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换层建筑在结构上属于不利体系,是结构上设计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武汉鹏程时代广场梁式转换层结构方案选择、结构分析与计算,对带梁式转换层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应用越来越广,因此,结构转换层的应用及施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转换层结构形式分类以及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简单地介绍。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经验,根据叠合施工原理,对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对带型钢混凝土梁式转换层的型钢混凝土框支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研究了转换层设置高度及转换层上、下等效侧向刚度比变化时,其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的一般规律.结果表明,此类结构的转换层设置高度可适当提高,适合高位转换;抗震设计时,对转换层附近外框架应予以加强,对于高位转换,应重点加强转换层上一层外框架;设计转换层上1~2层的外框架时,相对其它框架柱,应强化框支柱;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宜控制在0.86~1之间.  相似文献   

5.
在超高层建筑中,转换层被广泛应用,用于解决不同楼层结构转换的问题,满足建筑空间利用最大化、建筑功能多样性的需求。为了探究荷载传递法施工时最为安全和经济的支撑结构层数,本文以某总层高为27层的新建商住两用超高层建筑为例,借助于ABAQUS有限元计算软件,对支撑结构、标准层楼板及梁等额受力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成果表明:第一,荷载传递法施工时,只要支撑体系不出现失稳破坏,其受力便与杆件的长度关系不大;第二,支撑层数分别为一层和两层时,对应的标准层下一层和下一层与下二层承受来自转换层的施工荷载,此时标准层板的最大拉应力超过设计值;而当支撑层数增加为三层时,转换层下方三层标准层均承受来自上方的施工荷载,且由上至下三层标准板的最大拉应力值分别为1.27 MPa、0.97 MPa和1.06 MPa,满足设计要求;第三,荷载传递法施工时采用三层支撑,结构整体的最大竖向位移值仅为2.29 mm,可以忽略不计,可见本工程采取三层支撑脚手架是可行的。本文研究成果对本工程及其类似的超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过程中,支撑体系层数的合理选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一大批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不断出现,建筑物自身重量对地基施加的荷载也越来越大,高层建筑沉降监测与数据处理的相关技术急需研究。本文从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等方面,对高层建筑沉降监测与数据处理技术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对相关从业者进行高层建筑沉降监测与数据处理起到了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此种情况之中,我果的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增加,当前阶段我国高层建筑以及智能建筑不断的增加,我国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的不断发展重要标志之一。测量放线对于整体的施工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保证当前建筑业稳定长期的发展,对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以及建筑改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于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因为土地有限而又昂贵,所以人们只能向空中谋求更多的空间,而高层建筑物具有节省用地、美化城市建筑景观等显著优点,于是高层建筑物迅速崛起。但由于高层建筑往往采用桩基基础,且荷载较大,对高层建筑本身即内部基础和设备的相对位置有很高的精度要求,其施工将给高层建筑本身及周边建筑群体带来复杂的形变影响。所以,为了保障施工和运营的安全必须对高层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的一些基本理论以及具体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物和交通线路出现在城市中,比如粮仓、储油罐、石油钻井平台、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大型机场、城市高层建筑等等。由于实际需要,这些建筑很多必须兴建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由于广泛分布着具有低渗透性、高压缩性、天然孔隙比大、天然含水量高的深厚软黏土沉积层,这就对地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受到粮仓粮面变化所引起的低频反复荷载作用,经常出现施工后沉降大、沉降时间长等问题,给工程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由此可见,对于粮仓来说,研究其地基的变化规律对粮油食品储备工程的建设以及建设后粮仓的使用和维护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卢德友  张新盈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529-21530
为满足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需要,郑州市惠济区内新农村建设急需完成数字测图。针对当地的地理与气候状况,采用GPS-RTK技术对测区进行网点布设,并在测站进行实测,将测绘数据运用在工程中。GPS-RTK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数字化测图工作的进程,突显GPS-RTK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高层建筑则是城市的标志.城市建设现状的调查,尤其建筑现状的调查已刻不容缓,其关键是具有高效的调查手段.本文以上海为例,对城市高层建筑遥感调查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针对建筑物高度的调查,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QuickBird遥感影像的新阴影长度法.该方法具有与影像参数无关及阴影长度计算自动化的特点,因而具有高效、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不断革新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利水电建筑的施工技术和管理要求也在不断增加。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对社会经济有着极大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和技术、管理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再加上水利水电工程建筑本身具有特殊的特点,因此,其对施工技术及管理具有很高的要求。本文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及管理的作用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的统一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两种带旋转自由度的空间八结点六面体单元,它们具有很高的精度,适用于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的分析,文中给出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和多媒体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的经营管理与生产等方面,极大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有效推动了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发展。农业信息化作为信息化社会中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我国新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对我国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针对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所以,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刻不容缓。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恶化进行有效遏制,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发展环保、建设绿色建筑的局势迫在眉睫。本文简述了绿色建筑的环保节能应用现状,以及施工技术的运用研究。以促进我国建筑环保节能施工技术为方向,以绿色化节能为主导,提出建设性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的抗地震倒塌能力评估模型存在着地震倒塌能力评估时间较长、评估系数与实际抗倒塌能力系数偏差较大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等效单自由度的高层建筑场地边坡抗地震倒塌能力评估模型。考虑P-Δ效应对高层建筑场地边坡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影响,构建了P-Δ效应的等效单自由度模型,根据该模型获取边坡结构侧移与结构顶点位移,用于构建运动微分方程,对其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转换,构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计算边坡结构不同周期延性需求,获取边坡结构延性需求谱,计算延性需求谱对应等效周期,在等效周期内对建筑边坡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证明,所提模型可以快速、精确地对建筑边坡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建筑行业中的绿色建筑领域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绿色建筑相比于传统建筑所具有的高效节能、持续环保的性质则决定了绿色建筑需要的技术含量以及建设评价标准比较高,因此本文通过结合BIM技术对绿色建筑能耗进行评价分析,选取典型的建筑模型范例,对BIM技术的整体应用以及具体价值进行简要的阐述,提出对BIM技术下的绿色建筑能耗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社会经济水平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当代社会之中高层建筑的数量较之从前增加了很多,由于建筑施工之中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造成了火灾事故发生率的升高。笔者主要对当前我国消防设备供电电线电缆的敷设情况加以分析,与此同时对一些用途不同的消防设备供电电线电缆的选择方法以及铺设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通过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的水平和建筑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9.
社会在不断进步,很多建筑拥有很大的投资,高层建筑需要很长的建设周期。人们也把关注点放在了高层建筑上。由此,本文对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进行了重点分析,也对高层建筑抗震设计的具体策略进行了重点阐述,希望能够使高层建筑的结构更加优化,并与工程实际需求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对于住房条件的改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土建工程中,各种施工技术不断的创新与发展,高支模施工技术是在当今土建工程中使用最为广泛、频率最高的一种新型施工技术,对于高层建筑和大型建筑的施工建设有很大的优势,本文以具体的土建工程为例,进行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