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动态模型,对从多期遥感影像提取的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景观信息进行景观格局特征和变化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洞庭湖湿地保护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面积分别呈减少和增加趋势;湿地景观形态趋于复杂化,湿地景观的景观多样性逐渐上升,景观异质性逐渐增大;景观整体破碎度逐渐上升。分析认为:气候变化、泥沙淤积、围湖垦殖、退田还湖、人工植芦和滩地造林是影响景观格局变化主要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2.
湿地作为地球上一类自然地理景观,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首先,湿地是一大类自然地理景观,其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湿地景观,如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和人工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是较景观低一层次的结构单元湿地中有许多生态系统类型,如浅海滩涂生态系统、河口生态系统、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河流湿地系统、沼泽生态系统等。  相似文献   

3.
滨水区是一个城市中重要的用地类型之一,滨水湿地景观作为一种特殊的景观资源也影响着城市的整体景观。笔者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阐述滨水湿地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并对南昌市主要滨水湿地景观进行现状调查,提出滨水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原则、方法、措施等,以期为我国滨水湿地景观的营造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武汉市为研究区,采用1991、2003年Landsat—TM影像及2009年的CBERS02B—CCD影像为遥感数据源,在对遥感影像精处理基础上,对影像进行外业建标、内业解译和信息提取,获取了武汉市3期湿地景观数据。运用景观质心、动态变化度和相对变化率模型对武汉市湿地景观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1~2003年期间,自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人工湿地面积增加,整体景观的基质景观类型由自然湿地转向了人工湿地中的水稻田湿地;2003~2009期间,自然湿地的减少幅度变缓,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幅度变大,整体景观的基质景观类型由人工湿地的水稻和库塘湿地类型共同组成。从1991~2009年近20年间,武汉城区周边的丘陵及边远地区如黄陂、新洲、汉南各湿地景观类型变化较小,蔡甸区、江夏区各湿地景观类型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5.
景观生态学在湿地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湿地研究的特点和热点问题,包括湿地多样性的保护,湿地管理和恢复,湿地功能和过程,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方法和尺度等.此外,具体地综述了景观生态学应用于湿地研究,还提出了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总之,景观生态学的应用为湿地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在多尺度湿地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市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城市湿地景观是自然湿地、人工湿地、湿地文化的有机结合,具体包括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景观展示型湿地等主要类型。藉此分析了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以便为城市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恢复、科普宣教、生态旅游等提供理论参考,认为在全社会致力于全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规划设计要不断进行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湿地公园、湿地水体景观相关概念和理论的阐述,针对湛江市绿塘河湿地公园的水体景观和现有问题,对其生态性、多样性、脆弱性、动态性的水景景观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湿地公园水体景观营造的建议.以期为湿地公园水体景观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990年、2000年和2009年三期TM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3S技术对若尔盖高寒湿地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探寻了近20年来若尔盖县湿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20年来,若尔盖高寒湿地景观斑块数总体减少,湿地景观面积呈不断萎缩的态势,湿地景观多样性呈均衡化发展,各斑块类型面积差异较大,分布不均匀,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因此,应进一步加强若尔盖湿地的保护,控制景观格局变化,科学合理地利用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9.
湿地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开发,城市湿地越来越少,人们忽略了湿地景观的建设,本文从生态角度和景观角度对湿地、人工湿地、湿地园林以及湿地植物进行了概括综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洞庭湖湿地景观特征的研究 ,以土地利用现状图、林业分类经营图为基本资料 ,引用景观的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等景观生态学指标 ,分析了南洞庭湖湿地景观的结构及多样性特征 ,提出了南洞庭湖湿地退化及保护的景观生态学指标 ,以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湿地有着独特的景观和重要的生态功能,但日益退化的湿地景观会削弱其生态系统功能。文章就湿地植物群落与景观以及植物群落与生态恢复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湿地植物景观营造中存在的盲目引外来物种,景观单一,过度开发原有湿地,片面研究等问题,并从国家需求、学科发展、GIS和大数据等智能技术应用等方面预测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工程包含了湿地水体、硬质景观、植物景观和人文景观四个方面。通过对景观材料的选择、景观项目的实现方式、景观的后期养护方面,以集约型工程建设为出发点对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工程以上四个方面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1991—2020年湿地景观研究英文文献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该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动态发展。结果表明,目前与湿地景观研究交叉的学科包括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借用多学科的交叉理论来研究湿地景观问题已成为主要趋势;湿地景观研究热点包括景观构成、生态系统服务、遥感、气候变化、植物修复、水禽、湿地分类和大沼泽地八类。  相似文献   

14.
以1974、1994和2000年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GIS技术支持下提取湿地景观信息,通过权重排序选取核心景观指数,研究了滇西北纳帕海湿地近30年来的景观格局变化,并以其为评价指标就景观层次上湿地环境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基质景观改变,1974、1994年为湿地类型,2000年成为非湿地类型,以草甸景观占主导地位;(2)景观格局变化明显,1974~1994年景观呈分离、破碎、形状复杂的格局,多样性略有增加,2000年呈现紧密结合、破碎化略有降低、形状简单的格局,多样性大幅降低;(3)定量评价表明,1974年为Ⅱ级,湿地环境质量良好,1994年与2000年同为Ⅳ级,湿地环境质量较差,在景观层次上体现出湿地退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湿地造景乔灌木树种及草本植物种类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植物是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湿地植物的选择是一个湿地景观能否形成的关键。本文就湿地植物的选择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林业资源管理》2017,(4):135-141
以云南洱源西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区,从湿地公园湿地环境因素、景观空间格局和社会经济功能3个角度来选择建立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通过对景观多样性、聚集度、均匀度、破碎度等景观格局以及湿地环境、社会经济功能等进行计算,从而对湿地公园景观健康做出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景观健康指数为0.673 0,健康等级为"健康"级别。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作为重要的环境生态系统,湿地景观本身属于宝贵的生态景观资源,而且湿地景观具有调控区域气候的价值与作用。在目前的现状下,相关部门对于湿地景观资源在实施全面保护的实践中,更多地运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来调查湿地景观的基本特征,收集湿地景观的动态变化数据,进而提供相关部门保护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基本根据支撑。为此,探讨了“3S”技术运用于湿地景观资源,提出了调查的具体实施要点,探析了“3S”技术的未来演变趋势,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明确景观标识系统规划意义的基础上,对丽水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标识系统的现状进行了重点梳理,进一步提出了九龙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标识系统规划设计提案,以期对湿地公园的景观建设和品质提升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郑汴地区湿地景观变化,以遥感和GIS为技术依托,采用1992年、2002年、2013年3期Landsat影像数据结合郑汴地区湿地景观的区域特征,通过景观蔓延度指数、景观形状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斑块连接度指数等空间格局指数的分析,系统研究了郑汴地区湿地景观的演变。结果表明:1992-2013年的近二十年间,郑汴地区河渠景观、滩地景观和库塘景观三大湿地景观面积总体上呈现出减小趋势,且减小幅度较大。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表现为景观香浓多样性指数有小幅度增大。从景观形状指数上看,河渠景观和库塘景观下降,滩地景观略有上升,总体来看研究区景观形状指数呈上升趋势,景观几何形状趋向规则。蔓延度指数较小,景观呈多要素密集格局。自然变化特别是人类干扰对于郑汴地区湿地景观变化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近年来人们对湿地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承载了湿地资源保护利用、湿地文化科普教育以及休闲游憩活动等多重作用的湿地公园应运而生。本文以江北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营造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次的现场考察,提出公园现状存在的问题,根据江北地区生境状况和不同区块特质,从丰富湿地生态多样性、重现自然优美的湿地景观的原则出发,对江北湿地公园提出了植物配置方案,以期在满足湿地公园生态功能和地域特质的同时极大地展现湿地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