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生态文明由"生态"和"文明"组成,是指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体。从"文明"的发展阶段来看,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后形成的一种高级文明形态,是文明发展的新阶段。从"文明"发展的类型来看,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列的文明类型。生态文明的核心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创新、和谐、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湖南省水利厅坚持人水和谐发展,统筹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构建湖南水生态文明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文明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对自然的顺从、依附到人类对自然的主宰。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人类把自然看成是掠夺的对象,致使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生态文明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它承认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它以生态科技作为物质基础,实行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三贴近"既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宣传思想战线的指导原则,也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在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党先后提出了新闻宣传通俗化群众化思想,新闻宣传大众化思想,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思想,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以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思想。这些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指导思想构成了"三贴近"传统的演变史。回顾和梳理"三贴近"传统的发展脉络,总结党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历史经验,将有利于我们对"三贴近"原则的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较大发展,但依然存在问题。从共时维度分析生态系统特征,对于其建设具有十分重要。在生态系统内部,"人-自然-社会"应该和谐共存。将生态系统作为独立个体,生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7.
白燕培 《农业考古》2019,(1):141-146
东北地区发现的石耜以赤峰地区居多,其他地方也有零星分布。从年代上来看,兴隆洼文化时期就有发现,赵宝沟、红山文化时期数量猛增,到青铜时代还在使用,但其数量相对偏少了。本文意图对东北地区各个文化时期的石耜进行分期、分型、分式的比较研究,探索其演变发展规律,有助于了解各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对东北石耜发展演变史、乃至中国石耜演变发展脉络的梳理兼起到奠基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为"五位一体",到21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本文阐述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及其提出背景,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农业生产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农业生产模式选择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对生态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关系、生态文明是否是独立的文明形态问题,学术界尽管见仁见智,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一点上,人们是达成共识的.这是对人与自然双重关系的再认识,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儒家文化中"慎"是一种美德,并保障着道德的实现。本文以不同时期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及经典文献为资源,梳理出"慎"德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并指出传统"慎"德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对于个体的自我完善及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文明的提高和维护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生态文明的核心是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微生物(分解者),分工合作,维持物质和能量的动态平衡。人类和社会参与以后,事实上是增加了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图1)。显然,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我们只有增加作为生产者的植物。生态文明是个新概念,但对我们园林绿化工作者来说,已经实践了很多年。从当年的"绿化祖国","实现大地园林化",到"生态园林","城市大园林",都属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2.
钟繇为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书家,在中国书法发展史和演变史中,是关联两汉与魏晋南北朝的关键人物。他创立了楷书的标准面貌,成为由隶书向楷书转变的关键人物,被后人尊崇为"正书之祖"。其正书为历代书家学习楷书的垂范,尤其为东晋时期二王父子的成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教育作用。分析钟繇正书对历代书家的启示教育作用,有助于更为深入系统认识钟繇的正书在书法教育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进廷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299-4301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观念的一次升华。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深刻领会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逐步实现价值观、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技为手段、以法律为保障,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梦"的主旋律影响下,与生态文明有关话题引起人们热切关注。在高校"两课"课堂中融入生态文明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意识,促进校园、社会和谐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两课"的课程内容和特点,有效联系生态文明知识及当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情和存在的问题,怎样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促成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提高他们的环境法律法规,是"两课"目前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1):293-295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培育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更加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也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到本世纪中叶将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一环。2017年12月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明确了时间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17.
<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观""三大攻坚战"均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体现了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绿色、生态、环保再一次被强调。贵州,作为我国磷矿资源大省,国内两大磷化工企业——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贵州开磷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也坐落于此。从"掰手腕"到"一家亲"、从"相竞争"到"共合作",全国人大代表,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烟叶烤房换热器的演变史及各时期位置和布局、使用材质、断面积和长度、热能利用率等方面换热器的改良技术,同时对烤房换热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9.
黄永青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167-168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具体体现。林业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笔者分析了榆林市林业发展的条件和现状,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3项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穆贵明 《吉林农业》2013,(3):193-193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十八大报告在第八部分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不仅仅是每个人的义务,更是责任。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正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目的。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出的庄严承诺。因此作为林业部门,要充分发挥其职能,充分体现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