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SE21S育性败育期的植株性状和小孢子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日高温和短日低温的自然条件下,观察了水稻光敏核不育系SE21S在育性败育期的植株性状、叶枕、穗长、至抽穗时间,花粉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和植株性状与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关系。结果表明:(1)SE21S育性败育期的植株形态特征特性为叶枕距-1.0~4.5cm,幼穗长12.5~14.6cm,距抽穗前6.4~9.6d,花粉小孢子发育时期正处在单核期,光温条件是影响育性的敏感气候因子。(2)花粉小孢子细胞发生变化表现皱缩不规则,可育的小孢子细胞表现圆滑有规则,而在胞母细胞至四分体时期与正常水稻(对照)相比,在形态上未见差别。  相似文献   

2.
利用人工气候室对黑龙江省主栽水稻品种进行耐小孢子阶段低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耐低温的能力有较大的差异.15℃低温处理7 d,不育率降低幅度由3%增至70%.冷积温每增加1℃,不育率由0.002%增至1.898%.由此鉴定出来的耐小孢子阶段低温的水稻品种有:空育131、龙稻3号以及龙稻6号.而对此期低温较敏感的品种是龙粳11、龙粳13、松粳7号、龙稻7号和垦稻12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夏季低温冷害是云南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为准确评估、预测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展开研究。【方法】基于36年水稻物候和空壳率及气候资料,使用相关、主成分和回归分析与典型年水稻冷害气候分析相结合,研究粳稻夏季低温冷害的气候特点和指标。【结果】孕穗抽穗期是粳稻低温冷害的主要敏感期,滇中地区一季稻夏季冷害对夜间低温较为敏感,最低气温是引发冷害的首要因素;滇中夏季气温典型偏低、多雨寡照特征和气温波动明显,从而易于引发水稻低温冷害。【结论】连续2 d最低气温均值15.5℃、连续3 d最高气温均值22.5℃可作为滇中水稻夏季冷害的参考性临界指标;使用抽穗前11-5 d最低气温和抽穗前2 d至抽穗后4 d最高气温及此二时段平均气温构建了夏季低温冷害综合指标H,它与水稻空壳率呈高度负相关,对滇中粳稻夏季低温冷害有一定的表征能力。  相似文献   

4.
低温胁迫被认为是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之一,明确水稻生长发育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机制并加以利用,进而在生产上采取耐冷栽培措施或培育出耐冷性较强的水稻新品种对土壤的充分利用和水稻生产的安全性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低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从细胞结构、蔗糖-淀粉代谢途径、抗氧化系统、分子机制等方面总结了近年来水稻低温冷害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对减轻水稻低温冷害的调控措施及应对冷害的相关研究现状作了概述,进一步提出未来深入开展水稻低温逆境研究的建议,即从不同观测水平上结合不同的生育期综合研究低温响应机制,完善多基因转化技术,构建更好的多基因表达载体,简化分子标记技术,加强QTL筛选与生产的联系,将QTL筛选与育种同步进行,在耐冷性评价中增加品质因素的权重。  相似文献   

5.
何锋  孙彦坤 《北京农业》2014,(30):155-156
低温冷害是影响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具有普遍性、多发性和严重性,其中以夏季低温冷害发生最为频繁、影响最重。低温冷害对水稻的生产危害较大,主要表现为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延迟型冷害多出现在水稻营养生长期,低温致使稻株出叶速度下降,降低株高、有效分蘖数,延迟有效分蘖终止期和最高分蘖期;障碍型冷害发生在水稻生殖生长期,主要影响水稻正常抽穗、开花和成熟。今后应充分认识气候变化规律,合理利用当地农业气候资源,科学安排作物布局和品种,选育耐寒高产品种,完善耕作制度,加强农田土壤改良,增施肥力,以有效防御水稻生长期低温冷害影响,提高水稻产量品质。  相似文献   

6.
在影响化学杀雄制种的诸因素中,施药时期是最主要的因素。使用“杀雄剂二号”诱导水稻产生雄性不育,同时也产生药害。水稻对两者的敏感时期不同,以叶枕距7~12厘米杀雄率最高,是为杀雄最适期;而以2~6厘米产生药害现象最严重,是为药害敏感期。钢技占在叶枕距8~9厘米时杀雄,制种产量比叶枕距分别为0.5、4.7厘米时同浓度或较低浓度分两次杀雄高出69.2~247.2%。被杀雄的水稻群体,由于幼穗所处的发育阶段的组成不同,其杀雄和制种的效果也存在差异。耐药力强发育整齐的品种钢技占,超越药害敏感期在叶枕距始见期后7~8天,用0.018%左右的浓度杀雄一次能收到满意的效果。对较难杀雄发育不整齐的品种如IR2461等用低浓度分两次杀雄,亦可得到较高的杂种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水稻低温冷害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水稻抽穗-扬花期频繁受低温冷害影响,造成水稻减产。根据风险分析理论,使用最高气温冷积温、各县水稻种植面积、各县人均生产总值构建了云南水稻抽穗-扬花期低温冷害风险评价模型,并开展了云南抽穗-扬花期低温冷害风险区划。区划结果显示:云南水稻抽穗-扬花期低温冷害风险自南向北逐渐升高,且随海拔升高,风险也在加大;滇中以南大部及滇东北北部均为低风险-无风险区;北部地区风险较高,为次高-高风险区;滇中南部、滇东北北部低温风险低于同纬度地区。区划结果在云南地区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低温冷害是由于低温导致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造成减产的灾害。水稻低温冷害类型有:营养生长期延迟型冷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冷害:抽穗扬花期障碍型冷害:水稻灌浆期冷害。因此水稻要想抗低温夺高产,需因地制宜选择优质品种,并提高栽培技术等,避免及减少上述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水稻低温冷害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时有发生,近年来,发生面积比较大,危害也比较重,因此种水稻必须做好低温冷害防御工作。一、低温冷害的类型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延迟型冷害,也有两种,一种是出穗延迟,出穗开花期处于低温,灌浆受到障碍,影响水稻的产量、质量和品质;另一种是出现在出穗不延迟,而在同熟期遇到低温冷害,延迟成熟,成熟度不好,产生大量的青米,降低成熟度和千粒重,影响出米率,是否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是喜温作物,对温度非常敏感,黑龙江垦区属寒地稻作区,平均每3~4年就会遭遇1次较大规模的冷害,低温冷害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多发性和严重性,是一种气象灾害,影响垦区水稻生产的稳定性,也是影响垦区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1水稻低温冷害的概念水稻低温冷害,是指水稻各生育期遭遇发育所需最低临界温度以下的温度影响,造成水稻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一种生理障碍,低温冷害是寒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低温冷害对于水稻生产的影响程度、低温冷害的主要类型两方面的阐述,对水稻抗低温冷害栽培技术进行阐述、分析,并对水稻抗低温冷害栽培技术的大趋势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12.
水稻低温冷害是宁夏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低温冷害的实时监测与预警对趋利避害、减轻灾害损失十分重要。在前人水稻低温冷害指标研究的基础上,在GIS支持下改进了温度的小网格推算方法,提高温度推算精度;利用多时相遥感资料,提取水稻种植区域;将低温冷害的监测指标推算结果与水稻种植区域相结合,实时判定低温冷害等级分布及区域,并利用天气预报资料,对水稻低温冷害进行预警,开发了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将此方法和系统应用到业务工作中,制作了水稻低温冷害业务监测预警产品,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取得较好的监测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低温冷害致灾机理研究进展及东北抗冷害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作物低温冷害研究,实现东北地区作物抗冷害减灾保产,探讨了低温对作物细胞分裂期到灌浆期的影响,以及不同生殖器官的冷害敏感程度。低温引起作物不孕,花粉和胚珠不孕,导致无法受精,进而影响籽粒灌浆。总结分析了低温胁迫的生理学原因,即:植物激素、糖类的变化。根据东北地区低温冷害的致灾机理,从筛选适宜作物品种、培肥地力、可降解地膜及秸秆覆盖、化学调控等方面入手,对东北地区作物抗冷害减损保产策略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利用辽宁省常规气象观测站气温资料,1981—2010年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500h Pa高度场、850 h Pa温度场、地面气压资料,依据辽宁省水稻各生长期低温冷害指标,从农作物秧苗期到分蘖成熟期,分析不同阶段低温冷害分布特征和致灾的天气学成因,总结低温冷害预报规律。  相似文献   

15.
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会造成影响,研究水稻抗低温调理剂"粒宝宝"不同浓度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在水稻大田示范效果。结果表明,粒宝宝在水稻上应用可以提高水稻穗粒数1.85~6.80粒,结实率增加幅度为0.9~4.99百分点,千粒质量增加0.03 g以上,产量增加1.73%~6.43%。在水稻大田应用浓度以10 m L/L,于水稻破口期喷施,水稻的增产幅度为4.87%~5.94%。  相似文献   

16.
以1210/华25为材料,通过L841+24正交试验研究稻穗低温预处理天数等5个因素对水稻花药组织培养出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时间和剑叶与倒二叶叶枕间距对出愈率影响较大,达极显著水平,播期、接种密度、2,4-D浸润茎节等影响较小;低温预处理8~10 d,叶枕间距5~8 cm为最佳水平,5因素最优组合为:预处理10 d,叶枕间距5~8 cm,4月10~30日播种,每瓶接种60枚,2,4-D4 mg·L-1浸润茎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50余年黑龙江省部分市、县气象资料和产量数据的分析,阐述了黑龙江省水稻低温冷害发生的时间规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水稻生育期内的气温也呈明显增加趋势。而在最近的几年问,6-8月份的日平均温度却呈现下降的态势,这正是导致2002年、2003年和2006年部分水稻产区障碍型冷害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1210/华25为材料,通过L841+24正交试验研究稻穗低温预处理天数等5个因素对水稻花药组织培养出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时间和剑叶与倒二叶叶枕间距对出愈率影响较大,达极显著水平,播期、接种密度、2,4-D浸润茎节等影响较小;低温预处理8~10 d,叶枕间距5~8 cm为最佳水平,5因素最优组合为:预处理10 d,叶枕间距5~8 cm,4月10~30日播种,每瓶接种60枚,2,4-D4 mg·L-1浸润茎节。  相似文献   

19.
水稻低温冷害防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水稻低温冷害是指水稻各生育期在生物学零度以下的零上低温所造成的生理障碍,是一种气象灾害。低温是造成水稻生产灾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而低温常伴的阴雨、寡照则起加重危害的作  相似文献   

20.
玉米冷害的关键期及生育不良型冷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果是利用黑龙江省东部山区形成的垂直气温条件的差异,采取地理播种法和地理移栽法取得的。低温对玉米生育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积累过程。幼苗期低温处理,对抽穗、成熟和产量的影响甚小,随着处理期后延,减产逐渐加重,以灌浆期低温处理为最重。因此,低温影响作物产量的关键期是抽穗后的灌浆期。玉米早熟种从抽穗到成熟需要积温800℃,还需要≥20℃的高温日数20天以上,才能成熟良好。玉米冷害除了延迟型、障碍型、混合型三种类型外,还有生育不良型冷害。该类型特点是:苗期阶段低温,使作物生长发育不良,造成减产,但不延迟玉米的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