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根据我国地面灌两头提出极限灌水状态和最佳灌水状态及其灌水技术参数的概念。用Newton-Raphson法和Preissman法求解畦灌田面行水流动的零惯性模型,实现了畦灌田面行水流动的模拟。  相似文献   

2.
波涌灌田面行水流动的数值模拟及其灌水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连续方程,零惯性的动量方程以及最佳灌水状态概念,建立了描述波涌灌田面行水流动的零惯性模型,用Newton-Raphaon和Preissman法对模型求解实现了波涌灌田面行水流动的模拟,探讨了波涌灌田间入渗和行水机理。用计算机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波涌灌灌水技术参数对灌溉系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确定波涌灌灌水技术参数的原则和方法以及连续地面灌灌水技术的改进方案。模拟结果得到商丘田间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3.
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探索实现低定额均匀灌溉的适宜方法和技术路线,设计作物高效用水的有限灌溉制度,在陕西省杨凌区中壤土玉米地开展了不同畦田规格和灌水定额对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影响的田问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田面坡度一定的试验田块,入畦单宽流量在3~61 m/s范围内,畦田宽度在4 m以内时,各处理小区的土壤平均含水量无显著性差异,但畦田内土壤水分分布却有不同差异,当畦宽2~3 m,畦长50m时可达到较高灌水效率(Ea>80%)和灌水均匀度(DU>80%):玉米拔节-抽雄期的灌水定额处理对玉米的生长存在明显影响;不同灌水定额对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波涌灌间歇供水土壤水分入渗机理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间歇供水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动态模拟,探讨了间歇供水的入渗机理,提出了描述波涌灌效果的指标-后续供水渗速度的折减系数。利用计算机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灌水技术参数对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参数的影响,给出了各供水段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参数的求解方法,为田面行水流动模拟时入渗过程的描述提供了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糙率系数是地面灌溉设计和管理的基本参数之一。为了更好地进行地面灌溉系统的设计和管理,研究了畦灌糙率系数的变异规律,并分析了其对灌水效果的影响。【方法】在110m的畦田长度上,观测了水流推进过程及沿程各点的水深,采用曼宁公式的数值解法估算了26条畦田的田面糙率系数,分析了其变异规律,评价了糙率系数对灌水质量评价指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裸地畦田的平均糙率系数在0.038左右,其变异程度为中等强度。对试验区域内各畦田灌水模拟结果显示,当采用平均糙率系数模拟灌水效果评价指标时,与采用各畦田实际糙率系数相比,灌水效率指标最大相对误差达6.48%,灌水均匀度最大相差66.67%。【结论】因此,在实际地面灌溉设计与管理中,糙率系数的这种差异性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2006,(3):31-31
传统地面灌溉主要有畦灌、沟灌、漫灌、淹灌四种灌水方法,具有灌水方便、成本低、节能等优点,但也存在着灌水定额大、均匀性不太高、深层渗漏严重、劳动强度较大等问题。为提高地面灌溉的灌水质量,节约用水,现介绍几种实用节水灌溉技术。一、小畦、块灌1.小畦灌的特点及其技术标准小畦灌灌水方法就是“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畦改小畦”的“三改”畦灌灌水技术。小畦灌水技术的要点是确定合理的畦长、畦宽和入畦单宽流量。其畦田宽度,自流灌区为23米,机井提水灌区以1~2米为宜。地面坡度1/400~1/1000时,单宽流量为2~4.51/s,灌水定为20~…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冬小麦膜缝畦灌灌水技术试验中处理多 ,取土、烘干时间长、工作量大的问题 ,提出了用实测的水流推进和消退资料确定冬小麦膜缝畦灌最佳灌水技术参数的方法 ,经验证该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影响农田灌水技术的主要因素,概述了畦灌、沟灌、淹灌的灌水方法,并提出了灌溉地的平整方法,以期为科学地进行农田灌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传统地面灌溉方法存在灌水定额大、深层渗漏严重、劳动强度较大等问题,介绍几种实用节水灌溉技术。一、小畦、块灌1、小畦灌的特点及其技术标准小畦灌灌水方法就“长畦改短畦,宽畦改窄畦,大畦改小畦”的  相似文献   

10.
传统地面灌溉主要有畦灌、沟灌、漫灌、淹灌四种灌水方法,具有灌水方便、成本低、节能等优点,但也存在着灌水定额大、均匀性不太高、深层渗漏严重、劳动强度较大等问题。为提高地面灌溉的灌水质量,节约用水,现介绍几种实用节水灌溉技术。……  相似文献   

11.
针对茶园灌溉系统中灌溉时机与灌溉量难以确定的问题,以黄山太平地区猴魁茶园为研究对象,先利用CART算法对环境因子与灌溉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与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等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后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等对灌溉量进行精确计算,再通过田间试验对本研究获得的灌溉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地下20 cm、40 cm和地下60 cm处土壤湿度与灌溉之间的相关性最大,分别达到40.66%、12.74%、12.25%,因此,土壤湿度是判断灌溉时机最关键的环境因子;2)使用CART算法预测猴魁茶园的灌溉时机,其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值较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支持向量机模型(Support vector machine model)分别提升了12%~16%、1.3%~1.4%、12%~16%、7%~9%;3)Penman-Monteith公式对灌溉量的计算结果表明,黄山太平地区猴魁茶园年灌溉量为200 ~500 mm,其中,夏梢期灌溉量最多,占全年灌溉量70%以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灌溉方法节水率达到30%~35%。因此,使用CART算法及Penman-Monteith公式所获取的灌溉策略对于该地区茶园精准灌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小管出流环沟灌溉土壤水运动的数学模型和环沟内水流推进模型,并用数值法求解,应用该模型可以确定小管出流环沟灌溉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3.
灌溉渠系配水优化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两种适用于半干旱地区某次配水的优化模型,第1种以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为基础,以全灌区净灌溉增产值最大为目标函数;第2种以某次灌水全灌区的水费收入最高为目标函数。这两种配水模型用陕西省洛惠渠灌区1989,1990年夏灌的实际用水资料进行了验证。可供各自流引水灌区在渠系水量调配中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肥液浓度对膜孔入渗水分运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清水与不同肥液浓度的膜孔单点源室内入渗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肥液膜孔入渗量、湿润锋运移距离及土壤含水量分布。揭示了土壤膜孔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的规律;建立了不同肥液浓度膜孔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经验模型;提出了由清水入渗参数、湿润锋运移参数和肥液浓度分别推求膜孔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距离的理论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表明,模型精度较高;随肥液浓度的增大,湿润锋运移距离越大,相同深度处的土壤含水量也增大。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进行膜孔灌溉技术研究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建立膜孔沟灌水流推进模型,通过分析膜孔沟灌水流推进过程,准确、方便确定膜孔沟灌灌水技术要素、田间平均入渗率和糙率。【方法】通过引入地表储水形状系数、下渗水形状系数和膜孔沟灌入渗方程,建立基于水量平衡的膜孔沟灌水流推进模型,并通过田间试验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模型检验表明,试验实测数据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较好;对田间膜孔沟灌试验验证模型计算误差绝对值均值的分析可知,试验中各灌水沟除个别组误差绝对值均值大于5%外,其余均在5%以下;多组灌水沟的误差绝对值均值小于4%,可以满足膜孔沟灌灌水技术指标确定的需要。【结论】所建模型具有较为严谨的物理基础,计算求解方便、精度较高,具有较强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井灌区井水灌溉水温低的特点 ,为防止井灌水稻冷水害的发生 ,通过太阳辐射 -水体 -土壤这一连续体模型 ,利用数学知识解微分方程的方法 ,建立了静水情况下晒水池平衡水温的数学模型 ,并结合实例说明了各参数的数值算法 ;建立了晒水池内任意时刻各点水温的预测模型 ,并利用实测水温加以验证 ,其最大相对误差在9.6 %以内 ,预测精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地进行非充分灌溉,通过不同方面研究土壤和作物水分亏缺的诊断方法,从而制定科学有效的灌水指标。对目前非充分灌溉的土壤、灌溉、作物等指标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的阐述,讨论了非充分灌溉决策指标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从目前国内外研究情况来看,应用叶水势、茎直径变化、冠层温度等作物指标来精确诊断作物的水分状况,已逐渐成为非充分灌溉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但其基础理论、监测方法及不同作物的应用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完善。因此,单纯从一种灌溉决策指标出发确定灌溉量是不全面的,如何建立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不同地区、作物的灌溉指标体系将是今后中国重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求简化灌水质量指标推求的方法。[方法]根据膜孔灌大田灌水试验实测资料,研究相同流量不同次灌水的水流推进和消退规律,基于充分供水条件下膜孔灌入渗规律的特点,提出了利用膜孔灌大田水流推进和消退资料推求膜孔灌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的方法。[结果]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水流推进加快,消退变慢,积水消退时间明显延长;膜孔灌田面水流推进和消退曲线满足一元二次函数关系。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畦首渗水时间变化不大,尾部渗水时间变化较大;研究提出的简化灌水均匀度计算公式,能简单而有效地求得大田膜孔灌灌溉质量指标。[结论]该研究为膜孔灌技术要素设计和灌水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孙萍  黄彬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62-21964
针对节水灌溉适宜技术的优选问题,采用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利用遗传算法对模糊神经网络参数进行了优化,并根据最终计算结果的大小评价了节水灌溉技术的适宜程度。该方法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模糊综合评判中权重矩阵取值的人为干扰,取得了良好效果,最终确定万年县大港桥灌区的最优灌溉方案为管道灌溉。该方法为节水灌溉适宜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