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番茄红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番茄红素是一种黄/红色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作为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番茄红素主要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天然着色剂、化妆品等行业。番茄红素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抗癌、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功能,其提取工艺和测定方法主要有:有机溶剂浸提法、酶反应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番茄红素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2.
实验以对番茄进行高附加值深加工研究为目的,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从新鲜番茄,番茄酱中提取番茄红素。结果表明:冷冻干燥的预加工方法对番茄红素的提取有所促进;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较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番茄中番茄红素的提取含量之比分别是:1.57∶1和2.19∶1。微波辅助提取番茄红素的建议工艺条件:55℃,30 s。在300 w,50℃,6 min,料液比1∶6(V/V);超声辅助提取番茄红素的建议提取溶剂是乙酸乙酯。  相似文献   

3.
番茄红素是一种黄,红色类胡萝卜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作为一种功能性天然色素,番茄红素主要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天然着色剂、化妆品等行业.番茄红素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抗癌、抗氧化、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生理功能,其提取工艺和测定方法主要有:有机溶剂浸提法、酶反应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和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等.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番茄红素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4.
万红贵  吴启赐  蔡恒  武振军  石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15-5317,5424
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的类胡萝卜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抗癌抑癌、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是目前国际上功能食品成分研究的热点。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是工业化生产的趋势,其提取方法也日趋成熟,并以连续提取番茄红素最具有工业发展前景。介绍了番茄红素的物化性质及生理功能,综述了几种以三孢布拉霉菌菌丝体为原料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薄膜—均质法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优化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的生产工艺,提高包封率,减小颗粒粒径,最终提高番茄红素的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薄膜—均质法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包封率作为主要指标,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胆同醇—卵磷脂比、番茄红素—卵磷脂比、旋转蒸发温度、磷酸缓冲液pH),并观察脂质体形态和粒径特征.[结果]薄膜—均质法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胆固醇—卵磷脂比1:3,番茄红素—卵磷脂比1:20,旋转蒸发温度30℃,磷酸缓冲液pH 7.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番茄红素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1.65%,平均粒径840nm.[结论]采用薄膜—均质法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具有工艺简单、重现性好,且脂质体包封率高、颗粒粒径小、稳定性较高等优点,可大规模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的生产工艺,提高包封率,减小颗粒粒径,最终提高番茄红素的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薄膜—均质法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包封率作为主要指标,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胆同醇—卵磷脂比、番茄红素—卵磷脂比、旋转蒸发温度、磷酸缓冲液pH),并观察脂质体形态和粒径特征.[结果]薄膜—均质法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胆固醇—卵磷脂比1:3,番茄红素—卵磷脂比1:20,旋转蒸发温度30℃,磷酸缓冲液pH 7.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番茄红素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1.65%,平均粒径840nm.[结论]采用薄膜—均质法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具有工艺简单、重现性好,且脂质体包封率高、颗粒粒径小、稳定性较高等优点,可大规模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番茄红素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不同剂量番茄红素处理胃癌细胞株SGC-7901、MGC-803,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Hoechst 33258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MMP)、活性氧(ROS),免疫印迹检测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IDH2蛋白表达.结果 番茄红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SGC-7901、MGC-803细胞增殖.大于25 μmol/L番茄红素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增加ROS水平;50 μmol/L番茄红素降低MMP,下调IDH1蛋白表达(P<0.01或0.05).结论 番茄红素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促凋亡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IDH1,阻断细胞ATP生成和提高细胞内ROS.  相似文献   

8.
通过清除DPPH·法研究温度对西瓜番茄红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与番茄红素标准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小于50℃时,温度对西瓜番茄红素抗氧化能力基本无影响;大于50℃后,温度对西瓜番茄红素抗氧化能力有明显影响,且随温度的增加,对DPPH·清除率降低,抗氧化能力减小。  相似文献   

9.
番茄红素萃取优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书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45-13546
[目的]考察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因素,优化其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溶剂法萃取番茄红素,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溶剂种类和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pH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以氯仿-丙酮(2∶1)混合液为提取剂提取番茄红素的提取率最高,石油醚为提取剂提取番茄红素的提取率最低。提取温度低于70℃,随着温度升高番茄红素的提取率明显增加,高于70℃时,其提取率趋于恒定。在提取初始阶段,番茄红素提取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8,0 min以后其提取率趋于稳定。当pH=6.0时,番茄红素提取率最高。当液料比小于4∶1时,番茄红素提取率随液料比的增大而显著增加;当液料比大于4∶1时,番茄红素的提取率反而下降。[结论]以氯仿-丙酮(2∶1)混合液为提取剂,液料比为4∶1,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80 min,pH=6.0时,番茄红素的提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圣女果番茄红素提取工艺,并分析其抗氧化活性,为提高圣女果番茄红素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圣女果番茄红素超声协同复合酶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并考察经人工胃液和肠液体外模拟消化后番茄红素清除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各因素对圣女果番茄红素提取量的影响排序为超声时间>酶解温度>复合酶添加量>料液比.3个单因素(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和超声时间)及料液比与复合酶添加量、料液比与超声时间、复合酶添加量与酶解温度、酶解温度与超声时间的交互作用对圣女果番茄红素提取量影响极显著(P<0.01).圣女果番茄红素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40、复合酶添加量3.6%、酶解温度54℃、超声时间22 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圣女果番茄红素的提取量为410.94±1.78μg/g,与模型预测值(412.62μg/g)接近.圣女果番茄红素对DPPH·、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能力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均明显高于同浓度的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体外模拟消化后的圣女果番茄红素对DPPH·的清除率减小,且圣女果番茄红素浓度越高,清除率降幅越小.[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的工艺条件可用于圣女果番茄红素提取,且提取得到的圣女果番茄红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可为后续圣女果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正交试验优选西瓜中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爱国  周佩瑶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03-6605
[目的]寻求西瓜中番茄红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新鲜成熟西瓜为材料,用不同有机溶剂提取其中的番茄红素,筛选最佳提取剂;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pH值对番茄红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然后采用正交试验对该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乙酸乙酯为西瓜中番茄红素的最佳提取剂;各因素对番茄红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pH值。[结论]番茄红素的优化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pH值4.0,提取温度30 ℃,提取时间1.5 h。  相似文献   

12.
在番茄红素超临界CO2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5℃,解析温度35℃,以投料量20%的正己烷为夹带剂萃取2 h的情况下,番茄红素的提取率可达93.98%。结果表明:采用超临界CO2萃取番茄红素不仅可以克服传统提取方法的缺陷,而且对番茄红素这类热敏性物料的提取也尤为合适。  相似文献   

13.
番茄红素萃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乙酸乙酯的浸提效果最好,故选用乙酸乙酯作为浸提溶剂。随着液料比的升高,番茄红素提取率增加,当液料比大于4∶1(ml/g)时,色素提取率增加缓慢。当pH值小于6时,随着pH值的增大,色素提取率增加;当pH值大于6时,随着pH值的增大,色素提取率降低。各因素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液料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结论]番茄红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为4∶1(ml/g),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45℃,提取次数3次,该条件下,番茄红素的提取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王世娟  欧阳华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803-3804,3807
[目的]介绍三孢布拉霉中番茄红素的萃取新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萃取三孢布拉霉中的番茄红素,研究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二氧化碳流量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过滤后的发酵液用95%乙醇预处理后萃取3 h时番茄红素的萃取率最高;萃取温度为45℃时番茄红素的萃取率最高,之后随温度升高番茄红素的萃取率下降;最佳萃取压力为45 MPa;最佳二氧化碳流量为20 L/h。[结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三孢布拉霉中番茄红素的最佳工艺为:压力45 MPa,温度45℃,二氧化碳流量20L/h,此条件下番茄红素的得率可达76%。  相似文献   

15.
胡萝卜中番茄红素萃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旨在通过对有机溶剂、温度、时间和固液比等因素对分离番茄红素的影响,确定最优的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的浸提效果最好,故选用乙酸乙酯作为浸提溶剂。番茄红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为2:1(mL/g),提取时间100 min,提取温度35℃。用此法提取番茄红素成本低、效率高、易于自动化,具有广阔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何春玫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10139-10140
[目的]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番茄红素提取的影响,优化其预处理工艺。[方法]采用离心脱水、冷冻、干燥、乙醇处理等方法对番茄浆样进行预处理。研究预处理方法对番茄红素提取的影响。[结果]提取液在444、472和502nm处各有1个吸收峰,其最大吸收在472nm。各预处理番茄浆的番茄红素提取率高低为:离心脱水处理〉冷冻处理〉45℃烘干、粉碎〉60℃烘干、粉碎。无水乙醇处理稍低于不处理番茄浆。番茄浆经离心脱水和冷冻处理后用石油醚:丙酮=1:1提取1h,提取液的吸光度变化较小,番茄浆经干燥处理再用有机溶剂提取1h。提取液的吸光度变化较大。料液比为1:6时,番茄红素的提取效果较好。[结论]番茄果实打浆后,离心脱水处理或冷冻处理均可提高提取率,缩短提取时间。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不同浸提时间、固液比和温度3个影响因子对番茄粉末中番茄红素进行了浸提试验,结果表明:从浸提收率看,用氯仿和苯最高;从浸提时间看,5h前番茄红素收率上升,之后下降;从固液比看,番茄红素收率随固液比上升而上升,上升最快的是氯仿和苯;从萃取过程稳定性上看,在时间因素和固液比上正己烷均表现为较强的波动;在实际操作中因温度的不同,部分溶剂有较强挥发,故测得数据缺乏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离心脱水、冷冻、异丙醇、无水乙醇处理等方法对西瓜浆样进行预处理,考察了各预处理方法对番茄红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西瓜浆样中提取番茄红素的最佳处理条件为西瓜浆样离心脱水或冷冻预处理,以石油醚∶丙酮(1∶1)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5、提取时间为20 min、提取温度为45℃,西瓜经离心脱水处理或冷冻处理后,可缩短提取时间、降低料液比,且在提取过程中受提取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