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研究以根癌农杆菌介导结合超声波处理和乙酰丁香酮诱导,通过对GUS基因瞬时表达来研究影响长春花转化效率的因素.对转化方法包括超声波处理的功率和时间、乙酰丁香酮(3,5-methoxy-4-hydroxyacetophenone,AS)的浓度、共培养时间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表明:在添加AS 100 p,mol·L-1的1/2 MS培养液中,超声波处理功率80 W,处理时间10 rain,共培养2 d,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长春花下胚轴遗传转化能获得最佳的GUS基因瞬间表达率.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根癌农杆菌介导稳定转化长春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葡萄风信子亚美尼亚(Muscari armeniacum)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系统,建立高效稳定的葡萄风信子遗传转化体系,为葡萄风信子遗传改良及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GUS(β-葡萄糖苷酸酶)瞬时表达率,研究根癌农杆菌的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超声波预处理时间等4个因素对葡萄风信子GUS瞬时表达效率的影响,并在最佳条件下将GUS基因转入葡萄风信子,获得稳定表达转化植株。【结果】葡萄风信子胚性愈伤组织GUS染色结果表明,随着根癌农杆菌菌液浓度的增加及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超声波预处理时间的延长,GUS瞬时表达效率均呈现先增后降趋势;当根癌农杆菌菌液OD600为0.5、侵染时间20min、共培养4d、80W功率超声波预处理3min时,其GUS瞬时表达效率最高,分别为14.43%,13.73%,10.85%和75.36%;在最佳转化体系下将GUS基因转入葡萄风信子,获得207株潮霉素抗性植株。GUS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在抗性植株的不同部位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蓝色,PCR检测有7株为阳性植株,阳性率为7%;反转录PCR检测显示,7株阳性植株中有3株扩增出GUS基因目的条带。【结论】初步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葡萄风信子遗传转化体系,该体系能显著提高葡萄风信子GUS瞬时表达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超声波处理辅助农杆菌转化OT百合小鳞片,提高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百合的效率。【方法】以OT百合‘罗宾娜’(Lilium tenuifoliumoriental×tumpet‘Robina’)的再生小鳞片为外植体,分别以80W功率的超声波处理1,2,3,4,5min,通过超声波处理辅助根癌农杆菌进行外源基因的转化,同时以未进行超声波处理为对照;利用GUS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转化脱菌后筛选培养7d的外植体和筛选培养60d后形成的潮霉素抗性再生植株叶片、小鳞片、根系的GUS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提取潮霉素抗性植株基因组DNA进行GUS和HPT基因的PCR扩增分析。【结果】超声波处理的农杆菌介导转化的百合外植体经GUS组织化学染色,多数可见蓝色斑点,且以3min超声波处理的蓝色最深;3min超声波处理的外植体对潮霉素的抗性率最高达48.85%,未经超声波处理的仅为15.56%,二者差异达显著水平。从53个潮霉素抗性再生植株的DNA样品中扩增得到了GUS基因和HPT基因的扩增片段,其中超声波处理3min的PCR阳性植株转化率最高,为28.30%,而未进行超声波处理的PCR阳性植株转化率仅为5.66%,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可能整合到百合基因组中。【结论】20℃条件下80W功率超声波处理3min,可以有效提高农杆菌介导法转化OT百合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根癌农杆菌介导Barnase基因转化‘美人指’葡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美人指'葡萄离体叶片及叶柄为农杆菌介导转化Barnase基因的受体,对农杆菌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预培养时间、卡那霉素选择压以及头孢霉素浓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农杆菌介导'美人指'葡萄遗传转化体系为农杆菌侵染4 min,共培养3 d,预培养3 d,卡那霉素选择压3.0 mg·L-1,头孢霉素质量浓度250 mg·L-1.采用此体系对'美人指'葡萄进行转化,共获得了12株抗性苗,农杆菌感染后的不定芽再生率为1.78%.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PCR扩增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中只有2株GUS染色呈阳性,阳性率为16.67%;有3株通过了PCR检测,初步证实Barnase基因已经整合进入'美人指'葡萄基冈组中.  相似文献   

5.
以摩尔多瓦葡萄早期体细胞胚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辅以超声波处理转化 hGLP1基因。结果表明,摩尔多瓦葡萄体细胞胚的卡那霉素临界致死质量浓度为10 mg/L,农杆菌浸染时辅以超声波处理可显著提高GUS瞬时表达效率(高达69.4%)。采用此体系对摩尔多瓦葡萄进行转化,获得高瞬时表达和稳定表达的转化子,进一步筛选培养获得7株抗性再生植株。利用PCR扩增的方法进行检测,其中2株PCR检测呈阳性,初步证实 hGLP1基因已整合到摩尔多瓦葡萄基因组。  相似文献   

6.
影响农杆菌介导花生遗传转化率主要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效率,以花生新品种丰花2号胚小叶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时期加入乙酰丁香酮(AS)和进行超声波处理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在农杆菌活化和与外植体共培养时分别加入浓度为0.50、100、150、200 靘ol/L的AS,在农杆菌侵染过程中分别进行0、2、4、6、8、10、15 min的超声波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农杆菌活化或共培养时,培养基中添加50和100 靘ol/L的AS对花生基因转化效率的影响不明显,AS浓度为150和200 靘ol/L时,转化效率明显下降;超声波处理6 min对花生遗传转化有促进作用.对转化苗进行PCR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花生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提高农杆菌介导的银杏遗传转化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以成熟的银杏种子胚为外植体,在无激素MS培养基上预培养48h后,采用3种农杆菌介导将GUS基因导入银杏胚中,经过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到GUS瞬时表达活性,对影响GUS基因表达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并构建了银杏内酯前体合成途径上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R)的表达载体。[结果]该研究得到较合适的遗传转化方案,即用银杏胚作为外植体,用携带pCAMBIA1304+的EHA105农杆菌进行侵染,共培养3d,进行GUS染色,结果显示转化后GUS阳性率较高。[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的银杏转基因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农杆菌介导大豆萌动种子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薛仁镐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666-2667
[目的]提高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效率。[方法]以萌发1 d的半片大豆种子为目标组织,通过GUS瞬时表达检测,研究乙酰丁香酮、菌液的浓度及侵染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在共培养基中添加20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时,GUS瞬时表达效率最高。当农杆菌生长到对数生长期(D600 nm=0.5)时,转化效率最高,平均每个外植体上出现9.4个蓝色斑点。农杆菌侵染时间不宜过长,以30~60 min较好。[结论]乙酰丁香酮浓度、农杆菌菌液浓度和侵染时间均影响农杆菌介导大豆遗传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农杆菌介导的银杏遗传转化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以成熟的银杏种子胚为外植体,在无激素MS培养基上预培养48 h后,采用3种农杆菌(C58C1、LBA4404和EHA105)介导将GUS基因导入银杏胚中,经过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到GUS瞬时表达活性,对影响GUS基因表达的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并构建了银杏内酯前体合成途径上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R)的表达载体。[结果]该研究得到较合适的遗传转化方案,即用银杏胚作为外植体,用携带pCAMBIA1304+的EHA105农杆菌进行侵染,共培养3 d,进行GUS染色,结果显示转化后GUS阳性率较高。[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的银杏转基因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蓝型油菜遗传转化效率,以甘蓝型油菜"湘油15"下胚轴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共培养基中α-NAA和6-BA浓度对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甘蓝型油菜过程中下胚轴GUS基因瞬间表达及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共培养基对GUS基因的瞬间表达和稳定表达具有重要影响,但共GUS基因的瞬间表达率和转化效率之间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影响农杆菌介导草菇遗传转化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V51为受体材料,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法转入抗冷冻蛋白基因(afp),探索不同的转化受体、农杆菌种类、乙酰丁香酮(AS)的浓度、共培养的温度、时间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并采用PCR及Southern杂交检测afp基因是否整合到草菇的基因组中.结果表明:以D660 nm为0.15的EHA105为侵染的农杆菌菌株,加入200μmol/L AS进行预培养,侵染菌丝球后转入含有AS为200μmol/L的IMA培养基上,28℃,共培养60 h为最佳转化条件.PCR与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afp基因已整合到草菇的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2.
优化农杆菌介导的月季遗传转化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建立月季品种‘萨蔓莎’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系统,我们通过衡量GUS基因瞬间表达水平,探讨了各因子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光照条件、共培养培养基中无机盐含量及乙酰丁香酮(AS)含量是重要的影响因子;共培养时间、共培养温度及农杆菌菌液浓度对根癌农杆菌的生长以至基因转化有重要影响.优化后的转化条件为:将月季胚性愈伤组织与OD600值为0.5~0.8的农杆菌菌液侵染20min,然后在含300μmol/L AS并且无机盐减半的MS培养基上黑暗、23℃条件下共培养3d.   相似文献   

13.
Soybean is a widely planted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 around the world. However, it is still one of the most recalcitrant crops for genetic transformation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regeneration via organogenesis and som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The percentages of resistant bud formation and transient expression efficiency are important indexes reflecting the regen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soybean. In this study, the percentages of resistant bud formation and transient expression of β-glucuronidase(GUS) were compared after treatment with sonication or surfactant and co-treatment with bot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reatment with either sonication or surfactant increased the percentage of resistant bud formation and transient expression efficiency. The highest percentages were acquired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cotyledon node explants were co-treated with sonication for 2 s and surfactant at 0.02%(v:v) using two different soybean genotypes, Jack and Zhonghuang 10. The improved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of this combination was also evaluated by development of herbicide-tolerant soybeans with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at 2.5–5.7% for different genotypes,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raditional cotyledonary node method in this study.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o-treatment with surfactant and sonic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ercentages of resistance bud formation, transient expression efficiency and stable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in soybean.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美味猕猴桃叶片外植体转化体系,为猕猴桃遗传转化研究奠定良好基础.[方法]以美味猕猴桃组培苗叶片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乙酰香酮(AS)对外植体β-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瞬时表达阳性率的影响,及暗培养时间与抗褐化剂二硫苏糖醇(DTT)、聚乙烯呲咯烷酮(PVP)对外植体褐化、抗性芽诱导的影响.[结果]仅在侵染菌液中添加AS时,100、150、200 μmol/L AS 3个处理的外植体GUS阳性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为14.6%、16.7%、10.7%;而当农杆菌侵染液与共培养基中同时添加100~150μmol/L AS,可使GUS瞬时表达阳性率提高至37.9%.选择培养初期经过2~12 d暗培养后,外植体褐化率不断下降,抗性芽诱导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以暗培养6、8d处理的褐化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3.2%和30.6%,且相应的抗性芽诱导率最高,分别为14.2%和13.1%,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0~2.0 g/L的DTT并暗培养6d的效果优于对应浓度的PVP;其中1.5 g/L DTT并暗培养6d,可使外植体褐化率降至13.4%,卡那霉素抗性芽诱导率提高至24.3%.卡那霉素抗性植株叶片GUS染色与PCR扩增结果显示,ShivaA基因已转化至美味猕猴桃秦美.[结论]AS不同使用方式及其浓度对叶片GUS瞬时阳性表达率的提高具有明显影响;选择培养初期进行暗培养6~8 d或暗培养结合添加1.0~2.0 g/L DTT抗褐化剂,均可降低美味猕猴桃叶片转化芽再生过程中的褐化,提高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以毛白杨85号(Populus tomentosa 85)叶片为外植体的再生系统基础上,从预培养时间、浸染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及添加AS(乙酰丁香酮)5个方面,以卡那霉素抗性植株作为转化率的衡量指标,研究了各因素对毛白杨85号遗传转化率的影响,建立了高效的遗传转化系统。筛选的高效转化系统为:农杆菌活化菌液用MS液体培养基稀释10倍,浸染5min,共培养4d。毛白杨85号叶盘转化率可达40.0%。该研究为利用叶盘法开展毛白杨85号基因转化培育抗逆新品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鱼腥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超声波直接转化法、农杆菌介导转化法、恒定频率的超声波仪处理植物15 min后再用农杆菌介导法侵染植物和在农杆菌侵染过程中辅助以超声波处理10 s 4种方法对鱼腥草进行转基因研究,结果显示:上述4种转化法对gus基因最大瞬时表达率依次为47%、60%、80%和75%。结论:用恒定频率的超声波仪处理植物15 min后再用农杆菌介导法侵染植物和在农杆菌侵染过程中辅助以超声波处理10 s两种转化法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率最高,说明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方法是一种高效的鱼腥草转基因方法,它实现了外源基因在植物中的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巴戟天毛状根的诱导条件,该研究选择不同发根农杆菌ATCC15834、AR10、Msu440菌株诱导巴戟天无菌苗的幼芽、叶片、叶柄、茎段等外植体形成毛状根,并研究了共培养时间和乙酰丁香酮(AS)浓度等因素对巴戟天毛状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巴戟天毛状根的最佳诱导条件为:以幼芽为外植体,ATCC15834为转化菌,侵染时间20 min,并在培养基中添加300μmol/L乙酰丁香酮条件下,巴戟天毛状根的诱导转化率最高,可达36.7%。  相似文献   

18.
农杆菌介导转化小麦几个影响因素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四川省近年来选育的3个小麦新品种川农16、川麦32和川育16幼胚及愈伤组织,针对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中筛选剂种类、剂量,预处理方式,侵染时间等几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an不能抑制幼胚愈伤的生长,平均愈伤诱导率达87%,愈伤组织生长良好。川农16的幼胚在含不同G418剂量的MS2中生长受抑制,但愈伤诱导率不随浓度变化而变化,说明G418不能很好地抑制住幼胚生长,未能筛选出合适的选择浓度。川农16和川麦32的幼胚在含不同L-PPT剂量的MS2培养基中,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L-PPT浓度为3mg/L时就能完全抑制幼胚的生长,因此在小麦遗传转化诱导愈伤和继代阶段L-PPT合适的筛选浓度是2~3mg/L。侵染时间对不同基因型幼胚愈伤诱导率表现不一致,川农16在1h时表现较高的诱导率;侵染前对幼胚进行高渗处理和乙酰丁酰酮(AS)处理后,愈伤诱导率与未经处理相比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但基因型对不同处理的反应也表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上西早生柿ACC氧化酶的转基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耐贮藏的转基因柿,以上西早生柿叶片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了ACC氧化酶的RNAi遗传转化体系。研究了预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乙酰丁香酮(AS)浓度和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基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壮观霉素浓度为30 mg/L,预培养时间为3 d,用OD600值为0.3的菌液侵染10 min、AS浓度100 mg/L、共培养4 d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经PCR分子检测与GUS组织化学染色,初步确定ACC氧化酶基因已转入上西早生柿组培苗中。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农杆菌介导的莴笋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建立莴笋高效遗传转化体系,通过设置不同预培养、共培养时间,探讨其对外植体芽分化率的影响;设置不同农杆菌菌液浸染浓度及浸染时间,探讨其对外植体致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莴笋外植体预培养2d,外植体芽分化率最高;共培养0、1、2d,外植体芽分化率差别不大;当农杆菌菌液OD600值为0.3、0.5,分别侵染1、3、5min,外植体致死率相差不大。因此,在莴笋遗传转化中,采用外植体预培养2d、共培养2d,农杆菌菌液OD600值为0.5、侵染时间5min的遗传转化体系能提高莴笋的遗传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