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耕文化     
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耕文化一直伴随中华文明的历史脚步。悠久而厚重的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上万年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历史,创造了发达持久和长盛不衰的传统文化。同时,灿烂辉煌的汉文化又丰富了农业的内涵。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农业虽经无数次大大小小天灾人祸的考验,仍然一直蓬勃兴旺,绵延  相似文献   

2.
中原传统文化是在中原地区产生、发展、流传并保存下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称。中原地区孕育了最初的中华文明,使得中原文化成为了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传统文化逐渐向周边地区及国家传播、扩散,影响并改变着周边地区的文化发展。了解中原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历史传承,对于深入了解中华文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吕岩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3,32(4):129-133,140
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运用大历史观审视中华传统农耕文化,能够更好地认识到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契合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农耕文化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海纳百川。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并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现阶段,传承农耕文化,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再“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是再“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之题,是再“显”科学社会主义之真谛,是再“开“中华文化这朵世界文化大花园中奇葩的璀璨之花。  相似文献   

5.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其思想理论中最核心和最有价值的部分,其主要内容为论证无产阶级如何在文化领域取得领导权以及如何获得人民群众信服的问题。借鉴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中的问题,从发挥阵地战的燎原作用、知识分子的社会水泥作用、党员干部的领导作用等角度,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设,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再“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之梦,是再“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之题,是再“显”科学社会主义之真谛,是再“开“中华文化这朵世界文化大花园中奇葩的璀璨之花.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旅游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建设的正确方向和价值取向的引领。当前,旅游文化建设面临泛娱乐化、文化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同质化等问题,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优化旅游文化的内容供给、提升文化的内涵表达、推进正确的旅游发展理念,让中华文化透过旅游大放异彩,铸就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明确提出,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谓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能够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积极向上的文化作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我们也不能忽视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其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对安徽地区2 000多名民众开展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多数民众基本知晓、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半民众满意宣传方式和效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面更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力度更强。建议加强内涵宣传,创新宣传方式,进行融合宣传,进一步促进民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郑州灿烂丰富的文化亟待对外传播,让国人和世界更多地了解郑州文化。针对郑州文化对外传播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作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使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和繁荣中华文化,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使社会主义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这是新时期文化工作的指导方针和重要战略任务。我们国家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了绝大多数。因此做好农村文化工作尤其重要,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基层文化工作  相似文献   

12.
姚旭 《河南农业》2016,(4):56-57
郑州灿烂丰富的文化亟待对外传播,让国人和世界更多地了解郑州文化。针对郑州文化对外传播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能为中原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作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视域下,本文系统分析了乡村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文化价值溢出角度,依据乡村非遗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特征,借鉴解析、提取、整合、衍生等设计手法,深入挖掘乡村非遗文化内涵,按照认知、认同到热爱的消费心理规律,围绕目标与原则、计划与构思、视觉传达方式及其全息管理过程,分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华文明”模式的新时代乡村非遗文创精神产品设计和“非遗文化+思维创新+独家定制”模式的新时代乡村非遗文创物质产品设计管理策略,营造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生活需要的新时代乡村非遗文创产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鉴于当前国内外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迫切需要落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而培育和践行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本文主要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涵,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探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朱妍 《河南农业》2020,(3):61-62
中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整个中华文明的构成有极大影响.中原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早已经深深印在中华文明的灵魂深处,并时刻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随着时代变化,新媒体的发展逐渐代替传统媒体,中原文化如何以新媒体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已成为当下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主流价值的认同障碍在大学生中已经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化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危机是高校思政课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选择正确价值观的能力等方面来教育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应处理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其他社会文化的关系;处理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正确处理深化和拓展中华文化与繁荣发展地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关系;处理好在文化交流、碰撞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与抵御外来腐朽文化的关系;正确处理倡导和强化社会主导文化与尊重个体、群体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抗战前后黔西北苗族文化认同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北苗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整体的一部分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长期处在与异文化的相互碰撞、交融中,特别是清末以后,随着西方的基督教新教文化和中国主流文化相继涌入黔西北苗区,改变了这一地区苗族的文化面貌。由于不同文化的背后交织着不同文化的主体,分别采取不同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对策,这就使得黔西北苗族地区的文化认同模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转变。这一现象,在抗战前后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李开云 《农家科技》2011,(11):70-75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20.
乡下的古村落,作为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被遗忘的角落,它们保存了中华文明最悠久、也最鲜活的记忆,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文化的魂,它们是中国人最依恋的心灵故乡,是中国人甘之如饴的归隐田园。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踏上那布满时光痕迹的青石板道路,探访广东最美的十个古村落。体验一次洗涤心灵的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