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藤茶是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葡萄科植物的嫩茎叶,富含17种氨基酸和维生素E等多种有效成分,能消炎、降血脂和胆固醇,可治疗肾炎与慢性肝炎,大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浸提藤茶(显齿蛇葡萄)和广东蛇葡萄挥发性成分,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运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各成分的百分含量,并对两种植物挥发性成分进行比较,旨在为优质藤茶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分离出藤茶(显齿蛇葡萄)挥发性成分38个,鉴定出28个组分,含量占挥发油的73.68%,其主要成分为烷烃类、醛类、有机酸、醇类及甾醇类等化合物;分离出广东蛇葡萄挥发性成分34个,鉴定出27个组分,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79.41%,主要成分为烷烃类、有机酸类、酚类、醇类及甾醇类化合物。虽然两种植物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穿贝海绵甾醇(≥30%),但其他高含量成分大多数不同。  相似文献   

3.
藤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属中的1种野生藤本植物,也是典型的类茶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研究发现,藤茶中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含量较高,实属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分布的1种特例.藤茶的主要成分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具有抗氧化、抗高血压、保肝护肝、抗肿瘤等多重功效.对藤茶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已优化的提取方法及其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藤茶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野生天然类茶植物代用茶——野藤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藤茶又称藤茶、白茶、白茶饼、癞痢茶、甘露茶,属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种的多年生藤本植物,植物学名为Ampelopsis grossede。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等省区,生长在海拔400~1300米的山坡、林中、河滩等阴湿环境和肥沃的土壤中,是一种具有独特保健功效和饮用  相似文献   

5.
藤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藤茶属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区,在此从其化学成分、功能作用、应用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发现国内外学者对藤茶中黄酮类物质、二氢杨梅素等有效成分研究较为全面和系统,对其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抑菌、护肝等药理功能作用的研究也较为广泛,对其加工方面主要是将其转化为茶产品及少部分其他产品.  相似文献   

6.
中国藤茶资源的研发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藤茶是我国民间比较广泛使用的代茶饮料,同时又是一味传统中药材,其原植物为葡萄科蛇葡萄属的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Hand.-Mazz.)W.T.Wang]。本文对藤茶的分布与生境、藤茶的化学成分研究、藤茶的药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藤茶的开发利用以及藤茶人工栽培与种苗繁育研究概况作了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和研发进展介绍。作者认为,我国目前在藤茶内含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提取工艺以及药理功能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对藤茶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则仍停留在较低水平上。作者建议:目前应首先加强对藤茶的应用性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应在藤茶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加大投入;强调对野生藤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并加强野生资源的驯化,大面积人工栽培技术以及苗种繁育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藤茶本身营养素含量丰富,其含有多酚、蛋白质、氨基酸、黄酮、维生素等成分,并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例如云南、福建、广东、湖南等地区.藤茶黄酮是在藤茶中提取的一种绿色植物添加剂,该物质是藤茶主要的活性物质,主要分布于藤茶干燥嫩茎叶中.藤茶中总黄酮含量为43.4%~44.0%,以二氢杨梅素、杨梅素、蛇葡萄素等为代表,二...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藤茶资源植物形态、显微、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评价筛选出推荐资源,本研究以收集栽种的13个野生藤茶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比对植物形态特征、粉末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特征斑点、指纹图谱相似度进行鉴别,同时利用指纹图谱比对的10个共有峰,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个野生资源均为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但不同资源间植物形态、薄层色谱、指纹图谱有所差异;显齿蛇葡萄快速分类检索包含了蛇葡萄属植物分类要点;各资源粉末显微特征差异较小;各资源薄层色谱相应位置斑点基本一致,但颜色深浅有所不同;主成分分析共提取3个主成分,方差累计贡献率91.583%,同时建立资源评价模型Z=0.57779Z1+0.21976Z2+0.11827Z3;聚类分析将13个资源聚为4类,类群III评分最高,类群IV评分最低。评价筛选出贵州江口、江西定南、广西三江野生藤茶资源作为推荐资源。  相似文献   

9.
莓茶是一种多年生的落叶藤本植物,可药、饮两用。莓茶,俗称藤茶,学名显齿蛇葡萄。莓茶是一种活性成分独特、应用价值高的植物,具有地理分布广、产量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随着莓茶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其基础性研究不断深入,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莓茶现已成为永顺县及周边地区农村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10.
藤茶种植技术规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和制做了湖北地方标准——来凤藤茶种植技术规程,并经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实施。这为规范藤茶(显齿蛇葡萄)种植,保证藤茶原料生产质量,使藤茶资源开发利用走上产业化、科学化轨道和制定国家标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藤茶是葡萄科蛇葡萄属的嫩茎叶,长久以来被作泡茶使用、也作中草药使用,因其丰富的黄酮类和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二氢杨梅素是藤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也是目前藤茶单体成分中的研究重点与热点,并被认为是藤茶具有抗菌消炎、清咽消肿、保肝护肝、抗肿瘤和抗病毒等功能的基础.该文主要综述了藤茶和二氢杨梅素的抗菌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其作为食品添加剂或抗菌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显齿蛇葡萄的幼嫩茎叶经加工后即为一种价值很高的食药同源饮品——藤茶。近年来,由于显齿蛇葡萄的特殊价值而倍受重视并得到大力开发,发展为规模化的基地栽培生产。在栽培过程中,发现部分基地病害严重。采用组织分离法,结合异地栽培试验,对该病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在栽培基地的显齿蛇葡萄病害为生理性病害,主要原因为土壤积水引起的根部腐烂最后导致地上害部分表现出发病症状,严重时全株死亡,并结合显齿蛇葡萄栽培基地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莓茶,学名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Hand-Mazz) W·T·Wang],我国特有的藤茶类植物,这一古老茶品的发现具有偶然性,发展又有必然性。随着人们对其不断的认识,基础性研究的不断深入,知识产权体系的构建,生产经营的不断扩大,莓茶现已成为张家界市及周边地区农村脱贫攻坚的重要项目。  相似文献   

14.
藤茶饮用药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显齿蛇葡萄即藤茶的营养成分、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民间饮用药用价值,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江口县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含量,为该地区显齿蛇葡萄的野生抚育提供理论支撑,以超声波辅助提取显齿蛇葡萄中的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含量。结果显示,江口县不同地区显齿蛇葡萄中二氢杨梅含量差别明显,而杨梅素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其中以德旺乡、坝盘乡、太平乡梵净山村、怒溪乡地楼村、双江镇艾门坳村、桃映乡任家店村二氢杨梅素含量较高,建议将这些地区作为优质藤茶原料基地。  相似文献   

16.
<正>广南"藤茶",原产于广南县者兔乡和莲城镇的赛京村,在省外也有生产,有叫"茅岩莓茶"、"白茶"、"神茶"的。它是一种藤本植物,学名叫"显齿蛇葡萄"。广南"藤茶"现主要分布在广南县者兔、莲城、底圩、坝美等乡镇,其它乡镇也有零星分布。历史上,在莲城镇赛京村至者兔乡革佣村一带的村寨,村民都有采制饮用  相似文献   

17.
藤茶类茶产品及其加工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藤茶是我国重要的类茶植物资源。概述了藤茶类茶产品加工的原料要求、工艺流程和复方藤茶的选配原则。要制作质量上等的类茶产品 ,关键在于原料首先要具备嫩、净、匀、鲜四大特征 ,加工工艺则要求初制加工与精制加工相结合。复方藤茶则主要根据市场销售潮流研制具体产品  相似文献   

18.
虎杖及白藜芦醇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藜芦醇(Resveratrol,简称Res)又称为芪三酚,化学名称为3,4,5-三羟基二苯乙烯(3,4,5-trihydroystilbence),属于多酚类化合物。白藜芦醇作为一种植物防御素(phytoalexin),存在于葡萄科的葡萄属和蛇葡萄属、豆科的落花生属、决明属和槐属、蓼科的蓼属、百合科、伞形科、买麻藤科、莎草科及棕榈科等的70多种植物中。虎杖是这一类植物中自藜芦醇含量较高而极具开发价值的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9.
以显齿蛇葡萄(属葡萄科野生藤本植物,民间俗称为藤茶)、云雾绿茶、绞股蓝为原料,通过不同复合配料的处理试验,原料经汽蒸压制成型、烘房低温干燥等工艺加工成复合藤沱茶,采用感官审评的评审方法,对其外形、内质品质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旨在探求复合成品藤沱茶最佳风味的品质形成;并就复合藤沱茶产品的品质风味、开发研制的营养保健功能以及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藤茶泡水前后乙醇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福林酚法进行酚含量的测定,抑菌圈法进行抗细菌活性测定,菌饼法进行抗真菌活性测定,并采用DPPH法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藤茶泡水前后乙醇提取物的多酚含量分别为168和56 kg/g,藤茶泡水前乙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灰葡萄孢霉、胶孢炭疽菌和葡萄白腐病菌均有抑制作用,泡水后的乙醇提取物对枯草芽胞杆菌不再有抑制作用,对其他5种菌仍有抑制活性但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藤茶泡水前乙醇提取物的DPPH清除活性IC50分别为5.09和36.01μg/m L。[结论]藤茶泡水后的残渣仍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氧化活性,可被继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