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害也越来越多,有些病害甚至是毁灭性的,现已成为南美白对虾养殖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进一步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必须加强生态健康养殖,经常对水质进行检测,使用微生物制剂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投喂高品质的全价饵料和免疫多糖,增强虾的抗应激能力,同时严格防范、切断病原体的入池,做到防重于治。下面对其主要病害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2.
水产养殖中的应激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应激因子、应激因子的来源以及动物的应激反应;建议采用生态的健康养殖模式,适量投喂营养均衡高效的配合饲料,从而降低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减少应激因子和水产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科学养鱼》2006,(12):84-84
影响水产养殖效果的几大要素依次是:水质、饲料、疾病、应激。一、水质俗话说:“养鱼先养水”。要想取得水产养殖成功,最关键的是将水质调控做到位。而水质调控的关键是:溶解氧、水温、氨氮、亚硝酸氨、有机物等。1.水的肥度:水的肥度是水产养殖最关键的因素。水的肥度主要是指  相似文献   

4.
鲁印国 《畜禽业》2023,(1):27-29
应激对养殖产生危害较大。引发应激的应激原分为外环境性应激原和内环境性应激原2种,对畜禽的生长发育和行为改变都能产生影响。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激种类较多,常见的有天气、转群、换料、管理和社群应激等,应激反应严重的会导致动物死亡。对此,从上述几种常见应激反应为出发点,重点阐述了养殖过程中避免应激的方法,以及将动物应激反应危害降至最低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夏季高温季节大棚养殖肉仔鸡,容易发生热应激,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甚至发生中暑、休克而死亡,对肉鸡养殖危害很大。下面就夏季如何提高大棚养殖肉仔鸡效益浅谈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鱼、虾、蟹及贝类等水产养殖动物都会产生应激反应。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如何增强水产养殖对象的抗应激反应能力是提高养殖效率和生产效益十分重要的技术要求,也是无公害养殖规范的重要内容,在生产中必须引起重视。1应激的概念及危害应激是动物受到体内外环境改变的刺激后,机体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动态平衡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反应或称非特异反应的总合。它是动物自身演化过程中产生的自我保护的自然反应。应激反应程度的强弱与动物品种或个体有很大差异。应激反应是靠一般特异反应不能适应时出现的一种代偿性反应,它可以扩大机体的适应范围,是…  相似文献   

7.
水产养殖动物抗应激饲料添加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克年 《内陆水产》2004,29(10):45-46
鱼虾类水生动物的集约化人工养殖过程中,难免面临着越来越多应激因素的刺激影响,如水质污染、气候冷热突变、惊吓、饵料营养不良、有害物的侵袭、捕捞、运输、喂养管理不当等等,这些不同程度地应激反应.不但能直接影响动物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严重者可导致鱼虾的机体免疫力下降.诱发患病及至死亡。因此.减少或消除养殖鱼虾的应激因素,除了实行科学饲养管理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在饵料中添加有关抗应激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容量的研究及网箱养殖容量的扩大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海水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品种的养殖都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发展。但在养殖过程中,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片面强调高产,经常忽视养殖水域的承载能力,超密度养殖,使得养殖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病害增加,最终导致养殖难以为续。因此,合理利用和研究养殖水域养殖容量,科学规划养殖已迫在眉睫。另外,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的多元化发展,海水网箱养殖已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水产养殖业的一个新分支。而网箱养殖是一种完全依赖人工投喂饲料、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必然使残饵、养殖对象的代谢废物等大量进入水体中,引起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恶化。近几年来,关于网箱养殖引起的自身污染问题已是屡见报道。所以,如何扩大和充分利用网箱养殖的养殖容量,以保证海水网箱养殖的持续性,也成为养殖生态学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鲍的人工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鲍的养(增)殖方式,大体可分为3大类型6种形式:一是池式养殖,包括工厂化(陆地池)养殖、潮间带水池养殖;二是箱(笼)式养殖,包括网箱养殖、筏式养殖、沉箱养殖;三是岩礁增殖。除工厂化养殖将作较详细介绍外,其余养殖方式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邓志武 《渔业现代化》2005,(6):33-33,35
近年来,随着配合饲料在山区池塘养殖草鱼中的推广普及,促进了池塘草鱼养殖效益的提高。但由于草鱼配合饲料营养成分不够完全和不平衡,草鱼长期投喂配合饲料,极易营养失调,不仅导致抗病力和抗应激能力下降,而且易患营养性疾病,若并发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则更难防治。笔者根据多年的推广实践,谈谈草鱼用配合饲料养殖的关键技术、应注意的问题和由此引发疾病的诊治。  相似文献   

11.
3.保持足够溶解氧.减少养殖动物应激,减少发病,提高饲料效率,确保养殖经济效益。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近几年许多企业推出溶解氧快速测试盒,解决了养殖生产大问题,通过溶解氧测定,为生产操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从而达到适时增氧。保持溶解氧在合适的水平,具有如下几点好处:①减少养殖动物的应激,给予养殖动物舒适的环境.直接影响饲料的利用,保证高的饲料回报。  相似文献   

12.
综合国内外研究动态,在重点分析养殖鱼类应激类型与发生机理的基础上,探讨防止应激发生和控制应激的措施,如:保持良好水质、使用抗应激和抗菌药物、开发抗氧化应激饲料、选育抗应激品种等。  相似文献   

13.
黄鳝工厂化养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养殖方式,它改传统的有土养殖为无土养殖,室外养殖为室内养殖,静水养殖为流水养殖,与传统的有土养殖相比,它具有管理方便、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其生产技术指标为:投放规格25-40克/尾鳝苗l-1.5公斤/米‘,投喂全价配合饲料,经过4-5个月的饲养,70%的个体可长至IOO克以上,饵料系数1.5-1.8,以目前原料成本计,生产成本15-20元/公斤。技术要点如下:一、选择有洁净水源的地方建池养殖地分室外和室内两种,面积2-20米’/口,地深0.5米,他内用水泥抹光,地埂上建…  相似文献   

14.
水产养殖结构包括养殖品种结构及养殖方式的构成,当前我国的养殖品种及养殖方式多种多样,随着水产科技的进步,新的养殖品种,新的养殖方式频频问世,为我们调整优化养殖结构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调整优化养殖结构不是简单的原有养殖品种、养殖方式的彻底淘汰,也不是盲目的新养殖品种、新养殖方式的一哄而上。本文将站在以池塘养鱼为主体的养殖场的立场探讨这一问题。一、养殖品种的组合设计一养殖品种的选养原则具备以下条件的养殖品种可作为养殖对象,参与养殖结构的优化调整。1.市场适销,价位较高,能取得明显比较效益。2.具…  相似文献   

15.
目前刺参养殖主要有池塘养殖、围堰养殖、网箱养殖和网笼养殖等方式,其中又以池塘养殖最为普遍,本文总结了剌参池塘养殖中需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以期为刺参的实际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深入发展,养殖面积不断的扩大,形成集约化、规模化和商品化的格局。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养殖普遍实行单一品种高密度的养殖模式,对养殖空间的挤压,使养殖水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突出,养殖过程产生的养殖动物的排泄物、饵料残余、浮游动植物的残余等的积累已大大超过水环境的负载能力与自净能力,日益引起养殖环境恶化,  相似文献   

17.
叶青  胡云飞  张奋勇  刘勃 《水产养殖》2011,32(12):45-47
河蟹养殖业现如今普遍存在养殖池塘的环境退化,生态养殖技术在养殖户具体应用中差异性大的养殖状况,其内涵(包括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停留在“种水草、投螺蛳”上,对水草种群形态、数量及管护上缺乏研究,其成熟度不如一般鱼类养殖,养殖水体水质管理、病害防治等以及养殖效果的存在不确定性,制约河蟹高效规模化养殖的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8.
即将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海水养殖手册》,是一本集海水养殖技术之大成的书籍。内容丰富、翔实,包罗了海洋环境概述、近海养殖海区的理化因子的测定方法、海带养殖、裙带茱养殖、紫菜养殖、石花菜养殖、江篱养殖、麒麟莱养殖,贝类人工育苗、增养殖的基本方法,还有贻贝、缢蛏、牡蛎、珍珠、泥蚶、文蛤、扇贝、鲍鱼、兰斑背肛海兔养殖以及其他贝类增殖,另外还登有港温养鱼、网箱养鱼、  相似文献   

19.
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的今天,水产养殖专家提出有机鱼养殖的新概念。有机鱼养殖有严格的标准,在养殖过程中,不但要控制放养密度,且禁止使用合成激素、促长激素及抗生素等。有机鱼养殖生产工艺包括生产地点选择、种苗、饲料、养殖用水、供氧、收成、运输及加工等流程均要严格控制,并有严格的养殖规范,一般来讲,有机鱼养殖成本比非有机鱼养殖成本要高。  相似文献   

20.
池塘养殖是我国的传统养殖方式,通常情况下,池塘经过3~5年的养殖,池底沉积有机物质或淤泥越来越多。特别是广大的农村池塘普遍存在,本来池塘水位就不够深,致使很多养殖池塘的水位过浅,养殖的水体空间窄小。这样的池塘如果不加以改造、整修,养殖环境条件就会恶化,养殖生产效益也会降低。但是农民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受到人力、资金、技术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想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