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了解太子参叶斑病菌Phoma sp.FJZR01的固体发酵代谢产物,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RP-C18柱色谱和正相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并应用叶片穿刺法测定化合物对太子参叶片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从菌株FJZR01固体发酵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结构鉴定分别为3-氯-4-羟基苯乙酸(1)、3-氯-4-羟基苯乙酰胺(2)、flemingipanic acid(3)、腺苷(4)、乙基α-D-吡喃葡萄糖苷(5)、甘露醇(6)。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太子参叶斑病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系首次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3-氯-4-羟基苯乙酸(1)在1 mg/mL对太子参叶片造成明显的毒害作用,形成组织坏死状叶斑,与田间发病症状相似。目前尚未有关于3-氯-4-羟基苯乙酸(1)致病性相关报道,是一种新发现的真菌毒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角果木根部真菌Fusarium sp.JG13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利用波谱等方法分别鉴定为Sorbicillin(1),2′,3′-Dihydrosorbicillin(2),Sohirnone A(3),5′-hydroxyprenyl salicylate(4),N-(2-Hydroxyphenyl)-acetamide(5),2-(E-3-heptneyl)-3,6-dihydroxy-5-(3-methyl-2-butenyl)benzaldehyde(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角果木真菌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和保护夹竹桃植物资源,对从秦岭山区夹竹桃茎中分离得到活性较高的内生真菌J14进行鉴定,并对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菌株J14进行鉴定,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对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1 H-NMR、13C-NMR数据鉴定其结构,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以及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烟草枯萎病菌、白菜黑斑病菌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经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鉴定菌株J14为链格孢霉(Alternariasp.SPS-04)。从其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交链孢甲醚(1)、交链孢酚(2)、malformin A1(3)、胸腺嘧啶(4)、尿嘧啶(5)、黄嘌呤(6)、赤藓醇(7)和甘露醇(8)。化合物3、4、5、6、7首次从链格孢属真菌发酵产物中得到。化合物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95μg/mL,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91μg/mL。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两株放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TRM 46399、TRM 44550分别鉴定为Streptomyces xinghaiensis S187(T)(相似度为98.16%)和Streptomyces enissocaesilis(相似度为100%)。链霉菌TRM46399和TRM44550的发酵产物经D101大孔树脂富集,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得到三个单体化合物;利用~1H NMR和~(13)C NMR数据解析,分别鉴定为染料木素、β-腺苷和大豆苷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SCS-KFD03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其发酵液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运用各种波谱方法鉴定为3β,5α-dihydroxy-(22E,24R)-ergosta-7,22-dien-6-one(1);3β,4α-dihydroxy-26-methoxyergosta-7,24(28)-dien-6-one(2);麦角甾醇(22E,24R)-ergosta-5,7,22-trien-3β-ol(3);leporin B(4);astellolide G(5);astellolide B(6)和astellolide A(7),并测定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乙酰胆碱酯酶和α-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2,3,5和6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化合物2具有较弱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化合物4具有强于阳性药阿卡波糖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
竹子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竹子内生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该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3, 4-二甲氧基苯基)-乙酮(1)、吲哚-3-乙酸乙酯(2)、吲哚-3-乙酸(3)、吲哚-3-乙酮(4)、吲哚-3-乙酸甲酯(5)、latifolicinin C(6)、白僵菌素(7)、1, 3-diamino-1, 3-dimethylurea(8)和2, 3-丁二醇(9)。[结论]除化合物3、7、9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竹子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研究西藏龙胆内生真菌Leptosphaeria sp.YY-B4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西藏龙胆内生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系统研究,采用波谱分析及与文献比对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采用比色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从西藏龙胆内生真菌的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etrahydroaltersolanol E(1)、巨孢子素(2)、Leptosphaerin D(3)、ravenelin(4),5,6,8-三羟基-4-(1′-羟乙基)-异香豆素(5),3,4,5-三羟基甲苯-6-甲基邻苯二甲醛(6)。这些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不明显。实验第1次从西藏龙胆内生真菌中分理出Tetrahydroaltersolanol E(1)、巨孢子素(2)、5,6,8-三羟基-4-(1′-羟乙基)-异香豆素(5)和3,4,5-三羟基甲苯-6-甲基邻苯二甲醛(6)等次级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8.
对海绵共附生真菌FWZ0415进行固体发酵培养,并对其发酵培养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运用常压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手段,从该菌株固体发酵培养物的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两个化合物,并运用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等手段鉴定这两个化合物的结构为violaceol-I和violaceol-II。测试这两个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系K252、MCF-7、SGC7901的细胞毒性,violaceol-I未见显著的细胞毒性(IC_(50)30μmol),violaceolII对3株肿瘤细胞系的IC_(50)分别为16.7、16.3、15.8μmol。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姜黄(Curcuma longa L.)非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姜黄非药用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姜黄非药用部位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3-吲哚甲醛(1)、光色素(2)、3-O-(α-D-半乳糖)-(1″→6')-O-β-D-半乳糖苷–丙三醇(3)、姜糖脂A(4)和noralpindenoside B(5)。[结论]5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姜黄非药用部位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夹竹桃的内生真菌,对1株分离自夹竹桃茎部链格孢属内生真菌的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再经过重结晶纯化,得到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对所得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这5个化合物的结构。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和DPPH自由基法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这5个化合物分别为次黄嘌呤(1)、腺嘌呤(2)、尿囊素(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4)、尿嘧啶核苷(5)。其中,化合物1、3、4、5为首次从链格孢属真菌的发酵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尿囊素)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化合物2(腺嘌呤)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夹竹桃链格孢属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硅胶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凝胶柱色谱等手段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光谱数据分析和文献对照等方法,对多棘海盘车Asterias amurensis Lutken未被发现的化学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多棘海盘车中分离得到4种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Phalluside 1(化合物1); N-(胆甾-5-烯-3β-烃基)-3β-醋酸酯-5-乙基-17β-咪唑羧酰胺(化合物2);胆甾-5,20(22)-二烯-3β-醇(化合物3);(2S)-1-O-7溴烷醇甘油(化合物4)。研究表明,化合物1、2、3、4为首次从海盘车属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生姜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生姜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液相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试验从生姜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6-姜烯酚(6-shogaol,1)、5-去氧-6-姜辣醇(6-paradol,2)、8-姜烯酚(8-shogaol,3)、10-姜烯酚(10-shogaol,4)、6-姜酚(6-gingerol,5)、8-姜酚(8-gingerol,6)、10-姜酚(10-gingerol,7).[结论]试验分离鉴定的化合物2,即5-去氧-6-姜辣醇为在国内首次从生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用多种柱色谱方法对肺筋草(Aletris spicata(Thunb)Franch)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肺筋草脂溶性部分分离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阿魏酸甲酯(2)、4-羟基苯甲酸(3)、香豆酸(4)、二十六碳烷酸甲酯(5)。  相似文献   

14.
南葶苈子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滴  刘昕  杨晓虹  孙凯 《特产研究》2010,32(2):62-63,77
研究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种子(南葶苈子)提取物的化学成份。采用大孔树脂柱色谱和硅胶柱色谱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波谱(1H-NMR1,3C-NMR,MS)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其结构。从南葶苈子中分离鉴定出6个化合物:2,5-二甲基-7-羟基-色酮(2,5-dimethyle-7-hydroxychromone,1)、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 benzaldehyde,2)、异香草酸(isovanillic acid,3)、丁香酸(syringic acid,4)、对羟基苯甲酸(p-benzoic acid,5)和烟酸(nicotinic acid,6)。化合物1~6为首次从播娘蒿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荷青花全草植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麦芽醇-6'-O--D-呋喃芹糖基--D-吡喃葡萄糖苷(1)、3,7-二甲基-正辛基-1-苯甲酸(2)、苯甲酸丁酯(3)、苯甲酸乙酯(4)、香草酸(5)、香草酸甲酯(6)、咖啡酸-1-O--L-呋喃阿拉伯糖苷(7)。1~7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荷青花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罂粟科植物中分离得到。本研究结果填补了荷青花全草成分分离与鉴定的空白,为进一步探究荷青花植物的开发利用及其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研究紫珠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为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反相Rp-18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紫珠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性质,MS,1H-NMR和13C-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紫珠地上部分分得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7-二羟基-3,5-二甲氧基黄酮(4',7-dihydroxy-3,5-dimethoxyflavone,1),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5-hydroxy-3,4',7-trimethoxyflavone,2),5-hydroxy-3,3',4',7-tetramethoxyflovone (retusin,3).结论:化合物1和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采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薄层色谱法及波谱方法分别鉴定药用植物美丽蛇根草Ophiorrhiza rosea Hook全草甲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分化合物结构,研究美丽蛇根草的生物碱成分。结果表明:从美丽蛇根草中共得到4个吲哚生物碱化合物,分别鉴定为Harman(1)、Strictosidinic acid(2)、5-Carbomethoxylyaloside(3)、Lyalosidic acid(4);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对海洋真菌Penicillium janthinellum HK1-6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43300共培养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综合运用多种色谱方法从共培养发酵产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采用NMR等光谱方法并参照文献将其分别鉴定为吲哚-3-乙酸(1)、青霉酸(2)、diorcinol (3)、orcinol (4)和paraherquanide N (5)。同时采用质谱-分子网络及GNPS平台技术鉴定了3个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notoamide B (6)、paraherquanide F (7)和paraherquamide E (8)。该研究表明,共培养是激活微生物沉默基因簇,发现抗生素类化合物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大叶藤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藤黄科藤黄属植物大叶藤黄(Garcinia xanthochymu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ODS以及MCI等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叶藤黄提取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1,4,5,6-Tetrahydroxy-7,8-diprenylxanthone(1)、1,7-二羟基(咄)酮(2)、Isogarciniaxanthone E (3)、1,4,5,6-Tetrahydroxy-7-prenylxanthone (4)、Subelliptenone G(5)、1,4,6-Trihydroxy-5-methoxy-7-prenylxanthone (6)、Carpachromene(7)、6-Prenylapigenin(8)、达玛烯二醇Ⅱ(9)、3-Epicabraleadiol (10).[结论]该试验分离鉴定的化合物7、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马莲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马莲鞍(Streptocaulon griffithiiHook)全草的化学成分,以探明其药用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RP-18)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等多种方法,对萝藦科(As-clepiadaceae)马莲鞍属(Streptocaulon)马莲鞍全草中提取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从马莲鞍全草中共分离得到7种化合物,经分析和鉴定,可知化合物1~7分别为(24S)-24-ethylcholesta-3β,5α,6β-tri-ol、7α-hydroxysitosterol-3-Oβ--glucoside、胡萝卜苷、β-谷甾醇、香草醛、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和芳姜黄酮。【结论】从马莲鞍中分离得到的7个化合物中,化合物1、2、5、6、7为首次分离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