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罗时罡 《农技服务》2012,(3):266-267
挑选了13个优良水稻杂交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Y两优7号、中优5617、奥优83、中浙优1号、金香优830和Y两优8458等6个品种产量最高,可作为沿河县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9,(11):10-11
为筛选出适宜贵州省正安县种植的水稻种质资源,在正安县碧峰镇碧峰村选取茂优201、中浙优1号、宜香4245、F优498、江优919和成优8319共6个品种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江优919、F优498和成优8319等3个品种的产量高,分别为577.3公斤/亩、578.2公斤/亩和578.2公斤/亩,可在当地推广种植,但在种植过程中注意控制病虫害及倒伏。  相似文献   

3.
周小珍  周蓉  田元 《农技服务》2008,25(12):1-1
进行了9个水稻新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渝香203、中优7号在沿河县种植产量极显著高于当地推广品种,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适宜沿河县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稻直播品种筛选试验,旨在筛选出最适宜沿河县直播种植的水稻优良品种,为沿河及华南地区直播稻品种选择和育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7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直播对比试验,分析了优质水稻品质(米质),测定各品种的生育期、株高、抗倒伏性、产量等性状,筛选适宜直播的水稻品种。水稻直播品种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隆两优华占产量最高,为9277.5 kg/hm2,其次是内香优6139、宜香2115、江优126、宜香4245、中浙优1号,黄华占(对照)产量最低。为7171.5kg/hm2。综合参试品种的耐淹性、抗倒性和丰产性筛选出2个品种隆两优华占、内香优6139适宜贵州沿河稻区的直播栽培模式,建议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适宜石阡县种植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以当地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中优169为对照,对引进的4个杂交水稻品种进行生育期、产量及抗逆性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引入新品种均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其中全优785、黔优942产量分别为651.0公斤/亩和605.2公斤/亩,均显著高于对照中优169(550.2公斤/亩),且抗病性好,综合农艺性状表现好,可在石阡县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金谷优3301等10个杂交水稻新品种在荔波县的产量及抗性表现,结果表明:金谷优3301、晶两优华占、中浙优1号、宜香优2115、乐优891、DM优6188等品种抗倒伏能力强,生育期适中,产量高,分蘖强,建议在荔波县推广,但中浙优1号、宜香优2115等品种应在加强水稻稻瘟病及纹枯病的防治;锋优85、川优6203、宜香4245等品种产量一般,建议进一步示范;健优388产量不太理想,不宜在荔波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宜稻鱼共生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引进甬优15、华浙优1号、中浙优8号等共10个杂交水稻品种,并在稻鱼共生系统下对其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稻曲病抗性及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泰两优217、中浙优8号和嘉丰优2号这3个杂交水稻品种比较符合要求,尤其是泰两优217综合性状较好、产量较高、稻曲病抗性强、米质优,在本地区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了选择合适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提供生产示范推广,2013年选用甬优9号、两优616、浙优18号、宜优673、中浙优1号5个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产量均较高,且各有特长。  相似文献   

9.
覃金鼓  蒙懿  韦荣珍  莫琼飞  覃勇军 《农技服务》2011,28(10):1393-1394,1426
为了筛选适合荔波县低海拨地区种植的超高产水稻品种,2011年进行了10个杂交水稻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金优785、天优10号、泰优99、宜香1577、中浙优1号的丰产性、适宜性、抗逆性、品质表现好,适宜在荔波县海拔400m左右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州杂交水稻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黔东南州10个杂交水稻品种的随机区组比较试验表明,宜香1979、丰优香占、中浙优1号、中优608、蓉18优188产量分别为9 572.22、9 522.22、9 455.56、9 033.33、8 911.11 kg/hm2,生育期适中,抗病性较强,产量较高,适宜于在全州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以宜优673为对照,选用中浙优8号、中浙优10号、甬优15号、甬优1540、和两优1号、晶两优华占等6个优质稻品种进行简比试验。结果表明,中浙优8号、和两优1号、甬优15号、晶两优华占、中浙优10号5个品种生育期适中,株型紧凑,抗倒伏,后期转色好,产量高,综合性状良好,适宜作烟后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中浙优10号、中浙优86号、两优616、两优456、花2优3301等16个品种的小区简比试验和大田的验证种植,采用统一指定栽培的种子和技术,采取“五统一”技术措施,即统一供应品种、统一育秧、统一集中连片种植、统一施肥技术和统一病虫鼠草害综合防治,进行各品种的考种和实割验收,结果表明中浙优8号、中浙优10号、元丰优86、花2优3301、花2优315、福丰优366、中浙优1号、泰丰优656、两优616这9个品种在产量、经济性状、抗病性等方面表现优良,可以在福建省永定区作为“六月红”早熟芋后作稻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合适福安市种植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2014年选用"两优616"、"甬优9号"、"浙优18号"、"湘两优396"、"中浙优8号"5个品种进行了中稻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个品种产量均较高,且各有特长,"甬优9号"已成为福安市水稻生产上的当家品种;"两优616"、"湘两优396"、"中浙优8号"3个品种建议适度扩大示范规模;"浙优18号"建议进一步示范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镉污染农田下不同低吸收水稻Oryza sativa品种对镉的吸收积累差异及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分布特征。  方法  选取5个低镉吸收品种‘中浙优1号’‘ Zhongzheyou 1’、‘中浙优8号’‘ Zhongzheyou 8’、‘华浙优71’‘ Huazheyou 71’、‘甬优17’‘ Yongyou 17’和‘甬优1540’‘ Yongyou 1540’,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某村镉污染农田开展大田试验,探究5种低吸收品种水稻生长情况及对镉的吸收转运特征。  结果  同一水稻品种不同器官中镉的积累存在差异。在拔节期和孕穗期,镉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根、茎、叶、穗;在成熟期,除‘中浙优8号’外,其余水稻品种镉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茎、根、叶、糙米、稻壳;不同水稻品种中,‘华浙优71’水稻品种的根镉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中浙优8号’水稻品种的茎和糙米镉质量分数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同一水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的相同器官中镉积累情况不同,根茎叶中镉质量分数从小到大依次为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成熟期。‘中浙优8号’水稻品种产量、千粒重和分蘖数均高于其他品种。在不同水稻品种中,糙米镉与千粒重、水稻产量、土壤全镉和土壤有效镉无显著相关。  结论  筛选出‘中浙优8号’为镉污染稻田的优选品种,后期可进一步对其低吸收积累特征进行探讨。图1表5参32  相似文献   

15.
《浙江现代农业》2005,(2):42-45
10月6日,杂交水稻新组合中浙优1号产量验收会在开化县举行。“中浙优1号百亩高产示范方”是浙江省2004年“8812计划”重点示范项目,示范面积112.6亩,其中1.44亩实割亩产815.97公斤,创我省单产历史最高记录。副厅长朱志泉参加了验收。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嵊州市等同生态类型地区作单季稻种植的籼粳(偏籼)杂交水稻品种,特收集华中优1号、浙粳优17113、荃优610等14个单季籼粳(偏籼)杂交水稻在嵊州市开展综合性状比较试验。以甬优1540为对照,考查各水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主要农艺性状、抗逆性、米饭食味等性状。结果表明,甬优15、嘉丰优2号、甬优1540、浙杭优K202、浙科优1号5个品种生育期适中、株叶形态理想、产量突出、米饭食味口感等较好,综合性状表现优秀,适宜在嵊州市等同生态类型地区作单季水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中浙优8号是我国近年来种植比较广泛的杂交水稻之一,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本文阐述了中浙优8号水稻的特征特性,并提出其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2015年引进7个杂交水稻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泰丰优656、钱优3301、中浙优1号均比对照品种谷优527增产10%以上,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合在尤溪县作中稻或烟后稻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中稻杂交组合对比试验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为确定旌德县来年主推杂交稻组合,进行了优良杂交水稻品种的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中浙优1号和新两优6号表现较理想,可在来年推广,国杂3号和丰两优1号可作搭配品种。  相似文献   

20.
我镇常年种植水稻4000亩左右,其中1890亩栽植于2000-2300米高海拔地区。为筛选适宜我镇2000-2300米海拔不同生态类型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2009年在姚安县种子管理站的牵头下,从丽江市种子管理站引进了水稻新品种丽粳10号、11号两个品种,选择在我镇不同海拔条件下进行抗逆性、丰产性,适应性和主要经济性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丽粳10号,全生育期187天,平均单产492公斤,较对照老来红,亩增197公斤,增66.8%;丽粳11号,全生育期192天,平均亩产527公斤,较对照老来红亩增232公斤,增78.6%,两品种适宜我镇2300米高海拔地区推广种植,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