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研究不同培养方式对森林草莓种子萌发成苗的影响及不同基因型"Ruegen"(RE)和"Yellow Wonder"(YW)、不同外植体类型对离体再生频率的影响;另以八倍体凤梨草莓优系及2个凤梨草莓杂交组合种子建立试管苗无性系为试材,同等培养条件下进行叶片离体再生,比较离体再生能力,以筛选离体再生能力高于"全明星"的基因型,优化草莓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水培条件下,RE发芽率高于YW,但两者后期成苗速度和成苗质量均差异不显著。叶片的离体再生效率和再生芽数显著高于叶柄。两种基因型RE和YW在相同类型外植体上,其再生效率差异不显著。筛选出5个11-3-2、11-4-2、YA-1、SB-8和SB-9等5个凤梨草莓基因型的再生能力比均显著高于离体再生能力高的基因型"全明星"品种,且叶片正面接触培养基的外植体不定芽再生率和平均再生芽数均高于背面接触培养基的外植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京枣39’是一种优质的枣鲜食新品种,目前尚无有效的离体再生体系,影响了自根苗的培育和苗木纯度。为了解决枣遗传转化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探究了枣叶片再生的不同影响因素,以期建立高效的叶片再生体系。【方法】以‘京枣39’组培苗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接种方式、基本培养基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配比对离体叶片直接诱导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叶片正放的接种方式再生率远高于叶片反放,是‘京枣39’叶片再生不定芽的最佳放置方式;基本培养基对‘京枣39’叶片再生的影响要大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且最优培养基为1/2 MS,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为细胞分裂素6-BA,本研究确立的‘京枣39’组培苗叶片再生的最优体系为1/2 MS+1 mg/L噻苯隆+0.5 mg/L 6-BA+0.2 mg/L NAA+30 g/L麦芽糖+6 g/L琼脂,再生率可达79.17%,平均每叶片再生不定芽能达到4.67个。进而初探并建立了‘京枣39’组培苗的最佳扩繁体系为:MS+20 g/L麦芽糖+6 g/L琼脂+3 mg/L 6-BA+0.1 mg/L NAA,分枝率高达88%,平均分枝数达2.76枝...  相似文献   

3.
草莓离体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植物转基因技术已成为植物定向遗传改良的主要手段,而建立稳定高频离体再生体系是实现遗传转化的基础和前提。笔者以3个主栽草莓品种丰香、弗吉尼亚、全明星为试材,综合研究影响草莓不定芽再生的各种因素,建立离体叶片高效再生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对某一特定的品种来说,外植体基因型和外源激素种类及其合适浓度是决定再生的主要因子。建立草莓高频再生体系,TDZ是首选激素;某种激素随其组合激素不同而发挥功效不同;自然光照条件下培养不易发生玻璃化苗,而且苗分化好;AgNO3对弗吉尼亚叶片再生起抑制作用,但用含7 5mg/LAgNO3的继代培养基扩繁组培苗,却产生了大量的匍匐茎。  相似文献   

4.
草莓组培苗生根过程的简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培苗成本高是影响草莓脱毒苗推广的主要障碍,简化草莓脱毒苗的组培过程是降低成本的关键,为此进行了草莓组培苗生根过程的简化研究。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将传统组培过程中小于1cm的小苗,进行先壮苗再生根的两步培养,合并为“壮苗生根一步成”。将传统组培过程中需要生根的大苗(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新品种麒麟火焰兰(Renanthera Tom Thumb‘Qilin’)的高效离体再生体系,以其组培苗的叶片及根作为外植体,比较不同生长调节剂配比以及根的不同处理方式对诱导类原球茎(PLBs)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以叶片作为外植体,在不同浓度的6-BA与NAA配比下,均能诱导形成类原球茎,诱导率最高可达63%,最佳培养基配方为:1/2 MS+0.15 g·L-1柠檬酸+6 mg·L-16-BA+0.2 mg·L-1NAA;而以其根作为外植体,较难诱导出类原球茎。表明在火焰兰类原球茎再生体系的建立中,宜选用叶片作为外植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粉葛传统的栽培方式主要有压条繁殖、块茎苗、扦插繁殖等,繁殖效率较低,为建立粉葛组培再生体系,实现粉葛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方法:本文以‘桂粉葛1号’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灭菌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移栽基质配比对‘桂粉葛1号’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消毒、启动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及组培苗移栽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如下:以75%酒精30 s+0.1%氯化汞8 min组合进行消毒,外植体成活率达83.45%;启动及继代培养基为MS+0.4 mg/L 6-BA+0.1 mg/L NAA,腋芽萌芽率达92.22%,继代增殖系数约2.61;生根培养基为MS+0.3 mg/L NAA,同时增加蔗糖添加浓度至30g/L,可明显提高组培苗根长、根数及根粗等指标,生根率达95.00%;组培苗移栽基质为黄泥:珍珠岩:营养基质(1∶1∶1),移栽存活率达98.00%。结论:本研究初步构建了高效的‘桂粉葛1号’组培再生体系,为粉葛组培营养杯苗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1978年 Gunay 和 Rao 首次报道辣椒离体再生芽以来,国外陆续有少量的辣椒组培的报道,但一般再生周期长或只停留在芽诱导阶段,没详细涉及芽的进一步伸长和再生完整植株。本实验采用国内普遍栽培的‘农大40号’、‘农发’、‘中椒三号’、‘伏地尖’等甜、辣椒品种和品系,以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再生了完整植株,并正常开花结果。以 MS 为基本培养基,从诱导外植体直接出芽和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芽二条途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雪球’海棠离体植株组织培养快繁体系,并对组织培养体系进行优化。【方法】以‘雪球’海棠当年生茎段为起始接种材料,获得无菌苗,利用无菌苗和试管苗叶片为材料,以MS为基础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激素及其配比对雪球组培苗扩繁、植株再生和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用2 g/L HgCl2处理‘雪球’海棠茎段外植体是较为恰当的消毒及获得无菌苗的方法。在MS+2.5 mg/L 6-BA+0.3 mg/L IBA培养基中组培苗的总增殖倍数最高,为9.11,为最适增殖培养基;在MS+0.5 mg/L 6-BA+0.3 mg/L IBA培养基中组培苗的总增殖倍数为6.38,分化的芽生长良好,无玻璃化,为获取叶盘不定芽再生试验用叶片的最适培养基。在MS+0.2 mg/L TDZ+0.1 mg/L NAA培养基(以山梨醇为碳源)中,叶盘不定芽再生效率最高,为60.71%,为不定芽再生最适培养基。‘雪球’海棠生根容易,在1/2 MS+0.2 mg/L IBA培养基中,组培苗培养7 d开始生根,生根率为100.0%。【结论】建立了‘雪球’海棠组织培养体系,明显提高了其繁殖速率,使其生根率可达到100.0%。  相似文献   

9.
丰香草莓叶片离体再生不定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以丰香草莓组培苗叶片为试材,研究了离体再生过程中激素配比、叶龄、放置方式、暗培养等对不定芽再生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方法】以二倍体草莓(Fragaria vesca)‘Ruegen’叶片为试材,研究生长调节物质浓度和配比、不同暗培养时间、不同类型植物凝胶对其叶片再生的影响,【目的】建立‘Ruegen’草莓叶片再生体系。【结果】结果表明:暗培养7d、以Carrageenan为固化剂利于‘Ruegen’草莓叶片再生;激素配比为TDZ 2.0mg/L+IBA0.2mg/L时,再生频率较高,不定芽的再生率达到81.03%,平均再生芽数达到5.30个。  相似文献   

11.
【方法】以二倍体草莓(Fragariavesca)‘Ruegen’叶片为试材,研究生长调节物质浓度和配比、不同暗培养时间、不同类型植物凝胶对其叶片再生的影响,【目的】建立‘Ruegen’草莓叶片再生体系.【结果】结果表明:暗培养7d、以Carrageenan为固化剂利于‘Ruegen’草莓叶片再生;激素配比为TDZ20mg/L+IBA02mg/L时,再生频率较高,不定芽的再生率达到8103%,平均再生芽数达到530个.  相似文献   

12.
以‘鲁林9号杨’无菌叶片与叶柄作为外植体,建立‘鲁林9号杨’的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叶片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0.3 mg·L-16-BA+0.15 mg·L-1NAA,诱导出芽率为100%,平均出芽数为10.83个;叶柄诱导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0.5 mg·L-16-BA+0.1 mg·L-1NAA,诱导出芽率为94%,平均出芽数为5.67个;不定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0.15 mg·L-1IBA+0.03 mg·L-1NAA,其生根率为95.2%,平均每株生根5条。组培苗炼苗移栽成活率达95%。该研究旨在建立‘鲁林9号杨’的离体再生体系,为‘鲁林9号杨’品种遗传改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提供试验基础,为培育高品质、速生、高抗的杨树新品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红颜’‘申阳’‘章姬’‘Yellow Wonder’的离体叶片、叶柄、根为试验材料,对潮霉素(Hyg)敏感性进行研究;并以上述4种草莓资源的离体叶片为材料,探究其对草铵膦有效成分PPT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野生草莓‘Yellow Wonder’对两种筛选剂最为敏感。除‘申阳’草莓(叶片比根敏感)外,其他3种草莓资源均为根对Hyg较其叶片敏感。结合愈伤诱导受抑制情况,认为‘红颜’‘申阳’‘章姬’‘Yellow Wonder’叶片Hyg最佳选择压分别为4 mg/L、6 mg/L、6 mg/L、4 mg/L; PPT最佳选择压分别为0. 8 mg/L、0. 8 mg/L、1. 0 mg/L、0. 6 mg/L。  相似文献   

14.
IBA浓度对草莓组培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饶雪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5):35-36,52
草莓作为公认的高档水果受到了广东人的喜爱,但由于草莓种苗病毒害严重,限制了广东地区草莓的生产和发展,利用草莓脱毒苗的组培快繁技术发展广东的草莓产业需求极其迫切。该试验以草莓品种佐贺清香为材料,将草莓脱毒组培苗植入丛芽增殖培养基中,研究IBA浓度对草莓组培苗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章姬草莓的脱毒及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章姬草莓的脱毒检测及组培快繁进行研究,提出了用热处理法脱毒、用指示植物嫁接法检测、用已脱毒苗的茎尖进行组培快繁的有效技术,该技术可使组培苗100%无病毒,外殖体成活率达80%,成苗率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主栽品种‘丰香’叶片为外植体,就不同质量浓度生长激素对叶片外植体成活率、愈伤组织、不定芽的诱导率和再生芽生根培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再生体系.结果表明:MS+1.5 mg/L噻苯隆(Thidiazuron,TDZ)+0.4 mg/L吲哚乙酸(3-indolebutyric acid,IBA)培养基最适于叶片不定芽分化,再生芽在1/2MS+0.1 mg/L IBA培养基上生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以‘全明星’草莓组培苗为试材,分别用甲基磺酸乙酯(EMS)、60Co-γ射线以及60Co-γ射线+EMS的复合诱变剂对叶片进行处理,并对‘全明星’草莓进行初步耐盐筛选。结果表明:EMS溶液处理草莓离体叶片适宜的浓度和时间是0.2%+2.0 h及0.4%+1.0 h,60Co-γ射线诱变处理的剂量率为30 R/min时,适宜的剂量为3~5 kR,复合处理的适宜剂量为60Co-γ(3 kR)+0.1%EMS处理2.0 h及60Co-γ(3 kR)+0.2%的EMS处理1.0 h。对3种处理间进行比较发现,各处理的叶片存活率和再生率都比对照有所下降。其中,复合处理对草莓叶片的生理损伤作用显著提高,叶片的再生率比单一诱变剂处理下降了10%~15%。再生植株经过初步NaCl筛选后,复合诱变处理再生植株的生物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盐害率和盐害指数也都显著低于其它处理,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而单一诱变剂处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以马铃薯茎段、叶片及块茎为起始外植体不同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了基因型、受体外植体类型、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和预培养等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为建立马铃薯高效离体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玻璃化超低温技术脱除草莓斑驳病毒(SMoV)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携带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 mottle virus)的‘红颜’草莓为材料,通过对玻璃化超低温脱毒技术中各程序的优化,建立适合‘红颜’草莓的茎尖玻璃化超低温脱毒体系。结果表明:1~2mm的茎尖在0.5mol/L蔗糖的预培养基预培养3~7d,室温装载处理60min,0℃玻璃化处理180min,液氮冷冻60min,40℃解冻2min,高糖溶液卸载20min后接种到MS+2.0mg/L 6-BA再生培养基上,成活率可达70%以上。再生培养60d后,随机选取20株再生植株,利用RT-PCR技术检测草莓斑驳病毒的脱毒效果,脱毒率为100%。利用该体系可以克服传统茎尖脱毒受茎尖大小的限制(0.1~0.3mm),并有效脱除草莓斑驳病毒。  相似文献   

20.
草莓茎尖脱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操作简便、脱毒效率高的病毒脱除技术,促进草莓脱毒苗产业化发展,采用感染草莓斑驳病毒的草莓母株为材料,通过对草莓茎尖组织培养法、热培养处理后茎尖组织培养法、组培苗再生匍匐茎茎尖培养法等方式进行脱毒技术研究,比较几种脱毒技术手段的优缺点。结果表明:热处理后,草莓组培苗的脱毒率虽然比直接茎尖培养有所上升,但其成活率却下降。而组培苗再生匍匐茎茎尖培养法与直接茎尖培养法、热培养处理后茎尖培养法相比,在相同茎尖长度时,脱毒率和生存率更高,且茎尖长度为0.8~1.0 mm时,其存活率和成活率达到93.3%和96.4%。因此,组培苗再生匍匐茎茎尖培养法对草莓脱毒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