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审定大豆品种概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河南省29个审定大豆品种的产量、品质等性状进行概括总结,并对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做以初步分析。平均蛋白质含量44.9%,脂肪含量18.9%,产量水平由130kg/667m^2左右提高到180mg/k/667m^2左右。与东北主产区大豆品种相比,我省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产量水平和脂肪含量略低。  相似文献   

2.
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年海  刘忠堂 《大豆科学》1997,16(2):118-124
以生育期相近的25个品系为材料,在8个地点同时进行试验,对大豆的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蛋白质+脂肪总量最稳定,其次是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这3个性状均较各脂肪酸稳定,亚麻酸的稳定性最差,这也表明其最易受环境的影响。不同品种同一性状的稳定性也存在明显差异。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其本身的稳定性无关,亚麻酸含量低的品系稳定性较好。稳  相似文献   

3.
大豆异黄酮含量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中的重要成分,具有广泛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了黑龙江省野生和栽培大豆252份种质资源的总异黄酮、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同时检测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了大豆异黄酮与大豆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种质异黄酮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大豆总异黄酮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也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脂肪含量呈不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重庆不同类型大豆异黄酮含量与品质性状的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重庆地区96份野生大豆和102份地方品种,检测其蛋白质、脂肪及异黄酮含量,并进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探索重庆大豆异黄酮含量的生态分布规律以及异黄酮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发掘品质优良的大豆种质资源.结果表明:重庆地区的野生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于其地方品种,但异黄酮含量高,不同类型大豆的异黄酮含量变异丰富.试验同时...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叶面喷施锰肥对大豆产量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锰肥对大豆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等产量性状都有显著地提高,蛋白质含量上升,脂肪含量微有下降,但蛋白质和脂肪公顷总量总体是上升的.  相似文献   

6.
重迎茬对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徐永华  何志鸿 《大豆科学》1997,16(4):319-327
在中国黑龙江省6个不同生态区设置固定轮作场圃,连续3年研究重迎茬大豆蛋白质、脂肪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迎茬和短期重茬对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无明显影响,重茬3年以上,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降低。农艺措施对重迎茬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化学调节剂以重迎茬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近二十年来育成大豆品种品质性状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88~2007年间黑龙江省育成的201个大豆品种的品质与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育成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不同时期均有差异,脂肪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总体呈略微下降趋势。大豆品种脂肪、蛋白含量有着不同的地理分布,其中松哈平原地区蛋白质含量最高,脂肪含量较低,产量较高;东部三江低湿平原脂肪含量最高,蛋白含量较低,产量最高。松哈平原、东部三江低湿平原、北部高寒区大豆品质与产量的综合改良潜力较其它地区大。  相似文献   

8.
套作大豆高产优质育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玉米-大豆"带状套作,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分析了高产材料(≥1 500 kg·hm-2)的产量、高蛋白材料(≥50%)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材料(≥20%)的脂肪含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种类型大豆材料中,有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都大于10%,特别是高脂肪材料的底荚高、分枝数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均大于30%,说明通过农艺性状的选择,提高大豆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的潜力较大。套作下高产材料、高蛋白材料和高脂肪材料与农艺性状的关联顺序分别为:生育期株高分枝数底荚高单株荚数百粒重主茎节数;生育期主茎节数株高底荚高分枝数百粒重单株荚数;生育期底荚高百粒重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套作下,高产材料的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3**),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709*);高蛋白材料的产量与蛋白质含量、高脂肪材料的产量与脂肪含量相关均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选择生育期长的品种可提高套作大豆产量、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选择分枝数、单株荚数较多和株高适中的品种可以同时提高套作大豆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加强对底荚高和百粒重的选择有望提高套作大豆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9.
影响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因素及其改良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新风  富健  孟凡钢  马巍 《大豆科学》2008,27(3):515-520
简要地综述了近些年来大豆籽粒蛋白质的组成成分、蛋白质含量遗传以及蛋白质与脂肪等性状的相关关系,并在环境方面如气候与栽培条件对蛋白质的影响做一总结,最后提出改良大豆蛋白质含量的途径:主要是加强生物技术、诱变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培育高蛋白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生态因子对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吉林市农业科学院李楠,赵爱莉,高敏,王雪飞大豆以其脂肪、蛋白质含量较高而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脂肪、蛋白质含量的高低除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受生态因子变化的影响也较大。因此我们对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与主要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1.
肥密处理对不同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黄30、铁丰31和铁豆37为材料,在不同施肥和不同种植密度(12.0、16.5、21.0万株·hm-2)处理下,比较了3个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表现.结果表明:不同密度下,大豆产量差异极显著,并且高密度条件下的产量最高;不同肥力条件下,大豆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肥密处理对不同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影响不同,低密度中肥处理提高了中黄30和铁豆37蛋白质含量,降低了3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中密度中肥处理提高了中黄30和铁丰31蛋白质含量.施肥处理降低了中黄30脂肪含量,提高了铁丰31和铁豆37脂肪含量.高密度施肥处理提高了中黄30和铁豆37蛋白质含量.施肥处理增加了铁丰31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2.
干旱高纬度环境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干旱高纬度环境下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干旱高纬度环境对大豆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较大,而对脂肪含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播期对大豆不同节位籽粒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同一植株的不同结荚部位的籽粒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不同,但环境条件对其分布规律的影响未见报导。本文利用不同播期产生的环境变化,研究大豆不同节位籽粒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分布变化,了解环境对大豆品质性状的影响。 试验选用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九农17号为材料。分四期播种,第一期为4月  相似文献   

14.
徐永华  何志鸿 《大豆科学》1996,15(2):119-125
研究了大豆品种Williams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世界各地的表现。结果表明,在不同生态地理域间,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有很大的差异。纬度0-20°59′区域内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最高,但在此区域内,海拔500-1000米的中等海拔地区蛋白质含量最高,0-500米的低海拔地区脂肪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态条件重迎茬对大豆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通过不同生态条件下大豆不同轮作方式的定位试验,研究了重迎茬对大豆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二者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试验点,迎茬对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脂肪总量的影响没有规律性,迎茬大豆的脂肪含量略有增加,并且不同迎茬轮作方式的影响幅度不同,重茬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并且增加幅度随着重茬年限增长而加大,在短期内(重茬2年),重茬对脂肪含量的影响没有规律性,在重茬3年以后,重茬使脂肪含量降低,并且降低幅度随重茬年份增长而加大,重茬使蛋白质与脂肪总量增加,增加幅度随重茬年份增长而加大(重茬2年以后)。  相似文献   

16.
不同遗传背景大豆杂交F2代脂肪含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盛有  宋书宏 《大豆科学》2011,30(6):916-920
选用11个脂肪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配置6个杂交组合,对遗传背景不同的大豆杂交组合F2代脂肪含量遗传变异进行分析,并对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双亲脂肪含量高,其F2代脂肪平均值高,F2代脂肪含量与中亲值呈极显著正相关;(2)F2代脂肪含量存在广泛的变异,遗传变异的大小与杂交组合的遗传...  相似文献   

17.
施钼对夏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钼对夏大豆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钼明显促进了夏大豆株高和底荚高的增长,增加了夏大豆的百粒重,总荚数和单株籽粒重,提高了夏大豆产量,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但公顷脂肪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盐胁迫下大豆耐盐性与籽粒化学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不同盐浓度胁迫下,研究了不同耐盐类型大豆品种耐盐性的表现和耐盐性与籽粒化学品质的关系。在14-15ds/m低盐浓度下大豆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降低,18-20ds/m高盐浓度下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提高,脂肪含量极显著降低,高盐浓度对蛋白质的胁迫效应和方向与低浓度相反。在低盐浓度下棕榈酸,亚油酸降低,油酸,硬脂酸,亚麻酸相对含量对IUFA(脂肪酸不饱和指数)提高。高盐浓度下油酸提高,其它脂肪酸降低,耐盐品种的油酸,亚油酸变化方向与敏感品种相反。相同盐浓度对不同耐盐类型品种作用效应不同,耐盐 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及IUFA高于盐敏感品种,品质优于敏感品种。相关分析表明,大豆蛋白质,亚麻酸,亚油酸与IUFA呈极显著正相关,脂肪及油酸与IUFA极显著负相关。同一性状在不同盐浓度下相关方向有异同。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12份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大豆品种资源的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3.30±2.69%;脂肪平均含量为16.76±1.41%,说明陕西大豆蛋白质含量较高而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为60.05±2.48%.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404**).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与生育日数正相关与株高负相关,其程度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与百粒重显著负相关而脂肪含量与百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不同花色、茸毛色、结荚习性、粒色、粒形的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以不同粒色、粒形和结荚习性间的差异最为明显,无限结荚习性、籽粒为黑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籽粒为双色肾形的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低.研究结果为大豆品质育种选择亲本和杂交后代处理的提供依据,并筛选了12份高蛋白和大粒的品种供育种参考.  相似文献   

20.
1305份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夏豆蛋白质含量稍高于春豆,春豆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夏大豆。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其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的机率也较火。不同结荚习性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无差异,脂肪含量是有限性的稍高于无限性的。粒色与化学成份的关系是:蛋白质、脂肪含量以及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青、双色、黄、黑、褐;褐、黄、黑、青、双色;青、褐、黄、双色、黑。白花大豆脂肪含量有稍高于紫花的趋势。不同茸毛色的大豆在蛋白质、脂肪含量方面无明显的差异。大豆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但不否定可能获得蛋白质与脂肪总含量较高的品种。大豆脂肪、蛋白质含量与原产地纬度分别呈极显著正、负相关;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自然条件定向培育、通过获得性遗传长期积累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