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扶贫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尤其是对农村来说,贫困是一个治理制度的问题。为此,本文基于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构建精准扶贫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治理机制的分析框架,从新制度供给、可信承诺和相互监督3个方面阐释了乡村治理的难题,并进一步以贵州省麻江县干桥村扶贫"第一书记"为案例,应用上述框架分析了其改变贫困村庄乡村治理机制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贫困村庄在"第一书记"的帮扶下发生了基层组织运行规范化、村民参与意识增强、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的改变。当前精准扶贫实践中,应重视村庄内部自主治理、多主体合作治理,同时引导村庄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增强"造血"功能,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能长期稳定脱贫。  相似文献   

2.
伴随乡村经济精英回流参与产业扶贫,乡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经济精英群体在产业创建、资金筹备、技术传授、市场开拓等环节给予了农村群众尤其是贫困户重要帮扶,大大提高了产业扶贫的效率。当前我国处于脱贫攻坚战的决胜时期,仍有很多"硬骨头"要啃,本文通过探究"一地生四金"产业扶贫模式下乡村回流经济精英产业扶贫的行为逻辑,总结普适性规律,以便其他地区的乡村回流经济精英学习、推广,从而助力推进脱贫攻坚,促进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背景下的稳定脱贫和乡村振兴,具有目标的统一性和措施的互补性,实现二者有机衔接意义重大。本文基于贫困治理的历程与特征梳理,结合苏北地区的实地调研,分析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理论上的逻辑基础与实践上的认知偏差,探讨促进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政策着力点。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治理依据瞄准对象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开发式扶贫、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四个阶段,显示出贫困治理方式从"输血式救济"到"造血式开发"转变、扶贫瞄准对象遵循"区域—县—村—户"的顺次由"面"及"点"演变、贫困治理目标由"解决温饱"到"两不愁,三保障"的"民生改善"转变三个特征。当前,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应该遵循以乡村产业为接口,以乡土农民为主体,以乡村创业为手段的内在逻辑。苏北地区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探索出一些积极做法。但是,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实践仍然存在一些认知偏差,表现为以传统工业化思维发展乡村产业,忽视彰显乡村特色;以传统城市化思维实现农民市民化,忽视农民主体地位;以传统城乡二元思维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忽视农民创业能力。因此,需要以农业为基础衍生新业态,以农民为主体提升新能力,以创业为手段积蓄新动能,才能实现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精英俘获困境使乡村扶贫的公平性与正义性面临严重挑战,远远偏离了党和国家力图通过扶贫让广大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的初衷。对乡村扶贫中的精英俘获现象进行分析,提出精英俘获行为的治理建议,能够为我国乡村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方略,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一股股精准扶贫的内生力在包保帮扶的大安市丰收镇新乐村涌动激荡。"造血"扶贫强"脉搏"变"五指张开"为"攥指成拳",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白城医高专与大安市政府、  相似文献   

6.
《安徽农业科学》2019,(21):264-266
精准扶贫的目的是为了抵消经济减贫效应的下降,已经成为了中国农村扶贫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在精准扶贫方面出现的偏差体现为乡村层面的精英俘获现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准识别过程中乡村精英俘获;二是精准帮扶中的精英俘获。对此,应构建贫穷群体为中心的识别程序;限制乡村精英在帮扶过程中的面影响力,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旅游精准扶贫内涵,认为旅游精准扶贫的核心在于实施"精准";旅游精准扶贫的目标在于实现"脱贫";旅游精准扶贫的本质在于推动"造血"。在深入分析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优势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主要路径,包括建立多元主体协调机制、实施多模式并举的运作方式、推动多产业融合互动发展、构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推行"五化"乡村旅游整体开发理念等。  相似文献   

8.
农产品电子商务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在带动贫困群体脱贫减贫和实现贫困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农产品电商扶贫机制的分析,结合扶贫参与主体的动机探究,发现农产品电商扶贫只有培育坚实的产业基础,实现农户持续性"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巩固扶贫参与主体间的长效合作关系。结合"玫瑰柑"农产品电商扶贫产业振兴案例研究,认为农产品电商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包括创新农业产业输出体系设计;加大职业农民培训,提升农业技术和农产品电商技能推广;拓宽农户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电商资金渠道;健全农产品电商标准化体系和信息化监测与引导农户理性生产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试图通过参与式干预方式弥补政府主导型扶贫的不足,但实际仍然存在贫困人口被动参与和精英俘获等扶贫"内卷化"问题。这与政府压力型体制下的选择偏好、精英利益驱使下的共谋、贫困文化影响下的农户有限参与和参与式扶贫本身遭到结构性抵制有关。对此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提升贫困人口内源动力,实现精准扶贫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时期的实践经验必然为其现阶段的改革工作提供参考。精准扶贫领域中的产业扶贫发展是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分析实现华丽脱贫的"三无村"——宣城市山河村的发展成效认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主要源于产业扶贫项目的带动作用、各帮扶主体的促进作用、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的细化作用及村两委队伍的引领作用;山河村的产业扶贫工作存在产业选择保守、产业结构单一、村民参与不足等问题。提出利用社会资本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深化村干部队伍的深度,提高发展眼界与视野;激发村民公共事务参与感,建立乡村文化共同体;进一步关注各类政策创新等结构性因素的动力等乡村振兴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经之路,做好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乡村发展意义重大。基于对湖南省H村的实地调查发现,精准扶贫基建项目存在“精英俘获”问题,村内精英作为俘获主体,垄断了村里的基建项目。研究发现,村内精英通过直接俘获、联合俘获、代理俘获、分包俘获四种方式俘获基建项目,导致了扶贫资金浪费,加剧了村庄腐败。在“差序格局”的社会关系基础、双重收益的内驱动力和法治滞后的宽松环境等共同作用下,村庄精准扶贫基建项目“精英俘获”得以产生。治理该问题,需要完善外部监管体系、加强内部法治建设、调动群众自主参与。  相似文献   

12.
目前,精准扶贫正在执行最重要的扶贫瞄准工作环节,能否精准识别贫困户、致贫原因是后期扶贫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扶贫实践能否实现扶贫政策目标的关键。目前,中国农村扶贫瞄准存在着瞄而不准的问题,而其背后则是村民参与权利被弱化。通过削弱乡村精英政策活动空间,破除乡村精英资源分配主导权,能够提高村民集体行动可能性,实现乡村社会再组织目标,夯实村民民主自治社会基础,实现良好的乡村治理,增强村民参与权利,真正实现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3.
乡村扶贫旅游规划本质上是对乡村资源的排查与合理利用,通过对乡村现有资源的合理规划,让贫困户尽可能参与其中,通过自身的土地流转、旅游资源合理利用脱贫致富。扶贫旅游规划编制过程中有多方相关利益者参与,村民是乡村的主体,应保障村民参与的渠道畅通,以实现乡村扶贫旅游规划的落地性。但目前的乡村扶贫旅游规划存在模式化、刻板化的问题,村民参与流于形式,政府为实质主导者,规划难以表达村民的意愿,满足村民真正的诉求。以永泰县赤水村为例,寻找村民参与的有效途径,探讨扶贫旅游规划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的根本途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深度融合"一二三"产,开拓产业扶贫新路径。兴国作为革命老区和贫困县,在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严格按照"六个精准"要求,落实"五个一批",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主抓手,着力构建产业体系,有力破解发展难题,切实增强扶贫"造血"功能,创新建立"12345"产业发展模式,加快贫困户增收脱贫致富步伐。  相似文献   

15.
<正>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环节,也是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在新的形势下,制定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及有效措施,尽快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使产业扶贫成效真正让贫困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要做好3个"字"。"基"字"基"就是夯实基础、筑牢根基。推进脱贫攻坚,必须紧紧围绕"扶持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的工作思路,将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培养新型产业主体和新型农  相似文献   

16.
"十三五"期间我国要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发展生产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山西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业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增收脱贫难度大。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要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山西经过几年的产业扶贫工作,产业扶贫项目迅猛发展,发挥了扶贫"造血"功能。但是在产业规划、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以及龙头企业等项目资金管理上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村民脱贫减贫的一种重要途径。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东庄村,是省级贫困村,近年来,当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提出了"以房养老+民宿旅游"的精准扶贫思路,推动农旅融合、多元发展,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本文以东庄村的成功转型为例,分析"以房养老+民宿旅游"在助力脱贫攻坚共同富裕和美丽乡村建设上的作用,为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张思源  夏龙 《河北农业科学》2020,24(3):18-20,42
"第一书记"是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改革和有效手段之一,推进了精准扶贫工作的良性运转,促进了乡村治理进程的稳定发展。为进一步提高和巩固精准扶贫的效率和成果,通过对吉林省提前脱贫村S村进行实地调查,座谈走访、深入到户等方式,结合深度访谈,对"第一书记"推动S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有效进行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梳理其在脱贫攻坚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为继续发挥其在扶贫阶段的治理逻辑和工作机制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提出两点期望。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以来,祁阳县围绕"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巩固脱贫成效"脱贫攻坚三大主体目标,将产业扶贫作为根本之策,通过加大政策扶持、突出产业培育、强化技术培训,不断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带动4000余贫困户、1.5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为全面决胜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坚持规划引领,确保工作有章可循在科学制订产业扶贫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祁阳县农委牵头组织水利、林业、农机、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非常重视选派机关工作人员深入到村农村一线开展帮扶工作,为实现脱贫攻坚任务目标,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但随着一批批任职工作的届满,被帮扶村民有的担心,帮扶人员走后由扶贫资金物化所形成的资产怎么监管?当初承诺的扶贫资产收益是否继续兑现?如何使它持续发挥"造血"功能,让困难群众持续受益?已成为当前我们所面临的需要深刻反思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