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适合闽南地区造林生产的优良红豆树种源,以8 a林龄红豆树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不同种源红豆树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参试的不同种源在闽南地区整体生长良好,表现出优良的适应性和速生性。8 a林龄时,不同种源红豆树保存率均较高且种源间差异不显著;不同种源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差异显著,其广义遗传力分别达到77.40%、75.23%和70.93%。福建华安种源的胸径、树高和立木材积均为最大,且显著优于除福建浦城种源以外的其他种源。7个种源中福建华安种源、福建浦城种源和福建德化种源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比群体均值高1.48%~8.87%、0.51%~8.50%和2.81%~26.01%,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11%~6.67%、0.36%~6.03%和2.17%~20.13%。  相似文献   

2.
28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遗传变异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8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为对象,探讨了马尾松种源遗传变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生长性状中,并强烈受到遗传因素控制。以树高、胸径、材积构建马尾松种源及单株选择指数方程,选择出12个马尾松优良种源和33株优良单株。这些优良种源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34.75%,优良单株平均材积遗传增益达141.48%,选择效果明显。对比早期选择结果发现,广西岑溪及江西崇义种源速生性具有稳定性,福建种源速生性在后期能完全表现。  相似文献   

3.
广西红锥种源/家系造林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对广西红锥5个种源32个优树子代的造林试验表明,在其幼树期(3年生)不同种源、家系的红锥林木生长差异显著,由此初步评选出4个种源及7个优良家系。此7个优良家系,与最差家系相比较,其平均树高增加12.60%~32.33%,平均胸径增加31.385%~38.72%,单株材积增加102.30%~235.77%。  相似文献   

4.
对广西国有三门江林场 11 个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种源 15.25 a 生林分的生长性状进行了 研究,结果表明:15.25 a 生红锥种源试验林平均保存率为49.61%,林分密度为825 株 ·hm-2,平均树高 12.03 m, 平均胸径 12.57 cm,平均单株材积 0.087 6 m3,平均枝下高 3.37 m, 通直度 2.96。保存率在种源间 差异不显著;种源间的树高存在显著差异,胸径、单株材积、枝下高、平均通直度差异不显著。以树高、 胸径、单株材积、通直度4 个生长性状指标进行综合性状评定,云南种源综合性状表现最佳,树高、胸 径、单株材积、通直度性状指标分别超出总体平均值10.64%、5.01%、18.15%、22.64%,分别超出对照 19.05%、6.54%、31.18%、34.44%。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邓恩桉(Eucalyptus dunnii)优良遗传材料,对6年生邓恩桉种源试验林的适应性及生长性状进行调查测定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林保存率为52.56%,各种源的整体适应能力差异显著;试验林平均树高为18.3 m,平均胸径为16.4 cm,平均单株材积为0.187 5 m3,各生长性状种源间差异极显著,3个生长性状在种源和单株水平上受中等强度以下遗传控制。构建多性状综合指数方程,按照标准选出3个优良种源及75个优良单株,其中优良种源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89%、3.98%、9.11%,优良单株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4.66%、8.56%、16.01%,选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应用25个地理种源400余个家系在广西凭祥进行西南桦种源家系联合筛选试验,对1~4年生幼林进行了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西南桦种源间和家系间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差异极显著;(2)各种源树高和胸径均与其产地经度极显著相关;(3)不同林龄间种源和家系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种源选择的可靠性逐年增加;(4)以4年生时生长性状作早期评价,发现大多数优良种源、家系来自广西,可见西南桦种源选择以就近种源较好.  相似文献   

7.
应用25个地理种源400余个家系在广西凭祥进行西南桦种源家系联合筛选试验,对1~4年生幼林进行了生长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西南桦种源间和家系间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差异极显著;(2)各种源树高和胸径均与其产地经度极显著相关;(3)不同林龄间种源和家系的树高和胸径生长量的相关分析表明,种源选择的可靠性逐年增加;(4)以4年生时生长性状作早期评价,发现大多数优良种源、家系来自广西,可见西南桦种源选择以就近种源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的杉木地理种源生长状况的差异,筛选适宜于试验区发展的杉木优良种源,促进杉木种源水平的长期遗传改良。[方法]利用1981年营造的杉木种源试验林在5、10、31年生时的测定材料,分析不同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参数变异规律,利用早晚相关和聚类分析对优良种源长期选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林龄的杉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1年生时最大种源的各性状值较最小种源的各性状分别高75.86%,48.55%,263.76%;杉木在种源间的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以纬向变异为主,由南向北,杉木的生长量先增大后减小,即我国西南和东南部种源生长较好。参试杉木种源不同林龄时各性状的遗传力为0.750~0.875,说明各性状受较高水平的遗传控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不同林龄间表型相关和秩相关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杉木早期选择宜在10年生左右;从169个参试种源中筛选出29个生长较快速的种源,大部分种源来自福建省,还包含贵州、广西和湖南等地的种源,其中,生长最好的是福建崇安、顺昌、尤溪等福建北部种源,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3.21%~31.45%、15.60%~20.19%、59.94%~89.97%。[结论]早期选择的年龄对缩短杉木育种周期影响明显,在10年生选择更有利于提高杉木遗传改良的效率,从31年生杉木成熟林中选择出的29个优良种源较当地种源有较大增幅,适宜在江西省及周边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9.
油松优良家系的遗传变异及其综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年生39个油松优树子代测定材料进行了生长、结实量和适应性等7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遗传相关分析和遗传通径分析,并利用相关遗传力进行间接选择研究,采用综合选择指数法评选优良家系.研究表明:油松优良家系间的各性状遗传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油松优良家系各生长性状间遗传相关比较紧密,结实量和适应性与生长性状相关显著;树高、材积和冠幅与胸径的相关遗传力大于其性状遗传力;树高对材积的直接控制作用最大,胸径通过树高对材积的间接控制作用最大.通过综合选择,选出生长迅速,适应强,而且具有一定结实能力的油松优良家系8个,分别比对照胸径提高12.8%~37.5%,树高提高7.5%~24%,材积提高31.5%~98.3%,结实量和适应性比对照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33年生杉木种源试验林生长性状的调查研究,了解杉木种源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地理变异模式,对早期选择的效果进行检验,确定杉木种源早期选择的适宜年龄,并为试验区选择适生的优良种源。【方法】以1981年在广西柳州营造的杉木全分布区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参试种源为199个,在5、6、8、12和33年生时测定每木胸径和树高,分析不同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变异规律,采用趋势面技术分析杉木地理变异规律,采用早晚相关确定早期选择的林龄范围,利用聚类分析对优良种源长期选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生长时期杉木种源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 01);参试杉木种源的胸径、树高和材积的遗传力达到0. 35~0. 76,随着林龄的增长,各性状的遗传力呈现上升并逐渐稳定的趋势;杉木种源间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规律,胸径和树高生长地理变异模式均表现为双向渐变,经度方向呈现不显著的正向变异,纬度方向上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变幅较大;种源早期选择的研究表明在6~12年生时选择能包含决选69%~74%的种源;从199个参试种源中筛选出42个生长较快速的种源,其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达到24. 04cm、15. 31 m和0. 31 m3,与广西当地种源相比平均胸径、树高和材积分别增加15. 70%、11. 13%、40. 17%,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0. 36%、8. 66%和31. 65%。【结论】杉木种源在不同林龄生长差异极显著,且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呈现上升并逐渐稳定的趋势。早期选择在6~12年生时更有利于提高杉木遗传改良的效率。42个生长优良的杉木种源被选择出来,与广西当地种源相比有较大生长增幅,适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周边地区造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福建柏地理种源湖南试点幼林期结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福建柏17个地理种源和48个家系幼林期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在山区、半山区、丘陵区均有极显著差异,其树高、胸径、材积遗传力值分别达0.556 1~0.9034、0.630 3~0.914 0、0.670 1~0.914 3,反映该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种源×地点交互作用显著,其3个主要性状生长量山区>半山区>丘陵区.根据材积遗传增益大于种源平均值15%以上的选择标准,初步选择出适宜不同生态环境造林地的10个优良种源和14个家系,其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16.09%~88.70%、15.19%~184.80%.  相似文献   

12.
红锥不同种源苗期生长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福建、广西和广东的5个不同红锥种源成苗物候期和苗木高径生长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苗高和地径的生长节律基本一致,呈现出明显的"慢—快—慢"节律,可将苗期划分为生长初期(4~6月)、生长盛期(7~8月)、生长缓慢期(9~10月)和休眠期(11~12月)4个时期;不同种源间生长差异极显著,苗高和地径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1.48%和86.25%,遗传变异分析初步认定福建华安和广西凭祥的种源表现良好,应作为优良种源重点发展;福建安溪的种源表现中等,有发展潜力,需进一步观测和改良;表现较差的为福建南靖和广东信宜的种源。针对红锥生长节律并结合育苗实践,总结出苗木在各个时期的关键培育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对来自闽南的红锥24个初选优树子代和1个母树林子代进行苗期生长测定与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参试优树子代的苗高、地径遗传变异均较大,遗传力均较高。从种源变异看,来源华安金山林场和安溪的优树子代苗木生长量和遗传增益较高,1年生苗高、地径平均可达31.5~33.1cm和0.30~0.31 cm,苗高、地径遗传增益分别达8.16%~11.84%和9.24%~11.52%;从参试的优树子代中初步选出优良家系有华安2号、华安3号、华安4号、华安5号、华安6号、华安7号、池塘底A326和安溪A311、安溪A316和安溪A320,其中尤以来自华安的优良家系遗传增益最高,苗高、地径的遗传增益分别达17.30%~28.53%、13.56%~26.00%。初选出的10个优良家系苗木生长的增产效果较好,1年生平均苗高、地径分别可达32.0~40.0 cm和0.31~0.37 cm。  相似文献   

14.
2006年在广西3个试验点对收集于广西、广东、湖南、福建及海南的9个大叶栎种源进行优良种源选择试验,结果表明:(1)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均达极显著水平。(2)初步选出两个优良种源,即广西融水种源(ZY5)和广西苍梧种源(ZY7)。该两个优良种源与最差种源海南乐东种源(ZY6)比较,平均树高增加27.80%~29.47%,平均胸径增加29.97%~31.86%,单株材积增加119.32%~123.47%;与种源总体平均数比较,平均树高增加8.12%~9.53%,平均胸径增加6.91%~8.46%,单株材积增加20.24%~22.52%。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秃杉不同种源间的遗传变化,在秃杉适生区的屏边县大凹腰建立秃杉11个种源(含CK)试验林,3、6、9 a生时每木调查不同种源的树高、胸径(地径)的生长量并计算出材积。结果显示:(1)不同林龄的秃杉各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9 a生时生长最快种源比生长最慢种源树高、胸径、材积分别高24.50%、32.45%、110.57%;(2)树高、胸径(地径)、材积等生长性状在种源水平上受较强的遗传控制,遗传力分别为0.780~0.786、0.712~0.815、0.754~0.815;(3)树高、胸径、材积在不同林龄间表型相关和秩相关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秃杉早期选择的年龄以6 a生为宜;(4)以9 a生秃杉树高、胸径、材积为选择指标选出适宜滇东南山区造林最好的种源是龙陵,其次是盈江、梁河、临翔、腾冲,材积遗传增益分别达54.24%、38.43%、29.98%、28.08%、19.22%。  相似文献   

16.
对杉木种源两次全分布区试验的13、16、18、28年生试验林的生长、材性测定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木材比重、形数等性状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其种源的遗传力在中等以上;以速生优质为目标作综合指数选择,从57个参试种源中,评选出福建崇安、建瓯、浦城、贵州锦屏、广西融水、福建武平、南平7个优良种源,其中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福建南平为稳定性好种源,在13年生时其材积遗传增益为417%~823%,在28年生时,其树高、胸径、材积现实增益分别为77%~156%、99%~309%、308%~911%;生长性状与木材比重无显著的表型相关,但两者遗传相关呈负向,随林龄增加达到高度负相关,生长性状的改良有降低木材比重的趋势;广西融水、贵州锦屏等优良种源早期就表现出速生性,而福建崇安、浦城、建瓯等武夷山闽西北山地种源,前期速生性并不十分显著,随林龄增大,其生长速率加快,直径生长尤为突出,具有巨大的生产潜力,更适合在浙江省推广应用。杉木种源研究应延续到半个轮伐期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广西3个不同的区域试验点进行种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均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地点间生长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及种源间显著,地点与种源的交互作用不明显;筛选出在各个区域点都表现优良的浦北和博白种源,与种源整体平均值比较,平均树高提高9.10%和12.24%,平均胸径提高13.49%,单株材积提高38.13%和44.68%,优良浦北种源的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7.44%、11.33%、30.06%,优良博白种源遗传增益分别为10.02%、11.33%、35.23%;2个优良种源在形质指标上同样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与种源整体平均比较,通直度、圆满度、枝下高、分枝角度、最大分枝、冠幅分别提高6.71%和5.97%、6.31%和5.24%、6.64%和5.59%、2.97%和3.99%、3.03%和2.32%、3.92%和2.80%。  相似文献   

18.
华南地区山地木麻黄种源试验与筛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依据首次建立在华南地区的各含 2 8个种源的两片山地木麻黄种源试验数据 ,分析了 1~ 4a生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等 4个性状的方差分量、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在地点间、种源间及种源×地点互作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当不考虑种源×地点互作效应互作时 ,3~ 4a生性状种源广义遗传力 ,树高变幅为 11 0 0 %~ 13 80 % ,胸径为 3 32 %~ 5 5 5 % ,单株材积为 5 4 0 %~ 8 30 %。以用材林为培育目的 ,依据 4a生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计算的综合评定值大小 ,分别对两个试验的参试种源进行了排序和选优 ,以 2 5 %的入选率 ,每试验各有 7个种源入选。E96 8试验的优良种源为 1884 4、194 89、192 4 0、17877、194 91、194 90和 192 39;E96 6中优良种源为 192 38、1884 7、1885 3、17877、1895 0、1885 2和 1894 9。筛选后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可获得明显的遗传增益。参试种源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性状间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树高早期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极其显著 ,可用于树高的早期预测。最后 ,预测了山地木麻黄优良种源在中国潜在适生范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加格达奇区10个种源的34年生长白落叶松伐倒木进行取样,分析研究该10个种源长白落叶松生长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长白落叶松的胸径、树高、材积均存在差异,各种源树高平均变异系数为7.31%、胸径的平均变异系数为7.98%、材积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7.17%。不同种源树高、胸径和材积差异均不显著,其中天桥岭种源生长因子表现优良,胸径、材积均大于其他各个种源,且天桥岭种源材积变异系数低于平均值,说明该种源性状较为稳定。因此,认定天桥岭种源的长白落叶松为加格达奇区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20.
以9年生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51个家系为研究对象,进行生长性状分析结果显示:(1)树高、胸径、材积3个生长性状在家系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并达到极显著水平;(2)地点、家系及地点×家系交互作用对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的影响均达极显著程度,其中以地点对生长指标影响均最大,其家系胸径、树高、材积的遗传力分别为0.820 4、0.887 9、0.817 5;(3)各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指标与试验点的自然概况因子间相关性均不显著,表明大叶栎家系具有较强的地理区域适应性;(4)以入选家系的遗传增益20%同时胸径、树高生长量不低于家系平均值为标准,选出8个优良家系分别CW08、CW05、PY08、YF02、RS06、RS03、RS09、TD09,入选家系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比总体平均值分别提高5.69%~13.82%、7.62%~14.29%、17.78%~39.85%;胸径、树高、材积遗传增益分别提高6.39%~11.45%、6.55%~12.26%、20.23%~32.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