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广西软枝油茶繁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软枝油茶中最著名的属广西岑溪软枝油茶,软枝油茶以其速生高产,适应性强的特点受到人们的不断关注和推崇。广西软枝油茶的适应性很广,可以耐旱耐瘠,同时它适应于荒坡种植,可用于改造低产林地,因此目前软枝油茶在我国有着较为广阔的市场,也是最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油茶品种。对于广西软枝油茶繁育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探讨对于发展和推广我国的油茶技术以及园林技艺有着中药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翠梅 《乡村科技》2023,(10):132-134
截至2022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累计改造油茶低产林12.00万hm2,改造面积约占广西油茶种植面积的1/5。大面积的油茶低产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油茶产量和品质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岑溪软枝油茶是原产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高产油茶品种,加强岑溪软枝栽培技术的研究,对推动当地油茶低产林改造、实现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岑软2号和3号的品种特性,从造林地选择、整地、种苗选择、定植、抚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岑溪软枝油茶的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油茶种植及低产林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西软枝油茶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继海 《吉林农业》2014,(14):65+64
文章先介绍了软枝油茶的生物学特性,然后对广西软枝油茶适生条件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广西软枝油茶栽培技术,从园地选择、整地施肥、幼苗抚育、成林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探索研究,希望为软枝油茶造林推广做出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4.
广西软枝油茶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广西软枝油茶的造林管理技术,并对幼林、成林的抚育管理作了详细的介绍,以期为软枝油茶造林、抚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非常适用于茶油生产之中。因为在大力发展茶油的过程中,积极引用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极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往茶油种植问题,提高了茶油生产质量和水平。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和研究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希望此项技术可以更加广泛的、有效的应用于实际茶油生产之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作为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防治作用的食用植物油,茶油的生产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茶油的产量与油茶树的种植情况直接相关,所以,对软枝油茶造林技术与油茶地产林改造技术进行研究,分析提高油茶果产量与质量的方法,为软枝油茶科学造林和提高地产林改造效率提供理论支持,促进油茶林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农业领域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改造技术也就应运而生了。油茶不仅具有十分高的食用价值,而且在农业、工业等领域也得以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化妆品中、医药行业等可以滋养皮肤、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同时在市场上也增加了对茶油的需求量。为了有效提高我国油茶的产量和质量,就要对油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经营,积极引用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油茶以往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不断提高油茶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软枝油茶是重要的油用物种,长期食用将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具备较强的药理作用。积极采用科学有效的栽培技术,实现软枝油茶生长的高产高质目标,将能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积极影响。本文主要是从软枝油茶繁育工作分析入手,重点介绍了一些基本的繁育手段,同时阐明了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策略,为提升软枝油茶的生长效果提供良好前提。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对软枝油茶的形态特征及其生长环境进行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对软枝油茶造林技术及实施要点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软枝油茶成活率的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2个油茶品种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比较了岑溪软枝油茶和三江81号种子的萌发情况,并采用反相HPLC法探讨了岑溪软枝油茶和三江81号在种子萌发过程中ZR,GA3,IAA和ABA这4种植物主要的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和比值变化。结果表明,岑溪软枝油茶发芽稍早于三江81号,发芽率高于三江81号。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激素变化趋势类似,岑溪软枝油茶中的ZR,GA3,IAA激素总体水平都要高于三江81号,但在岑溪软枝油茶中ABA的降低速度和幅度都要大于三江81号,激素含量动态变化及比值变化与种子萌发情况表现出相关性,对油茶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取得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梅州市是油茶生产基地,在广东省油茶产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在简要分析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油茶生产自然优势的基础上,对软枝油茶的繁育和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重点探究,以期能够进一步提升软枝油茶的栽培管理水平,促使广东省油茶产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茶油作为绿色保健食用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赏识。许多有识之士已把目光投放到油茶的种植、开发上来.优质油茶苗木需求量大。本所研究的油茶软枝扦插育苗方法,成活率可达90%。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以岑溪软枝油茶全同胞家系子代测试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果实经济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岑溪软枝油茶全同胞家系子代果实性状变异比较丰富,尤其是单果重、鲜籽数和单粒籽重3个指标,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4.58%、33.14%和35.15%,为选择果大、籽粒重的油茶优良品系提供了物质基础;全同胞家系子代的单果鲜籽数和单粒籽重在各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果重和鲜出籽率在各家系间差异显著;单果重、单果鲜籽数、单粒籽重和鲜出籽率等4个主要性状指标具有较高的遗传强度,其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分析岑溪软枝油茶同胞优良家系的遗传变异,对下一步岑溪软枝油茶优良单株的评选以及高世代改良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三年生大果山茶(Cammellia magnocarpa)和岑溪软枝油茶(Camellia oleifera‘cenxiruanzhi’)植株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进行处理,测定处理后叶片的水分含量、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大果山茶保存水分能力与叶片膜透性高于岑溪软枝油茶;PPO活性、POD活性远高于岑溪软枝油茶;在两种处理条件下,大果山茶的平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6.60、15.08 mg/g,明显高于岑溪软枝油茶;MDA、可溶性糖含量也均高于岑溪软枝油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油茶果实的最佳采收时间,以岑溪软枝2号和3号油茶为材料,研究了成熟过程中油茶果各加工性状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方差分析、变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表明:采摘时间不同,油茶果含油率、含水率、果径和果形差异显著,且品种间各加工性状的差异显著;岑溪软枝2号的单果重与果径、岑溪软枝3号的单果重与果高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716和0.7803;岑溪软枝2号和3号最佳采收时间分别在11月15日和10月26日.  相似文献   

16.
广西软枝油茶繁育及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软枝油茶适应性广、投资小、易管理、经济效益高.是优质、高产、长寿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我国国土利用的经济林兼绿化树种,其耐旱耐瘠,适于荒坡栽植.也可用于改造低产林地.介绍了广西软枝油茶苗的繁育和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砧种采集及催芽、选地整地、接穗选取、嫁接方法、芽苗栽植、芽苗管理、打穴造林、幼林培育、成林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如何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改进和完善油茶栽培技术,以实现高产、高品质,从而能够获取更高的经济价值。本文主要对油茶的种植技术以及成林管理进行分析。油茶属于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其具有高产、长寿以及优质等特点。并且油茶的副产品具有保健功能、生态功能以及医药功能。因此,改善油茶的种植技术,对油茶成林管理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油茶种植技术油茶属于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其又被称为东方橄榄油。  相似文献   

18.
四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的油茶富含丰富的营养,十分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我国南方大量种植油茶,尤其是在江西、福建省。为了提升油茶的产量,在种植油茶的过程中需要讲究一定的栽培管理技巧。本文阐述了油茶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栽培才能获得高产,并分析了油茶的生产和销售相关数据,对油茶的销售趋势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油茶种植也得到了重视,油茶种植能够得到较好的经济收益,因此种植油茶的农户增多,油茶种植面积扩大,但根据目前的发展情景,我国油茶种植以及推广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就油茶种植以及推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有油茶种植的技术、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宣传推广不到位以及种植油茶的成本过高等问题,并且就解决这些问题进行相应探讨,希望可以切实解决油茶种植与推广问题,使用户获得更高的利益,调动种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潘世钏 《现代农业科技》2013,(16):146-147,166
初步调查分析了福建省内外14个油茶优良无性系在闽东福安种植当年的成活、生长表现及病害发生情况。油茶各品系造林成活率为50.0%~89.2%,以轻基质营养袋苗造林成活率高。不同品系的苗高、当年抽梢、冠径生长差异大;闽杂优15、闽杂优20、闽杂优16、赣州油2号、岑软2号、岑软3号、岑软11号生长快、冠径大;闽杂优26、赣州油18号等生长缓慢、冠径窄;闽杂优19、闽杂优1、赣州油14号、赣州油15号、赣州油7号等生长居中。各品系地径生长相近。受苗木病源、气候、林地等因子影响,参试品系均不同程度地感染油茶炭疽病,其中闽杂优品系感染率最高,89.07%中度受害;赣州油无性系病害感染居中,岑溪软枝油茶受害最低。岑软3号、岑软11号、赣州油18号3个品系抗病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