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20世纪音乐缤彩纷呈,随着和声语汇的发展与变异,节奏形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要素,曲式形式也具有了新的变体。本文研究的手风琴作品《意想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节奏形态具备显著的二十世纪作曲技法的新特征。文章将从和声、曲式、节奏形态三个方面入手,阐述20世纪作曲技法在自由低音手风琴创作中的应用,揭示其作品构成要素当中的逻辑规律,概括出20世纪自由低音手风琴音乐的特色,继而开拓具有中国特色自由低音手风琴作品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师作曲理论课程有效整合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师作曲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之间矛盾突出。整合高师作曲理论的四大课程———和声学、复调学、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学,建立作曲技术综合分析与作曲技术综合实践这两大课程,彻底打破现有的课程教学模式,是真正切合高师教学实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通过Dan Kiley三个不同设计阶段的归纳比较,以及其重要的现代景观作品(1955年以后)的介绍分析,研究他的设计中体现出来的现代主义特征;并且和他人的一些相似作品进行归纳类比,探讨Dan Kiley用古典主义语言表达现代空间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陶瓷是中国陶瓷史上五彩缤纷的时代,以其丰富多彩的瓷器品种和独具匠心的装饰技艺,为瓷器艺术的发展增添了异彩。这个时期的彩绘瓷茶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当时社会和文化背景,阐述了明清时期彩绘瓷茶具及瓷茶具装饰图案在内容上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识。并从表现方式、装饰技法、美学特征上论述了明清时期彩绘瓷茶具的装饰特征。  相似文献   

5.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在欧洲造园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凡尔赛宫苑是其杰出代表作品之一,然而其中很难见到园林桥的应用。本文试图从政治、文化、历史、景观、功能和科技诸方面解析原因,寻找属于那个时代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正>绘画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对生活的一种能动的审美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美并富有创造力的民族。汉代的美术创作都是在统治者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史料记载的文人画家有张衡、刘褒等。这些中国文人画家的先驱,尽管人数少、作品少,但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由于文人进入绘画领域,丰富了绘画题材和表现技法,使绘画风貌有所变化。汉末魏晋时期,政治比较黑暗,社会  相似文献   

7.
绘画材质的改进是宋元时期中国文人画理论和技法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文人画的绘画技法的形成和确立也为这一时期绘画材质的改进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轮指作为琵琶右手的基础指法在曲子中的运用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在实际演奏中总会出现有关轮指运用的一些技法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演奏者在实际演奏中通过理论探索与实践结合来解决。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轮指这一技法的演变和发展,以及演奏技法,音色以及分类。最后结合本人演奏过的比较有代表性的乐曲《春雨》来探讨轮指这一技法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作曲算法存在速度慢、工作量大的缺点,本文将修正型粒子群算法引入音乐作曲,通过音级、拍数时值和音符的编码实现音乐的数值编码,选择对口组、非对口组和专业组的加权评价结果为适应度函数,以区域内部均匀性测度(UM)、区域间对比度(GC)以及综合测度等三个指标作为评价智能音乐作曲效果指标,提出一种基于修正型粒子群算法的智能音乐作曲。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作曲速度快、质量高的优点,有助于曲作者音乐创作,极大地降低工作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花艺设计的4种新技法,分别为粘贴设计、编织设计、串连设计和重组设计,并详细介绍了每种设计方法在插花作品中的运用方式,丰富了插花作品的呈现手法。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了地理环境、人文景观、民族特色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使音乐的民族性根深蒂固,不可动摇;国际化是作曲技术、演奏技法、音乐元素而不是音乐的风格。从而来论证中国音乐要民族化,体现中国音乐特有的风格,传统的中国音乐是民族化的音乐,发展的、创新的中国音乐也要充满中国传统的民族音乐风格,这样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姜丽丽  蔡平  刘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76-12978,12995
从魏晋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3个阶段回顾了苏州园林植竹造景史,并选取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沧浪亭等苏州古典园林,总结了其中的竹景。分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竹景营造技法,重点围绕竹径通幽、禅悟体验,粉墙竹影、青竹白石,竹林听风、雨竹空濛,突出了竹景所营造出的诗情、画意、音韵。  相似文献   

13.
《欧伯曼山谷》是李斯特的钢琴曲集《旅行岁月》第一集《瑞士游记》中的第六首作品。本文通过对整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该作品的音乐内涵,帮助演奏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为演奏提供建议和提示。  相似文献   

14.
鲍昱 《北京农业》2014,(33):76-78
勒诺特尔的造园手法以规则式为主,全园具有明确的中轴线营造出恢弘的气势来体现园主的权力和地位,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典型代表。本文通过对勒诺特尔式园林的简要介绍及分析,从发展背景、布局特征、造园技巧、社会影响等方面深入探讨这种园林风格的要素和内涵,探讨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区别,希望能够找出法国古典式造园的精髓,并在当今的景观设计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5.
《枫桥夜泊》是王建明老师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重现了诗篇中所描绘出的景象,让听者仿佛身临其境,在创意手法上,王建民作曲艺术家将《枫桥夜泊》这首古筝协奏曲同名古诗的艺术背景结合而成创作了这首现代筝曲。它的想法独特,题材创新,不仅将昆区的味道融入到如此传统而又古典的音乐当中,让这首协奏曲更加充实饱满,风格独特。而且王建民作曲艺术家在人工调试定弦的工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王先生改变了以往的古筝定弦方式,将他的个人艺术风格,个人对艺术的思索通过改变弦序将之表达出来,精益求精的构思着这一首创作乐曲。能够创作出具有如此艺术高度的作品实属不易,体现出中华名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相似文献   

16.
储可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251-3253
在现代景观的体验过程中,色彩是由视觉而感知的,它既依附于具象的实体,也依赖于光这一抽象的实体而存在。该研究通过分析色彩的视觉属性、心理知觉,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色彩进行解析,从色彩在场所文化中的应用、色彩技法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几方面来阐述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类型和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戏剧中反映爱与人文主义关怀思想的作品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莎士比亚所倡导的以崇尚人性关怀、呼吁自由纯爱、反对禁欲主义为特点的爱与人文主义关怀思想在这些作品中显露无遗,唱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强音,吹响了反封建反教条的嘹亮号角。本文试从莎士比亚戏剧入手,就戏剧所反映出的爱与人文主义关怀思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古筝是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其曲目和演奏技法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为提升古筝整体演奏效果,对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四大原则(即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原则)在古筝表演领域的运用进行重点探讨和深度分析,以期寻求古筝演奏技法的创新,进而为古筝演奏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提供理论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9.
张建 《当代农业》2010,(14):24-24
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管理区太公卜村的李树宏通过潜心钻研,掌握了浅雕、浮雕、镂雕等多种创作技法在葫芦上精雕细琢,制成漂亮的工艺品。他的作品线条流畅、造型典雅,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深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20.
地下铁道》这部经典之作是由非裔美籍作家科尔森·怀特黑德创作。怀特黑德用了1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创世之作。该作品为怀特黑德赢了众多荣誉。其中包括2016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及次年的美国普利策小说奖。可以说这部作品揭露了美国历史中的一个黑暗的时期(即:让美国内战前南方奴隶制的各种残暴跃然纸上)。正如这部作品的名称一样,女主人公科拉在怀特黑德的笔下,她正是搭乘现实的地下铁道从南方兰德尔种植园一路向北,克服重重苦难,寻求自由。在这一过程中,女主人公科拉在磨难中不断成长,最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追求自由的阳光女战士。本文第一节首先简要介绍了成长小说的起源和发展。在第二节中,主要从三个阶段分析了科拉的成长过程:种植园阶段、逃跑的路上、北方阶段。在第三节探讨了《地下铁道》这部作品的意义。最后对行文进行了总结。运用举例方法、对比方法、归纳总结方法进行了研究,从而分析了女主人公科拉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