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环节。近年来,宁波通过加强乡村文化载体和场馆建设,开展乡村文化调查与理论研究,加强乡村文化教育与宣传,创新乡村文化保护模式等举措,不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2.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推进农村基层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当前,乡村振兴中农村文化礼堂长效运行仍存在"乡村文化人才缺少、建设管理经费缺乏、礼堂功能发挥受限"等短板,突破短板的创新模式包括:紧要功能、核心要素、关键战略的"嵌入模式";文化礼堂+创新创业、文化礼堂+乡村旅游、文化礼堂+素质拓展的"引领模式";区域经验共享、全省品牌共建的"溢出模式"。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指明了方向,田园综合体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优质载体与有效途径。准确把握田园综合体的丰富内涵、厘清西部丘陵地区田园综合体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利用比较优势规划建设方案、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着力打造村落文化IP、实施"四轮驱动"发展是丘陵地区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而乡村振兴必然要以乡村文化振兴作为内生动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丰厚的价值意蕴,实践至今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人才、载体、产业和数字化方面仍存在一定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路径:加大对乡村文化振兴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保护和建设文化载体、提升乡村文化产业生命力、激发科技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活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传统文化融入乡风文明建设对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井盐文化蕴含了盐帮人开拓冒险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开放的气度,有助于乡风文明建设。目前,自贡井盐文化融入乡风文明建设存在主体缺乏建设认识、载体和资源匮乏,缺乏融入动力、井盐文化的民间基础逐渐弱化等问题。为使自贡井盐文化有效融入乡风文明建设,一是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引导作用;二是要运用新型载体,增强融入实效性;三是要突出文化特点,把握融入方向;四是要衔接乡风文明的内涵,找准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职业教育角色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历史任务.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农业行业复合功能及区位优势,构建以"政校行企"为载体,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为核心的"五位一体"教育培训服务体系,全面服务首都乡村振兴,乡村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乡村振兴水平显著提升,产生巨大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建设是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核心工程。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对当前"三农"工作的新认识,乡村文化振兴对于我国新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是至关重要的,研究乡村文化建设具有十足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并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愉悦农民、教育农民、为乡村振兴强根铸魂、培养人才等多重功能。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一要外部供给与内部挖掘相结合。一方面加强乡村文化的组织供给、人才供给、活动供给和产品供给;另一方面挖掘乡村内部潜力,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发挥新乡贤和乡村知识分子的作用。二要载体搭建与能人培养相结合。既加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和乡村文化活动载体搭建,又要强化乡村文化能人培养,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人力支持。三要推动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以乡村文化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载体、积累资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使得农村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而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点。但是目前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振兴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应积极探索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因此,本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对"三农"工作的新旗帜、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充分体现党对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高度重视。文化振兴是开展乡村振兴这一长期历史性任务的重要环节,全面深化开展乡村文化建设是引导乡村文化繁荣向上向好的重要保证,也是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  相似文献   

11.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留住乡愁"的重要载体.通过实地调研朱瓦村,从空间规划、特色产业、生态环境、乡村文化等方面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成效,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法,获悉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满意度,并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不足之处,旨在为提升村庄的宜居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美丽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化建设是促进我国乡村振兴的主要因素,文化建设工作不力也是阻碍我国乡村振兴的显著问题。本文通过审视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剖析乡村文化建设滞后的原因,进而针对性地指出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以此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升乡村文化底蕴的有效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乡村文化的发展。本文从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文化素养提升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乡村文化建设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作为西部地区民族自治州的黔南州,其乡村振兴关乎民族地区的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础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能够有力助推黔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全局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211-212
党的十九大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三农"工作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也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描绘了宏伟的蓝图。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振兴,但在人才、产业、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中,人才振兴是关键,是乡村振兴各目标实现的载体和突破口,也是支撑各目标实现的支柱。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现状并提出创新路径,使用文献分析结合调查研究的方法,在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概念及其对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以及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问题,最终探究乡村文化建设创新路径。结果表明,目前乡村文化建设正火热开展,但仍存在物质文化建设滞后、制度文化建设缺位、行为文化建设缺乏引领、文化设施建设不足、精神文明欠缺等实际问题。应从夯实乡村经济基底、加强乡村文化服务组织建设、增强乡民教育引导、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资源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乡村文化建设路径创新,以提高乡村文化建设水平,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化建设最薄弱的环节在农村,如何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国农村发展是"三农"面临的重要问题。欧盟乡村建设起步较早,通过阶段性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推动中国乡村振兴有很好的借鉴。从政策目标、运行机制、资金预算、政策体系4个维度探究了欧盟农村发展政策体系的演进逻辑及特点,对比分析了中国乡村振兴的约束条件,总结了欧盟农村政策的改革经验及难点,并提出了推进中国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是全党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乡村群众文化阵地在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在新的时代形势下,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全国各地农村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重点环节,充分发挥群众文化阵地的作用,为乡村振兴贡献精神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9.
文化助力下的乡村振兴,可通过乡村文化的承接载体,为乡村建设提供有效助力,增强实际发展质量,实现全面奔赴小康。基于此,文章以乡村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联动关系为切入点,对文化助力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保障。南宁市“美丽南方”在紧紧围绕当地的土改文化、乡土文化、农耕文化、知青文化等,成功打造出一个优秀的文化村,是南宁市乡村文化振兴的典范之一。以“美丽南方”的乡村文化为例,在“美丽南方”文化建设的现状基础上,分析其文化建设的成果,发现目前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