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1)种子带菌;(2)土壤带菌;(3)土壤中混杂病残体.此3种途径都可成为辣椒疫病的初侵染源,其中土壤中混杂病残体是辣椒疫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并对该病菌的侵染循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发生在邯郸地区大名县辣椒大棚中的疫病病原菌。[方法]从辣椒大棚里采集辣椒疫病病样,对病原菌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通过形态学观察、ITS序列分析及致病力测定,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辣椒疫病病原菌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结论]该研究为当地辣椒疫病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辣椒果柄表面附生菌与贮藏期病害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辣椒贮期病害的发生部位调查结果表明,贮期病害以果柄发病率最高,且发病早;并是辣椒果蒂病害的主要诱因;辣椒贮期不同病组织病原菌分离结果和辣椒果柄潜伏侵染菌与表面附生菌的分离结果表明,辣椒果柄表面附生性镰刀菌(Fusarium sp.)是辣椒贮期病害的主要病原菌;辣椒剪把贮藏1个月后的好果率为78.9%,而留把贮藏为25.7%。  相似文献   

4.
植株残体对黄瓜苗病的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植株残体对黄瓜苗病致病性影响的研究结果,明确了黄瓜苗病病原菌主要是瓜果腐霉菌,次为立枯丝核菌 AG5。黄瓜幼苗残体在土壤中腐烂后,促进了腐霉菌的腐生活动和侵染,加重苗病的发生。非寄主作物(玉米、大豆、高粱、大麦、棉花)成株根残体及几种杂草(红蓼、鸭跖草、苘麻、龙癸)的植株残体在土壤内腐烂后能明显抑制苗病的发生,促造幼苗的生长,为今后生物防治蔬菜苗病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年海南辣椒白斑病发生严重,主要危害辣椒叶片,病株叶片布满白色孔斑,严重影响辣椒品质和产量。从甜椒病叶组织分离病菌,经过病原菌形态、r DNA和ITS序列鉴定为番茄匐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对田间辣椒白斑病进行4种杀菌剂[苯甲·氟唑菌酰胺SC(健攻)、肟菌酯·氟吡菌酰胺SC(露娜森)、苯醚甲环唑WG(世高)、四霉素]的药剂防治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混配杀菌剂12%苯甲·氟唑菌酰胺SC(健攻)和42.8%肟菌酯·氟吡菌酰胺SC(露娜森)具有较好的防效,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7.51%和75.01%,而10%苯醚甲环唑WG(世高)的防治效果稍差,防效仅为27.51%。  相似文献   

6.
辣椒疫病是由疫霉菌(一种真菌)侵染所致.该病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成为初侵染源.翌年环境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侵染根颈和茎基部,或产生游动孢子,经灌水传播,从辣椒气孔、伤口和表皮侵入,多在积水处形成发病中心.  相似文献   

7.
辣椒疫霉菌在土壤中消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治辣椒疫霉病,对辣椒疫霉病田土壤进行了病菌分离、菌株配对培养、越冬存活形式等研究。结果表明:病田土壤中的疫霉菌数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以5-8月最多,冬季和初春最少;湖南长沙地区疫霉菌的配对型有A2和A1A2两种类型,多以卵孢子形态在土壤中越冬;病田土壤和植物病残体是辣椒疫霉病最主要的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8.
1主要病害症状保护地辣椒病害主要有:辣椒疫病、辣椒炭疽病、辣椒褐斑病、辣椒病毒病、辣椒灰霉病、辣椒细菌性病害等。1.l辣椒疫病苗期即可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或猝倒,即苗期猝倒病;成株期主要危害茎基部,初为水浸状,后环绕麦皮变黑褐色,病部明显溢缩,造成整株凋萎枯死,属毁灭性病害:后期也危害果实,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病菌主要是病残体在土壤中带菌传染,随雨水传播蔓延。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一般浇水后土壤湿度过大,发病迅速,种植过密,连年重茬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9.
<正>1.穿孔病(1)发病症状与规律。主要危害甜樱桃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形成针孔大的紫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相互连接成为圆形褐色病斑,其上出现黑色小粒点,最后病斑干缩,穿孔脱落。该病属于细菌性病害,雨水多的年份,通透性差以及管理粗放的樱桃园发病重。病原菌在病残体如落叶上越冬,借风雨或昆虫传播。(2)防治方法。结合冬剪剪  相似文献   

10.
辣椒潜伏侵染菌与采后病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辣椒果实潜伏侵染菌的分离结果与采后病害病原菌的分离结果表明 :交链孢菌Alternariaalter nata、盘长孢状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gloeosprioides、辣椒软腐病菌Erwiniacarotovorasubsp carotovora具有潜伏侵染性 ;用这 3种菌对辣椒果实接种 ,接种果实表现与原分离病果相同的症状 ,并再分离得到了接种病原菌。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 :A alternata、C gloeosporioides、E c subsp carotovora属于辣椒采后病害的采前侵染病原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吉林白城和内蒙古开鲁辣椒白皮病病原,并从辣椒根际土壤中筛选对该病原菌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为辣椒白皮病的诊断和绿色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从吉林白城和内蒙古开鲁辣椒产区,采集表现“白皮”症状的辣椒果实及其根际土壤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果实接种法验证分离病原菌的致病性,通过形态学结合ITS-ACT-TUB-CHS-GAPDH-HIS3多基因联合法对分离的致病菌进行鉴定。利用逐级稀释法分离辣椒根际土壤样品中的放线菌,用离体结合活体测定法筛选对分离病原菌有显著拮抗活性的生防菌,并采用形态学、培养特性和分子序列相结合的方法对筛选的生防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吉林白城和内蒙古开鲁辣椒样品中分离得到25株真菌,其中有6株真菌在致病性测定中表现出典型的白皮病症状,分别为LJ1、LJ2、LJ3、LJ4、LJ5和KLLJ9,形态学结合多基因联合确定分离的病原菌均为斯高维尔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covillei)。以斯高维尔炭疽菌LJ1为供试靶标菌,从辣椒根际土壤中分离到1株拮抗放线菌SLJ2-2,其能有效抑制斯高维尔炭疽菌LJ1的感染和扩展,喷施3次SLJ2-2发酵上清液后对斯高维尔炭疽菌LJ1的抑制率达到95.53%,结合形态学、培养特性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SLJ2-2鉴定为微黄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idoflavus)。【结论】吉林白城和内蒙古开鲁地区辣椒白皮病主要由斯高维尔炭疽菌侵染引起,从辣椒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的微黄白链霉菌能有效抑制该病原菌的感染及其在辣椒上的扩展。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玉米茎腐病初侵染菌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种子带菌检验、病原菌在病株残体、病土上越冬形态观察及存活检测、越冬病菌的苗期致病测定等一系列试验,明确了辽宁省玉米茎腐病优势致病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graminearum)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土及病残体内越冬,瓜果腐霉菌(Pgthiumuphanidermatum)以卵孢子在病残体和病土中越冬,带菌的土壤及根茬等病残体是玉米茎腐病的初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13.
棉花铃期病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34-1134,1147
2004年以来系统调查、研究了棉铃病害,结果表明:危害较严重的棉铃病害有炭疽病和黑果病;病原菌附着在棉种、土壤或土壤植物残体上越冬,翌年通过雨水或风等方式,将病菌飞溅或飘落到棉铃引起铃病;选用多抗良种,减少菌源,避病育苗,轮作、间作套种和精心管理,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为最佳控病方法。  相似文献   

14.
辣椒大棚育苗中,由于棚内温度高、湿度大,容易造成辣椒发生猝倒病,其感病原因及防治如下:一、发病症状辣椒猝倒病是幼苗出土后叶尚未展开前,遭受病菌侵染,致幼茎基部发生水渍状暗斑,继续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最后失去支撑力,倒伏在地。二、发病条件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营腐  相似文献   

15.
国内新病害——新疆向日葵白锈病发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疆向日葵白锈病调查与病原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为婆罗门参白锈菌(Albugo tragopogonis(Persoon.)Shroeter)。发病与降雨、湿度条件密切,高海拔、低温地区危害严重。防治上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清除病残体;发病初期喷施64%杀毒矾 600倍液等药剂,可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正>手机尾号为5477的用户问:棚里的辣椒在叶片正面有黄色病斑,叶片背面霉层稀少。请问这是什么病?专家解答:这应该是辣椒叶霉病,可采取以下三种措施:①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②栽植密度应适宜,雨后及时排水,注意降低田间湿度。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早摘除下部病叶,并喷药保护。可用多菌灵、苯醚甲环唑、腈菌唑、杜邦福星、加瑞农等药剂。同时注意防治白粉虱,选用百菌清烟剂或  相似文献   

17.
1烂瓜原因分析 1.1病害引起的烂瓜引起甜瓜烂瓜的真菌性病害有:甜瓜疫病、菌核病、炭疽病、黑星病等.这些病原菌能够在种子、土壤、病植物残体上存活,主要靠气流传播,外界环境湿度较大时,就会再次侵染而大面积发生.引起甜瓜烂瓜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有甜瓜软腐病等.这些病原菌能附着在种子表面、土壤、病植物残体越冬,通过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经伤口和自然孔道侵染,在22~25℃、空气相对湿度大时发病重.  相似文献   

18.
 蚕豆根病病残体置于不同环境下,病原菌消减速度和致病性变异的程度不同:在模拟的大田浸泡和自然干湿交替系统中,菌群消减较置于室内干燥条件下快,其致病力与寄生阶段相比显著下降。病菌在蚕豆秸浸渍液中的繁殖量比在土壤浸渍液中大。除已知的初侵染源外,豆田稻茬也是这些病原菌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1.由真菌、细菌、病害引起的烂瓜。引起甜瓜烂瓜的真菌性病害有:甜瓜疫病、菌核病、炭疽病、蔓枯病、黑星病等。这些病原菌能够在种子、土壤、病植物残体上存活,主要靠气流传播,外界环境湿度较大时,就会再次侵染而大面积发生。引起甜瓜烂瓜的细菌性病害主要有甜瓜细菌性角斑病和软腐病等。这些病原菌能附在种子表面、土壤、病植物残体越冬。通过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传播,经伤口和自然孔道侵染,在22~25℃、空气相对湿度大时发病重。  相似文献   

20.
<正>我所每年种植辣椒400亩左右,1987年以来因疫霉病而产量大减。1989年,我们在总结两年防治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下列措施,使辣椒疫霉病的发病率较前两年下降30%左右,发病时间较往年推迟10—15天,从发病到绝收持续1个月左右。 一、消灭菌源 消灭菌源是防治辣椒疫霉病的首要环节。辣椒疫霉菌初侵染源是带菌的种子、土壤和病残体,故必须搞好种子、土壤灭菌和清除田间病残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