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243-244
针对夏季多发的雷暴和强对流天气,临近天气预报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其能够对一些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进行及时预报以帮助有关部门进行临时决策最大限度减小极端天气带来的恶劣影响,并能减少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介绍了雷暴和强对流的常用临近天气预报技术,并针对技术的详细运用进行了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2.
强对流天气能够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特别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已经能够对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报,并且采取一定措施来防范。本文就雷暴与强对流临近天气预报技术作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气象科技的不断进步,因而气象服务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多,天气预报技术也不断被需要。通过天气预报的作用可以对气象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提供准确的气象信息,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对雷暴的强对流天气进行技术分析,同时提出了改进雷暴与强对流天气预报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中通过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8个气象观测站2013~2016年夏季(5-9月)强对流天气个例的天气实况和甘南雷达回波资料的统计,分别以雷暴、冰雹、短时强降水等针对甘南高原夏季不同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分类,4a中全州共计 有379站次雷暴、54站次冰雹、157站次短时强降水,通过不同天气形势背景相似分析法与归纳法得出:甘南高原夏季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具有不同的移动路径和形势特征,分别对不同天气类型建立了相应的预报模型;进一步总结出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在甘南夏季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隋东  刘凯  李大为  韦涛  祖歌  曹志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38-19640
2010年5月2日,沈阳南部出现了2010年首场雷暴,虽然此次雷暴没有给沈阳地区带来严重的雷电灾害,但由于没有准确地预报出雷雨天气,预报服务效果较差。对此次雷暴天气过程漏报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用中尺度分析技术做了雷暴潜势分析,为雷暴潜势预报提供技术指标和着眼点。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漏报原因是:前期地面气温持续大幅度偏低,不利于强对流天气的发展;解释分析数值预报产品能力有待提高;在此次过程中T639模式预报结果优于日本数值预报;应加强对中尺度分析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强对流天气具有突然性、剧烈性和破坏性,强对流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影响,因此,为了有效预防强对流天气带来的影响,就需要气象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预报措施来进行预防。本文简单分析了强对流天气形成的原因和做好强对流天气预报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强烈雷暴的发生,常伴随大风、大雨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出现,有时人畜直接遭受雷击造成伤亡,或引起火灾或使建筑物倒塌,感应雷还能导致电子设备损坏等,给人类带来灾害.因此,准确的雷暴资料,对天气预报的分析和工业、农业、计算机网络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雷暴天气时空分布及预报预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212-215
雷暴天气是指伴有雷电、冰雹、大风和强降水的局地强对流性天气。我国夏季雷电灾害占全年雷电灾害的66%,严重威胁到飞机人工增雨、高炮防雹作业的安全。首先,分析了我国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其次,在回顾国内外雷暴天气研究进展、雷暴天气成因和预报预警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雷暴天气防灾减灾的途径及方法。分析表明,雷暴天气的强弱与近地层大气不稳定、地气温差高低、相对湿度大小等关系密切,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天气气候背景是我国雷暴天气多发、易发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建立雷暴天气预报预警模型的着眼点;而雷达、云图和闪电定位仪等探测资料是提高雷暴天气短临预报预警水平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雷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强烈雷暴的发生,常伴随大风、大雨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出现,有时人畜还受直接雷击造成伤亡现象,或引起火灾、或使建筑物倒塌,感应雷还能致电子设备损坏,给人类带来灾害.因此,准确的雷暴资料对天气预报的分析和工业、农业、计算机网络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镇海一般气象站2009—2013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和闪电定位仪的监测资料分析了镇海地区雷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雷暴日的天气图对镇海地区的天气形势作了划分。针对镇海地区出现雷雨大风、冰雹、短时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的强雷暴天气形势特征进行着重分析研究,归纳出有利于镇海强对流天气出现的天气形势,总结出了不同强对流天气类型的环流特征和预报指标,供预报员在分析和预报强雷暴天气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大尺度环流形势背景,反映水汽条件、层结不稳定和热力、动力条件的一些物理量、探空曲线以及卫星云图、闪电监测资料、雷达回波图等方面,对2019 年5 月17 日晋江地区强雷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对今后的强对流天气预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通常伴有大风、雷雨、冰雹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实践活动,是天气预报和分析的重点。从现有的实验研究结果来看,自然气候领域对于强对流天气的基本内涵还不是十分清楚,在天气预报与分析中存在理念被滥用、概念混乱等现象。本文对强对流天气的基本内涵以及在研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以2011年9月6日松潘县川主寺镇雷雨天气过程为分析对象,研究了川主寺镇强对流天气发生环流形势背景、动力条件、热力条件以及雷暴触发条件等因素,这对了解松潘县雷暴天气发生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分析还表明,加强对雷暴天气环流结构的认识、改进强对流天气分析工具和提高中尺度天气分析能力是增强松潘县川主寺镇强雷暴天气预警预报能力的三个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MICAPS资料以及环流背景物理量等资料对2018年6月13日平度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和中尺度分析,并与数值天气预报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次强对流天气前大气具有良好的水汽条件和垂直速度条件,但是假相当位温和T-ln P显示的不稳定能量条件较差,使本次强对流天气预报难度较大;冷涡发展移动到平度后,迅速构成上冷干、下暖湿的垂直层结,不稳定能量迅速增大,成为本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主要成因,加上半岛地区三面环海的地形条件,平度市又处于冷空气迎风坡,造成了本次强对流天气。在未来预报中可以参考欧洲中心模式的天气系统发展预报,加强冷涡天气预报的综合判别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验证v-3θ图在陇东地区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适用性。[方法]利用常规观测资料、灾情月报及上游平凉站的探空资料,对庆阳市2012—2018年172个强对流天气样本的v-3θ图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箱线图确定了湿度阈值,并对比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发生前v-3θ图与T-lnP图特征。[结果]v-3θ图对于陇东地区的对流性天气的指示意义较好;超低温、θ曲线有拐点及θ_(sed)和θ~*与T轴成钝角可作为强对流天气的起报条件;就滚流效应而言,冰雹天气过程最明显,对流性暴雨、阵性大风、干雷暴依次减弱;对流性暴雨及阵性大风发生前低层湿度条件好,但前者湿层伸展高度高;当起报条件满足时,首先利用低层θ~*-θ_(sed)判断对流天气类型:其数值≥10℃时,若滚流效应较为显著,则预报冰雹,否则为干雷暴;其数值≤3℃时,则需进一步分析湿层伸展的高度,位于700 hPa以下则预报阵性大风,否则为对流性暴雨;对流强度越弱时,v-3θ图相较于T-lnP图优势越突出。[结论]该研究为提高该地区的强对流天气预报准确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非常规NCEP再分析资料,使用天气学分析、物理量诊断、雷达资料分析等对福建高架雷暴和地面雷暴2次强对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次强对流均发生在高空急流轴右侧辐散区下方,低层均有切变线和急流影响,但高架雷暴的触发系统是中层急流和切变线,地面雷暴则是地面辐合线和底层切变线.地面雷暴造成的强对流灾害天气强于高...  相似文献   

17.
该文利用探空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天气雷达资料对2016年6—9月大连地区9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即短时强降雨(4次)、雷暴大风(3次)和冰雹(2次)3种强对流类型进行了雷达回波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探空资料中K指数适用于短时强降雨识别;CAPE值与探空距离强对流时间密切相关;较大的高低层的温差有利于识别雷暴大风和冰雹;较低的0℃层和-20℃层高度有利于冰雹判别;较大的0~6km深层垂直风切变有利于雷暴大风识别.最大回波强度和所在高度,短时强降雨小于雷暴大风和冰雹;弓状型雷暴大风相对于低仰角径向速度大值区类型的雷暴大风有更长的预警时间提前量;雷暴大风和冰雹的VIL值都相对较大,不利于区分两者.研究结果为大连地区强对流预报预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雷击火是引起森林火灾最主要的天然火之一,尤其是当雷击发生在地面没有明显降水的时候。利用2000—2009年雷暴天气降水数据、 850 hPa温度露点差、 850 hPa和500 hPa温度、露点温度资料,研究雷暴天气的特性,判别出在强对流天气中的"干""湿"雷暴,这一潜在的规则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大气条件,为雷暴天气森林火险的预报、减少火灾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数值模式等多源资料对2022年3月14日景德镇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1)此次过程是高空偏西北气流影响下多单体风暴造成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强对流灾害会有雷暴大风、冰雹等;(2)冷锋与水平对流卷在景德镇相遇,有利于雷暴加强和维持,雷暴高度组织化整齐排列,强回波(55 dBz)在景德镇稳定少动,回波走向与景德镇垂直,故造成了短时强降水的发生;(3)0~6 km垂直风切变只是一般参考值,0~8 km垂直风切变往往会更加具有风暴结构的指示意义;(4)此次过程在灾害出现10 min前已经出现了强对流天气指示因子,预报员需时刻保持警惕,提前做出预警。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些极端天气的出现对地区生态环境和工农业生产产生了不利影响。人们开始关注天气预报,力求获得准确及时的气象信息。有效的气象预报工作可以起到及时救援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强对流天气的危害和预报现状,并提出应对方法,力求降低或及时挽回强对流天气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