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1.8%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8%除虫菊.苦参碱水乳剂、1.2%苦.烟乳油3种生物农药对丽绿刺蛾(Latoia lepidaCram er)3~4龄幼虫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森得保550 g.hm-2对丽绿刺蛾的防治效果为90.13%,最为经济有效;1.8%除虫菊.苦参碱水乳剂450~150 mL.hm-2对丽绿刺蛾的防治效果为83.29%~90.13%;1.2%苦.烟乳油750、650和550 g.hm-2等3种浓度的防治效果均为100%,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6种植物源农药对竹斑蛾幼虫的毒力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筛选有效控制竹斑蛾(Artona funeralis)幼虫的植物源农药,选用6种植物源农药开展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效果分析。结果表明:6种植物源农药对竹斑蛾幼虫均有良好的致死作用。参试的植物源农药以1.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5%苦参碱可溶液的毒力较强,0.4%蛇床子素乳油的毒力较弱;4%鱼藤酮乳油、1.2%烟碱·苦参碱乳油、0.4%蛇床子素乳油、1%苦皮藤素可溶液、碧绿1%苦参碱和1.5%苦参碱可溶液对竹斑蛾幼虫的LC50分别为0.826 mg/L、0.596 mg/L、1.016 mg/L、0.962 mg/L、0.811 mg/L和0.612 mg/L;林间施药4 d后,6种植物源农药的防治效果均超过90%;最佳田间施药浓度为:1.5%苦参碱可溶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均为1 500倍液,碧绿1%苦参碱和4%鱼藤酮乳油均为1 200倍液,0.4%蛇床子素乳油和1%苦皮藤素可溶液均为1 000倍液。参试的植物源农药对竹斑蛾幼虫的防治效果良好,可用于生产上防治竹斑蛾幼虫。  相似文献   

3.
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浸渍和室外喷雾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25%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室内药效测定600倍和900倍浓度处理36h之后幼虫的死亡率均达到100%,1 100倍溶液在48h后死亡率达到100%;林间喷药试验中,600倍液、900倍液、1 100倍液在72h后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0%、90%和85%。因此,采用0.25%印楝素乳油防治蜀柏毒蛾,其浓度以900~1 100倍液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植物源农药及浓度对松丽毒蛾的林间防治效果,于2019年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的马尾松林分设立试验区,选用0. 6%印楝素乳油等5种植物源农药开展林间喷雾防治松丽毒蛾幼虫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 d,5种药剂对松丽毒蛾幼虫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效果,0. 6%印楝素乳油、4%鱼藤酮乳油、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 3%苦参碱可溶液和1. 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幼虫的平均死亡率依次为91. 1%、91. 3%、91. 7%、92. 0%和92. 6%,其最适浓度分别为0. 6%印楝素乳油和4%鱼藤酮乳油1000倍液,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100倍液,1. 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 3%苦参碱可溶液1300倍液,在生产防治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0.5%印楝素微乳剂对茶尺蠖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0.5%印楝素微乳剂对茶尺蠖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5%印楝素微乳剂对茶尺蠖具有较强的毒力活性。室内毒力测定表明,药后2d,幼虫死亡率随着用量的增大而增高,死亡率最高可达88.33%,致死中量为1.65866μg/g。田间防治试验表明,0.5%印楝素微乳剂800~1200倍,药后3d防治效果在70.90%~80.14%,药后7d,防治效果在78.54%~89.04%。0.5%印楝素微乳剂防治茶尺蠖具有较好效果,可以有效控制茶尺蠖的危害,而且对作物安全,可用于茶树无公害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最适合防治茶梢蛾的农药,选用6种生物农药和1种化学农药对茶梢蛾幼虫的毒杀力进行了室内测定,并用筛选出的20%乐果乳油、2%阿维.苏可湿性粉剂和3%阿维.氟铃脲乳油这3种毒力较强的农药进行了林间幼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阿维.苏、阿维.氟铃脲和乐果的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的效果较为理想,可达到74%~84%的杀虫效果;而用阿维.苏、阿维.氟铃脲和乐果以注干施药法进行防治的杀虫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汉刺蛾为国内无记录虫种,2008年河北省首次在邢台县发现。主要危害板栗、核桃。选用5种药剂对汉刺蛾的幼虫进行了室内和室外药效试验。室内药效结果表明:4.5%高效氯氰菊酯3000倍、25%灭幼脲Ⅲ号1500倍、1.2%烟碱·苦参碱1000倍、2%甲维盐3000倍、48%毒死蜱1500倍为防治汉刺蛾幼虫的最经济高效的药剂倍数。室外药效试验结果显示:高氯3000倍液、甲维盐3000倍液、毒死蜱150倍液、烟碱1000倍液对汉刺蛾幼虫的防治效果较好,7d的防效都达到了95%以上。毒死蜱毒性较大,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印楝素制剂防治松毛虫及松小蠹室内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印楝素乳油进行了松毛虫、松小蠹的室内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0.3%印楝素乳油400倍“触杀 胃毒”处理松毛虫,施药后20天,防治效果达到88.5%;用0.3%印楝素乳油100倍“触杀 胃毒 内吸”处理松小蠢,施药后15天,防治效果达到95.6%。观察发现,施用印楝素后,使松毛虫2龄幼虫产生较强的拒食作用,并能抑制其生理发育。  相似文献   

9.
苏云金杆菌H3 111菌株摇瓶培养液 ,室内测定 4 8h对黄刺蛾幼虫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 =4 2 90 0 1 9898X ,r=0 95 4 2 ,与标准品比较其生物效价为 330 0 6 2IU/mg ;大田测试结果表明BtH3 111菌株防治黄刺蛾高峰期在药后 72~ 96h ,稀释 5 0 0~ 10 0 0倍的防治效果达 85 71%~ 89 10 % ,略高于DDVP。  相似文献   

10.
应用印楝素乳油进行了松毛虫、松小蠹的室内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 0 3%印楝素乳油 4 0 0倍“触杀 +胃毒”处理松毛虫 ,施药后 2 0天 ,防治效果达到 88 5 % ;用 0 3%印楝素乳油 10 0倍“触杀 +胃毒 +内吸”处理松小蠹 ,施药后 15天 ,防治效果达到 95 6 %。观察发现 ,施用印楝素后 ,使松毛虫 2龄幼虫产生较强的拒食作用 ,并能抑制其生理发育。  相似文献   

11.
农林复合模式蒸散耗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土壤分层水量平衡模型,对林带与冬小麦的根系吸水量、林带和农田的蒸散耗水量、林带影响农田土壤水分范围与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间,林带根系吸水以消耗农田土壤水分为主,主要表现在0.0~1.5H(H为树高)范围内。(2)林带可降低12.3%的农田蒸散量。(3)由于林带的影响,在农田中,0.0~0.5H为土壤水分降低区,0.5~5.0H为土壤水分提高区。总体平均,0~200cm农田土壤贮水量可提高11.2%。  相似文献   

12.
以湖南工业大学为例,探讨高校园林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构思、方法。以期对当今高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海南岛地处北纬°′~°′,东经 18102010°′~°′,属热带季风气候,适宜香1083711003草兰生长。年,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刘松1962泉教授从斯里兰卡引种墨西哥香草兰到海南岛儋州种植,多年来只开花不结果。年,在福建省亚1983热带作物研究所和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引种试种成功的鼓舞下,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从广东粤西亚热带作物试验站引进香草兰茎蔓条,试100种于海南万宁县兴隆试验站(现为热带香料饮料研究所,下称香饮所),按福建种植模式并改进为荫棚集约栽培。年,该站《香草兰在海南兴隆地1987区引种试种研究》项…  相似文献   

14.
美国黑莓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对美国黑莓主要栽培品种进行培养。通过试验,筛选出一种高效防褐化剂和几种适宜的芽诱导、增殖及生根培养基。并且实验达到了黑莓工厂化育苗的技术要求,为黑莓优良品种提供了快速繁殖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以南方山地森林为研究对象,选取有代表性的4个小班,分别采用角规抽样调查法、中心样圆法、样圆群法、六株木法、垂直样带法、标准地法共6种方法对小班蓄积量进行测定,并从6种方法的调查精度、误差大小、工作量及工具和仪器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对小班蓄积量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角规抽样调查法是最适合南方山地森林小班蓄积量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食用菌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定性定量分析、活性研究和临床应用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不同食用菌多糖较难鉴别、真菌多糖提取纯化工艺需进一步加强、食用菌多糖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真菌多糖的提取工艺和构效关系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不同,结合目前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以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为例.分析生态旅游业的兴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给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应正交设计对美登叶面施肥试验结果分析得出,施肥种类是影响百果重的主要因素,施肥次数是影响株产果重的主要因素。单株产量是影响蓝莓浆果总产量的最重要因子,因此应选取单株产量最大的组合,即A1B1C1D1,施硫粉150 g.n-1和木醋原液,浓度200倍,1~2次。  相似文献   

19.
20.
根据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提出了本地区生态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重点内容,并介绍了一些在工程建设中成功的经验和技术。提出了今后本地区生态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