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壳聚糖为壁材、聚乙二醇400为助溶剂,采用离子诱导法制备油溶性药物金雀异黄素纳米粒子,通过负染-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方法对该纳米粒子的形貌、组成、包裹率及载药率、体外释放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根据优化工艺制备的该纳米粒子的粒径为200~300 nm,包裹率和载药率分别为37.1%和9.3%;所获得的金雀异黄素纳米粒子对药物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
光催化降解甲胺磷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高压汞灯作为光源,研究了在二氧化钛悬浮体系中甲胺磷光催化降解反应动力学.考察了甲胺磷起始浓度、溶液pH值及温度对甲胺磷光催化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胺磷光催化降解符合表观零级动力学规律.由于速率常数k与甲胺磷起始浓度有关,表明甲胺磷光催化降解反应不是一个简单的零级反应.  相似文献   

3.
为了方便、高效地模拟口含烟烟碱的体内吸收行为,采用PEG改性的聚丙烯酸酯薄膜模拟人口腔黏膜,研究了聚合物薄膜控制口含烟烟碱的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薄膜控制口含烟烟碱的体外释放符合零级释放方程;降低薄膜的厚度或增加薄膜中PEG的分子量,可以增大烟碱的渗透速率;DSC和SEM表征结果说明PEG和PAL互混后形成了均相的IPN-1D薄膜;接触角表征说明PEG增强了薄膜的亲水性;薄膜控制烟碱体外释放的渗透速率与烟碱的体内吸收速率值相近。因此,PEG改性的聚丙烯酸酯薄膜可用于口含烟烟碱的体外释放评价。  相似文献   

4.
以淀粉和乙酰水杨酰氯为原料,合成了淀粉支载的阿司匹林高分子前药,用核磁共振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阿司匹林的接入率,并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进行体外释放研究.结果表明,阿司匹林成功接入到淀粉分子上,该复合物在不同介质的体外释放中均呈现零级缓慢释药且释药的开始阶段无爆释现象出现,与阿司匹林相比较,其作用时间明显增长,有望显著减轻药物对胃粘膜和肠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烟酸为模型药物,通过湿法制粒压片制备烟酸魔芋胶骨架片,对其释药特性进行研究.采用不同粒度烟酸、不同粒度和含量的魔芋胶制备骨架片,测定不同pH值释放介质、不同转速下的释放度,结果表明,影响药物释放的主要因素是魔芋胶用量、烟酸粒度,魔芋胶粒度对烟酸魔芋骨架片性能影响不大,随着烟酸粒度的减小和魔芋胶用量的增加,释药速率减慢;药物释放以在0.1 mol/L盐酸溶液中最快,在pH值6.8的PBS中次之,在蒸馏水中释放最慢;药物释放随搅拌转速升高而加快.烟酸魔芋胶骨架片的释药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骨架片缓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淀粉纳米微粒的分散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考察了超声时间、溶剂类型、溶液p H值和离子强度四个因素。试验表明:最佳超声分散时间为10 min;淀粉纳米微粒分散在DMSO、去离子水和生理盐水中稳定性逐渐降低;在溶液p H值为酸性及弱碱性条件下,纳米粒子更为稳定;低离子强度下,粒径尺寸变化较小,提高Na Cl水溶液浓度,淀粉纳米微粒粒径会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7.
酸性条件下可变电荷土壤对铜吸附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自行设计的动力学装置,研究了酸性条件下Cu在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的反应动力学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Cu吸附过程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从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的参数可知,3种土壤的最大吸附量依次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Cu最大吸附量随酸度增加显著下降;用Elovich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常数b值,解释离子的表观扩散速率,3种土壤的b值依次为砖红壤>赤红壤>红壤,且随酸度的增大而降低.从相关系数的比较看,Elovich方程在描述Cu的吸附数据比一级动力学方程和抛物线扩散方程要差.在Cu吸附过程中,pH为5.5和4.3时,红壤和赤红壤流出液中有质子释放,质子的释放可能涉及铜离子的水解;而砖红壤在pH为5.5有质子的释放,pH4.3时有质子的消耗.当原液pH为3.3和3.8时,都存在质子的消耗.3种土壤H+的消耗过程有较大的区别,砖红壤上快速消耗H+量远远大于红壤和赤红壤.反应初期,H+质子的消耗是快速反应,主要包括土壤交换阳离子的缓冲作用、士壤表面的质子化及硫酸根专性吸附释放的羟基中和H+质子;而以后的反应中,H+质子对矿物的溶解是一缓慢过程.  相似文献   

8.
魔芋葡甘露聚糖/硼复合凝胶对水杨酸的缓释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魔芋葡甘露聚糖-硼复合物对水杨酸的释放行为:魔芋葡甘露聚糖-硼水凝胶对水杨酸呈3个阶段释放;干凝胶的释放在室温下符合零级释放方程,而40-50℃时符合一级释放模型。试验范围内硼砂浓度对释放几乎没有影响;碱性条件下较酸性条件下慢;盐离子浓度对水杨酸的释放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魔芋葡甘露聚糖-硼复合物对水杨酸的释放行为:魔芋葡甘露聚糖-硼水凝胶对水杨酸呈3个阶段释放;干凝胶的释放在室温下符合零级释放方程,而40~50℃时符合一级释放模型.试验范围内硼砂浓度对释放几乎没有影响;碱性条件下较酸性条件下慢;盐离子浓度对水杨酸的释放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聚乙烯醇(PVA)溶液初始浓度、反应温度、初始p H值对硅藻土吸附PVA的影响,用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Elovich、Shuangchangshu模型模拟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增大PVA初始浓度、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硅藻土的吸附量,硅藻土吸附PVA的过程是吸热反应;p H值接近中性时,硅藻土对PVA的吸附效果相对较好;硅藻土对PVA的吸附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特征,硅藻土对PVA的吸附有可能是一种复杂的非均相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环吡酮胺涂膜剂,探讨涂膜的控释机理。方法利用双室渗透扩散装置进行离体皮肤体外渗透试验,通过改变聚合物膜的厚度研究其释药机理。结果涂膜剂中环吡酮胺以零级动力学透过皮肤,渗透速率与聚合物限速膜厚度的倒数呈良好性关系。结论环吡酮胺涂膜剂具有膜控型释药机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活化钾矿的钾释放动力学模型.【方法】采用活化剂对非水溶性钾矿(钾长石、富钾页岩)进行活化,通过阳离子盐溶液(NH+4、Na+)连续振荡浸提,分析阳离子盐溶液对活化钾矿动态释钾过程的影响,研究活化钾矿的钾释放动力学模型.【结果和结论】各浸提剂浸提钾矿的释放曲线均表现出前期快速,之后缓慢释放的变化趋势.浸提剂浸提钾长石、活化钾长石钾的初始释放量顺序为:NH4ClNa ClH2O,累积释放量顺序为:Na ClNH4Cl≈H2O;富钾页岩、活化页岩的整个动态释钾过程均表现为:H2ONa ClNH4Cl.分别用双常数模型、一级动力学模型、扩散模型和Elovich模型对钾矿及其活化钾矿累积释钾量进行拟合,钾长石、活化钾长石的最优动力学模型是Elovich模型或双常数模型;富钾页岩、活化页岩的最优动力学模型是Elovich模型.钾长石、活化钾长石的一级动力学模型在2种浸提剂NH4Cl和Na Cl间的拟合性无明显差异;NH4Cl浸提的动力学模型拟合性均优于Na Cl.活化钾矿的钾初始释放速率、平均释放速率以及最大平衡释放量均有显著提高.初始释放速率的增大是活化钾矿的钾最大平衡释放量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初始p H值(3、4、5、6、7)和不同初始金属镉浓度(0.5、5、10、20 mg·L~(-1))条件下,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干藻粉对重金属镉吸附效率的变化,并采用伪一阶动力学方程、伪二阶动力学方程和Elovich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初始镉离子浓度和不同的初始p H值条件下,随着时间推移,吸附效率均呈现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在约60 min时吸附达到平衡;随着初始p H值的升高,平衡时刻四尾栅藻对镉的吸附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初始p H值为6时最大;随着初始镉浓度从0.5 mg·L~(-1)上升到20 mg·L~(-1),平衡时刻吸附效率也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10 mg·L~(-1)吸附效率达到最大值72.93%。四尾栅藻干藻粉对镉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方程,表明四尾栅藻的吸附过程是表面的、持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架片体外药物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其药物释放特性。[方法]以甲硝唑为模型药物,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魔芋葡甘聚糖(KGM)-甲硝唑骨架片,以释放度为指标,研究了骨架材料含量、KGM粒度、释放介质pH值、离子强度以及不同转速对KGM-甲硝唑骨架片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辅料片在蒸馏水中的溶胀度最大,在pH值为6.8的PBS中次之,在0.1 mol/L HCl中最小。KGM粒度对释药的影响不大。在10%-20%的范围内,骨架材料含量越高,缓释效果越好。骨架材料含量为20%时,12 h后药物的累积释放率为85%。在0.1 mol/L HCl中,2 h后KGM-甲硝唑骨架片中的药物几乎全部释放。药物释放速度随介质离子强度的增强而加快。转速大时,药物释放快,转速越小,药物控释越好。[结论]魔芋葡甘聚糖具有较好的缓、控释特性,是一种极有发展潜力的新型药物制剂辅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堆肥吸附水体中重金属铜和锌的试验,探究吸附时间、水体pH值、堆肥添加量、振荡速率、重金属离子浓度等对水体中重金属铜和锌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在添加量为8~10 g/L,重金属离子初始浓度为100~200 mg/L、pH值在3~4的条件下吸附量最大,而振荡速率的影响不大;水体中铜和锌的吸附动力学方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6.
采用平衡振荡法研究时氯苯胺(PCA)在盐城湿地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过程.湿地土壤吸附动力学表明在lh之内吸附符合幂函数方程(q=96.168t0.2158),1h后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1/ct=0.06+0.0012t).其解吸动力学过程的最优模型为幂函数方程(qt=14.585e0.2318t).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ch方程(cs=21.38ce0.789)其吸附常数Kd=21.38,对土壤粒子有较大的亲和力.研究还发现PCA在湿地土壤中的吸附量与溶液pH值(pH值5~8)呈正相关,与溶液离子强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游离脂肪酸释放量为指标,通过pH-stat方法考察脂肪酶、胆盐、CaCl_2浓度对大豆油O/W乳状液在静态胃消化和动态胃消化模型中脂肪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乳状液消化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y-y_0=ae~(-kt)。脂肪酶活性升高可增大脂肪酸释放速率,增加脂肪酸释放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胆盐和CaCl_2浓度增加可提高脂肪酸释放速率,增大游离脂肪酸释放量。在相同消化条件下,乳状液中的脂肪在动态消化模型中的消化程度高于静态消化模型。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氢质阳离子交换树脂连续提取法 ,结合生物吸 K实验 ,探讨了利用零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Elovich和抛物线模型描述耕作土壤非交换性 K释放效果、释放速率差异及其与非交换性 K有效性的关系 .结果表明 ,利用 Elovich模型拟合土壤非交换性 K释放方程的相关系数为 0 .982 * * - 0 .996 * * ,达极显著水平 ,且非交换性 K累积释放量的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间的标准差仅为 1.35- 2 .4 8,而零级、一级和抛物线模型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相对较低 ,标准差则为 Elovich模型的 5- 9倍 .Elovich模型计算的不同时间土壤非交换性 K释放速率与黑麦草非交换性 K吸收量及生物总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表明利用 Elovich模型描述耕作土壤非交换性 K释放速率较为理想 .以伊利石为主的土壤非交换性 K释放速率 ,尤其是 2 4 h之前的释放速率 ,明显高于以高岭石或蒙脱石为主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全脂奶粉在不同贮存温度下的脂肪氧化行为。[方法]选用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为评价指标,考察了温度和时间对全脂奶粉脂肪氧化的影响,并分别对脂肪氧化程度和脂肪氧化速率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当保存温度在30~40℃时,脂肪氧化随时间的变化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当温度为50℃时,脂肪氧化随时间的变化同时符合一级和零级反应动力学,但是零级反应动力学更准确。全脂奶粉脂肪氧化一级反应动力学的活化能Ea为29.81 kJ/mol。[结论]利用脂肪氧化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动力学模型,可以预测30~50℃任意温度下的全脂奶粉脂肪氧化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20.
水溶性壳聚糖纳米载体蛋白药物的体外释放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前,人们已.归纳推导了10余种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聚合物释放的数学模型。大致可分为:动力学模型(含零级动力学模型、一级动力学模型、二级动力学模型)、概率分布模型(如Weibull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此外还有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多项式模型、Higuchi模型等。因此,该研究以BSA为模型蛋白药物,分别采用一级动学模型、二级动力学模型、Gompertz模型、weibull分布模型、Higuchi和Logistic模型对水溶性壳聚糖(wsc)纳米粒子负载牛血清蛋白(BSA)以及体外释放进行拟合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