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辣椒(C.annuum和C.frutescens L)是尼日利亚十分重要的蔬菜作物,通常有一年生C.annuum L或多年生的C.frutescens L两种。据有关方面统计,尼日利亚1991年,1992年和1993年的辣椒年产量分别为85万t和90万t。低产的原因主要是缺少优良品种和病虫,特别是辣椒脉斑驳病毒(PVMV)为害(Alegbeio等1999)。为此,本文作者们进行了本试验,对尼日利亚普遍栽培的42个辣椒品种进行了6个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即到达开花与成熟期的天数、株高、果长、果宽和产量的研究,以期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
辣椒属5个栽培种部分种质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采用31个10 bp随机RAPD引物对辣椒属(Capsicum ) 5个栽培种31份材料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276条带, 其中多态性带244条, 占88.41%。C. annuum 多态性位点比例( PPB) 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 I) 分别为32.97%和0.1599, 表明其遗传多态性较低。31份材料两两不同种质间Jaccard相似系数在0.349~0.952之间, 平均为0.72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C. annuum 与其它4个栽培种的亲缘关系由近至远分别是C. chinense、C. frutescens、C. pubescens和C. baccatum。对C. annuum 24份不同类型材料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形态分类不能完全对应, 说明我国现行主要基于果实形态的变种分类体系不能准确反映C. annuum种质的遗传差异。本研究还发现中国云南西双版纳C. frutescens种质与美洲C. frutescens种质具有较大的扩增片段差异, 为进一步考证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也是辣椒起源地之一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涮辣与辣椒属5 个栽培种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金贵  张卿哲  王硕  张应华 《园艺学报》2012,39(8):1589-1595
 利用筛选出的11 对ISSR 引物对涮辣(Capsicum frutescens L. var. shuanlaense)和辣椒属5个栽培种[一年生辣椒(Capsicum annuum)、灌木状辣椒(C. frutescens)、中国辣椒(C. chinense)、浆果状辣椒(C. baccatum)和绒毛辣椒(C. pubescens)]共计71 份种质的DNA 进行PCR 扩增,共扩增出 112 条谱带,多态性平均为90.17%,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049 ~ 0.875 之间。在相似系数为0.31 时,涮辣与C. frutescens 聚在一组,说明涮辣属于C. frutescens。Capsicum frutescens var. shuanlaense 与C.annuum 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C. chinense,与C. baccatum 亲缘关系较远,与C. pubescens 亲缘关系最远。相似系数为0.397 时,供试的66 份C. annuum 材料进一步分为7 个亚组,个旧皱壳辣、建水樱桃椒各自单独聚在一起,其它基本按长角椒(var. longum)、指形椒(var. dactylus)+ 短锥椒(var. breviconoideum)、灯笼椒(var. grossum)、樱桃椒(var. cerasiforme)和簇生椒(var. fascicutatum)聚类,与辣椒植物形态学分类结果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4.
利用数量遗传学原理,以父本SJ-05-46(Capsicum frutescens L.)、母本荷兰尖椒(C.annuum L.)及其F_1、F_2代为供试材料,研究其F2代植物学性状的遗传特征。结果表明,在6个数量性状中,广义遗传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二叉分枝以下长度(主茎)叶宽节间长株高叶柄长叶长。试验结果为辣椒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最新辣椒属内种名汇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辣椒属(Capsicum)的种的命名史曾经历过多次重复。当初林奈在他的著作《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1753)中将辣椒属分为两个种,即一年生椒C.annuum和灌木状椒C.frutescens;在之后的著作《曼迪沙植物志》(Mantisa plantarum,1767)中又添加了小樱椒C.baccatum和大椒C.grossum两个种。到19世纪末年。  相似文献   

6.
基于29个表型性状对辣椒属(Capsicum)5个栽培种的60份种质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0份材料两两不同种质间遗传距离在1.376~7.321之间,平均为4.112;以遗传距离4.412为阀值,60份种质被分为4大组,即C.annuum+C.chinense组、C.baccatum组、C.frutescens组和C.pubescens组,表明C.annuum与C.chinense亲缘关系最近,而与C.pubescens最远;C.annuum5个变种在4.013阀值处分为2组,长椒(var.longum)、灯笼椒(var.grossum)和樱桃椒(var.cerasiforme)在同一组。本文还就C.annuum变种的演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辣椒素是由辣椒果实产生的一组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尤其是医药行业。辣椒素生物合成途径还没有被清楚地确定。为了解更多辣椒素生物合成的知识,我们对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胎座和果皮的混合材料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使用不同的拼接软件对各拼接参数的影响进行了评估,最终获得了转录组数据de novo拼接的最佳策略之一。我们利用Trinity软件得到共54 045条高质量unigenes(转录物)。约92.65%的unigenes与马铃薯、番茄和辣椒(C.annuum)ESTs数据库公共蛋白序列和基因组有相似性。我们预测到了3个新的结构基因(DHAD,TD,PAT),填补了由Mazourek提出的辣椒素分子合成途径中的空缺,并且以KEGG(京东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为基础,鉴定到了参与辣椒素生物合成新的候选基因。大量的SSR(简单重复序列)和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在C.frutescens和C.annuum序列中被预测到,这些标记可在识别辣椒群体多态性方面提供帮助。这些数据将为辣椒素生物合成途径及相关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此外,我们的转录组de novo拼接策略也可用于其他大量类似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秋辣椒基因型的性状遗传变异、相关性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印度卡拉托卡(Karnataka)过渡区的26个辣椒(C.annuum L)基因型的性状遗传变异、遗传力、遗传进展量、相关性和通径系数进行了分析。发现它们的一级枝数、果长、果皮厚度、单株果数和单株鲜椒产量的遗传型和表型变异系数值高;果长和单株鲜椒产量的遗传力高,则与该两性状的遗传进展量高(以超过平均值的%表示)相呼应。单株产量与单株果数和果柄长度正相关。通径系数分析则表明单株果数对增加辣椒产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981—1984年作者在西藏考察蔬菜资源,对当地的辣椒资源及其栽培情况进行了调查。辣椒是西藏人民喜食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但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辣椒栽培面积不大,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生产量不足自给。 一、辣椒资源及其分布 西藏现在栽培的辣椒分为两种:木本辣椒(Capslcum frutescens L.)和一年生辣椒(Cansicum annuum L.)。 (一)木本辣椒:为多年生灌木.叶较小,十年生植株高2米,开展度1.5米左右,结实性强,果实圆锥形,长2厘米,成熟果为黄色,肉厚0.2厘米,辣味很强。未发现有什么病状.木本辣椒主要分布在藏东南海拔1500米的亚热带湿…  相似文献   

10.
为了方便辣椒的标记辅助育种和遗传分析,我们利用辣椒基因组富集文库和公共数据库辣椒的cDNA序列,从中开发了一批非冗余的、具有2~3个碱基基序的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SSR富集文库由三种限制性内切酶(AluI、HaeⅢ、RsaI)和两种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b(GA)15和b(CA)15共同构建而成。从6528个克隆开发了1736个基因组SSR标记,从13003个序列中获得了1344个cDNA序列来源的SSR标记。利用自交系K9-11和MZC-180的种内杂交种(K9-11×MZC-180)获得了双单倍体分离群体,并用于遗传作图。将597个标记定位到该连锁图上,其中包括265个新开发的SSR标记。将该遗传图谱命名为KL-DH,它包括12个连锁群,覆盖了2028cM的遗传距离,标记间的平均距离少于4cM。将KL-DH图谱的框架结构与已发表的COSⅡ图谱进行了比较,并利用番茄的基因组序列来整合两个图谱。COSⅡ图谱是由C.frutescens×C.annuum种间杂种的F2分离群体构建而成。本研究所建立的种内杂交KL-DH图谱和种间杂交COSⅡ图谱在图谱长度和标记分布上比较相似,表明KL-DH图谱几乎覆盖了整个辣椒基因组。  相似文献   

11.
 以核糖体DNA 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rDNA ITS 区)作为DNA 条形码 对辣椒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利用收集的17 份辣椒资源,提取总DNA,进行PCR 扩增和测序,并从GenBank 下载辣椒属的主要栽培种浆果状椒(Capsicum baccatum)、茸毛椒(C. pubescens)、灌木状辣椒(C. frutescens)和野生种(C. eximium)、野生种(C. lycianthoides)的ITS 序列,进行系统进化与亲缘关系分 析。结果表明,以野生种(C. eximium)的ITS 序列为参考序列,利用Clustalx 2.1 软件进行比对,发现3 个中华辣椒、茸毛椒和灌木状辣椒在ITS1 区有15 个碱基缺失。以茄科番茄属(lycopersicon)栽培种‘上 海906’作为外类群,在进化树标尺约0.11 处,22 个辣椒属ITS 序列可分为6 个分支。全部一年生辣椒 (14 个)聚在一支。中华辣椒(3 个)和灌木状辣椒聚在一支,表明中华辣椒与灌木状辣椒亲缘关系相 对较近。野生种(C. eximium)、浆果状椒、茸毛椒和野生种(C. lycianthoides)分别单独为一支。  相似文献   

12.
辣椒育性恢复的遗传及恢复系和保持系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稳定的辣椒雄性不育系(cms)CCA-4261与恢复系Pantc-1的杂交组合的育性恢复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Pantc-1的育性恢复遗传属于单基因控制性状.对全部属于C.annuum的48个辣椒品种(系)和5个甜椒品种(系)进行筛选,以查明它们是否存在育性恢复基因或雄性不育保持基因,并根据雄性不育细胞质是否转移到比较理想的辣椒品系讨论了这些品种(系)究竟属于保持系还是恢复系.  相似文献   

13.
辣椒疫病是巴西最重大的辣椒真菌病害,特别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往往造成毁灭性的损失。巴西大多数的辣椒栽培种和杂交种都对疫病易感,因此选育抗疫病品种已是巴西辣椒育种的主要目标。其中利用抗性品种是最有效的一种手段(Femandez,1988;Bosland,Lindsev,1991)。化学防治当然也相当有效,但化防的费用大,而且可能引起致病菌产生遗传突变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大棚辣椒果实生长发育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甜(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属茄科辣椒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栽培面积大,为我国主要蔬菜之一。前人对辣椒的研究多集中在栽培技术、育种、病害方面,而对不同类型的辣椒果实生长发育动态研究报道很少。研究辣椒营养竞争与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对制定辣椒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措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辣椒杂志》2003,(2):44-45
印度是最大的辣椒生产国之一(年产83.26万t)。其辣椒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印度蔬菜作物中居第三位。具有中等辣味又能在大部分季节栽培的辣椒基因型是一种理想的适合经济开发的二元目标基因型,这种基因型可以通过品种间杂交并在后代中选择优良品系而获得。掌握有关遗传学以及影响产量的各种经济性状的遗传模式非常必要,因为这方面的文献有限,本研究即通过双列杂交技术来了解这些经济性状表达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6.
对稳定的辣椒雄性不育系(cms)CCA-4261与恢复系Pantc—1的杂交组合的育性恢复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Pantc—1的育性恢复遗传属于单基因控制性状。对全部属于C.annuum的48个辣椒品种(系)和5个甜椒品种(系)进行筛选,以查明它们是否存在育性恢复基因或雄性不育保持基因,并根据雄性不育细胞质是否转移到比较理想的辣椒品系讨论了这些品种(系)究竟属于保持系还是恢复系。  相似文献   

17.
辣椒抗炭疽病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辣椒炭疽病是由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真菌引起的,已成为辣椒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 常用栽培种一年生辣椒(Capsicum annuum)缺乏对该病的抗性,抗源主要来自于辣椒的另外两个种下垂 辣椒(C. baccatum)和中国辣椒(C. chinense)。本文就辣椒对炭疽病的抗性鉴定方法、抗性机制、抗性 遗传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安狄 《中国辣椒》2001,1(2):28-28
观赏辣椒 观赏辣椒(Capsicum frutescens L.Var.cerasiforme Bailey)为茄科.辣椒属.小灌木.作一年生栽培的观果植物。2n=24。原产美洲热带.中国已较多栽植。其株高30~60cm.直立多分枝。叶互生,长卵圆形。花白色.单生或簇生。花期6~7月,8月至冬季为观果期。果实因成熟度不同而呈绿、白、黄、红或紫色。变种有五色椒.果小而圆;朝天椒,果细长;佛手椒.果似指形。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小RNA(sRNA)深度测序技术,结合RT-PCR技术对广西9个辣椒主产区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病样进行检测,共发现10种病毒,其中小米椒内源RNA病毒1(Capsicum frutescens endornavirus 1,CFEV 1)、辣椒潜隐病毒2(pepper cryptic virus 2,PCV 2)、烟草轻型绿花叶病毒(tobacco mild green mosaic virus,TMGMV)和辣椒黄脉病毒(pepper vein yellows virus,PeVYV)是在广西辣椒上首次发现,且CFEV 1在中国是首次发现。10种病毒在75份辣椒病样中的总检出率为8.00%~66.67%,前5位依次为辣椒脉斑驳病毒(chilli veinal mottle virus,ChiVMV,66.67%)、甜椒脉斑驳病毒(pepper veinal mottle virus,PVMV,62.67%)、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41.33%)、CFEV 1(32.0%)以及PCV 2(26.67%)。ChiVMV、PVMV、CMV和C...  相似文献   

20.
《辣椒杂志》2003,(2):41-43
对稳定的辣椒雄性不育系(cms)CCA-4261与恢复系Pantc-1的杂交组合的育性恢复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Pantc-1的育性恢复遗传属于单基因控制性状。对全部属于C.annuum的48个辣椒品种(系)和5个甜椒品种(系)进行筛选,以查明它们是否存在育性恢复基因或雄性不育保持基因,并根据雄性不育细胞质是否转移到比较理想的辣椒品系讨论了这些品种(系)究竟属于保持系还是恢复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