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全盟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的调查和研究,总结了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的有效成果,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今后全盟巩固完善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工作,发展舍饲、半舍饲畜牧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超载过牧现象日趋严重,使草原面积逐年减少,植被密度降低,生产能力下降。草原生态作用的减弱,迫使人们重视建设和保护草原。2002年国务院下发了(国发[2002]19号)《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各地采取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措施,积极推行牲畜舍饲半舍饲饲养,在有效保护草场的同时,有力推动了传统草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正>1.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发展,散养户逐年减少。去年,我国生猪、蛋鸡、存栏20头以上奶牛规模化养殖的比重分别达到61.3%、79.4%和42.4%,同比分别增长5.4%、2.5%和6.4%;畜禽养殖小区突破8万个,畜禽养殖产业化组织占全国农业产业化组织的50%以上。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圈养、季节性和划区轮牧,已有3000多万头牲畜从天然放牧转变为舍饲半舍饲圈养,初步实现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  相似文献   

4.
<正>2004~2013年,肃南县共实施退牧还草工程12期,工程涉及全县6乡1镇82个行政村的4 501户农牧民,涉及牲畜106.48万头(只)。共围栏天然草原86.67万hm2。其中,禁牧38.67万hm2,休牧46.67万hm2,划区轮牧1.33万hm2,并在禁休牧区补播改良天然草原补播改良342万亩,草地生态趋于好转,有效地遏制了草地生态恶化的趋势,逐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水源涵养功能,维护区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通过实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来,有力的促进了草原生态环境发展,推行的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草地资源科学利用提供了成功的经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口不断增长,草地资源不合理利用,使得草原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影响,由于长期过度超载放牧,粗放式管理,草原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加强草地动态监测是草地生态资源保护、建设和科学利用的机制,是草原工作者需要重点做好的工作。笔者主要就草原动态监测对草原生态平衡的作用和保障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禁牧、休牧、轮牧、舍饲、半舍饲措施的实施,改变了我国草原千百年来“逐水草而牧”的习惯,使放牧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从而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逐步走向生态畜牧业之路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实施草场轮牧休牧禁牧提高草原畜牧业集约化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牧休牧禁牧是合理利用天然草原有效措施,应当在牧区大力推广,本文结合呼盟牧区的实际,提出了现阶段牧区轮牧休牧禁牧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绒山羊生产在我国畜牧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主要饲养地为荒漠和半荒漠化草原,生态环境脆弱。要解决绒山羊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其出路就是控制饲养数量,提高质量和效益,改变传统的放牧方式,对草地实施禁牧、休牧或轮牧,对绒山羊实行舍饲饲养。  相似文献   

9.
实行禁牧保护草场植被恢复,减少草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是草地自然资源长期共享利用、造福后世子孙的举措。为了在禁牧后协调各方经济推动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实现草地畜牧业和草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介绍了实施禁牧休牧的原因:减少天然草场流失沙化,超载放牧对天然草场造成破坏,过度放牧使草地盐碱化;简述了加强草场保护实行禁牧的措施:科学划定禁牧区域,制定禁牧奖励制度,专人看护管理,设立禁牧区标志;提出了禁牧后做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明确草场权限、补助种草养殖户,协调草料调运、鼓励禁牧区外生产,轮牧调节草场、圈养替代放牧,引进优质品种、调整畜群结构。  相似文献   

10.
锡林郭勒盟天然草原春季休牧效果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2004年锡林郭勒盟逐年加大禁牧、休牧及轮牧工作力度,全盟88%的草场实施了禁牧、休牧及轮牧。为了及时掌握锡林郭勒盟天然草地返青牧草长势及实施退牧还草工程春季休牧效果,内蒙古草原勘察设计院与锡盟草原监督管理局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简称3S技术)的技术手段,通过遥感卫星资料与地面实测数据结合的监测方法,对2002年~2004年锡林郭勒天然草地牧草返青状况及草地植被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本文阐述了休牧禁牧草原牧草长势效果,并提出实施休牧禁牧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学武 《四川畜牧兽医》2006,33(7):15-15,25
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是通过围栏建设、草种补播以及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措施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提高草原生产力,促进草地畜牧业协调发展而实施的一项基本建设性草原工程项目。通过实施以草原围栏禁牧、休牧、草场补播为主要措施的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建设项目,达到天然草原植被盖度明显增加,产草量明显提高,“三化”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人为破坏草原的行为得到有效遏止,基本实现草畜平衡,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实现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草原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贯彻实施新修订的《草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行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的制度,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组织考察团,于2003年11月赴全国草原禁牧、休牧、划区轮牧起步较早的内蒙古自治区和2003年5月1日全区实行草原禁牧封育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考察和学习。我们考察学习了他们的总体情况以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成功经验,对我区这方面的发展都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伊犁河谷半定居家庭牧场草畜平衡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伊犁河谷新源县10户半定居家庭牧场草地资源利用、人工饲草生产、生产经营效益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的半定居家庭牧场在不同经营方式下饲草料供应量和牲畜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年度间天然草地生产力和降水量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生产规模决定牧民的收入;达到草畜平衡的家庭牧场单位牲畜的生产效率更高。通过对夏牧场实施划区轮牧和分段放牧,将春秋牧场利用天数由现在的125天缩短到95天,以解决夏牧场局部退化和春秋牧场超载问题;通过扩大种植青贮玉米、苜蓿等高产优质牧草增加饲草来源,冷季舍饲时间由现在的1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鄂尔多斯重利用轻保护的粗放式畜牧业生产方式,以及人口的急剧增加,导致草原生态环境整体恶化,草场退化。2000年,鄂尔多斯在全区乃至全国率先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从变革生产方式上促进生态恢复。2002年国家退牧还草工程开始在我市实施。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是退牧还草工程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项目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得到了大力推行,同时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更加规范化。退牧还草工程在我市实施7年来,使我市草原生态快速恢复,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草原植被覆盖度从2000年的30%提高到现在的75%以上,草群高度由平均不足15cm提高到35cm左右,梁地草场和沙地草场的产草量平均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饲养牲畜是草地放牧的目标,放牧饲养牲畜是草地饲草资源利用的最有效途径。放牧饲养要素包括草地生产率、适宜载畜率、饲草质量、牲畜生长需要和采食量及放牧方式。本文对这些要素进行了归纳分析,目的在于推进发展草地放牧饲养理论并推导草地生产和保护性利用的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草地生产率研究方法、适宜载畜率确定标准、划区轮牧区块数计算方法及间歇休牧期和放牧期确定方法。草地放牧饲养理论:基于土壤和气候,改善草地生产和饲草质量,制定适宜载畜率,确定合理放牧方式,满足放牧牲畜最佳生长需要,并维持草地健康,实现“双赢”或“三赢”。草地保护性利用关键技术:放牧场或割草场施肥,调整适宜的载畜率,延迟放牧及间歇休牧,确切的划区轮牧体系,放牧场和割草场等量配置,二时段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20%可利用草地实施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主任宗锦耀日前在“天然草地共管国际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近几年,我国草地保护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截至2005年底我国有20%的可利用草地实施了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同时,全国人工种草累计保留面积达1 459万hm2,草地改良面积达1 583万hm2,草地围栏面积达3 78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荒漠化的日趋严重,我国政府于2003开始实施"三牧"政策,即禁牧、休牧、轮牧.在一段时间内,荒漠化得到有效控制.但封山禁牧是一种较为极端的生态保护措施,其对传统的"自由放牧""划区轮牧""以草定畜"等草地管理制度的取代,是否真的是草原恢复绿化的原因,还有待商榷.草原生态政策是可持续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其评价应客观公正,寻求草原治理的最佳方式.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西部3个盟市自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生态建设工程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盟市禁牧、休牧、划区轮牧面积231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9.37%。草场实施禁牧后,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以遏制,牧区草场植被覆盖度由禁牧前的10%提高到禁牧后的15%;牧草株高由20cm增加到25cm,产草量由300kg/hm^2提高到375kg/hm^2。牧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牧民接受科学养畜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市场意识增强了,传统的饲养方式和经营管理观念逐步转变。牧户能繁母畜比例由47.6%提高到58.3%,出栏率由36%提高到52%。实施禁牧后,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得到转变;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农牧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9.
加快家畜改良步伐 推进农区畜牧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草原是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改良工作是畜牧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的根本.当前发展畜牧业就是要从畜牧业增长方式和经营观念上转变,加快牲畜改良步伐,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积极推广舍饲圈养技术.对牧区要科学合理制定牲畜的载畜量,严格实行划区轮牧和季节性休牧政策,让草原充分恢复生机和活力.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草原是畜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改良工作是畜牧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的根本。当前发展畜牧业就是要从畜牧业增长方式和经营观念上转变.加快牲畜改良步伐.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积极推广舍饲圈养技术。对牧区要科学合理制定牲畜的载畜量,严格实行划区轮牧和季节性休牧政策.让草原充分恢复生机和活力,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