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确定苏中地区小麦最佳播期和播量,以获得最大产量。以春性弱筋小麦品种宁麦13为材料,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小麦生育期、农艺性状、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其构成等变化规律和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影响宁麦13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期,其次是播量。播期显著影响小麦播种至出苗时间,播期越迟出苗越晚,播种至出苗时间最短为7 d,最长可达27 d。播期对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影响极显著,对千粒质量影响显著,对结实率影响不显著;穗长、小穗数、第5节间长呈显著差异,第2节间长呈极显著差异,其他农艺性状差异不显著;扬花期单茎叶质量、单穗质量、LAI呈极显著差异,成熟期单茎叶质量、单穗质量差异不显著。茎秆形态特征、穗长、植株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量,以及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相关性密切。总体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播量为300 kg/hm~2时,宁麦13在苏中地区高效种植的合理播种时间为11月中下旬;若播量为450 kg/hm~2,则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均可播种。  相似文献   

2.
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国麦301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冬小麦国麦301的推广应用,以国麦301为试验材料,采用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播期播量对国麦301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叶面指数随着播期的推移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随着播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逐渐升高;播期播量对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基本一致,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播期在10月10日、播量在1.78×10~6株/hm~2时,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都最大,分别为15 569.14、15 476.43 kg/hm~2;播期播量对成穗数和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说明成穗数是影响产量大小的主效因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随着播期的延迟均呈先略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播量的增加呈先降后略升的趋势,而与播期播量对成穗数的变化趋势相反,可见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与成穗数间呈负相关;保证国麦301高产的适宜播期为10月8日—10月19日,播种密度范围为2.0×10~6~3.43×10~6株/hm~2,早播适宜低密度,播期推迟,密度适当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通辽地区荞麦最适宜播期,为当地荞麦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3个当地荞麦播期和4个荞麦品种,研究其对干物质积累规律、农艺性状、产量和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第一播期的产量、黄酮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最高,产量达到2437.9 kg·hm~(-2),黄酮含量为10.1%,干物质积累量为68.3 g,但出苗率最低;第二播期出苗率最高,产量最低,黄酮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居中;第三播期产量和出苗率居中,黄酮含量、干物质积累量最低结论:通辽地区荞麦适宜播期为第一播期(5月27日),苦荞品种更适宜早播。  相似文献   

4.
探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播种时期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登海605’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播种时期:5月31日(播期1,S1)、6月10日(播期2,S2)、6月20日(播期3,S3)和6月30日(播期4,S4),研究不同年份气候背景下不同时期播种对夏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分配、籽粒灌浆特性、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不同年份间、不同播种时期夏玉米产量表现不同,2018年夏玉米S3田间产量较高,2019年S1产量最高,并且其产量高于其他年份,2020年S2产量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播期。玉米群体产量与积温显著相关,果穗粗与降水显著相关,与日照极显著相关;果穗长与日照显著相关。不同播期对籽粒蛋白质、脂肪及淀粉含量产生影响,对粗纤维含量影响较大,积温与籽粒脂肪和粗纤维含量显著相关,日照与籽粒淀粉含量显著相关。播期对株高影响相对较小,对叶面积指数影响较大,适期播种可有效增加玉米叶面积指数及生物量,2018年S2和S3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水平,尤其S3叶面积指数均高于本年度其他播期,收获期穗部干物质积累量较高,产量高于其他播期。适期播种能够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提高夏玉米对光...  相似文献   

5.
施氮量对滴灌高产春大豆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施氮量对滴灌高产春大豆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分析4种施氮量(0、75、150和225kg/hm2)处理对滴灌高产春大豆干物质积累及其对茎秆干物质转运的情况。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增加叶面积指数主要是主茎7~19节叶面积增加的结果;施氮肥增加干物质的积累,当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时,增加干物质量主要是茎秆中上部节杆物质积累量增加的结果;施氮肥增加茎秆中上部节物质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和对粒重的贡献率和产量。施氮肥增加植株中上部节叶面积,提高茎秆干物质的积累量,并提高向籽粒的转移量、转移率和对粒重的贡献率。以N150处理的产量较高为4 889.62kg/hm2,其最大干物质量为16 133.8kg/hm2,其中,茎秆干物质为5 364.7kg/hm2,茎秆干物质向籽粒转移量为1 830.5kg/hm2、转移率为34.12%。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江苏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高密度播种条件下播种期对群体、个体动态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29日播种,干物质积累多,孕穗、开花期叶面积系数最大,但花后10d下降快,植株高,茎秆壮,分蘖发苗快,成穗率高,穗数足,穗型大,粒重中等,产量高,蛋白质、淀粉含量较高,面筋含量低,沉降值较高。从产量、品质两方面综合考虑,10月23日至11月4日为扬麦14号小麦高密度播种条件下的适宜播种期,最佳播期为10月29日左右。  相似文献   

7.
基于DSSAT模型河北省冬小麦优化栽培管理方式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DSSAT模型在河北省麦区得到应用并制定相应的最佳农田管理措施,本研究利用DSSAT模型模拟了小麦生长中的叶面积指数、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播和晚播均会减少成熟期最大干物质量,当播种日期在10月9日时小麦最大干物质量和产量均达最高;播种密度为450株/m~2时产量达到最高,低于450株/m~2时小麦产量下降明显,高于450株/m~2时小麦产量也出现轻微下降;施氮量大于240 kg/hm~2时冬小麦产量增长速率降低,施氮量超过360 kg/hm~2时冬小麦产量变化不明显;每次最佳灌溉量在60 mm。因此,通过模型拟合确定的试验区合理播种日期为10/5—10/21,播种密度为450株/m~2,合理施氮量为240 kg/hm~2,每次灌溉量为60 mm。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谷子不同播期对干物质量分配规律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长农35号为试验材料,在山西长治设计3个不同的播种时期,研究谷子各器官干物质量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播期对谷子整株干物质量有较大影响;除了谷穗和茎外,其他器官对谷子各器官干物质量分配的影响均不大;在完熟期,5月16日播种处理的谷穗干重比例和产量均最大。[结论]长治地区谷子最佳种植时间为5月16日左右。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播期对郑单21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在河南省夏播条件下,郑单21的适宜播期为6月15日前。6月15日前播种的叶面积系数最大值高,5月26日播种的成熟期叶面积系数下降到1.891,6月5~15日播种的郑单21表现为大喇叭口到抽雄期干物质积累相对量最低,抽雄到成熟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因此,郑单21的适宜播期在6月15日前,但不宜过早。  相似文献   

10.
2019年在山东省德州市黄河涯试验基地进行黄淮海夏大豆新品种圣豆18播期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分析其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特点及产量的田间表现,以充分发掘其增产潜力。结果表明,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6月15日播种的大豆单株干物质积累总量及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最高;4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器官分别为叶片、茎、豆荚和豆荚,生育后期积累的干物质由叶片、茎等营养器官逐渐分配至生殖器官豆荚;6月15日播期大豆产量比6月5日及6月25日播期处理分别增产13.92%和22.63%。因此,黄淮海及相似生态区6月中旬播种该品种,有利于调动植株生长因素,促进干物质积累及分配,更大发挥其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不同播期与品种对糯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090-2093
以晋糯18号(A1)、晋糯20号(A2)为试验材料,2018年从4月24日(B1)起每隔14 d设一个播期,至7月5日(B6)止共设置6个播期,研究不同播期与品种对糯玉米茎秆、叶片、苞叶、雄穗、穗质量干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1品种糯玉米茎秆、叶片、苞叶、穗质量干物质量显著高于A2品种,分别高5.3%,14.4%,5.3%,13.9%;在不同播期下,糯玉米茎秆、叶片干物质量都表现为B1>B2>B3>B4>B5>B6;B3、B4播期的糯玉米穗质量都显著高于其他播期,分别较B6播期提高99.8%,86.1%。提早播种有利于茎秆、叶片干物质量的积累,适宜的播期有利于穗质量、苞叶干物质量的积累,雄穗干物质量受播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对农牧交错带春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农牧交错带春油菜适期播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析了超早播(04-28)、早播(05-08)、中播(05-18)、晚播(05-28)和超晚播(06-08)5个播期下春油菜生育期、形态指标、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春油菜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和全生育期均随播期的推迟而缩短,播期每推迟10d,生育期缩短4~7d,生殖生长期在整个生育期中所占比例增加,超早播最低,为48.09%,晚播和超晚播较高,分别为54.70%和54.55%。5月中旬前播种,春油菜营养生长前期气温偏低,生育期内降水不足且多集中于后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较少。随播期的推迟,春油菜株高、叶面积指数和地上部干物质生长迅速,生育期结束时茎秆干质量占地上部干物质量比例减少(晚播最小为29.5%),角果干质量占地上部干物质量比例增加(晚播最高为70.5%),但超晚播处理茎秆干质量占地上部干物质量比例增加(50.7%),角果干质量占地上部干物质量比例下降(41.8%)。春油菜单株角果数、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但超晚播春油菜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比晚播春油菜出现了显著和极显著下降。【结论】建议农牧交错带春油菜适宜播种期安排在5月下旬。  相似文献   

13.
氮肥运筹对连麦2号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中强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以优质高产国审小麦品种连麦2号为材料,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基追比对其籽粒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播期密度下,产量与施氮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以施氮量为300 kg/hm~2和氮肥基追比为6:4处理的产量、茎蘖成穗率、最大叶面积指数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较高,连麦2号小麦籽粒产量主要来源于开花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转运率随施氮量增加则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一管6"滴灌条件下不同小麦品种、不同行间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来自新疆、内蒙、宁夏等不同地区的7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距滴管带远近不同行小麦植株(距滴管带最近行记为R1、中间行记为R2,最远行记为R3)叶面积指数、开花期和成熟期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结果表明:(1)不同春小麦品种行间叶面积指数大小与其产量呈正相关(R~2=0.50),‘克春11号’行间叶面积指数最大,依次为‘新春37号’‘宁春4号’行间叶面积指数变异系数最小;(2)试验春小麦品种行间籽粒产量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呈正相关(R~2分别为0.72与0.91),开花期与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与产量呈正相关。(3)‘新春37号’‘克春11号’‘高原506号’‘宁春53号’与‘宁春4号’的R2与R3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低于R1,但其花前干物质积累量转移率均高于R1;‘农麦2号’与‘津强7号’的R2与R3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高于R1,但其花前干物质积累量转移率均低于R1;(4)开花期行间叶片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对籽粒产量的降幅影响最大,穗+穗轴行间干物质的降幅对籽粒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影响最小。有效穗数R2与R3相对于R1的降幅增大,开花期与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远近行间的降幅会减小,同时千粒质量与穗粒数的降幅也会减小。‘新春37号’与‘克春11号’在"1管6"滴灌模式下产量水平高,‘宁春4号’在"1管6"滴灌模式下行间产量变异系数小,叶面积指数与干物质积累量的行间稳定性均可为筛选品种在"1管6"滴灌模式下行间产量稳定性的参考指标。穗数的增大会使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行间差异变大,千粒质量或者穗粒数的提高有助于新疆滴灌小麦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晚熟品种徐麦856、中晚熟品种百农207、中熟品种百农矮抗58为材料,设置精量早播(9月28日播种,基本苗180万苗/hm~2)、半精量适播(10月8日播种,基本苗240万苗/hm~2)2种栽培方式,研究了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晚熟品种徐麦856,精量早播的产量比半精量适播的产量高5.76%,差异呈显著水平;而对于中晚熟、中熟品种表现为半精量适播显著高于精量早播,与精量早播相比,百农207和百农矮抗58半精量适播的产量分别提高了6.24%和9.27%。在同一播种方式下,采用精量早播,徐麦856穗数、成穗率、营养物质转移率最高,较百农矮抗58品种增产达显著水平,提高了15.56%;采用半精量适播,百农207开花期叶面积指数、总结实粒数最高,产量分别比百农矮抗58和徐麦856提高了12.25%、12.26%。百农矮抗58尽管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开花期粒质量叶面积比都较高,但植株较为矮小,总生物学产量低,限制其经济产量的提高。百农207适宜大面积推广,徐麦856精量早播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6.
淮麦20高产栽培群体指标及优化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新品种淮麦20提供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对淮麦20在不同产量水平下群体质量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淮麦20高产栽培必须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提高每穗结实粒数;努力提高孕穗期有效叶面积和乳熟期叶面积,最大限度地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以适期早播、精量播种、合理的氮肥运筹进行群体质量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播期与品种对荞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方法]研究3种播期水平,4种品种下荞麦生长和产量的变化.[结果]随着播期的延迟,荞麦生育时期延迟,单株鲜重呈下降趋势,成熟期单株(根、茎、叶)干物质重量、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亦呈下降趋势.B1与B2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B4与B3相比增产极显著.[结论]该研究为荞麦高产栽培品种选择及适期播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大豆新品种合农63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播期和不同施肥量处理对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肥量处理下,早播和晚播对大豆的生长都不及正常播期,早播由于地温低,前期营养生长受抑制,晚播生育日数比正常播期缩短,二者均影响干物质的积累;在不同施肥量处理下,早播和晚播与正常播期的株高差距不大,平均来看,早播略高于晚播和正常播期,但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低于正常播期;在佳木斯地区5月8日前后播种最为适宜,平均产量比早播高14.3%,比晚播高16.7%.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杂交棉生长的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为杂交棉高产创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同播期试验,研究杂交棉在南疆生态区条件下的生长规律、物质分配和产量形成特征.[结果]各处理杂交棉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动态均符合“S”曲线变化,干物质积累最大速率出现在出苗后95~110 d,各器官干重占全株干重比例,苗期以叶最高,开花期以茎最大,生殖器官自开花后持续上升直至收获,其中从初铃期开始蕾铃生长占优势,为生长中心.随播期推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生殖器官干重比例呈下降趋势,NAR高峰期推后,且后期下降过快,造成产量下降.[结论]播期对杂交棉产量物质的形成有明显影响,生产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尽量早播.  相似文献   

20.
播期对郑单958和登海605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河北低平原区玉米一年一熟制度下夏玉米的适宜播期,以该地区主栽玉米品种郑单958和登海605为试验材料,设置5月5日、5月20日、6月5日、6月20日4个播期处理,在仅灌溉蒙头水条件下,研究了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后,参试玉米品种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植物干物质积累量均迅速增大,指标值增速均以6月5日播期处理最大;至吐丝期,除登海605株高和叶面积指数以6月20日播期处理最大外,参试品种其他指标均以6月5日播期处理最大;最终,6月5日播期处理的百粒重最大,穗粒数较多,产量最高。综合考虑2个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表现,认为河北低平原区夏玉米的适宜播期为6月5日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