治途径,2004—2005年笔者开展了稻曲病防治有效药剂筛选和施药适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尽可能减少稻田农药的使用量,更好地保障稻米品质及保护农田生态环境,通过优化药剂组合和施药次序,综合田间防效、消解动态、最终残留及水稻产量等因素,研究评估了江苏省溧阳市水稻田农药减量施用的可行性。分别设置常规施药组合和减量施药组合2套方案,以水稻主要病虫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及纹枯病为例,比较了2种施药方案下对病虫害的防效,分析了相关药剂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动态以及在稻米和谷壳中的最终残留,并对水稻产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减量施药方案对水稻上3种典型病虫害的防效均优于或与常规施药方案相当;此外,不同施药次序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差异较大;2种施药方案下,供试药剂在稻米中的最终残留量均未超过其残留限量 (MRL) 标准;与常规施药方案相比,减量施药方案下水稻每公顷产量增加了621 kg,但二者差异不显著。减量方案施用农药总制剂量为4 410 g/hm2 (有效成分1 353 g/hm2), 而常规方案为6 885 g/hm2 (有效成分1 553 g/hm2)。研究表明,在试验期间,该减量施药方案能有效防控水稻病虫害,保证水稻产量,同时还能减少环境中农药及助剂的投入,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2011—2013年在金山区进行了稻鸭共作对水稻病虫草害发生、土壤调节作用、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水稻种植,鸭稻共作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大幅度减少,农药、化肥成本减少80%以上,平均增加经济效益2 000元/667m2以上。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多数稻田依靠施用大量化肥、农药来获得高产,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加剧了环境的污染,生产出的稻米产品安全性得不到保障,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稻鸭共育"技术是一项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水稻移栽活兜后,在稻田放养鸭子,稻田中的昆虫、杂  相似文献   

17.
水稻IPM技术,是指在水稻的生育全程实施病虫草害综合治理的一项推广应用的技术。在确保水稻高产稳产的前提下,通过运用生物、物理、农业和化学等防治措施,控制病虫为害,减少化学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稻米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延缓病虫害抗药性产生,保护稻田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UPLC-MS/MS法检测稻米及土壤中扑草净除草剂的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检测稻米及土壤中扑草净的UPLC-MS/MS方法。稻米和土壤样品经乙腈和混合液提取,甲醇/二氯甲烷溶解,PSA固相萃取柱净化,氮气吹干后经UP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建立了水稻及土壤中提取扑草净残留量的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测定方法。扑草净在稻米及土壤中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分别为0.01mg/kg;最小检出量5×10~11g;稻米添加回收率为82.7%~105.3%,土壤中添加回收率为79.6%~103.3%;稻米的RSD为2.6%~3.6%,土壤的RSD为3.2%~5.2%。建立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能够满足扑草净残留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水稻环境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D)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水稻植株、稻米、稻田水样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水稻、稻米和土壤样品用丙酮-水(7∶ 3,体积比)提取,水样用二氯甲烷提取,经液液萃取净化,HPLC-UVD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田水中的添加水平为0.050~1.0 mg/kg时 ,回收率为88.44% ~94.10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9% ~10.57%;在植株、稻米和土壤中的添加水平在0.10 ~1.0 mg/kg时,回收率分别为86.29% ~101.1% ,84.49% ~105.5%和88.69% ~93.27% ,RSD分别为11.28% ~13.68% ,2.62% ~6.73%和6.72% ~8.89% ;在稻米中的检出限为0.018 mg/kg,定量限为0.061 mg/kg;在植株、水样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52 ~1.61,1.93 ~2.04和2.01 ~2.14 d;施药浓度为推荐剂量,最多4次,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的间隔期为7 d时,稻米中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出浓度。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20%高渗乙蒜素乳油在水稻植株、稻米、稻壳、稻田水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消解动态。样品采用二氯甲烷提取,液液分配净化,气相色谱(GC-ECD)测定。结果表明:乙蒜素在稻田水样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5.3% ~89.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3% ~6.3%;在植株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7.0% ~90.3%,相对标准偏差为2.6% ~4.9%;在土壤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0.3% ~95.4%,相对标准偏差为3.0% ~7.4%。乙蒜素的最小检出量为2.0 ×10-11 g,水样、土样、植株(以及稻米和稻壳) 中乙蒜素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2、0.01、0.02 mg/kg。湖南、天津、浙江、湖北 4地 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 20%高渗乙蒜素乳油在稻田水样和水稻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是 0.3 ~1.1 d和1.4~2.1 d。至水稻收获时,在稻田土壤、稻米和稻壳中均未检出乙蒜素残留,建议我国对乙蒜素在水稻中的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值可暂定为0.05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