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引起狐、貉、水貂等动物螨病的病原体,是一种低等节肢动物———疥螨。它能钻进毛皮动物的皮下产卵,并大量繁衍,导致皮肤寄生虫病的发生。螨病产生的原因一是在温暖潮湿季节,苍蝇大量繁殖;将外界的螨虫带到毛皮动物的身上;二是粪便没有及时清扫苍蝇将螨虫带到粪堆上;三是患有螨  相似文献   

2.
引起狐、貉、水貂等动物螨病的病原体,是一种低等节肢动物——疥螨。它能钻进毛皮动物的皮下产卵,并大量繁衍,导致皮肤寄生虫病的发生螨病产生的原因一是在温暖潮湿季节,苍蝇大量繁殖;将外界的螨虫带到毛皮动物的身上;二是粪便没有及时清  相似文献   

3.
毛皮动物的皮肤真菌病也称癣病,是由于真菌感染皮肤、被毛和爪甲后所致的疾病.主要症状是患部断毛、掉毛或出现圆形脱毛区,皮屑较多.也有的不脱毛、无皮屑而患部有丘疹、脓泡或脱毛区皮肤隆起、发红、结节化,这是真菌急性感染或继发性细菌感染,称为脓癣.该病是一种接触性人、兽共患病,并且很容易传染给人.  相似文献   

4.
螨病是山疥螨科和痒螨科所属的螨寄生于毛皮动物的体表或表皮下所引起的慢性寄生性皮肤病。为接触性传染,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治疗不及时,会直接影响动物健康和毛皮质量。给饲养场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5.
引起狐、貉、水貂等动物螨病的病原体,是一种低等节肢动物——疥螨。它能钻进毛皮动物的皮下产卵,并大量繁衍,导致皮肤寄生虫病的发生。1、螨病产生的原因一是在温暖潮湿季节,苍蝇大量繁殖,将外界的螨虫带到毛皮动物的身上;二是粪便没有及时清扫,苍蝇将螨虫带到粪堆上;三是患有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是我国开展毛皮动物养殖最早的省份之一,养殖历史悠久,养殖氛围浓厚,出产的毛皮动物皮张质量优良,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在毛皮动物养殖处于行业调整的“拐点期”,虽然黑龙江省毛皮动物养殖受限于疾病频发,养殖人员老龄化严重等行业问题困扰,但黑龙江省毛皮动物养殖行业整体发展平稳,行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毛皮动物养殖大省地位逐渐形成,将是黑龙江省毛皮动物养殖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黑龙江省毛皮动物养殖,在我国毛皮动物产业发展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毛皮动物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的村庄饲养的毛皮动物发病率高达80%以上。该病可导致毛皮动物大批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通过几年来我们对此病的诊治,已收到较好的效果。1临床症状病兽可视粘膜苍白,迅速消瘦,被毛蓬乱,无光泽,有的体温升高,达40~4  相似文献   

8.
<正>寄生虫疾病是毛皮动物常见的消耗性疫病,严重时可引起毛皮动物死亡。毛皮动物的寄生虫比较多,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体外寄生虫、体内寄生虫和血液寄生虫。常见的体内寄生虫有消化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鞭虫、球虫等,寄生于肺的肺丝虫及寄生于眼的眼线虫等;体外寄生虫主要为癣虫、螨虫、体虱、跳蚤和蜱等;血液寄生虫有焦虫、弓形虫、附红细胞体等。体内寄生虫是寄生  相似文献   

9.
布氏杆菌病     
《饲料博览》2006,(8):50-50
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和毛皮动物共患的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在毛皮动物中主要侵害母兽,使妊娠母狐发生流产或产弱仔以及周龄仔狐死亡率高。临床症状:银黑狐经人工感染,潜伏期为4 ̄5天。潜在经过是本病的主要特征。母狐主要表现是流产、体温呈弛张热或波状热,或产弱小仔狐,食欲下降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毛皮动物饲养领域,采用毛皮动物干饲料,具有如下的优点: 1.充分发挥毛皮动物各阶段的生长潜力。由于专业的毛皮动物干饲料是按照毛皮动物特有的营养需要研制、开发的,因此,符合其各个阶段生长的需要。在生长期,毛皮动物的身体能够得到充分的生长、个体的长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育;  相似文献   

11.
家兔疥癣病又称螨病或癞病等,是由疥螨和痒螨引起的高度接触传染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病。1.临床症状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体癣(脚癣)和耳癣。(1)体癣由疥螨和背肛疥螨引起。先由脚、嘴及鼻子周围发病,出现  相似文献   

12.
<正>寄生虫疾病是毛皮动物常见的消耗性疫病,可引起死亡。毛皮动物寄生虫比较多,根据寄生部位不同可分为体外寄生虫、体内寄生虫和血液寄生虫。常见的体内寄生虫有消化道寄生虫如蛔虫、绦虫、鞭虫、球虫等,寄生于肺的肺丝虫病及寄生于眼的眼线虫等,体外寄生虫主要为癣虫、螨虫、体虱、跳蚤和蜱等,血液寄生虫有焦虫、弓形虫、附红细胞体等。体内寄  相似文献   

13.
珍贵毛皮动物(狐、貉、貂)在我国饲养已近半个世纪.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国营到个体、从个体户饲养到集约化饲养;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由个体户饲养到集约化饲养的过度阶段,其原因是近几年来毛皮兽皮张价格持续看好.造成我国毛皮动物产业发展很快,饲养数量逐年大幅度增加;同时人们对科学养殖日益重视;如在遗传育种、科学的用药预防、营养调控、繁殖技术、管理技术等方面目趋成熟化。  相似文献   

14.
自1999年发现毛皮动物患附红细胞体病以来,本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升高。以毛皮动物易感程度观察,顺序为北极狐-貉-水貂-银黑狐。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及禽类均患此病,而毛皮动物又以其屠宰的下脚料为食,故本病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15.
大肠杆菌病     
《饲料博览》2006,(8):50-50
大肠杆菌病是幼龄毛皮动物易感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常呈败血性经过,伴有严重的下痢并侵害呼吸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成年狐患本病常引起流产和死胎。  相似文献   

16.
沙门氏杆菌病是多种畜、禽、野生动物和毛皮动物多发的细菌性、出血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上常以毛皮动物发热、下痢、败血症为特征。本病主要由“副伤寒”沙门氏杆菌引起。  相似文献   

17.
刘凤华 《饲料博览》2014,(11):46-48
动物福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必须引起国人的重视。作为毛皮动物养殖大国,也必须重视毛皮动物的福利问题。文章从我国毛皮动物福利的现状、提高动物福利的措施以及未来展望着手,倡导提高毛皮动物的福利。  相似文献   

18.
《饲料博览》2006,(6):50-50
自咬症是长尾毛皮动物多见的慢性经过的疾病。病兽自己咬自己的躯体的某一部位,多是咬自己的尾巴,造成毛皮破损。北极狐多呈急性发作,自咬程度剧烈,往往继发感染而死亡。在毛皮兽饲养场中广泛流行。症状:北极狐发病时多呈急性经过,病势急剧,发作时咬住尾巴或患部不松嘴。有时甚  相似文献   

19.
毛皮动物屠宰取皮时间的确定,应取决于毛皮的成熟程度,一般都在冬季或春初。如果屠宰取皮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毛皮的质量和使用价值。因此,对毛皮动物屠宰取皮,一定要准确地把握好时间,尤其是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毛皮动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只要饲养合理、管理得当、卫生等条件较好,很少发生疾病.但由于家养兽群的迅速扩大,人为提供的条件不一,目前确有不少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