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长江流域早熟棉新品系主要产量、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应长江流域种植的早熟棉新材料,以及为后期进行区试试验、品种审定、推广和相应配套栽培技术等提供理论支持,试验以自主选育的57份棉花新品系材料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软件SAS V8等对其12个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7份材料间的性状变异系数在1.00%~36.73%,变幅较大,其中单株结铃数变异系数最大,为36.73%;相关分析表明:生育期与株型性状、产量性状和部分品质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株高与产量性状呈显著正相关,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不显著,产量性状中单株结铃数、衣分和铃重均与单位面积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此外,衣分还与长度整齐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3.12%,包含了12个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采用Ward法将57份棉花新品系材料分为4类,第I类群属于高产材料,第II类群属于高产优质材料,育种中可加以重点应用。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早熟高产优质棉材料5份,可重点培育成长江流域棉花示范推广品种;早熟高产棉材料7份、早熟优质棉材料11份,可作为优势亲本进行进一步改良。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外73份油用亚麻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纳为株高、单株产量、每果粒数、千粒重、有效分茎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55%。通过聚类统计,在欧氏距离为16.79处可将73份参试品种分为4大类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Ⅱ、Ⅲ类群,包括18份材料,这些材料株高适中,分枝、分茎能力强,单株果数多,千粒重大,单株产量高,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重点开发利用;第Ⅰ类群可作为矮源亲本利用,第Ⅳ类群可用于纤用亚麻。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挖掘利用华北型黄瓜种质资源,本研究对19份黄瓜品种的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华北型黄瓜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均大于10%,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排列为产量坐果节茎粗节间长株高。相关性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坐果节位成显著负相关。5个农艺性状可转化为3个主成分,其中特征值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2.718%,能较好地代替5个农艺性状来评价19份华北型黄瓜品种。19份材料在欧氏距离为10时可分为4类,Ⅰ类产量较高、品种高度适中、节间短、坐果节位低,可作为三亚种植的备选品种;Ⅱ类产量中等、株高适中、坐果节位低;Ⅲ类茎较为粗大、坐果节位低、植株较矮、产量高,可优先作为海南三亚种植推广的品种;Ⅳ类植株高、产量低,不适合海南三亚种植。  相似文献   

4.
155份玉米自交系的类群鉴定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155份玉米自交系的播种至出苗天数、出苗至抽雄天数、出苗至散粉天数、出苗至吐丝天数、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粗、千粒重、叶片数、雄穗分枝数14个性状指标,并对其性状值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大穗、穗粒数、株高、散粉、环境、千粒重为玉米的7个主成分,每个主成分都比较客观地反映所控制的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7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5.57%。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阈值为4.16时,将供试材料划分为5个类群:类群1含有15个品种,占9.7%,属早熟类群;类群2含有28个品种,占18.1%,属黄改系类群;类群3有31个品种,占20%,属先玉335选系类群;类群4有61个品种,占39.4%,属改良Reid类群;类群5有20个品种,占12.9%,属Lancaster类群。  相似文献   

5.
旨在客观、准确评价引种棉花种质资源的应用价值,为棉花新品种培育提供优异亲本,本研究以80份新引进种质资源为材料,以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3方面的10个性状为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达到76.893%,第1主成分主要与纤维品质有关,第2主成分主要与棉花产量有关,第3主成分主要与抗病性有关,第4主成分主要与纤维伸长率有关。卡方距离为2.15时,供试材料可分为6类,第I、第Ⅱ类群综合性状优良,与主成分分析散点图的第I类群特点相同,均属于相对高产、优质类群。最终,将聚类分析的第I、第Ⅱ类群和主成分分析散点图的第I类群取交集,获得25份高产、优质资源材料,扩充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育种资源圃。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挖掘利用华北型黄瓜种质资源,本研究对19份黄瓜品种的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华北型黄瓜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均大于10%,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排列为:667m2产量>坐果节>茎粗>节间长>株高。相关性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坐果节位显著负相关。5个农艺性状可转化为3个主成分,其中特征值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2.718%,能较好代替5个农艺性状来评价19份华北型黄瓜品种。19份材料在欧式距离为10时可分为4类,Ⅰ类为产量较高、品种高度适中、节间短、坐果节位低,可作为三亚种植的备选品种;Ⅱ类产量中等、株高适中,坐果节位低;Ⅲ类茎较为粗大、坐果节位低,植株较矮,产量高,可优先作为海南三亚种植推广的品种;Ⅳ类植株高、产量低不适海南三亚合种植。  相似文献   

7.
谷子对光温反应较敏感,为提高谷子跨生态区引种的成功率,以全国4个生态区的25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河南省开展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研究,并对其中9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9个主要农艺性状在华北地区表现出广泛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在4.71%~32.79%之间。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出谷率、穗粗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2个主成分,即粒质量因子与株型因子,累计贡献率达71.173%。粒质量因子以单穗粒质量、单穗质量、产量为主要指标,株型因子以株高、成穗率、生育期、穗长为主要指标。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类间距离为10时可将参试品种分为3个类群,第1类品种株高、生育期及成穗率适中,产量、单穗质量与单穗粒质量及出谷率较高,其中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变异系数较小,产量因素较稳定。第2类品种株高较高,生育期长,成穗率高,产量适中。第3类品种产量、生育期、穗长、穗粗、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出谷率均较低,株高表现中等,产量、单穗质量、单穗粒质量整体变异系数较大。根据不同品种的生态区来源,结合聚类分析结果,从东北春谷区向华北地区引种的成功率相对较高,从西北春谷早...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转基因棉花品种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研究和利用,对山东省审定的37个棉花转基因中早熟类型常规品种12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中早熟类型常规品种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果枝节位(2.16),其次是麦克隆值、果枝数和单铃质量;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铃数(9.12%),其次分别是皮棉产量、株高和单铃质量,最小的为霜前衣分。12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09%,第1和第2主成分反映产量因子,第3主成分反映生育期、籽指和麦克隆值,第4主成分反映断裂比强度和单株铃数,第5主成分反映纤维长度和株高,第6主成分反映株型。聚类分析表明各品种间性状的遗传差异较小。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中早熟类型常规品种之间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不适合同时做双亲使用。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02个黄河流域棉花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棉花9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农艺性状简化为彼此互不相关的5个主成分,即第一果枝节位因子、果枝数因子、籽指因子、单铃质量因子、生育期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88.34%,可反映所有性状的绝大部分变异信息。利用5个主成分因子进行聚类分析,102个品种被划分为6个类群,在6个类群中除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品种外,其他来自同一地区的棉花品种亲缘关系较近,往往聚集在一起,可能与育种单位培育新品种时选配亲本的遗传基础狭窄有关。研究结果可为棉花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度探究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有效提高玉米育种工作的针对性。[方法]通过变异系数、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逐步回归分析的方式对山西省4个不同生态区123份玉米资源的8个农艺性状(生育期、株高、穗位、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产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8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87%~16.53%,其中穗位、产量、生育期以及株高的变异系数较大,这说明穗位、产量、生育期以及株高在参试材料中有着较高的变异,选择空间更大,育种学者可利用这4个指标来开展种质创新活动。当聚类分析图的遗传距离为0.005 0时,可以将123份玉米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各类性状差异明显,综合各农艺性状的特征能够发现,第Ⅰ类群生育期较长,百粒重较高,具有一定高产潜力;第Ⅱ类群玉米资源株高较高,穗长,生育期短,综合性状较差;第Ⅲ类群玉米资源穗位较低,育种学者可利用这个特性来开展相关种质创新活动;第Ⅳ类群玉米资源高秆,穗长,百粒重较高,具有一定高产潜力。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23份玉米材料中梅亚1604综合性状表现排名第1位,可作为育种中间材料。[结论]相较于简单的农艺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现有番茄种质资源生长特性。【方法】以不同生态区引进的15份番茄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在不同生育时期农艺性状、部分外观品质及果实性状等31个性状进行测定,运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综合评价在新疆的表现。【结果】31个性状可简化为6个主成分,分别为果实外观、叶片性状、产量因子、品质因子等,累积贡献率达到87.9%;利用欧式距离、类平均法将供试材料分为3个类群,第I类群包括7个品种;第II类群包括6个品种;第III类群包括2个品种(丽妃2号和香妃3号)。【结论】第I类群株高较矮,心室多,单株产量较高。该品种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单果重大,横径和纵径大,叶长和叶宽较大、单株产量高,该类型品种整体表现较好;第四类群单株产量和单果重较低,株高较大、叶片数多,果梗洼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没有果面棱沟、果面茸毛和裂口,该类型品种外观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2.
对新疆南北疆不同时期选育的84份陆地棉品种连续2年2点14个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疆陆地棉品种主要性状变异丰富,尤其在籽棉产量、铃数、始节高等性状具有较大的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7.255%,且第1主成分中的纤维长度、生育期和第2主成分中的衣分、籽棉产量具有较高的得分,反映了这4个性状在新疆陆地棉品种改良中的重要性;聚类分析结果将84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各类群占总材料的百分比分别为39.2%、54.8%、3.6%和2.4%,且发现新陆早系列和新陆中系列两类品种在各类群中都有分布,并相互交杂。研究结果可为育种家亲本材料的选择,优异等位基因挖掘及探索新的育种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研究189份引进棉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新疆棉花育种及创新种质资源提供资源基础。 【方法】 选取引进的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的6个农艺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鉴定、筛选优良性状的棉花种质资源材料。【结果】 189份棉花种质在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上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669%~11.877%,平均为8.712 %;5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369%~9.311%,平均为6.136%。各性状间表现出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同步改良棉花关键性状指标有难度;主成分分析将11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740%,各主成分反映生育期、株高等生物学特征与单铃重、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等经济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各性状协同配合有利于各性状的同步提高。将189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在遗传距离为10.0时所有材料被划分为 7个类群,各类群性状特征差异明显。【结果】 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第Ⅲ类群、第Ⅵ类群和第Ⅶ类群中马克隆值的均值分别为4.17、4.03和4.08,均达到A级标准。  相似文献   

14.
对在南京地区种植的88份国内外甜高粱种质资源的株高、茎粗、茎节数、茎秆鲜质量、整株榨汁率、整株锤度及始花期7个主要数量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与测定,并进行了相关性、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这些种质资源各性状变异系数为22.62%~52.51%,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3~2.03。从7个性状中提取出2个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贡献值分别为64.947%和18.285%。第1主成分与株高、茎粗、茎节数、茎秆鲜质量及始花期的相关性都较高,第2主成分与出汁率和锤度相关系数较高。聚类分析可将88份甜高粱资源分为6个类群,从Ⅱ和Ⅲ类群中可以选出适合密植的早熟中秆材料,如甜选35、甜选37及甜选39等;从Ⅳ和Ⅴ类群中可选出植株高大、锤度高的晚熟材料,如甜选160、宁甜选6及黑穗芦稷等;从Ⅵ类群可以选出生育期适中的材料,如甜选33、甜选61及甜选133等。表明供试的88份甜高粱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云南苦荞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云南苦荞种质资源多样性,发掘苦荞资源中的有益基因,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收集的63个苦荞种质资源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云南苦荞资源中遗传多样性很丰富,其中株粒质量的遗传变异系数达到33.2%。应用主成分分析将云南苦荞12个性状简化为7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9.14%。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63份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19.39水平上可聚为3个大类,可区分为生育期较长型、生育期中等、生育期较短型。其中第2类的株高适中、生育期适中、千粒质量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是选育优良品种(系)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不同生态区谷子种质资源的表型,从春播特早熟区、春播中熟区、春播晚熟区引进435个谷子品种,在赤峰地区进行表型鉴定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生态区谷子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差异显著。春播特早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98.35±13.00)d,分蘖多、植株矮、主茎粗、旗叶短、主穗小、穗粒重、出谷率高、产量中等,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低;春播中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11307±8.63)d,分蘖少、植株高、穗下节长、主茎细、旗叶短、主穗大、穗粒重、出谷率高、产量较低,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高;春播晚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125.80±6.76) d;穗下节短、主茎粗、旗叶长、主穗大、穗粒轻、出谷率低、产量较高,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高。利用标准化处理后的16个表型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参试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类群Ⅰ品种中熟、生物量大、出谷率和产量较高,类群Ⅱ品种晚熟、生物量小、出谷率和产量较低,类群Ⅲ品种早熟、生物量小、产量较高,类群Ⅳ品种中晚熟、生物量大、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不同生态区谷子种质资源的表型,从春播特早熟区、春播中熟区、春播晚熟区引进435个谷子品种,在赤峰地区进行表型鉴定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生态区谷子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差异显著。春播特早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98.35±13.00)d,分蘖多、植株矮、主茎粗、旗叶短、主穗小、穗粒重、出谷率高、产量中等,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低;春播中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11307±8.63)d,分蘖少、植株高、穗下节长、主茎细、旗叶短、主穗大、穗粒重、出谷率高、产量较低,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高;春播晚熟区谷子品种生育期平均值为(125.80±6.76) d;穗下节短、主茎粗、旗叶长、主穗大、穗粒轻、出谷率低、产量较高,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整体较高。利用标准化处理后的16个表型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参试品种划分为4大类群,类群Ⅰ品种中熟、生物量大、出谷率和产量较高,类群Ⅱ品种晚熟、生物量小、出谷率和产量较低,类群Ⅲ品种早熟、生物量小、产量较高,类群Ⅳ品种中晚熟、生物量大、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筛选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好、高产优质的棉花品种(系),为新疆棉花生产提供品种支撑。【方法】 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对参试20份棉花材料的19个性状连续2年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受气象因子影响,不同年份间参试品种(系)生育期变化差异较大;从20个材料的19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中提取到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在两年间分别达到了78.154%、82.839%。2017年综合因子得分最高的是J170634(0.517),2018年综合因子得分最高的是J170647(0.609)。【结论】 20份材料中,J170640、J170647、J170650三份综合性状2年表现均较好,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J170644、J170645、J170646等2年适应性表现差异较大,稳定性较差; J170633、J170632在该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较差。稳定性是棉花适应性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宁夏几个春大豆(Glycine max)新品系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其生产潜力。[方法]以2011年春大豆产量比较试验的新品系为材料,对13个春大豆新品系的10个生物学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根据遗传距离,聚类分析结果将13个春大豆新品系划分为2个特性不同的类群,主成分分析选出了株高、生育期、分枝数、荚数、粒重等综合性状因子对品种(系)进行初步综合评价。[结论]该研究可为宁夏春大豆品种更新和筛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扩大长江流域油后棉种质资源库,筛选出符合杂交亲本的优异种质,提高棉花育种效率,以引进的72份陆地棉材料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软件SAS V8等对其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2份陆地棉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材料间的性状变异系数在1.15%~30.31%之间,变幅较大,其中单株成铃数变异系数最大,为30.3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株形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铃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果枝数与单株成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铃质量呈显著负相关,衣分和铃质量均与部分品质性状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3.98%,包含了11个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聚类分析表明,72份参试种质可分为6类,其中第Ⅰ类群属于优质材料,第Ⅱ类群属于高产材料,第Ⅴ类群属于高产优质材料,育种中可加以重点应用。通过综合评价共筛选出优质材料2份,高产材料6份,在育种工作中可结合品质与产量性状之间的关系,利用优势亲本培育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