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陕西省安康市2006—2018年旅游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出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业贡献率、旅游业拉动率、旅游业需求收入弹性、旅游业的社会就业贡献和旅游业创汇贡献6个指标,分析了安康市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提出安康市旅游发展建议,即发展旅游业为支柱产业;推动旅游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旅游业自身发展,强化安康市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软实力。  相似文献   

2.
特殊兴趣旅游是近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中一种重要的旅游模式,而将旅游业和农业巧妙结合的葡萄酒旅游则是其中典型代表。作为世界闻名的葡萄酒产地,法国的葡萄酒旅游业发展迅速,产业化发展成熟,是其他国家葡萄酒旅游发展的典范。其不仅针对区域特色开发出众多葡萄酒旅游项目,还将葡萄酒旅游和葡萄酒、葡萄酒产地的历史文化相结合,深入挖掘游客的精神需求。法国葡萄酒旅游业的发展经验对于中国尚且处于初期的葡萄酒旅游产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葡萄酒旅游项目为例,当地要想更快、更好地推动葡萄酒旅游业的发展,借鉴法国的经验,推动当地形成葡萄酒旅游的产业集群效应,将旅游产业和葡萄酒文化产业有机结合,形成一个集生态观光、美食品尝、节日庆典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是推动特色小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把互联网技术、模拟仿真等陈列技术、现代装备技术、以及资源保护技术应用到传统旅游业的发展中,解决传统旅游业在激活旅游资源增量、优化原有资源服务质量、和加大品牌宣传效应方面的难点问题,实现科技创新推动特色小镇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农业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推动我国乡村和旅游业的共同发展的有效举措。本文将以陕西省为例,从全域旅游的视角下,对其高新农业旅游发展价值、现存困境以及创新策略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希望可以为我国陕西省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效应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二者的相关性为切入点,从实际效果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对旅游业的支持;在探讨制约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因素分析基础上,从旅游业运作机制、景区一体化管理、旅游产品开发、区域旅游合作等方面,提出具体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中提出要建设新的城乡互动关系,就要将新型城镇化同乡村旅游高度结合起来,新型城镇化带来的科技进步为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注入动力,乡村旅游业又与乡村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婺源县江湾镇旅游条件优越,但仍存在如发展形式、教育普及、品牌建设以及资金来源问题,可以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优势将其缺点补足,让江湾镇的乡村文化、科技复兴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驱动力,让城镇发展动力带动乡村经济的进步,推动旅游业与城镇化融合发展,以提高江湾镇的整体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采用灰色关联方法测算了北京市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程度,并分析影响其发展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北京市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度较高,市场因素对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最为突出,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基础设施投资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呈下降趋势。最后,提出创新旅游业与乡村旅游融合方式、依靠科技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支持乡村旅游的"软环境"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历史和文化旅游资源众多、自然景观景色百花齐放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河南省旅游业本应迅猛发展,但受宣传力度不够、产业集团化程度低等因素的桎梏,河南省旅游发展实际有些滞后。国际教育的大发展给河南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契机,一定程度上能助推旅游业发展。详细阐述了国际教育背景下促进河南旅游业发展的策略,对把旅游业发展为我省新兴龙头产业、把我省建成旅游强省必将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德州市将"加快畜牧旅游示范区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提升全市畜牧旅游园区的整体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推动了畜牧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的发展。一是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德州市高度重视畜牧旅游示范区建设,按照《关于加快发展畜牧旅游业的意见》的要求,市畜牧兽医局、市旅游局迅速成立了"德州市加快畜牧旅游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畜牧旅游业发展工作的整体部署,  相似文献   

10.
运用VAR模型分析湖北省农民收入对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收入对国内旅游业发展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农民旅游消费逐渐成为国内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而国内旅游业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为此,应该着力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引导农民树立新的消费观念,进一步激发农民国内旅游消费热情,充分发挥农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优化国内旅游业发展结构,着力打造旅游知名品牌,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瑶 《乡村科技》2020,(9):20-20,23
近年来,随着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西藏自治区乡村旅游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拉萨市达东村为例,在分析西藏自治区乡村旅游扶贫机制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西藏自治区乡村旅游扶贫机制的路径,以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推动西藏自治区乡村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金华地区各县(市、区)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旅游资源及旅游设施服务的基础上,运用"核心——边缘理论"对金华地区旅游业发展差异作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金华地区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措施:加强政府的统一管理、整合旅游资源、突出地域优势,大力发展会展业以及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国外市场。为此,将会迎来金华市旅游业的全面兴盛,推动金华市经济新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薛莹 《农业与技术》2022,(11):161-164
特色产业的融合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根本动力所在,以信阳市茶产业与旅游业间的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信阳毛尖”的品牌效应和浓厚的茶俗文化,构建特色茶旅产业生态圈,推动茶产业向农业科技、现代商贸、茶产品深加工、文化体验和休闲旅游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有序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休闲产品,进一步推动信阳茶产业与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农家乐发展的意义 农家乐经济的发展,找到了传统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的结合点,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业劳动生活场景等为主体的农业旅游,使旅游业与"三农"有机结合起来,盘活了农民的闲置资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推动了农村的分工分业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了城市对农村的反哺,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农家乐休闲旅游迅速发展为新的休闲娱乐方式,涌现出了一大批经营性农家乐。但随着旅游产业的风生云起,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已成为酒泉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振兴乡村经济创造了积极条件,推动了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目前酒泉市旅游业发展态势喜人,但存在的问题也较明显,针对酒泉市旅游业的开发现状以及资源状况,酒泉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一定要进行创新研究,建立符合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产品格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预测新冠疫情背景下福建省旅游业发展趋势,为推动福建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建议。【方法/过程】基于2020、2021年新冠疫情下福建省旅游相关数据,依托时间序列预测方法与灰色预测方法相结合构建的动态预测组合模型,对比分析福建省旅游业发展预测数值与实际情况,判断福建省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结果/结论】结果显示,2020年后福建省旅游业发展趋势受到影响,但疫情期间福建省旅游业发展趋势向好,建议福建省政府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宣传和旅游配套服务,鼓励中小旅游企业自救,创新服务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冰雪产业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在分析沈阳市发展冰雪旅游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创新,产品创新、人才培养创新等促进沈阳市冰雪旅游业发展的建议,以提高沈阳市冰雪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沈阳市冰雪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电子商务突破了旅游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和手段,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发展,将极大地促进乡村旅游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阐述了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的必要性,分析了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旅游与电子商务结合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十二五”期间,安徽旅游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分析安徽省旅游人才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应的优化对策,即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旅游人才规划力度,全力保障旅游人才培养;旅游院校要明确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旅游企业要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培训,完善旅游人才激励体系;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旅游人才开发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旅游产业是西藏特色产业之一,其在资源环境、旅游品质上都具有绝对优势。随着近几年来旅游业的大力发展,西藏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地位在不断加强。自西藏自治区"十一五"计划将旅游产业作为区内特色支柱产业发展以来,自治区内旅游业的发展突飞猛进,给区域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合理开发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是促进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