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珠江口是珠江出海口流经区域的简称,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等。历史上该地区曾分布着大片的天然红树林,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红树林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文章将珠江口沿岸红树林湿地作为一个整体区域进行考虑,提出实施保护工程的基本思路,通过红树林保护工程、红树林恢复工程等措施,全面恢复湿地功能,改善区域河口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红树林防御台风、海啸、赤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粤港澳三地联手保护珠三角湿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前,粤港澳三地数十位林业、生态专家和深圳市数百名中学生及市民会聚在深圳市福田红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行纪念活动,呼吁政府和广大群众提高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意识。珠江口湿地生态保护行动也于今年正式启动,计划用5年时间,投资5亿元,种植红树林5万公顷,抢救珠江口周围53万公顷湿地资源,构筑珠江口红树林湿地保护圈。从沉痛的教训中觉醒在我国南海沿岸的湿地滩涂上断断续续地生长着一片片的红树林,形成茂密的森林资源。这些森林资源在海岸的泥滩,或海湾内河出口的冲积土上,依赖潮汐来实现其生长发育。每当涨潮时,树干或树冠全部淹没…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是全国红树林分布面积最大的省份。开展红树林分布与动态变化研究,有利于促进红树林的保护、恢复和合理利用。采用遥感区划与现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广东省红树林现状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现有红树林面积为12 039.80 hm2,主要集中分布在雷州半岛、粤西区域和珠江口区域;斑块比较破碎;红树林起源以天然林为主,但人工林的面积比例逐年增加;红树林保护情况较好,85.5% 的红树林纳入了各级保护区。与2001 年相比,广东红树林面积有所增加,但天然林面积有所减少,树种、起源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红树林的保护和培育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调查及对红树林湿地的历史变迁的回顾和发展现状的研究,确定出惠州地区的红树林湿地被破坏的原因及恢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建立红树林的自然保护区及加强红树林的管理维护等方法,恢复并改善红树林湿地资源,以使红树林湿地资源获得保护和持续不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珠海淇澳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树林湿地是珠海淇澳岛生态系统的主体,为湿地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殖提供了良好生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文章以野外调查结果和资料统计为根据,从红树林植被与湿地植物、动物等方面概述淇澳岛的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继而分析了淇澳岛的红树林湿地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如人为干扰、水污染、资源过度利用、大面积纯林营造等。最后,就淇澳岛未来的红树林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建议:①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②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③加强滩涂治理;④进行红树林湿地恢复和定位监测等。  相似文献   

6.
9月7-8日,中国红树林湿地论坛在北海市举办。与会代表就中国红树林湿地保护与管理、恢复与合理利用,以及科学研究等问题达成广泛  相似文献   

7.
正"十三五"时期,海南持续加大红树林资源保护修复力度,开展湿地保护专项行动,全面恢复提升红树林湿地生态功能。5年间,全省共退塘还湿2933hm~2,其中新造红树林800hm~2。此外,海南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政策和管理标准体系,推动湿地管理进入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5年间建立了12个湿地公园,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7个、省级湿地公园5个。  相似文献   

8.
福鼎滨海湿地及红树林调查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对福鼎市滨海湿地及红树林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调查表明:福鼎市滨海湿地及红树林资源较为丰富。福鼎市滨海湿地总面积为0.74万hm2,占全省滨海湿地总面积的10.6%,红树林种类仅秋茄一种,面积100.1hm2。福鼎是福建省滨海湿地及红树林资源的重要分布区,是各类水禽的理想栖息地、越冬地和迁徙地。申报中国重要湿地,建立省级湿地保护区(或湿地公园),保护和恢复福鼎市滨海湿地及红树林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厦门九成原生红树林遭破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日厦门结束举行的2007中国民间湿地保育论坛上,中国生态学会红树林学组执委会副主席、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王文卿呼吁,应尽快改变我国目前的红树林湿地保护模式,将红树林附近的林外滩涂、潮沟系和浅水水域等区域也纳入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0.
东寨港、清澜港自然保护区和三亚市红树林,总面积3944hm2 ,占全省红树林面积的85.0% ,包含了全省所有的红树物种(15 科19 属33 种),仅比全国少2 种,东寨港自然保护区还被列入“拉姆撒尔湿地名录”,是国际重要湿地。东寨港、清澜港自然保护区内拥有许多濒危、珍稀鸟类等物种。因此加强对上述三地的红树林资源保护与恢复,对保护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红树林资源及其生态系统均具极为重要的意义。专家们通过实地考察,提出对“三地”红树林的保护、恢复与子项目活动内容等设想。  相似文献   

11.
惠州市考洲洋海岸带作为自然滩涂及围网养殖水域,生态 环境破坏较为严重,面临红树林退化严重、水体富营养化、航道 堵塞、海岸景观缺乏等问题,其海岸整治、生态修复面临一定的 技术难点如红树林成活率提升、滩涂整治、红树林栽植等。基于 “美丽海湾建设”背景,针对生态环境问题及工程技术难点,提 出整治及修复策略,包括加强陆源污染控制、堆填整治滩涂、科 学合理栽植及养护、营造多功能红树林生境、建设海洋环境观测 设施以及构建海岸带生态湿地公园。并对项目实施之后产生的生 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总结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红树林湿地是沿海地区开展森林游憩和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科学地经营水东湾红树林是当地绿色经济发展中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SWOT分析表明:水东湾红树林湿地在自然条件和地理区位上具有开展生态旅游的明显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局部污染严重、基础设施落后以及景观单调的劣势。水东湾红树林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应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机遇,克服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建设服务功能强大的生态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林业发展一、二级区划体系的指导下,依据吉林省林业实际进行了三级区划。吉林省林业发展共划分为10个三级区划区域,即:吉科尔沁沙地防风固沙、湿地保护区,吉科尔沁沙地东缘防风固沙综合治理区,吉中西部农田防护、果树林区,吉中部农田防护、观赏植物区,吉中部水土保持林区,松花江中上游水源涵养、风景林区,长白山西部水源涵养、珍贵用材林区,长白山东北部水源涵养、大径木培育林区,长白山自然资源保护区,吉南部水土保持、一般用材林区。区划反映出不同区域林业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生产力差异性,实现了林业生态功能和生产力的区域落实,对各区域中长期林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临洪河口湿地概况、环境条件及规划实施可行性分析等,对湿地进行合理的定位和功能分区,对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了总体规划,以期为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山西昌源河湿地评价及保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昌源河湿地公园是以昌源河为纽带,连接子洪水库、九沟等库塘、风景区的一块长条形湿地公园。公园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湿地生态文化方面表现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但水资源不均匀,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对于昌源河湿地公园的保护,应分别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重点对湿地资源较好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实施有效保护,对受到破坏的区域进行科学地修复,合理利用湿地公园现有的各类生态与人文资源。  相似文献   

16.
王兴 《广东园林》2022,44(1):38-43
在珠海大面积围海、围湖造地的背景下,通过适应性研究和对场地原有基塘景观要素的提炼和运用,营造满足大门口水道雨洪安全、基塘生境修复、红树林保护、生态科普、市民休闲体验的多目标治理需求的湿地公园.基于需求和低干预下的土方平衡,现状基塘及塘埂的充分利用,基塘生境营造及观景设施构造等策略,完成了沿河道恢复咸淡水潮汐湿地,植物种...  相似文献   

17.
红树林保护的意义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燕 《森林工程》2008,24(4):19-20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带上特有的森林群落,在净化海水、抵挡风浪、保护海岸、改善生态状况、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围海造田、围垦养殖以及城镇发展等原因,我国红树林面积正在日益减少,红树林湿地保护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结合工作体会,简述保护红树林的意义及对如何保护好现存的红树林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Human activities have dramatically reduced the world’s area of mangroves just as the ecological services they provide are becoming widely recognized. Improving the conservation tools available to restore lost mangroves would benefit from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human activities influence the conservation of these ecosystems. We took advantage of historical information and long-term landscape analyses to relate land use change with the area of mangroves in Puerto Rico. We found that mangroves experienced dramatic changes over the last 200 years, and four distinct eras of change were visible. During the agricultural era (1800–1940) the area of mangroves declined 45%. As the economy changed to industrial in the late 1940s the area of mangrove increase due to reduced land use pressure on the wetlands. Nevertheless, urban expansion between 1960s and 1970s produced another decline. Public concern for mangrove conservation resulted in the legal protection of all the mangroves in 1972, and since then their area has expanded. We found that past human activity altered the original proportion of mangrove species. The number and size of mangrove-forest fragments was impacted by land use, and urban areas had fewer and smaller fragments than vegetated areas. Uncontrolled expansion of urban areas emerged as a major threat to mangrove conservation. Mangroves are resilient and recover quickly when given an opportunity if the geomorph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habitat are not changed by their use. The key to conservation appears to be a combination of the type of human activity in mangrove watersheds combined with strong legal protection. The following steps are recommended: (1) identify the areas that satisfy the ecological requirements of mangrove development; (2) incorporate better zoning regulations to maintain these areas natural and to protect the fluxes of water, nutrients, and organisms in and out of the system; and (3) monitor results.  相似文献   

19.
以辽宁省朝阳市凉水河湿地生态恢复为例,在遵循湿地生态恢复地域性、生态学、最小风险性和最大效益、优先性原则前提下,着重从水体生态恢复、湿地植物生态恢复、生境栖息地生态恢复阐述了自然湿地生态恢复对策;从工艺流程、湿地基质和人工湿地植物选择分析阐述了人工湿地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