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花生盆栽过程中,不同用量石灰及石灰、硅肥配施对非污染土壤有效态Cd和花生籽仁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常规施肥条件下,施用石灰及石灰、硅肥配施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同时使得花生叶片细胞膜透性具有降低的趋势;石灰施用量为0.67g·kg-1土时的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12.6%(显著低于CK),而石灰、硅肥配施组合对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的作用不显著,可能与硅肥中Cd含量较高有关。(2)不同石灰施用量均有降低花生籽仁中Cd含量的趋势,其中石灰施用量为0.67g·kg-1土时花生籽仁Cd含量比CK降低26.1%;但石灰、硅肥配施对降低花生籽仁Cd含量的作用不显著。(3)花生籽仁Cd含量与土壤有效态Cd含量达正相关显著水平,表明土壤Cd有效性是影响花生籽仁Cd含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改良剂对盐碱地花生的影响,为提高盐碱地花生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花育25号和益花1号2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试验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通过不同类型及施用量的改良剂(生物炭、钙抑制剂、土壤再生要素原液和微生物菌剂)处理盐碱地,研究改良剂对盐碱地花生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炭、钙抑制剂、土壤再生要素原液和微生物菌剂均不同程度增加了花生的株高、主根长、第一侧枝长、第二侧枝长、茎叶和根干重,有效促进了花生的生长发育。在微生物菌剂T3处理中,花育25号苗期、花针期、荚果期叶片SPAD较对照分别提高35.19%、17.73%、25.64%,益花1号苗期、花针期、荚果期叶片SPAD较对照分别提高33.26%、16.42%、14.65%;苗期花育25号和益花1号的叶面积较CK分别增加80.26%和81.54%,花针期花育25号和益花1号的叶面积较CK处理分别增加33.65%和33.77%,最终使饱果率、籽仁率、百果重、百仁重和产量显著提高。微生物菌剂T3处理的花生产量最高,钙抑制剂T1的花生产量最低,微生物菌剂T3处理下,花育25号饱果率、籽仁率、百果重和...  相似文献   

3.
在春播大田栽培条件下,对比研究了花生覆膜和露地种植方式的植株性状、干物质积累变化动态和荚果的成熟饱满度。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覆膜栽培花生结荚期的主茎高、侧枝长、主茎绿叶数和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同时覆膜栽培花生显著增加产量形成期整株和荚果的干物质积累,可促进荚果发育,快速积累期可提前1周左右,荚果干重与整株干重的快速增长期基本一致;覆膜栽培提高花生的单株结果数、百果重、收获指数、出仁率、荚果和籽仁成熟饱满度,增产25.22%。研究认为,覆膜可协调花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主要通过增加百果重、荚果及籽仁成熟饱满度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土壤含水量,氮、钾与钙、镁等养分的比例及其它因素都影响到荚果对钙的吸收。但是高产条件下,一般旱地土壤中有效钙的含量难以达到较高水平,不能满足荚果对钙的积累,为了提高荚果的含钙量以消除空壳问题,并增加荚果耐协迫(耐旱耐病虫害)能力,施用钙肥是确保花生高产稳产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叶面喷施微肥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叶面喷施微肥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N、P、K肥供给水平上,喷施硼、锌、钙、钼等单一微量元素处理,花生荚果产量增幅为6.00%~8.38%,籽仁产量增幅为6.66%~8.96%;喷施硼锌处理,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增加13.05%和13.06%;喷施硼钙处理,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分别增加12.44%和14.21%;叶面喷施微肥各处理荚果和籽仁增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喷施硼锌处理花生蛋白质含量和油亚比分别增加0.60个百分点和0.34,喷施硼钙处理脂肪含量和油酸/亚油酸比值分别增加0.20个百分点和0.27。综合分析,在供试条件下,喷施禾丰硼(450g/hm2)+禾丰锌(270g/hm2)或喷施禾丰硼(450g/hm2)+果蔬钙肥(675mL/hm2)能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不同有机肥和菌剂对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花生产量与品质,优化土壤环境,在化肥用量减半的前提下,设益田有机肥+中农绿康菌剂、益田有机肥+阿姆斯菌剂、金沂蒙有机肥+中农绿康菌剂、金沂蒙有机肥+阿姆斯菌剂4个不同处理,研究不同有机肥和菌剂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配施有机肥及菌剂,均能够促进花生植株生长,提高主茎高、侧枝长,增加百果重、百仁重、双仁果率、饱果率和单株果重,提高花生荚果及籽仁产量;化肥配施有机肥及菌剂处理均提高了花生的蛋白质、粗脂肪、油酸含量,降低亚油酸含量;在4个处理中以T1处理(化肥+益田有机肥+中农绿康菌剂)综合效应最佳,与单施化肥相比,其荚果产量提高8.05%,籽仁产量提高10.66%,蛋白质含量提高3.86%,粗脂肪提高1.73%。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施用不同改良剂对酸性土壤性质、水稻吸收养分和产量、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为酸性土壤改良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通过水稻田间试验,选择3种不同土壤改良剂(生石灰、亿土康、楚戈)及不施改良剂共4个处理,检测各处理土壤pH、交换性铝、交换性酸和阳离子交换量、水稻植株和籽粒氮磷钾含量、水稻重金属含量,测定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土壤性质、水稻氮磷钾含量、水稻产量及水稻重金属含量变化。【结果】与对照(不施用改良剂) 相比,改良剂均能提高土壤pH、减少土壤中交换性酸和交换性铝含量,以施用石灰效果最佳。不同改良剂均能增加土壤阳离子含量,增幅在21%~24%之间,其中以施用亿土康土壤阳离子含量最高。改良剂能提高水稻籽粒氮磷钾和植株全磷含量,但降低了植株全氮和全钾含量。施用土壤改良剂能提高水稻有效穗、千粒重和增加水稻产量。施用土壤改良剂减少水稻对重金属Cd的吸收,不同改良剂对水稻吸收Cr影响不同。【结论】适宜的改良剂能提高酸性土壤pH、减少交换性铝和交换性酸含量,增加土壤阳离子含量,提高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增加水稻产量和减少水稻对重金属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土壤改良剂对红壤性低产地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出适宜红壤性低产地的土壤改良剂,以芝麻作为试验作物,比较熟石灰、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和4种自制改良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自制改良剂2号(SSA-2)应用效果较好,芝麻产量较对照增加24.5%,主要增加了单株蒴果数,较对照增加23.6%,是芝麻地土壤改良和实现芝麻增产增效的一种较好的改良剂。该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状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效锌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5.7%和8.0%。因此,综合考虑芝麻生产效益和土壤结构改良效果,认为SSA-2是一种较好的土壤改良剂,明显优于石灰、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和其他3种自制改良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究生物有机肥或配施硅钾钙改良剂对酸性红壤梨园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连续3季开展生物有机肥及其配施硅钾钙改良剂试验,研究梨园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为酸性梨园土壤合理施用生物有机肥和改良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当地习惯施肥为对照(CK),设置习惯施肥配施硅钾钙改良剂(CK+SOA)、仅施生物有机肥(BIO)、生物有机肥配施硅钾钙改良剂(BIO+SOA)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土壤pH值、养分含量、微生物活性和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变化。[结果]BIO和BIO+SOA处理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增加,而铵态氮、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降低。BIO+SOA处理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较CK分别增加87.8%和110.1%(P0.05)。与CK相比,BIO处理显著提高根际土壤纤维二糖水解酶(CBH)和N-乙酰基-β-D-葡萄糖苷酶(NAG)活性,而BIO+SOA显著提高土体土中的L-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NAG活性(P0.05)。BIO和BIO+SOA处理梨产量较CK和CK+SOA处理增加56%~85%(P0.05)。RDA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可以解释约87%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和产量的变化,且SOM含量与LAP、CBH、NAG活性呈正相关,NO_3~--N、NH_4~+-N与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正相关。[结论]生物有机肥及其配施硅钾钙改良剂能够提高土壤pH值,增加有机质含量,活化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梨产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究花生在不同钙素水平下氮代谢特点。[方法]选用606为试验材料,钙素设4个水平,测定不同生育时期主要氮代谢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和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及各叶片、茎秆和籽仁中蛋白质含量。[结果]施用钙肥不仅提高花生不同生育时期叶片中NR、GS、GOGAT和GDH活性,而且促进花生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增加籽仁中蛋白质含量。[结论]施钙量为300 kg/hm2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酸性土壤花生增施钙肥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需钙量大的作物。沿海旱砂地酸性土壤和因化肥过量施用造成的酸化土壤,由于酸度较大使土壤中钙素流失严重,严重影响花生籽粒的发育和产量的形成。本研究阐明了钙离子信号途径响应逆境胁迫的分子机制和调控荚果发育的分子机理,探明了酸性土壤增施钙肥花生增产原因,明确了钙肥与有机肥和微生物肥配施可显著提高酸性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在多年钙素基础理论和田间钙肥施用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创建了酸性土壤花生增施钙肥高产栽培技术,显著提高了酸性土壤花生产量,666.7m2最高产达到675.5 kg。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花生上施用钙肥研究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其对土壤交换性钙的影响,为花生高产高效施肥提供依据。在冀东山麓平原滦河冲积扇有花生生产区,采用田间肥料定位试验,研究花生上施用钙肥0、37.5、75、150、300 kg/hm~2的产量效应、不同钙肥用量对花生钙素吸收和土壤交换性钙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钙肥处理比较,钙肥用量37.5、75、150、300 kg/hm~2花生苗期生物量增加5.3%、11.1%、17.3%、25.5%,花期(下针期)增加4.4%、11.6%、18.4%、19.5%,结荚期增加14.9%、23.4%、19.2%、6.7%,产量增加8.0%、12.0%、8.5%、3.9%,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果数增加1.8、3.2、2.0、0.3个,百果重增加6.4%、13.4%、9.5%、5.9%。施用钙肥显著增加花生苗期和收获期钙含量,与不施用钙肥处理比较,钙肥用量37.5、75、150、300 kg/hm~2处理苗期钙含量增加0.04、0.08、0.11、0.14个百分点,收获期花生秧钙含量增加0.06、0.11、0.14、0.16个百分点;花生壳增加0.04、0.08、0.09、0.10个百分点;花生仁增加0.02、0.05、0.07、0.08个百分点。燕山山麓平原滦河冲积扇区域施用钙肥显著增加花生营养生长和产量,施用钙肥主要通过增加花生单株果数和百果重增产。钙在花生上产量效应符合报酬递减律,基于其效应函数计算花生最高产量钙肥用量为160.0 kg/hm~2。施用钙肥显著增加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土壤交换性钙与钙肥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南方水稻土花生植株Ca、Zn营养改善状况,以大籽品种湘花2008和南方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设置7个不同施肥模式(T1:不施肥;T2:复合肥750 kg·hm-2;T3:复合肥375 kg·hm-2;T4:复合肥375 kg·hm-2+根瘤菌;T5:复合肥375 kg·hm-2+根瘤菌+钙肥;T6:复合肥375 kg·hm-2+根瘤菌+锌肥;T7:复合肥375 kg·hm-2+根瘤菌+钙肥+锌肥),起垄覆膜栽培,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花生各器官Ca、Zn含量、积累量及荚果分配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钙肥和锌肥均明显提高了花生根系、茎秆、叶片、果针、荚果中Ca和Zn含量,最高分别提高了53.42%和41.57%;同时施用钙肥和锌肥,除了部分器官相应的Ca和Zn含量、积累量、荚果分配系数降低外,其余器官均比未施用钙肥和锌肥处理有所提高,Ca和Zn积累量最高分别提高了4866%和49.55%,荚果Ca和Zn分配系数最高分别达到0.080和0.180。施钙处理和施锌处理两者间对Ca与Zn积累量及分配系数存在协同吸收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从而加快了Ca与Zn向荚果的富集,扩大了“库容”,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为花生高产打下基础,为南方水稻土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高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高油花生品种荚果发育过程中荚果的鲜重、干重及籽仁干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0321-31和鲁花12号荚果发育晚、速度慢,持续时间短;冀花4号、冀花5号、冀花2号和R1549荚果发育较早、速度快,持续时间长;不同花生品种荚果发育规律表现一致,即荚果发育初期,以荚果膨大为主;始花40 d后,荚果发育进程加快;始花47~54 d,荚果鲜重和干重快速增加,但含水量仍在60%以上;始花54~68 d,荚果鲜重和干重继续增加,但幅度不大,而荚果鲜重则随含水量的急剧下降而减少;始花68~82d,荚果含水量较少,荚果干重和籽仁干重再度急速增加,始花82 d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以小区试验的方法选择典型的南方旱坡地土壤,通过施用不同用量的酸性土壤改良剂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试验,探讨旱坡地土壤施用酸性土壤改良剂的改良效果及最佳用量。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可增加花生主根的长度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与不施用改良剂比较,酸性土壤改良剂对旱坡地花生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幅为9.5%~19.6%;同时可提高花生果实的品质,增加花生果仁中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2.6%~5.2%、0.3%~2.8%。结合花生的产量、植株营养状况、生长发育指标、品质分析等综合考虑,酸性土壤改良剂在旱作花生上适宜推荐使用量为每667 m2 60~65 kg。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用于强酸性镉(Cd)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材料,本研究以菠菜为供试作物,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用沸石、硅钙基调理剂、商品有机肥和腐植酸4种土壤改良剂对强酸性土壤pH值、菠菜生长和植株Cd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4种土壤改良剂均能提高土壤pH值(0.72~2.04个单位),降低土壤DTPA-Cd含量(14.5%~42.2%),减少菠菜对Cd的吸收(4.8%~83.6%)。与对照相比,施用30 g/kg的硅钙基调理剂或腐植酸处理的菠菜植株Cd含量分别降低83.6%和61.5%,重金属镉生物富集系数分别降低79.9%和60.1%。4种改良剂均能有效改善土壤酸度,降低土壤交换性Al3+含量,促进菠菜生长,与对照相比,菠菜植株鲜重和干重分别增加73%~1 230%和71%~1 059%。4种改良剂的促生效果表现为:硅钙基调理剂>腐植酸>沸石>商品有机肥。此外,降低土壤有效态Cd和交换性Al3+含量是提高菠菜生物量的关键措施。综上,硅钙基调理剂在提高强酸性土壤生产力和修复Cd污染农田方面具备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改良剂对复合污染红壤中镉锌有效性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石灰、有机肥、海泡石对红壤上小油菜生物量、Cd与Zn吸收量、土壤Cd、Zn形态转化、pH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对无污染红壤小油菜的生长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提高污染土壤上小油菜的生物产量,同时明显降低小油菜对Cd、Zn的吸收浓度。改良剂单施的效果是有机肥>石灰>海泡石,而有机肥和石灰配施或3种改良剂配合施用优于单施。改良剂降低复合污染红壤Cd、Zn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是,施用改良剂后,土壤重金属形态和pH值发生显著变化。施用改良剂,土壤Cd、Zn转变为植物不易吸收的形态,与植物生长有良好相关性的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显著减少;施用石灰使土壤pH升高约2个单位,施用海泡石和有机肥使土壤pH增加1.2个单位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不同酸土改良剂对玉米生长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酸土改良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和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开展了不同酸性土改良剂对土壤改良效果及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酸性土壤施用改良剂后均获得增产,其中以酸土调理剂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3.2%,其次是钙镁磷肥、石灰、硅钙肥,分别比对照增产8.99%、8.72%、7.43%。同时酸性土施用土壤改良剂后pH值也有一定的变化,其中以石灰粉处理提高幅度最大,与对照相比pH值提高了0.35,其次为酸性土调理剂处理、钙镁磷肥处理和硅钙肥处理,pH值分别提高了0.29、0.28和0.25。说明改良剂对酸性土壤的改良与增产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 1.增施钙肥。钙能促进荚果形成,提高饱果率。在酸性土壤里施用钙肥(如石灰),可以降低土壤酸度,有利于根瘤固氮,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花生缺钙症状是:植株生长缓慢,根细苗弱,老叶边缘及叶片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白色小斑点,新生叶片小,用石灰作追肥时,可以在初花期结合中耕培土施于花生棵结荚区内,一般每667米~2施5~8千克。  相似文献   

20.
花生对土壤中铅和镉的吸收分配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同一土壤条件下大田种植试验,对青岛市8个主栽花生品种植株不同器官中重金属元素Pb和Cd的吸收、富集与分配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的8个花生品种籽仁中Pb、Cd含量、富集系数和生物富集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且8个花生品种籽仁中Cd含量均超过了农业部无公害花生的卫生限量标准。花生植株各器官中Pb和Cd的平均富集系数均为根系>茎叶>果壳>籽仁。花生植株吸收的Pb主要富集分配于茎叶中,其次为果壳、籽仁和根系;Cd主要富集分配于茎叶中,其次为籽仁、根系和果壳。通过筛选和定向培育Pb和Cd含量低的花生品种,可减少花生籽仁中Pb和Cd的含量,从而提高花生产品的安全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